第五节 心理与外形:快乐的孩子拥有更健康的体魄
无论是现代心理学家、生物学家,还是古代医学家、禅学家都指出身体与心灵之间拥有密切的关系。
文学作品中的人,将身形与性格一同塑造,可以传达给读者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比如,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尤里乌斯,“圆圆的脑袋,整夜安眠”,还有曹雪芹笔下的薛宝钗,“体态丰满,肌肤白皙”,这一类型的人生理层面上觉得自己很健康,心理上没有烦恼,心理学家称他们为“外向者”,这一类人的身体不会给他们带来焦虑。
还有一种类型的人,属于神经质类型,或者被心理学家们称为“内向者”,他们通常身形消瘦,头尖尖的,这类人通常对自己的身体有感到困扰,成长过程中偏向悲观,更加内向。比如,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卡西乌斯,被描写成“饥饿消瘦、思虑太多”,还有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还有人们常说的“胖和尚、瘦道士”,都代表人们对心理、性格与外形之间的联系已经有了一些经验上的认知。
但这种简单的分类并不完整,专门研究这一课题的心理学家也承认存在很多混合的类型,而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长期的生活习惯、心理习惯将人们塑造成怎样的个体,精神上的完整性是更加重要的。
心理学家认为,在集体意识中存在着一个健康的标准,偏离这个标准太多的人会被集体认定为不被接纳。大多数人不喜欢那些具有明显身体特征的人,太胖太矮,容貌丑陋或畸形,人们通常避之不及,因此在无意识中,人们认为这些人是无法与之合作的,这是集体意识中的错误,因为人们的判断基于经验,所以很难纠正,对于身体有明显缺陷的人,自身缺陷被放大,心理学家并没有找到纠正集体意识的有效做法,但是发现有一些少有个例,他们超越了集体意识的限制,实现了自我。
在古代医学相关的观点中认同心理与身体存在联系,例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记载:“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中医认为“肝藏魂”,肝气不可以不压制,魂可以看作人的使命,就像人生的使命,同样不可以被扭曲或忽视。“肾藏志”代表肾气强壮,人更有志气、胆识、意志力。在《类经·脏象类》记载“神气为德,如光明爽朗,聪慧灵通之类皆是也”“是以心正则万神俱正,心邪则万神俱邪”,关于人体与心灵之间的关系,古人探寻已久。
现代心理学家和脑科学家们,也发现运动对大脑前额皮质和脑细胞的发育有很重要的作用。运动除了带来更健全的外形、健康的体魄,还可以塑造人的意志力,意志力对于人的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更多关于意志力的话题在第四章中会有更多的讨论。
波士顿有一家非营利性组织——sole train,有一个针对高危青少年的马拉松训练项目,这个项目针对的孩子90%是创伤后应激综合征患者,有的生活在贫困社区。有40个志愿者参与了这项支持项目,帮助150名高危青少年。他们制定的目标是“不和任何人作对,自己与自己竞争”,他们能够给予孩子们的支持便是陪伴他们跑马拉松训练。
他们在每个周末训练,所有人站成一个圆圈,手臂搭在身边人的身上,互相支持,他们轮流走到圆圈中,说出自己的目标或给他人的鼓励,有人会说:“我希望自己慢慢跑,有人一直在我身边陪伴。”有人会说:“我希望大家都能坚持。”这拉近了每个人之间的距离,增强了他们的联结感。然后大家开始做拉伸热身运动,之后他们会互相陪伴着,跑完5千米。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是每个人都在坚持,向自己挑战,或者互相加油。
在所有人都完成了5千米的比赛以后,大家再次站成一个圆圈,分享自己的感受。他们大汗淋漓,但是都充满了成就感,有的孩子会说:“这太痛苦了,但是让我感觉很棒。”有的孩子会说:“我们大家都完成了,这真好。”还有的孩子会说:“我很高兴成为你们中的一员,感谢大家。”
这是一项成绩卓越的训练项目,在训练开始之前,这些孩子有的在接受创伤后应激反应治疗,有的因为噩梦夜不能寐,有的在清早喝得醉醺醺的去上学,但是他们在一年的马拉松训练之后,表现出惊人的自律、领导力、亲和力、团队合作意识,他们能够挑战自我,完成5千米的马拉松,可以自信地和同伴导师交流,还能够支持他人并懂得感恩。这对普通的孩子来说,都是难得的可贵品质,何况对于曾经身陷困境的高危群体。
因此,当我们去考虑孩子的性格、心理问题时,并不能仅仅“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我们需要整体地看孩子的生活方式、身体状况、生活环境。心理学与生物学是一体,心灵与身体交互作用。当我们考虑精神、心理的完整性时,还要把身体一同考虑进来,才是真正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