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国内品牌先进城市的经验启示
本章从品牌城市、铝产业品牌强市、2018年中国十大铝品牌三个层面,从政府和市场两个维度,结合产业和企业两个主体,对铝产业品牌的打造进行归纳分析。
(一)品牌先进城市做法与经验
1.青岛——工业品牌之都
青岛被誉为中国的品牌之都,拥有海尔、海信、中车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其中很多品牌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代名词。目前,青岛拥有海尔、青啤两个世界品牌,68个中国名牌,141件中国驰名商标,644个山东名牌,各类品牌数量稳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入选“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1)尽快实施品牌战略
青岛作为“中国品牌之都”的发展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推动。青岛是全国最早提出“打造品牌战略、发展品牌经济”的城市,坚定不移地实施“品牌兴市”战略,走出了一条“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品牌城市”的特色发展之路[4]。
青岛的品牌经济建设始于1984年,由于青岛啤酒等一些民用消费品牌长盛不衰,青岛很快意识到这种“名牌现象”,并由此拉开了青岛名牌战略的序幕。在青岛啤酒、双星运动鞋、蓝天运动服等传统品牌大行其道的同时,青岛新兴家电工业品牌也迅速崛起,如海尔、海信、澳柯玛等逐步享誉全国。早在1992年,青岛就有78种产品获得了国家质量奖,1100多种产品荣获部、省、市优质产品称号,为青岛名牌群体的形成打下了良好基础。1994年,青岛开展“培育名牌、发展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活动,开始实施第二轮名牌产品培育发展滚动计划。到1999年,经过十多年的培育,青岛名牌产品群已经形成。但青岛并未故步自封,面对中国即将加入WTO的形势,青岛将眼光投向世界,从技术质量、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组织实施新一轮名牌战略,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贯彻实施ISO 9000系列国际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鼓励和扶持企业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增强技术开发能力,加大技术含量,为企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目前,青岛已有1000多家企业通过了质量体系国际标准认证,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已有80家企业建立了市级以上技术中心,并建立了一批重点实验室;已有1100多项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占全市主要工业产品的80%左右。2016年以来,青岛深入开展“十、百、千”品牌培育工程(培育十个世界知名、国内领先品牌,一百个国内行业领先品牌,一千个系统品牌),不断提升品牌管理绩效和品牌价值[5]。青岛工业企业品牌的打造还带动了农业和服务业品牌的创建,全市已经形成三次产业品牌建设协同共进的良好格局。目前,青岛已经打造完成10条千亿级知名品牌产业链,品牌经济已经成为青岛发展的主导力量[6]。
(2)实施“标准化+”战略
青岛品牌战略的背后,是“标准化+”战略尤其是工业标准化的提早布局和大力推动。青岛也是全国第一个提出“标准化+”战略的城市,通过大力支持企业将自主技术转化为标准,涌现出一批产业规则的“制定者”。纵向来看,青岛市经历了技术标准战略→标准化战略→“标准化+”战略的3个发展阶段。2003年,青岛被国家质检总局、科技部批准为创建技术标准试点城市,拉开了标准化战略的序幕。2005年,海尔、青啤分别获得全国第1和第2号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AAAA级证书。2007年,国家标准委在青岛召开“全国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动员大会”,青岛的工业标准化驶上了快车道。据统计,2002年以来,青岛市承担了21个全国专业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总数达到25个,居计划单列市之首,涌现出海尔、海信、三利、国林等国家行业领域标准化标杆企业[7]。例如,海尔不仅是我国提报国际标准制定或修订提案最多的家电企业,也是国内主导制定国家行业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标准化战略的实施,使海尔成长为世界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海信网络科技主导完成12项国家标准制定,其中7项系列国家标准规范了快速公交智能系统行业的产品开发和应用,有效地推动了智能交通系统集成和设备销售,使快速公交智能调度系统(BRT)市场占有率达到70%,成为国内智能交通行业的领军品牌。在青岛,企业重视标准化工作,参与国家标准化活动,从而掌握了行业技术标准“话语权”,引领了行业发展。
(3)具有质量意识和工匠精神
