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学(第13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总结与反思:立足中国本土传统回答中国学术问题

综观以往的中国边疆研究者的学术成就,无论边疆理论的研究,还是边疆问题的研究均取得斐然成绩,如张博泉等人的《东北历代疆域史》、刘宏煊的《中国疆域史》、马大正主编的《中国边疆经略史》、马曼丽主编的《中国西北边疆发展史研究》、林荣贵主编的《中国古代边疆史》、刘信君主编的《中国古代治理东北边疆思想研究》、李大龙的《唐代边疆史》、赵永春的《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中国历史疆域理论研究》、李大龙的《汉代中国边疆史》、马大正主编的《中国边疆治理通论》、厉声等人的《中国历代边事边政通论》、李大龙的《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赵永春等人的《中国古代东北民族的“中国”认同》、方铁的《方略与施政:历朝对西南边疆的经营》、赵永春的《历史上的“中国”与中国历史疆域研究》等学术著作就是其中的代表[76],对于这些学术研究成果,马大正先生在《当代中国边疆研究(1949—2014)》之第十六章“新世纪中国边疆研究发展大趋势”中对绝大部分学术研究著作均做了精彩评述。[77]尽管中国边疆学者在边疆问题、边疆理论的研究上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但笔者欲着重强调的是,作为中国边疆研究的学者在加强具有中国学术特色的疆域理论构建与边疆实证研究的同时,应时刻审慎对待海外中国学者构建古代中国边疆理论与研究范式,尤其是在研究内地农耕族群与边疆游牧族群抑或渔猎农耕族群时,对西方的学术话语体系更应审慎对待。周伟洲先生说:“借鉴西方中国边疆研究成果,努力探索中国边疆研究创新与发展,是值得肯定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发展和创新,离不开与西方的学术交流和相互借鉴;国外一切有益和有利中国发展的文化科技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是,我们也不能跟在外国人后面,认为他们的一切都是好的,从而抛弃了中国研究自己国家边疆的传统。”[78]王欣先生说:“当今西方有关中国边疆和民族研究的各种学说和理论,虽然在话语叙述、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学术视阈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与意义,但是即使抛弃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政治考量不谈,其学术背景和文化立场无疑是存在的。”[79]吕文利先生说:“以历史学为方法的学者主要立足于中国传统并兼顾现实实践……但对西方理论的了解较为欠缺;以政治学为方法的学者理论来源主要是西方,与中国实践结合……但对中国传统研究得不够。”故此,“构建‘中国边疆学’,需要借鉴多学科的方法,立足于中国传统,借鉴西方理论,在现实实践中用中国传统理论与西方理论不断对话、修正,从而才有可能构建完成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边疆学’”。[80]这些评论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中国边疆学者,在建构中国疆域理论体系与研究范式时,应缜密思考站在什么样的立场,择取什么样的视域,采用什么样的疆域理论与研究范式,才能清晰准确地建构古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的演进历程、发展特点及其内在本质。[81]正如是书撰者所云:“早在民族国家或国民国家、近现代主权国家的理论传入中国之前,清王朝在实现了‘大一统’之后,在整合游牧族群和农耕族群的过程中,已经有意或无意地开始了构建多民族主权国家的努力,而这一过程既可以看作是两大族群互动的结果,同时也可以视其为两大族群互动的继续。……遗憾的是,‘中华民族’作为‘国民’的代名词,虽然是清代中华大地上众多族群凝聚的结果,但由于凝聚过程并没有结束,反而成为民主主义革命者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政治口号,由于派生出很多不同的理解,成为了困扰当今中国学界的一大难题。”[82]如何破解这些学术难题,就需要充分展现中国边疆学者的能动性与聪明才智,以中国边疆学者的人文关怀为主导,唱响中国气派,发扬自我独立精神,秉持哲学思辨的治学态度,充分展现科学实证能力,构建中国边疆研究学者的疆域理念与分析方法,确立中国边疆学者的古代中国疆域理论体系与研究范式,在世界学术领域发出具有中国学术特色的中国学术话语权。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南先生在讨论历史学者要有独立思考的充分空间时说:“真能达致深度,要靠持续实践。善于提出问题、深化问题,是成功追索的关键。历史学并不以寻求真相为唯一目的,但我们不能放弃追索真相的义务和权利。所有的深层问题,都具有时代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问。追问的方向、追问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酿就‘思想’的过程,也是‘思想’引领的过程。”[83]这何尝不是当代中国边疆学者“中国学术话语权”的诉求呢!


