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研究
各擅其美
——中外园林之比较
杜道明[1]
摘要:由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在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审美趣味等方面的不同,在园林艺术上也风格迥异、各有千秋。总的来说,中外园林在起源、发展过程、造园要素和社会功能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相似性,但其差异性更加明显。西方园林重在人工美,给我们的感觉主要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重在自然美,意在赏心,这是中西园林最大的不同。中国园林偏重于山,水景往往是真实写照,而日本园林则偏重于水,枯山水较多;中国园林是写意的、直观的,重自然、重情感、重想象、重联想,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伊斯兰园林则是写实的、理性的、客观的,重图形、重人工、重秩序、重规律,追求的是一种协调有序、精致严整的风格。
关键词:中国园林 西方园林 日本园林 伊斯兰园林
Abstract: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historical background,cultural traditions,China and the non-Chinese countries differiciate in aesthetic tastes and the style of garden art. They share general similarities in terms of origin,developing process,gardening elements and social functions,but the differences are more obvious. Western gardens focus mainly on artificial beauty that pleases the eyes,while Chinese gardens focus on natural beauty that pleases the minds. This is the primary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gardens. As Chinese gardens are more focused with mountains,waterscapes are often true portrayals;while as Japanese gardens are more focused with water,the mountains are usually dry. Chinese garden painting is freehand,intuitive,natural,emotional,imaginative,associative,pursuing the charm of “the endless meaning of words”;while Islamic garden painting are realistic,rational,objective,graphical,artificial,orderly,and regular,pursuing a coordinated,delicated and refined style.
Key words:Chinese garden,western garden,Japanese garden,Islamic garden
园林艺术是一种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艺术,由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在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审美趣味等方面的不同,在园林艺术上也风格迥异、各有千秋。从世界范围来看,造园系统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西亚(主要是阿拉伯世界)、西方(主要是欧洲)和东亚(主要是中国和日本)。在这里,我们无意评判中外园林艺术之短长,只是通过对比分析,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它们各自的风格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一 中西园林之比较
总的来说,中国和西方在园林的起源、发展过程、造园要素和社会功能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相似性,但两者的差异性更加明显。
其一是中西园林在选址和地貌上的区别。中国古典园林有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之分。人工山水园,是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砌假山,配以花木和建筑,把天然山水风景模仿在一定范围之内。这类园林多修建在城市中,又称“城市山林”。天然山水园则是利用天然山水的局部,配以花木和建筑。西方古典园林的选址一般在远离城市的郊外或山麓,极少在城市中修建大型园林,所以西方的古典园林也称为“山林城市”。