青岛的“品牌之都”是靠一代代人的质量意识和工匠精神锻造的。青岛追求产品“质量”到了严苛的程度,从海尔在1986年主动砸掉外观有瑕疵的76台冰箱开始,“质量第一”就成为青岛制造的首义。青岛是全国首批“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一贯坚持质量立市、质量兴市、质量强市的核心战略。2016年底,青岛市(企业)共获中国质量奖1项、中国质量奖提名奖3项,有中国世界名牌产品2个、中国名牌产品68个、山东省名牌产品580个、山东省服务名牌163个、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6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发布的201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上,山东共有40个品牌入选,其中青岛品牌入选12个,海尔继续排名全国第3位。在2017年第三届中国质量诚信品牌论坛上,海尔荣获“全国质量诚信品牌优秀示范企业”“2016年度诚信服务突出贡献奖”等5项大奖;与此同时,海尔连续12年在“明察暗访用户口碑”奖项中蝉联用户口碑第一名,刷新了家电服务诚信纪录。自1979年起,青岛啤酒将每年的4月10日作为“提高质量纪念日”,至今已坚持了40余年,质量意识和工匠精神已经成为青岛品牌的灵魂。
2.辽阳——亚洲最大的工业铝合金型材生产研发基地
辽阳是辽宁的工业重镇,拥有目前全球第二大、亚洲及中国最大的工业铝型材研发制造商——忠旺集团。辽阳市将铝加工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另一支柱产业是石油化纤),从规划、品牌战略、推动企业外向型发展等方面给予支持。
(1)规划引领
为了做好顶层设计,2013年辽阳市委托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院编制《辽宁(辽阳)铝合金加工产业发展规划》和《园区建设规划》,明确了辽阳市铝产业发展定位,即发展精深加工,实现创新发展,把辽阳市打造成为世界级的铝合金深加工产业基地和国家级交通工具轻量化产业基地;规划5年内打造2000亿元产业集群,2020年达到3000亿元,集聚50万人口,成为辽阳经济新的增长极。辽阳铝合金加工产业园区规划用地35平方公里,包括铝板带箔原料区、交通运输产业区、建筑装饰产业区、包装产业区、电子电力产业区、消费产业区和铝基PS版产业区等功能板块,引进了印刷版项目、包装铝箔项目、电子铝箔项目、汽车应用项目、建筑铝材项目、再生铝项目等25类项目,企业近百家,全部为国内外涉铝的知名大企业。
(2)品牌战略
早在“十一五”初期(2006年),辽阳市就实施了北打沈阳牌、南打鞍山牌、内打特色牌的错位发展战略,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省里有关财税方面的鼓励政策,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财政给予100万元的奖励,并在名牌的评价认定过程中坚持企业自愿、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原则,建立完善的科学认定体系。2016年,辽阳市将铝合金精深加工产业作为产值千亿元的产业进行培育。2017年11月出台的《辽阳市推进品牌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推动工业铝材产品品牌整体提升,加快铝材产品结构调整,拉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链和品牌价值向高端发展”。
(3)推动企业“走出去”
在“一带一路”倡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和产业升级的综合作用下,辽阳市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促进中国高端制造业的代表性企业——中国忠旺加速海外并购步伐,其于2017年9月和10月分别收购德国百年铝企乌纳铝业(Aluminiumwerk Unna AG)和澳洲全铝合金超级游艇制造商(Silver Yachts),同时进军高端航空和先进船舶领域,延长铝合金产业发展链条。
(4)在转型、创新中塑造品牌
发展初期以建筑铝挤压产品为主,2002年实现第一次转型,进军工业铝挤压市场;2011年将业务板块延伸至深加工和铝压延业务,实现第二次转型;2016年进行第三次战略转型,致力成为轻量化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迄今为止,忠旺铝材获得多项国际资质认证,如挪威船级社认证、IRIS认证、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TS 16949)、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AS 9100)、欧盟的CE认证等,并连续14年被国家工商管理总局认定为“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等机构,先后获得国家专利627项(截至2018年9月)。可以说,每一次转型、每一次创新,都是赢得市场、树立品牌的关键。
3.佛山——中国铝业重镇
广东是我国铝加工和制造大省,其铝型材产量约占全国的50%,且已形成比较完善的铝加工行业产业链。广东省铝工业主要集中在佛山市,佛山是中国南方的铝业重地,拥有全国起步最早、发展最快、产业集聚度最高、知名企业和品牌最集中的铝加工产业集群。佛山的南海更是被誉为“中国铝型材产业基地”,聚集了400余家铝加工企业,拥有千亿级产业规模,被誉为“中国铝材第一镇”。
(1)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促进“互联网+”深度融合