[1]高福顺,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北方民族史、辽金史。

[2]《春秋公羊传注疏》卷18《成公十五年》,参见(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中华书局,2009,第4988页上栏。

[3]《礼记正义》卷12《王制》,参见(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中华书局,2009,第2896页下栏至第2897页上栏。

[4]《荀子·儒效》,参见方勇、李波译注《荀子》,中华书局,2011,第110~111页。

[5]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6页。

[6]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17页。

[7]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10页。

[8]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11页。

[9]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6页。

[10]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8页。

[11]王学典:《把中国“中国化”:人文社会科学的转型之路》,《中华读书报》2016年9月21日。

[12](唐)杜佑:《通典》卷185《边防一·边防序》,中华书局,1988,第4984页。

[13]《新唐书》卷207《程元振传》,中华书局,1975,第5861页。

[14]《春秋左传》卷6《僖公中》“僖公二十二年”条,参见李梦生《左传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第262页。

[15]《史记》卷110《匈奴列传》,中华书局,1959,第2882页。

[16](清)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68《史部·地理类一》“《钦定皇舆西域图志》五十二卷”条,中华书局,1997,第939页。

[17]李大龙:《汉唐藩属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序论第3页。

[18]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31、30页。

[19]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41页。

[20]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4页。

[21]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33~40页。

[22]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33页。

[23]《史记》卷123《大宛列传》,中华书局,2018,第3838页。

[24]贾敬颜:《释“行国”:游牧国家的一些特征》,《历史教学》1980年第1期。

[25]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16页。

[26]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17~28页。

[27]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17页。

[28]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28页。

[29]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41页。

[30]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41~42页。

[31]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42~44页。

[32]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6~7页。

[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第51页。

[34]《史记》卷110《匈奴列传》,中华书局,1959,第2883页。

[35]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53页。

[36]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55页。

[37]肖爱民:《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两翼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第3页。

[38]《汉书》卷8《宣帝本纪》,中华书局,1962,第270页。

[39]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74页。

[40]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80页。

[41]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103页。

[42]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113页。

[43]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113页。

[44]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94页。

[45]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173页。

[46]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208页。

[47]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18页。

[48]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8页。

[49]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9页。

[50]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201页。

[51]《毛诗正义》卷13《小雅·北山》,参见(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中华书局,2009,第994页上栏。

[52]《春秋左传正义》卷45《昭公九年》,参见(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中华书局,2009,第4466页上栏。

[53]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59页。

[54]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136页。

[55]李大龙:《汉唐藩属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第448页。

[56]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185页。

[57]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213页。

[58]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259页。

[59](清)章学诚撰,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之《校雠通义校注》卷1,中华书局,2014,第1101页。

[60]严耕望:《治史三书·治史经验谈》,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第23页。

[61]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64页。

[62]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136页。

[63]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136页。

[64]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163页。

[65]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164页。

[66](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3,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第484页。

[67]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200页。

[68]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219页。

[69]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261页。

[70]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202页。

[71]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227页。

[72]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229页。

[73]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269页。

[74]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271页。

[75]苗威:《建构中国特色的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8年第3期。

[76]张博泉等:《东北历代疆域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刘宏煊:《中国疆域史》,武汉出版社,1995;马大正主编《中国边疆经略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马曼丽主编《中国西北边疆发展史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林荣贵主编《中国古代边疆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刘信君主编《中国古代治理东北边疆思想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李大龙:《唐代边疆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赵永春:《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中国历史疆域理论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4;李大龙:《汉代中国边疆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4;马大正主编《中国边疆治理通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厉声等:《中国历代边事边政通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5;李大龙:《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人民出版社,2015;赵永春等:《中国古代东北民族的“中国”认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5;方铁:《方略与施政:历朝对西南边疆的经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赵永春:《历史上的“中国”与中国历史疆域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

[77]马大正:《当代中国边疆研究(1949—201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第529~537页。

[78]周伟洲:《论中国与西方之中国边疆研究》,《民族研究》2015年第1期。

[79]王欣:《关于中国边疆学学科话语理论体系建构的几点思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8年第3期。

[80]吕文利:《新世纪中国边疆学的构建路径与展望(1998—2018)》,《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9年第2期。

[81]高福顺:《视阈、内涵与学术张力:读李大龙著〈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史学集刊》2016年第6期。

[82]李大龙、李元晖:《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第289页。

[83]邓小南:《学术菁华在辩驳问难中凝聚结晶》,《北京日报》2019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