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科学学习:第十二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馆校深度合作模式探索

——基于美国博物馆学校的经验

潘悦 鲍贤清[1]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200234)

摘要 博物馆学校自20世纪80年代出现,是博物馆和学校深度合作的产物。博物馆学校以博物馆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积极与博物馆开展合作。美国的博物馆学校走在馆校合作的前沿,本文通过对美国博物馆学校的解析,了解美国馆校合作现状,分析美国博物馆学校特点,并为我国博物馆和学校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博物馆学校 馆校合作 博物馆学习

博物馆和学校一直积极探索馆校合作新模式,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将非正式学习同正式学习相融合。博物馆学校充分发挥了博物馆教育的优势,将博物馆学习从课后变为课堂之上,开辟了馆校合作新局面。

1 博物馆学校简介

博物馆学校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至今却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我们可以通过博物馆学校的特点来明晰我们对博物馆学校的认知。博物馆学校是馆校深度合作的产物,博物馆学校以经常性地访问博物馆或相关机构来支持学校课程,由学生策划展览和创造展品的博物馆学习形式应该被纳入课程体系中。[2]博物馆学校不是仅仅停留在博物馆参观的馆校合作,而是更深一步的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的结合。

美国博物馆学校分为三类:博物馆磁石学校、博物馆特许学校和博物馆附属学校。[3]博物馆磁石学校设置了多种特色课程,并与博物馆达成了深度合作关系,以博物馆学习模式进行学习。博物馆特许学校是由私人管理的公共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享有自主权,并在日常教学中与博物馆进行深度合作。[4]博物馆附属学校是指博物馆参与设立的学校。

2 博物馆学校案例

博物馆学校已经出现约三十年,美国已经有几十所博物馆学校相继建立。

2.1 博物馆磁石学校

西尔弗顿·佩迪亚学院(Silverton Paideia Academy)是一所磁石学校,作为博物馆学校,西尔弗顿·佩迪亚学院积极与当地博物馆合作,学生可以对文物和展品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并利用他们的技能和知识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人工制品。博物馆学校和博物馆的深度合作为博物馆学校的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博物馆学习机会,学校课程与博物馆体验相联系,鼓励学生将学校知识和博物馆知识进行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约翰·厄尔利博物馆磁石学校(John Early Museum Magnet Middle School)是位于纳什维尔的一所公立学校,面向五年级到八年级的学生招生。以博物馆为主题的学习是约翰·厄尔利博物馆磁石学校的核心。学校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探索、思考和创造。博物馆学习的过程正是学生基于对象进行探索和思考,最后进行创造的过程。学校与近90家博物馆和社区合作。教师与博物馆人员合作探究如何将博物馆学习体验融入日常教学,并将其整合到课后作业中。学校设有专门的博物馆设计课程和专职教师,学生可以得到专业的博物馆知识讲授。学校拥有北美唯一一所获得许可的在学校建筑内开设的博物馆。学生们以博物馆馆长、博物馆设计师和讲解员的身份进行基于对象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学习。磁石学校学生有机会直接接触8000多件文物。在“展览之夜”的活动中,学生将运用博物馆展览策略和技巧,例如文物分析、展品设计、解说和讲故事等方式,策划一次展览。约翰·厄尔利博物馆磁石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还包括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并与博物馆专业人士进行讨论。学生们可以在帕特农神庙内观察与物理学相关的光学幻象和与几何学相关的完美比例的使用,在第一视觉艺术中心的文化艺术展览中探索文化多样性的社会学课题。学校的常规课程内容与博物馆参观相融合,实现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有机结合。

2.2 博物馆特许学校

埃文代尔庄园博物馆学校(The Museum School of Avondale Estates)的课程建立在博物馆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个人探索和动手实践来进行学习,在博物馆和其他学习机构获得与课堂主题相关的真实体验,并创建博物馆风格的展品以展示其所学习的知识,学生将在每年四次的展览之夜上与父母和同学分享他们的知识和成果。

亨利·福特学院(Henry Ford Academy)是福特汽车公司和亨利·福特博物馆合作设计、开发和实施的特许学校。该学院成立于1997年秋季。学院倡导边做边学,以创新的课程提升学生的21世纪技能。亨利·福特学院地理位置独特,位于亨利·福特博物馆(The Henry Ford Museum)之中。每周二、周三和周四的下午,学生可以在博物馆校园的家庭作业实验室完成作业。学校与多家博物馆合作,学生可以通过在历史博物馆进行的实地考察学习美国历史和宪法的相关知识。在与其他博物馆保持密切合作的同时,亨利·福特学院不断将亨利·福特博物馆资源纳入学校课程之中,开设了基于亨利·福特博物馆资源的STEAM课程。亨利·福特博物馆管理员长期驻留在学院中以提供必要的帮助。