虽然南海是国内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铝业重地,是国内乃至世界闻名的建筑型铝材产业基地。但近年来,受环保要求提升和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铝业面临着产业链单一、深加工项目少、附加值低、生产成本高等挑战。为此,佛山搭建了多元化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促进“互联网+”深度融合。① 2016年10月,广东金德铝产业互联网服务中心成立,旨在通过整合产业资源、信息资源、金融资源,引导产业上下游协同,促进同业和外界跨界融合。计划构建中国最专业、最具特色的互联网铝产业现货交易平台,并打造立足南海、面向全国、连通世界的铝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区域定价中心、集成供应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以此打造“铝业阿里巴巴”。②众铝联产业链整合服务平台(下称“众铝联”),集传统企业、互联网、金融资本、公信力平台于一体,以B2B+O2O双轮驱动的产业链整合服务平台,旨在打造总部经济模式。众铝联的成员企业将共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平台集中采购原材料,可降低7%~8%的采购成本,保证质量并确保产品溯源。此外,众铝联还将帮助会员企业对接全球多种高端资源,拓宽其销售渠道并提升其品牌价值。众铝联改变了铝行业的业态和“同行是对手”的思维模式,将中国铝行业的生产经营大数据加以收集和利用,服务企业的发展。③南海区全铝家居行业协会,来自佛山的100多家全铝家居企业成为首批会员单位,在制定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协会将组织会员到全国各地开办展会,提升全铝家居产品的知名度和应用面。④大沥·中国全铝家居指数结合大沥·全铝家居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制定了“价格指数”“产业发展指数”“影响力指数”三个指数体系,相当于铝产品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该指数将规范行业产品的价格信息,为企业和行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⑤1688电商服务中心(佛山凤池站)强调本地化服务,拟将线上电商服务引入线下,满足线下企业在电商服务方面的需求,使企业可以享受“家门口的专业电商服务”。1688电商服务中心看中了大沥凤池的产业和商贸基础,凤池需要在其帮助下挖掘市场运营数据,前者有技术,后者有载体,阿里巴巴的数据能提升大沥的产品研发数量和销量,使其保持中国铝材第一镇的地位[8]。
(2)成立产业标准联盟组织
家居产业和铝型材产业是佛山两大重要产业,两者都十分发达。佛山的各种家居产品畅销海内外,但在消费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下,家居行业遭遇发展瓶颈,铝产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和“绿色化”转型的发展难题。如何实现两大产业的协同发展,是佛山市重点考虑的课题。对此,佛山市进行了有益探索,由佛山全铝家居产业标准联盟组织发布《铝合金家具》《铝合金家具用型材》两份标准,以标准联盟为纽带,促使铝型材与传统家居产业“联姻”,使两大传统优势产业实现融合、协同发展,为全铝家居绿色新兴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佛山全铝家居产业标准联盟组织是以佛山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协会为技术支撑机构,集合了坚美、伟业、广亚等铝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打造集“产、学、研”于一体的标准联盟。该联盟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合作,促进了核心和共性技术的开发。其中,《铝合金家具》联盟标准对全铝家具做了明晰的产业定位,对“高精度装配质量”和“绿色环保”提出了明确要求;《铝合金家具用型材》联盟标准则主要确定不同用途的产品在材料选用上的性能指标。随着两项联盟标准的实施,该标准联盟组织还将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在全铝合金家具用五金配件、装饰件等零部件标准和不同用途的系列铝合金家具方面,对相关标准进行研制[9]。广东省铝型材产业标准联盟试点是广东省2014年开设的标准联盟试点项目。2018年6月,由佛山市南海区铝型材行业协会等单位承担的广东标准联盟试点项目“铝型材产业标准联盟试点”通过评估测验,制定发布了2项联盟标准,其中《建筑铝合金模板》上升为行业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佛山市南海区将继续以省铝型材产业标准联盟为载体,吸引省内外优秀的铝型材企业与机构,研发新工艺、新技术,以质量促品牌,运用标准带动铝型材产业的发展[10]。
(3)实施品牌企业行动计划
佛山市南海区2017年12月启动品牌企业行动计划,在第一批206家品牌企业行动计划试点企业中,有8家铝企入选。南海区主要从“加大扶持力度”“集聚创新要素”“创新土地使用方式”“搭建金融资本平台”“优化人才政策体系”“鼓励本地采购”六个方面对品牌企业进行政策扶持,突破企业发展的障碍。如在扶持力度方面,只要企业的固定投资达到1000万元,可按设备购置费的5%~8%给予事后奖补,最高补助5000万元;品牌企业在区内举办国际性或全国性论坛(峰会、沙龙)等活动的,按举办费用的50%给予一次性补助;在土地使用方式方面,将支持企业“原地改造”,支持以“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方式向试点企业灵活供应产业用地;鼓励品牌企业实施“工改工”政策,提高土地利用率,放宽部分指标限制,可适当提高容积率,不加收土地出让金;在优化人才政策体系方面,南海将根据品牌企业的技术骨干及中高层管理人员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等额补贴,每年向品牌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公办学校入学指标。
