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慈善湾区与人才培养
主持人: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秘书长 楚明伟
对话嘉宾:中山大学副校长 肖海鹏
香港中文大学协理副校长、社会学系教授 王淑英
香港赛马会慈善及社区事务执行总监 张亮
楚明伟:欢迎来到议题一“慈善湾区与人才培养”板块。大家好!我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秘书长楚明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成立于1997年,是由环太平洋地区顶尖研究型大学组成的联盟组织。我们现在拥有50个成员,其中有11所是中国内地顶尖的大学,有3所是来自香港特区的大学。目前,我们的国际秘书处设立在香港。我们非常希望可以加强大湾区的研究创新生态圈建设。我们的现任主席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校长,有3名中国大学校长是我们的主席团成员,分别是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史维与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我们希望加强大湾区的合作研究,提高应对国际政策变化和挑战的教育和创新能力。我们也致力于实现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全球健康等,为此,我们与非营利的民间组织、政府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所以今天下午成为本次分论坛的主持人,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荣幸。现在,我介绍一下第一位对话嘉宾——肖海鹏先生,他将介绍大湾区高等教育和健康科学方面的合作潜力与机会。肖海鹏是中山大学药学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资深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广东省非常有名的医院。他也是中央政府的医保咨询师和多个医学教育联盟和医学院联盟的主席。他现在是中山大学的副校长。欢迎肖海鹏给我们致辞。
肖海鹏:谢谢主持人的介绍。尊敬的王副校长,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非常荣幸受到邀请,在世界公益慈善论坛上发表致辞。我非常感谢主办方,感谢你们提供这个机会把新湾区介绍给世界。我想借此机会分享这个地区在健康科学方面的高等教育。2019年2月18日,中央政府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标志着世界第四湾区的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联合了香港、澳门与包括广州、深圳在内的珠三角地区九座城市。作为中国最开放、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大湾区将会成为一个世界轴心,它致力于科技创新与发展,而且展示了内地与香港、澳门之间的三体合作。其也是中国科技创新与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代表。大湾区有着非常著名的学校和高等教育,我要给大家说一下4个大湾区里关于高等教育的数据。
粤港澳大湾区一共有5.6万平方千米,大约7000万的人口。就高等教育而言,大湾区是中国最强劲、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大湾区有着4所来自香港的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1所来自澳门的世界排名前500的大学,还有1所来自广东省的世界排名前300的大学——中山大学。但是若将粤港澳大湾区和其他三个湾区相比,我们的高等教育水平不够。我们的博士生数量也比世界其他国家少。这意味着我们在健康卫生、高等教育领域可以有很多发展的空间。为了推动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我们在2016年成立了粤港澳大学联盟,以在此地区积聚力量、集聚资源。作为联盟创办学校和主席学校之一,中山大学的目标是实现大湾区的发展目标。中山大学由“中华民国之父”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成立,现在是中国排名前10的高校。其现在共有5个校区,分布在广州、珠海和深圳这些大湾区非常重要的城市。广州校区的专业有医学、艺术、科学和工程,珠海校区主要做大海、宇宙、土壤的深入研究与原子弹工程,深圳校区马上就要开了,其将涵盖医学院和新的科学院。我们有超过5.6万名全日制学生和1.7万多名教职员工。中山大学共有63个院系与10所附属医院,其中19个学科排名在全球前1%(ESI),在数量上位居中国第二。除此之外,我们还与全球230个学校建立了伙伴关系。医学是中山大学的基石。1866年,孙中山先生成立了中山医学院,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为学校刻上了名字。校训“除了治疗疾病,也要治愈灵魂与身体”凸显了医学院的精神。在过去100年间,中山医学院产生了非常多的知名医学专家,这些专家如今影响了中国的医学界。