迈阿密儿童博物馆特许学校(Miami Children’s Museum Charter School)以博物馆为基础,通过使用博物馆的展览品、设施和资源提供独特的学习氛围,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校招收幼儿园至五年级的学生。儿童可以提出问题,发现和通过现实世界的经验解决问题。学校与美国服务时间最长的特许学校服务与支持组织之一Academica公司合作,以获得更多博物馆学校的设立经验。学校的学生都有机会利用迈阿密儿童博物馆的资源开展学习。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创新课程,这些课程侧重于博物馆的艺术和文化等主题。学校使用与其他公立学校相同的课程目标,但是采用了与大多数学校不同的方法来满足学生的学习目标——利用博物馆的展品。

2.3 博物馆附属学校

艺术博物馆学院(the School of the Museum of Fine Arts)由美国的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成立,后与塔夫茨大学合作并成为塔夫茨大学的一部分。与大部分博物馆学校面向K-12招生不同,艺术博物馆学院招收大学本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艺术博物馆学院与波士顿博物馆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学院学生可以获得进入博物馆享受独家展览的特殊机会。学生可以在幕后参观博物馆的丰富藏品,与艺术家和专业人士交流讨论,与博物馆策展人进行合作,并在博物馆中实习和工作。艺术博物馆学校的课程设置也不同于其他普通大学学院,学校为学生设计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艺术类学院因其专业的特殊性会有更加丰富的展览活动,但是相较于其他艺术学校,艺术博物馆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展览机会。如印刷、绘画、摄影年展,年终展,论文展,媒体艺术展,校友展等。学生们将会在纽约国际印刷中心、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画廊等地策划和举办他们的展览。相较于普通观众,艺术博物馆学院的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资源,这些资源与他们的日常学习活动相关联。艺术博物馆学院学生不仅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学习,而且将博物馆作为其学习成果的展示舞台,相较于学校展示空间,博物馆展示空间更为专业并且富有吸引力,将会有更多的观众看到学生们的展品。

3 博物馆学校特点

3.1 博物馆学校中的教师

3.1.1 人员结构

博物馆学校中的教师不仅包括各个学科的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还包括博物馆专业人员。博物馆专业人员常驻在学校之中,作为学校教师参与到博物馆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育之中,为学生带来专业的博物馆知识,同时也为学校教师的课程设计出谋划策。一些博物馆学校开设了博物馆设计课程,由博物馆专业人员进行授课,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与博物馆展览设计相关的知识。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博物馆进行有效的学习,鼓励学生深入挖掘展品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1.2 教学方式

博物馆学校的教学方式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基于博物馆资源开展项目式教学。教师将博物馆资源同课程内容相结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观察展品并进行有意义的思考,通过对展品的深入研究来寻找答案。不同于其他学校使用的统一课程,大部分博物馆学校为保证博物馆学习顺利开展开发了特色课程。教师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与不同学科的知识相融合,通过对博物馆的实地考察和同博物馆专业人员的深入讨论进行课程的设计,向博物馆专业人员学习博物馆的相关知识以保证课程的顺利开展,将博物馆学习同学生的课后作业相结合,为博物馆课程的评价设计量规。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博物馆学校的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博物馆专业人员的参与显得至关重要。教师与博物馆人员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博物馆学校的教学方式变革。

3.2 博物馆学校中的学生

3.2.1 学习方式

博物馆学校的学生以博物馆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并以项目形式展开。博物馆学习主要体现为基于对象的学习和动手学习。[4]在创造性学习项目中,学生通过近距离观察展品、与展品进行互动、研究展品来获得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在博物馆学习中,通过扮演博物馆馆长、讲解员、设计师等角色,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博物馆内的参观与学习行为,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对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身份认同感。

3.2.2 学习环境

普通学校的大部分课程在学校内开展,博物馆的参观活动在课下进行。博物馆学校的课程大部分在博物馆开展,将博物馆学习从课下变为日常学习的一部分。经过教师和博物馆专业人员设计开发的博物馆课程从博物馆资源出发,与当地课程标准相吻合,这使得学生的博物馆学习不仅是一次博物馆参观经历,更是一堂生动有趣的多学科课程。博物馆不是单一的学科环境,而是融合了多元知识的学习环境,博物馆学习经历允许学生轻松地进行跨学科学习。学生不仅是在进行STEAM学习,更是在进行STEAMM学习,即STEAM与博物馆相结合的跨学科博物馆学习。

3.2.3 学习结果和评价

普通学校的学习评价是进行月末或期末的书面考试,考试成绩则作为本学期的学习结果。博物馆学校的学习结果是由学生策划一场展览,学习评价则是教师、同学和家长三方对学生策划的展览进行评价。展览与博物馆学习息息相关,将展览作为学生学习结果的呈现方式体现了以博物馆学习为核心的博物馆学校宗旨。与展品相关的理论知识是策划展览的基础,学生还需要运用多种技能对展览进行设计、实施和完善。展览的策划过程也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提升。来自教师、同学和家长的评价相较于教师的单方面评价更为客观。来自家长的评价方式鼓励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参与,并与学校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3.3 博物馆学校中的博物馆