4.铝合金—铝型材十大品牌榜(2018)
“十大品牌网”公布的“铝合金—铝型材十大品牌榜(2018)”,分别是忠旺铝材(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AAG亚铝(肇庆亚洲铝厂有限公司)、兴发铝材(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凤铝铝材(广东凤铝铝业有限公司)、坚美铝材[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伟业铝材(广东伟业铝厂集团有限公司)、南山铝材(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伟昌铝材(广东华昌铝厂有限公司)、闽铝铝材(福建省南平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振升铝材(长沙振升集团有限公司),在此,对其品牌发展的共性进行归纳总结。
(1)多元扩展策略
一是产品的多元化。忠旺铝材有工业铝挤压、深加工以及铝压延三大核心业务,并积极向绿色建造、交通运输、机械设备、电力电子等领域拓展,涉及全铝轨道车体、特种车车厢、航空航天器、船舶结构、铝合金模板、家居等系列产品及综合工业材产品。肇庆亚洲铝厂有限公司产品由单一的建筑门窗、幕墙类铝型材拓展到包括各类工业型材的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制造、通信科技、IT等多个领域。凤铝铝业主要研发与生产建筑铝型材、工业材、高端装饰材、高端系统门窗及航空航天、军工类等特种铝合金产品。兴发铝业已经拥有铝合金型材国家专利1000多项,4万多种产品规格型号,产品涉及建筑门窗幕墙类、各种电子设备、机械装备、轨道交通、船舶及高科技航天铝材料等。二是生产基地的多元化。兴发铝业除在广东有生产基地外,还在江西、四川、河南布局生产线。华昌铝业设有广东、江苏两大生产基地,并在广东、江苏、香港、澳大利亚设有四大分公司。坚美铝业、伟业铝业等品牌也纷纷涉足海外,参与国际工程建设,布局海外生产基地。
(2)卓越的创新效能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兴发铝业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认可实验室”、“广东省重点铝型材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广东兴发铝业高端铝合金材料研究院”等研发平台,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凤铝铝业2014年在整合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中心、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院士工作室等优秀研发资源的基础上,成立了凤铝研究院。华昌铝业于2014年创建了铝型材行业的首个企业商学院——华昌商学院,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帮助经销商伙伴做大做强。坚美、南山、闽铝等都将创新作为保持产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核心。
(3)追求一流的质量
亚铝按照ISO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设置了一套完整的控制产品质量的程序;亚铝的检测设备齐全,能全方位满足原辅材料进厂检验、生产过程检验以及产品出厂检验和公司计量管理、计量器具校准\检定等工作;检验员、技术员、工程师和计量专职人员均通过培训和考核取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亚铝2011年即获得国家实验室CNAS认可证书,自2012年起连续七年被评为“全国铝型材行业质量领先品牌”。忠旺铝材定期对供货商进行分类、评级和备案,防止不合格原料或产品的使用,定期披露产品质量资讯,并设置回收程序、建立品质把关体系,确保产品质量。伟业铝材坚持“科技兴伟业,质量创名牌”的质量方针,建立了理化检测中心,对生产的所有产品进行相关理化试验。凤铝铝业在工序和产品质量控制过程中实行“自检”、“互检”和“专检”相结合的检验制度,做到“不合格原料不投入、不合格品不生产、不合格品不出厂”,坚持“下工序监督上工序、工序自检与质检监控相结合”的全员质量监控制度;建立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全程检测质量。
(4)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十大铝品牌中有多个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编制,如忠旺铝材参与修订行业标准58项,凤铝铝业2014年主编了《铝合金建筑型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2013年起草了《铝及铝合金抛光膜层规范》行业标准、2008年主编了《铝合金建筑型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等。南平铝业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认可试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现为铝型材国际及国家标准研制创新示范基地,是GB/T 5237《铝合金建筑型材》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并获得4项国家重点新产品、430项国家授权技术专利,南铝自主研发的全维管理信息化系统,覆盖了所有产品系列及全部产业链,填补了中国铝行业的空白。