中国古典园林的地表处理原则可以概括为“高埠可培,低方宜挖,就高堆山,就低挖池”。如北京的颐和园,把本来就地势低洼的地方挖成了寿桃状的昆明湖,而用挖出的土方堆筑成了高60米的万寿山。西方古典园林的地表处理原则可以概括为“高埠可平,低洼宜填”。如法国的凡尔赛宫,园址本是一片有沼泽分布的平缓丘陵,经过削平丘陵、填平沼泽,整个园林就建造在这个人造平原上。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的地表是高低起伏的,而西方古典园林的地表却是平坦开阔的。
其二是风格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是典型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其风格是崇尚自然。无论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江南、岭南的私家园林,都非常强调顺应自然,总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尽量模拟大自然中各种景物的造型和气韵,连树木花卉的处理也讲究表现自然。例如,颐和园的昆明湖、万寿山以及其中的长堤等,都显得自然和谐,丝毫没有人工斧凿之感;而苏州的沧浪亭中巧妙设置的山水树木、亭台楼阁等景物,也显示出浓郁的自然韵味。中国园林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保持自然原貌,人工建筑也尽量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西方古典园林的风格则是崇尚人力,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是典型的几何形园林。在西方园林中,无论是建筑还是山水树木,所有的景物都有人力加工的明显印记。其建筑排列整齐,水源做成喷泉等,树木一律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如同被检阅的仪仗队。树冠修剪得规整划一:球形、方形、圆锥形、葫芦形、尖塔形……处处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园中虽有很多自然物,但自然的气韵已经不复存在。如法国的凡尔赛宫,园中的皇宫、教堂、剧院等都排列规整,连廊柱、花坛、草坪、雕像、喷泉等也都秩序分明,呈现出几何形状,充分体现了人工改造自然的力量。
其三是规模的差异。中国早期的园囿规模较大,但宋代以后的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壶中天地”,以小见大,所以规模相对较小。即使是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也只有584公顷;而中国南方的文人园林一般只有几十亩大小,如颐园占地两亩多,是上海现存最小的迷你园林。园子虽小,但山、池、桥、楼、阁、斋、舫、榭、廊、古树、翠竹一应俱全,享有“上海十大名园之一”的美誉。而建于清末的苏州残粒园,面积仅140多平方米,是现在发现的最小的苏州园林。
西方极少有私人园林,其古典园林相当于中国的皇家园林,十分追求宏伟壮观的气势,并且由于选址一般在郊外,有足够的面积来造园,所以规模相对较大。如法国凡尔赛宫的占地面积达670公顷,仅中轴线就长达三公里,并且总是用一种令人震撼的大尺度空间表现一种庄严、气派、华丽的氛围,如大面积的整齐草坪,夸张的各式水景以及水景与壁龛中的各种雕塑等。
其四是整体布局的差异。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是“林泉之趣”和“田园之乐”,要求人工美与自然美的高度统一,所以在园林设计上突出的是自然山水,建筑只是作为陪衬和点缀。而西方古典园林却是以建筑为主体,建筑物控制中轴线,中轴线控制整个园林,突出的是建筑,甚至连植物也成了建筑物的陪衬或其中的一部分,所以西方古典园林中的植物被称为“绿色建筑”或“绿色雕塑”。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道路本身就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讲究“曲径通幽”,园越小,路越曲。桥也往往做三曲、五曲、九曲,于是柔美有余、阳刚不足。而西方古典园林大多是笔直的大道,仅仅是为了解决景点与景点之间的交通问题。一般是以中轴线为中心,四周放射状分布笔直的大道,组合成若干个巨大的放射形,道路之间交叉形成无数直角与锐角,显得阳刚有余而阴柔不足。
中国古典园林的水体是连续分布、相互贯通的。哪怕再小的水面也要曲折有致,给人以源远流长的感觉;溪流、瀑布更是中国园林显示动态美的方式。西方园林中的河道则成直线,湖面是矩形、圆形或别的几何形状。如在法国凡尔赛宫苑内,宫殿的西部展开一条长1600米、宽120米的规整的大水渠。“水往低处流”乃水的本性,中国园林中的水处理顺应了这种自然规律,从高到低,任其流动。西方园林则多设喷泉,偏偏强迫水要按照人的意志向高处喷。人造瀑布的石级也等宽、等高,瀑流循规蹈矩。甚至对待水声,中西方也判然有别:中国人把汩汩的流水声视为“天籁”之音,美妙无比;但西方人对此却无动于衷,非得让水流经过粗细不一的金属喷嘴,奏出简单的乐曲。
其五是造园艺术的差异。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写意”,刻意追求诗情画意和含蓄美、朦胧美,即使是小园也可以拉出很大的景深,其中奥妙正在于藏而不露,而且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使人有扑朔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中国古典园林讲究迂回曲折,曲径通幽,咫尺之间变幻多重景观,如苏州狮子林中的假山曲径,极尽曲折回环之能事,所以中国园林有“步行者的园林”之说。西方古典园林则注重“写实”,刻意追求人工美、图案美,讲究规整、直观、开朗、明快、开阔坦荡,即使加上草坪、花园,也在开阔之处。站在平地可洞观四方,登高瞭望则更是一览无余,所以西方古典园林有“骑马者的园林”之说。
