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神灯和它的主人
拥挤的许愿池
由于创立了一个文创品牌,我每年能看到数以万计的人类愿望。
这个品牌销售量最高的单品,叫作“趁早效率手册”,里面含有条目细致的愿望清单。我从小就使用类似的手册作为时间管理工具。从我把它做成一种商品并建立品牌到现在,已经有10年的时间。第一年,这款手册销售了3 000本,到现在,趁早效率手册本身和拓展出的各种时间管理类手册每年售出超过100万本。每年也许有几十万人会把他们的愿望写在“趁早”的纸本上,但最初的几年,我看不到人们具体在纸上写了什么。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用者开始在微博上提醒(@)我,提供他们的使用反馈、展示他们的愿望清单。2016年初的一天,我发现我的微博未读消息“爆炸”了,几天之内我收到了无数人的新年愿望和年度计划。
更奇特的是,到了年底我的微博评论区成了心想事成的告示板,大家会来展示年初愿望清单的达成报告。达成报告越积越多,反复几年之后,趁早效率手册开始被大家称为“阿拉丁神灯”,手册末尾“一生的计划”的填写部分成了使用者的许愿池。后来因为大家的愿望清单和达成报告实在太多,我已很难看完所有微博评论,于是委托同事进行统计和记录。
统计的初衷当然非常单纯,除了收集产品反馈,我们想看看什么样的愿望最多,这样可以按需求去设计、生产新的品类,卖出更多的本子。
所以首先感谢我们朴素的卖本初心,不然就不会有后面的行动,更不会产生这套“五种时间”理论——第一批收集回来的统计结果,带来了我和团队的质变时刻,让我们的创业之路改变了方向。
还记得那天下午,负责统计的同事开始讲解PPT(演示文稿),我们端来各自喜欢的饮料围坐在一张黑色会议桌旁,准备欣赏来自四面八方、千奇百怪的愿望。我们期待着接下来能被哪个愿望击中,好让我们就此获得灵感并展开热烈的讨论,产生一个新本子的创意。那个时候,我们一心想成为国内知名的时间管理文创品牌,魂牵梦绕的都是本子,本子就是我们的全世界。创业过程中灵感的捕捉很难说,开始可能是为了做那件事,结果却成就了另外一件事。
随后,当统计结果以一个饼状图的形式呈现时,我们都沉默了。预期里漫长的下午并没有出现,在那页PPT上,我们看到千万个神灯的主人擦动灯身,许下了惊人地相同的愿望。
愿望饼状图
整个饼状图的分布如下:
金榜题名、升职加薪、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这些愿望都被描述得非常具体和确定,占据整个饼状图的99%。
剩下的是其他爱好类愿望,基本被描述为“希望能有更多时间做某事”,包括阅读、看电影、旅行、运动、唱歌、玩游戏、学乐器、画画、写作、谈恋爱、亲友聚会等,这些加在一起,大概只占这个饼状图的1%!
显然,我们没能从统计结果中获得任何天马行空的启发,因为参与许愿的所有人想要的人生看上去都差不多,毫无新意。如果要拓展文创品类,倒是可以开发“金榜题名、升职加薪、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这4种项目的深度管理手册。
当然,如果你也使用过趁早效率手册或者愿望清单这样的工具,你一定写下过类似于饼状图里那99%的愿望,我也是。我从小在手册上写的都是诸如此类的愿望,比如考试成功。我还会细化和拆分这些愿望,并为实现它们乐此不疲。直到今天,我的愿望清单依然一定会包括公司收入和发展里程碑这些东西。作为时间管理类手册公司的创始人,我本身也必须同时是一个许愿专家。
但是,从小到大,我一直把我的愿望分成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周围世界让我做的事,似乎做好之后别人和我才都能感到舒适。比如升学和考试,我做好以后我爸妈好像比我更舒适。再比如上班以后的那些任务,我做好之后老板好像更舒适。第一部分愿望确实用去了我的绝大部分时间,但我都非常努力地做完、做好。因为我知道,只有等第一部分基本做到,才能轮到我的第二部分愿望上场。
第二部分的愿望是什么呢?说来也很简单,就是我想要空白、自由,哪怕无所事事。核心就是,谁也别管我想干什么,我乐意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可以拿本书在床上从东滚到西看到天黑,也可以一时兴起在家做顿饭,或者出门看场电影、游游泳。不同时期我的偏好还会发生变化,比如一个时期集中用来谈恋爱,另一个时期非常迷恋一部美剧。总之这部分愿望的重点,就是一定要有足够的空白时间是由我做主的,在这段时间里,我要自由自在。
这种状态持续到我二十多岁,但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同龄人都在关心金榜题名、升职加薪、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这些事,好像一夜之间他们都变成了大人,都需要按时按量完成一些规定动作才舒适。要说这些事对我来说舒适不舒适呢,不好说,有的舒适,有的就不舒适。但是我很清楚的是,在这套规定动作之外,自由自在对我来说一定是舒适的,而且自由自在的量一旦减少,我肯定又不舒适了。
于是二十多岁的我专门给自己设计了一种本子来用,那时候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规划好我这两种愿望,不如说是为了对付第一种愿望。这种本子就是后来的趁早效率手册的雏形。
如果你也是趁早效率手册的使用者,那么你一定熟悉其中的内页设计:在厚本中,每天的早晚区都是空白框,而白天区是常见的横线,每周的周六和周日两天,也都被设计成了大面积的空白框。十年来,每年都有使用者来提意见,说好好的本子,好好的时间管理,内页全都设计成横线和时间轴多好呀,弄这么多空白框是为什么。
这些空白框,就是为了实现一个人的第二部分愿望,就是给自己仅剩的自由时间提供肉眼可见的行使区呀!白天里的横线很可能是不得不完成的东西,即那些做到了会让别人舒适的部分,而空白框才是留给自己做主的部分。
这就是当我,一个曾用心良苦地为第二部分愿望设计这么多空白框的人,看见这个99∶1的饼状图的时候,那么失望的原因了。其实空白框的占比在本子中已经很有限了,周一到周五,空白框和横线是按3∶7来设计的,3∶7是我认为在真实生活中我们能争取到的自由灵魂与大概率快乐之间最大的比例了。
什么叫大概率快乐呢?就是指世俗进阶的各项。金榜题名、升职加薪、结婚生子、买房买车,我们每个人在经历时,大概率都会感到快乐。当然快乐呀,努力得到回报,好运气终于降临。但我同时也知道,我想要那些自由时间里的自由生活。
效率手册厚本内页
第二部分愿望未必能让我获得世俗意义上的进阶,却能让我常常感到快乐,甚至感到幸福。所以十年以来,我都固执地保留着本子里的这些空白框。在本书里,我要用至少一章仔仔细细真正讲清楚这种持久的追求意味着什么。
如果你感觉我说来说去还是围绕本子,还是琢磨卖本子,那你就落后了。我希望你从现在开始,和我一起原地飞升,飞离这些横线和空白框,让我们忘掉本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