很多中国医学界的“第一次”是在这里发生的,比如第一个胆结石的移除和麻醉手术的案例都发生于中山大学。医学是中山大学的拳头专业之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也是中国的“双一流”学科,中国共有4所大学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被列为“双一流”学科。在过去的8年里,中山大学医学毕业生的国家医学从业考试通过率在中国位居前三。2011~2014年,中山医学院的毕业生在教育部和卫生部(卫计委)举办的全国医学技术临床技能大赛中荣获奖项。今天,中山医学院拥有全国第二大且强的医疗健康系统,我们拥有10所附属医院,其中有7所在广州、1所在珠海、2所在深圳,其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规模最大、技术最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总部设在广州,同时在惠州设立分院。南沙区的南沙国际医院坐落于大湾区的中心,其中包含教育部认可的5个国家学科和卫健委认可的技术资格。医院正努力加强对患者的关爱,并推动医学的发展。
医院目前也取得了多项成就,包括肝移植、人类脱细胞神经移植、最大的腹膜透析系统。我们一直关注于科技研究,推动中国医学发展,精准医学也获得了世界的关注。现在,为了推动科技研究,我们在医院中成立了精准医学机构,其中包含五大紧密相关的元素,即基础研究、测试、临床医疗、大数据、生物库等。这是精准医学的方向,我们在肿瘤学当中有使用这些医疗知识和技能。比如肿瘤学、糖尿病、肠胃科、神经科、公共健康等。我们期望在大湾区应用精准医疗技术。我们也从世界获得资源,我们同世界上其他的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包括加林糖尿病中心、布朗大学、伯明翰大学、墨尔本大学等,它们也是我们在医学联盟计划当中的合作伙伴。接下来三年,我们将会继续完成医学计划。我们现在在南沙区建立了国际医院,这所医院位于大湾区的中心,将会比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部大两倍。其距离香港、澳门半小时车程。南沙区是我们的先导试验区,推动着粤港澳地区的深度研究。而且南沙是我们的自由贸易港,和香港、澳门有非常紧密的自由贸易关系,南沙国际医院将于2021年竣工,其面积为2万平方米,将会是中国最大的医院。医院正和伯明翰大学探讨在南沙区共办医学院的可能,其他英国的知名大学也在寻找契机,它们将会在中国建立医学院。大湾区中有着许多机会和无限可能。我们有政府政策的支持,还有对高等教育的无限希望。我想借此机会邀请各位为大湾区发展出谋划策,将大湾区建设得更好。谢谢大家!
楚明伟:非常感谢肖海鹏博士,您的演讲非常精彩。我们的第二位演讲者是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王淑英博士。她在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也是非常活跃的成员,还是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协理副校长。她在斯坦福大学读博士时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及南开大学做访问讲师。1997年,她加入香港中文大学,在此之前,她曾在美国和日本都有教学经历,并且获得了多个奖项。我们有请王淑英博士。
王淑英:尊敬的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份非常困难的工作,因为我是一名候补选手。我们的校长——香港中文大学段崇智有一些非常紧急的事情要处理,必须马上回到香港,我是填补他的空缺,为大家展示。香港有一份非常容易做的工作就是替工,但是这份工作有时难度也比较高。我尽量做好,希望大家见谅。
我今天讲的是粤港澳大湾区,2019年2月份,中央政府出台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该规划纲要非常重要,而且我花很多时间看了,觉得有非常重要的聚焦点,我们应该首先去理解一下。我们看看高等教育能否在机遇和挑战之间,在产业部分、学研部分,抓住机遇。我介绍一下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地位、发展目标,根据它的发展目标,我们看看整个时间表,我们怎么发展,希望对香港、对全世界的人类有一个贡献。
粤港澳大湾区涵盖的范围非常广,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到,世界上有4个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和纽约湾区是最大的,粤港澳大湾区的GDP已经超过旧金山湾区。讲到大湾区,我请来了一位教授会给我们再详细介绍旧金山发展独特的地方。总的来说,粤港澳大湾区的GDP已经超过旧金山湾区,已经跟纽约湾区非常靠近。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非常详细,而且非常精锐,我把5种战略定位介绍一下。1.首先是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城市群。2.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研创新中心。3.国家发展非常重要的战略就是“一带一路”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非常重要的支撑。4.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通过深度合作成为示范区,会对世界发展有非常重大的影响。5.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也是我们慈善论坛的主题。这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的定位。