提供更多展品资源。相较于普通的学校参观活动,博物馆为博物馆学校提供了更多的展品资源,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博物馆的非常设展品,与博物馆专业人员讨论展品的相关问题。一些博物馆甚至为博物馆学校开设了单独的展览供学生进行学习。博物馆的非常设展品和展览将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博物馆体验,提供更多空间。博物馆学校的学生不仅在博物馆进行学习,也在博物馆进行讨论和设置展览,一些博物馆学校将学校地址设置在博物馆内,这需要博物馆开辟出部分空间供学生进行学习与讨论。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博物馆与学校进行合作,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博物馆内进行实习以获得更多的博物馆经验。

4 对国内馆校合作的启示

4.1 博物馆学习模式

博物馆学校的核心是博物馆学习。博物馆学习建立在博物馆资源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观察、互动和研究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深度思考。将博物馆学习模式融入日常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类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充分且细致的观察,而非在课后或以春秋游进行“走马观花式”的参观。鼓励学生走进展品,提出问题,并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尝试解决问题。

4.2 教师与博物馆的合作

博物馆提供培训、讲座及研讨会等活动助推教师发展,博物馆专业人员参与学校教学和管理。博物馆重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更注重提升教师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学的能力。教师在馆校合作中承担着重要作用,一些教师由于对博物馆资源的熟悉度较低,利用博物馆资源的能力不强,从而无法进行博物馆课程开发和实践。[5]博物馆和教师的合作将助推博物馆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国内有多所学校和博物馆合作开展了“博物馆进校园”活动,博物馆专业人员进入班级向学生介绍博物馆展品的相关信息。美国博物馆学校的博物馆专业人员在校内驻留则是向学生传递博物馆设计的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博物馆的理解并为将来的学生展览做铺垫。国内在开展“博物馆进校园”活动时,可以考虑在介绍馆内藏品之外,为学生介绍博物馆设计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兴趣,从而有助于开展博物馆学习。

4.3 学生展览

美国各博物馆学校的课程具体开展方式不尽相同,“博物馆之夜”活动却是每个学校博物馆都开设的学期活动。学生将策划一场展览,并展示自己所创造的展品。展览的目的并不是训练未来的策展人,而是鼓励一种“鼓励提问、积极调查、参与解决问题”和“加深对周围世界的理解”的世界观。创造和评价展览可以促使学生思考他们如何学习得更好。[6]国内一些学校设立了带有学校特色的博物馆,一些学校以科技走廊、场馆走廊和科学教室等方式营造了类博物馆环境,内容多与科学和校园文化相关,为学生们提供了日常化的非正式学习环境。学校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博物馆的合作,教师同博物馆教育人员学习开展展览的相关知识,博物馆教育人员来到学校进行实地指导,馆校合作使得学校的类博物馆环境得到充分利用,学生能够以学校博物馆环境为基础开设展览。

4.4 博物馆资源

博物馆为学校提供更多的资源,包括展品资源、空间资源、实习资源等。国内学校开展博物馆实地参观活动时,其参观内容同普通参观观众相同,学生并不能接触更多的展品和展览资源,这导致部分学校对某个博物馆的实地参观活动仅安排一次,学生无法充分进行博物馆学习。博物馆可以为学生增设展览,鼓励学校进行多次实地参观活动。国内部分博物馆馆内设有创客教室供学生与博物馆专业人员进行交流或小组内进行讨论,但利用率不高,学校在开展博物馆学习活动时较少在博物馆内开展讨论。学校可以考虑在博物馆学习活动结束后在博物馆内进行分享与讨论,并邀请博物馆专业人员参与学生的讨论。

4.5 博物馆与大学的合作

美国的博物馆学校不仅有面向K-12招生的中小学,也有面向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大学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样以博物馆学习方式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国内的馆校合作多为中小学同博物馆进行合作,多为中小学组织了较大规模的博物馆学习活动。大学可以考虑和博物馆进行合作以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以博物馆资源为依托、博物馆学习为主要方式,增进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和深层次的学习。

参考文献

[1]Povis,Kaleen E.,A Unifying Curriculum for Museum-Schools. online submission,2011.

[2]许立红:《博物馆学校刍议》,《中华文化论坛》2012年第1期。

[3]朱峤:《美国博物馆学校的运营模式和教育实践初探》,《博物馆研究》2016年第2期。

[5]朱峤:《如何提升中小学教师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的能力》,《中国博物馆》2015年第3期。


[1] 潘悦,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博物馆教育、STEM教育;鲍贤清,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博物馆教育、STEM教育。

[2] Povis,Kaleen E.,A Unifying Curriculum for Museum-Schools. online submission,2011.

[3] 许立红:《博物馆学校刍议》,《中华文化论坛》2012年第1期。

[4] 朱峤:《美国博物馆学校的运营模式和教育实践初探》,《博物馆研究》2016年第2期。

[5] 朱峤:《如何提升中小学教师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的能力》,《中国博物馆》201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