(二)对南宁市的启示
1.构建南宁市铝产业发展联盟
南宁市的铝加工制造业企业应该抱团发展,打造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的全产业链和全开放的“南宁市铝加工制造产业联盟”。积极谋划建设南宁·中国铝材谷,通过“谷”的建设,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形成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整合延伸铝加工下游产业,优化铝合金新材料、铝精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布局,带动再生铝等其他加工产业链的发展,构建完整的铝合金新材料—铝精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打造铝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条。重点发展高端铝合金精深加工、新能源汽车产业、轨道交通产业三大百亿产业,逐步形成铝加工—装备制造大产业集群,强化产业集聚效应。
2.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依靠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先进城市和知名品牌的普遍做法。当前,我国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南宁市铝产业的创新变革迫在眉睫。南宁市铝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把品牌这一短板补好、补足。南宁市铝产业品牌的打造必须突出技术创新要素,促进铝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打造“南宁市铝产业智能制造中心”为重要目标,推进制造业企业与智能制造产业的跨界合作。政府部门应积极扶持,通过传统产品、技术、服务的智能改造,去除落后产能、提质增效。企业应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技术、产品、装备等的全方位突破,推动南宁市铝产业发展的弯道超车。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定期举办铝产业发展论坛,邀请国内外铝行业领军人物、专家及高端人才就铝产业建设模式、产业发展、技术突破、资源整合、发展路径进行研讨,集中智慧创建南宁市铝产业品牌。
3.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先进城市和知名品牌的经验告诉我们,谁拥有行业标准的制定权,谁就掌握了行业品牌的主动权,制定行业标准日益成为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应大力推动南宁市铝产业积极参与国内、国际行业标准建设,掌握产品制造的话语权。设立奖励基金,对成功制定行业标准的南宁市铝产业企业进行奖励。
4.加快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
没有一个产品的品牌打造是在市域范围内完成的,加快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打造南宁市铝产业品牌必不可少的举措。要强化产业链招商,按照规模化、集群化和高端化的发展思路,研究策划一批铝精深加工产业招商项目,力求做到研究一批、储备一批、招商一批、实施一批。当前,国家正在着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广西正在着力打造“南向通道”,南宁市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南向通道”的核心,在铝产业“走出去”方面大有作为。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充分利用外部资金、技术、人力、市场和物质等资源为发展南宁市铝产业服务,尽快提升南宁市铝产业的市场地位。主动参与跨区域、全球行业竞争,在竞争中创建品牌。
5.强化质量意识和培养工匠精神
当前,全国的制造业正在进行大洗牌,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除了进行技术革新之外,还要增强广大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培养其工匠精神,南宁市铝产业品牌的打造必须用质量意识和工匠精神贯穿铝产业加工制造的全过程。铝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需要有一流的工程师,需要不断提升基层技术工人的素质。政府应加强铝产业企业家队伍建设,建立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的长效机制,树立铝产业企业家标杆。发挥政府的纽带作用,优化职业院校相关专业设置,撮合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培养技术人才和工匠,为企业提供人才保障。加大铝产业品牌文化建设,营造铝产业品牌发展的浓厚氛围。只有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和培育工匠精神,才能有效保证铝产品的生产质量,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质量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