2022年,我们应该有一个框架基本要形成,目标是2035年,宜居宜业宜游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所以16年以后,我们会看到整个湾区充分和全面的发展。
它的战略定位也有分工,首先是中心城市,大湾区是“9+2”,“9+2”里面有4个城市被定为中心城市,就是香港、深圳、广州、澳门。它也把7个重要的节点城市——珠海、中山、佛山、江门、惠州、肇庆、东莞列出来。整个纲要里有6个方向,这6个方向很重要,也体现了它的系统化。1.加强科技的创新合作。科技创新成为大湾区的发展方向。2.加强产学研融合。3.深化大湾区创新体系改革。硬件比较容易建设起来,经济的改革我们都看得很清楚,中央政府希望在现有的机制里进行透彻的改革。4.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这种转化非常重要,也是提供机会给湾区的年轻人,希望随着转化,机遇也增多。5.推动教育的合作发展,有一些已经在合作当中。6.指导性的方向,就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香港特区政府在大湾区的政策范畴里,我们抓住了几个范畴,比如教育、医疗产业、金融服务、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青年发展等。
我们的特首林郑月娥,她上一个施政报告用400亿港币鼓励香港,希望大学在各个方面发展,给香港的研究基金注资。
香港未来的工作重点,一边发展,一边抓住机遇,聚焦工作重点,建设国际科技的创新平台是一个。特别是推动科研要素的流动,因为这一方面我们还需要探讨和发展。人才培训方面,高端人才的流动性很强,但是在大湾区,技术耕耘很重要。科研的基建配套,总的来说,要在4个方面通过产学研不同的方向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在大湾区已经有发展基地,比如香港大学(深圳)。
大湾区主要的挑战是人才不足,此外文化和系统上的差异、发展条件和配套、持份者的看法等,这些都是很大的挑战。
校长说一定要说这句话:近邻就是我们的挚友,我们和其他的城市应该更深入地合作。我的报告到这里,谢谢!
楚明伟:非常感谢王淑英博士的发言。第三位演讲嘉宾是张亮先生,他是香港赛马会慈善及社区事务执行总监。2014年的时候加入香港赛马会,也参与了香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在加入赛马会之前,他曾经是贝恩资本的合伙人、溢达集团全球采购及供应链管理董事总经理、教育互联网新创企业创办人及行政总裁、波士顿咨询公司高级顾问。他也是香港多个社会企业的CEO以及咨询顾问。他现在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安老事务委员会和关爱基金专责小组成员,并担任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董事。张亮先生同时是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他获得了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与香港中文大学的学士学位。再一次邀请张亮先生给我们致辞。
张亮: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朋友,非常荣幸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们作为慈善信托基金的经验,香港作为大湾区的一分子,从慈善基金的角度讲人才的机遇。
早上主席可能跟大家讲过赛马会经营的模式,赛马会在香港是非营利的机构,没有股东,所有的钱取之于赌民,取之于市民。香港赛马会是香港最大的单一交税库,占香港政府税收的6%~7%,这是什么概念?今天有很多高校朋友在场,香港有一个UGC(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一年资助180亿港币左右,我们赛马会可以缴200多亿港币的税,所以对香港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税收来源。除了缴税,我们有一个慈善信托基金,这个信托基金每年的捐款能够达到40亿港币,2009年只有十几亿港币的捐款,现在达到了40多亿港币的捐款。
几年前,整个董事会商量了一次,就是对于整个慈善怎样做?我们从慈善的角度来说,希望有4个重点,希望我们能够主动把挑战看清楚,看一下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包括人口老龄化、青少年、体育、艺术文化、保育。有一点和人才培育很有关切性,不单纯是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思考,而是思考整个慈善公益界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如何领导在慈善公益方面的参与者,包括社会工作者,也包括操作基金的人;我们怎么提高自己的能力,扩散自己的网络。这一方面就不多讲了。
我讲一讲对教育的看法,对于高等教育有3件事情是我们很多年都在做的。首先是基础的建设。香港赛马会规模比较大的时候,就是20世纪90年代,香港大学创建时收到香港赛马会捐款,大约20亿港币。演艺学院也是我们捐赠建造的。利用高校本身的研究能力和对社会政策的影响能力,把它们和社会服务机构结合起来,在不同的议题上进行创新、相互合作,可以为我们的政策提供一些更有效率的参考。
在知识转移方面,我们做得比较多。对于人才发展措施,包括设立奖学金等,我们有不少的想法,令得奖者不单纯是拿到钱完成学业,而是日后成为有同理心的人,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基础教育方面,我们相信教育创新是很重要的方向,一个地方的市民或者一个国家的国民要想跟上时代就要不断创新自己。下面的几点是我们这几年做得比较多的东西。1.鼓励、交流、讨论。大家在一些平台上互相交流。2.培育创新的能力。有不同的计划项目,有些支持个人,有些支持机构,我们希望创新的精神在教育界也有。3.另类的教学理念。中小学教育中有很多的条条框框,我们把正向心理学引导到学校,帮助学生减轻压力。4.编制新的课程。一个是在科技方面的,比如编码教育,是和香港理工大学一起做的,效果非常好。5.支援共融教育。总的来讲,教育创新是需要摸索的,利用科技、教育,帮助我们减少鸿沟,这是我们的重点。
我最后举一个例子,就是“喜伴同行”计划,是涉及自闭症小朋友的。香港有8000多名“喜伴同行”儿童,如何帮助他们融入课堂教育和深入学校?如何帮助他们的家长减轻压力?我们做了4年,现在有超过500个学校在这个计划里,60%有自闭症的学生在学校里,希望帮助到更多的人。这个项目的成果非常有效,所以香港特区政府也在思考是不是把整个项目变成政策。变成一个政策,不代表我们就不做了,如果能够把有验证的方法变成政策,我们可以将资金用于支持其他的创新项目。谢谢。
楚明伟:非常感谢张亮先生。我们今天听了三位的精彩演讲,关于高等教育、医疗卫生、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在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多的模式、很多的战略定位需要更新,需要用更创新的方式建立一个生态系统。我们讨论的时间比较少了,因为讲者们都有非常多的干货分享给我们。我还是想问三位一个相同的问题,我所在的机构非常清楚环太平洋地区的挑战不是局限于某一个国家和地区,也就是说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找到新的合作方式,不仅是跨国界,还是跨学科、跨机构。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会引出许多挑战,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总结,第一个便 是合作。什么样的合作模式应该提倡?不仅是高校之间,还有高校和慈善组织,或者是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大家觉得用什么样的合作模式,能够推动大湾区这个概念与现实的蓬勃发展?我们的最高目标是增进社会的福祉,我们需要定下衡量成功的方式。我们可以从合作、福祉与何为成功可以帮助我们创造新型合作模式出发进行探讨。现在我想有请大家讨论一下大湾区的新型合作模式。我们先请肖海鹏先生回答。
肖海鹏:我们如今都在期待新型合作模式的出现,但是我认为,有了慈善机构的支持,我们的人才培育、人才发展、师资培训、学生交换项目都得到了支持。此外,我们可以在医院建立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是向整个湾区开放的,大家可以用这个设施。
楚明伟:请王淑英教授发言。
王淑英:从大学的角度来说,我们肯定需要政府、行业与研究机构之间更紧密的合作。比如,我们现在对于如何收集初创公司的启动资金非常迷惑,或许我们可以寻找天使资金。我认为在可见的未来,这可以靠公司、行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解决。这可能有两个解决途径。一方面,就像日本一样,参照东京湾区的发展,我们需要在产学研之间建立非常好的对接机制。目前我们可能过多依赖于个人网络和经验。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中小型企业的积极合作与参与。在2017年,大湾区只有1%的中小企业具备达到国际标准规定的技术实力,所以我觉得这一方面也是极具发展潜力的。
楚明伟:请张亮先生回答。
张亮:“合作”是一个非常棒的词,其中包含了冲突和共识。你刚刚提到的最高目标听起来非常好。我们希望产生社会影响,但是“社会影响”这样的词并不总是能够说服人们和你合作。对我来说,激励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共同负责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所以现在我们提出了一项计划,即将所有香港高校联合在一起并考虑在校园内开展计划。而且赛马会也愿意拿一部分钱支持这样好的倡议或者机制。这看起来非常诱人,但是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让几所大学共同建立这样的机制。所以对于我来说,合作是非常好的事情,但合作取决于激励和使合作行之有效的投入。
楚明伟:非常感谢,您说的这些我也非常赞成,确实需要花一些时间和资金才能找到共同利益所在。今天第一个分论坛硕果累累,谢谢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