西方人喜好雕塑,在园林中也有着众多的雕塑。如在德国园林中,除明显的雕塑之外,甚至在园林中的枯树上也刻有图案,用以观赏。而中国人却喜欢在园林内堆筑假山,而且乐此不疲。中国人看树赏花,注重的是姿态,而不太讲究品种的繁多;赏花甚至可以只赏一朵,而不苛求数量。而西方人却讲究品种多、数量大。如法国园林鲜花繁多,凡尔赛宫苑就有200多万盆花,而法国人并不怎么欣赏其姿态,他们讲究的是品种和数量,以及各种花在花坛中编排组合的图案,他们欣赏的是图案美。
总而言之,西方园林给我们的感觉主要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意在赏心,这应该是中西园林最大的不同。
二 中日园林之比较
说到东方园林,不能不提到日本,因为日式园林对世界的影响同样深远。在古代历史上,中国一直是日本的主要文化外源地,因而两国的古典园林在造园环境、园林类型、造园思想、造园手法等各个方面也都具有相似性和共通性,甚至可以说日本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分支。但是,日本园林并非中国园林的原型复制或机械再现。由于两国文化结构的差异,也由于禅宗思想的不同影响,中日两国园林又具有各自的特点,体现出各自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意识。
从园林类型来看,中日两国的古典园林都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但是,中国皇家园林的气势要远远胜过私家园林;而在日本正好相反,私家园林的气势胜过了皇家园林。中国皇家园林显得庄重、典雅、气派、大方、华贵,规模宏大,建筑巍峨,雕梁画栋,水面开阔。日本的皇家园林却是小山小水,茅茨草屋,不涂色彩,树多屋少,规模较小,如京都的桂离宫、仙洞御所、修学院离宫、京都御所庭院,这四大名园都是如此。
如果细分的话,日本园林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枯山水、茶庭、池泉园、筑山庭、平庭等。枯山水是在没有池水溪流的地方仅立山石,以砂代水,以石代岛;池泉式园林偏重于以水池、泉水为中心;筑山庭则是偏重于堆土山;平庭是在平坦地面上进行园林规划;茶庭是在进入茶室前的一段空间里布置各种景观。
中国的私家园林与文人士大夫有着不解之缘。园林既是文人做官之前的读书学习之所,又是文人退身之后的归隐静思之地;既是文人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乐土,又是文人琴棋书画、谈古论今的园地。因此,中国的私家园林大多体现了文人士大夫的理想人格追求和审美情趣。其特点是面积不大,小巧玲珑,富有诗情画意。日本从镰仓时代到江户时代近千年中,都是由将军执政,所以私家园林以武士园林为主,突出武士的情趣与爱好,表现果敢、有魄力、有气势。其石景巨大,瀑布壮观,建筑雄伟,规模和装饰都胜过皇家园林和寺庙园林。如东京的“六义园”为武士柳泽吉保的私家园林,虽取中国《诗经》中的赋、比、兴、风、雅、颂“六义”,但武士气息十分浓厚。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园林中普遍建筑有马场和射箭场,成为训练武术、展示武功的场所。
中国的寺庙园林包括寺院园林和道观园林;日本的寺庙园林则包括寺院园林和神社园林。中国的寺庙园林风格不明显,常常运用私家园林的方式加以构建,讲究诗情画意,突出儒性,体现出宗教的世俗化;而日本寺庙园林风格突出,靠园林本身塑造宗教的气氛和形象,并影响其他类型的园林,以至于武士园林也常常借用寺庙园林的表达方式。其中,寺院园林讲究禅思枯意,突出佛性,在手法上有非常独特的枯山水庭院,表现出世俗的宗教化。而神社园林则以建筑为主,庭前的一片白沙映衬出某种神圣与神秘。
从园林整体布局来看,中日两国的古典园林同为自然山水式园林。但中国园林深受大陆文化的影响,因而在山和水之间偏重于山。而日本园林则深受海洋文化的影响,因而在山和水之间偏重于水。中国园林的水景多数是河、湖、海的真实写照,而日本园林的水体则多数是模拟海景。中国园林中可以没有岛,但必须有山,即便没有真山,也要有人工堆叠的假山;而日本园林中可以没有山,但必须有岛。中国的堆山是昆仑的象征,而日本的堆山则是海岛的象征。在园林的游览方式上,中日两国都有舟游、路游(日本称回游)、坐观三种。中国园林以动观、路游为主,而日本园林则以静观、舟游为主。
中日两国的古典园林虽然从本质上说都是自然山水园,但二者仍然有明显的不同。以下我们从各个造园要素加以对比,以略见一斑。
中国园林的叠山喜欢用太湖石、黄石、英石等,而日本园林喜欢用青石、鞍马石、石灰石等。中国园林多以竖向叠山为主,山体较为高大,以表现山的峻峭挺拔,创造深山幽谷、洞天府地的意境,如苏州留园的冠云峰、狮子林的九狮峰等;日本园林置石以横卧为主,石体多低矮,并且部分埋在土中,石上生青苔,以展现天然之趣,如京都龙安寺的方丈前庭、大德寺大仙院的方丈北庭等。中国园林的叠石手法多样,追求奇险,喜欢雄伟挺拔、山势嶙峋的气势,如故宫的御花园中的假山;日本园林一般用模仿自然名山的覆盖草皮的土山,而不用假山,即使用,也喜欢朴素自然的气质,不求奇险,追求荒山野丘的趣味,强调淡泊宁静,一般规模较小。
中日两国的古典园林在理水方面都受到中国道教方术思想的影响,有所谓“一池三岛”,以象征东海和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但这一点在中国园林中越来越淡化,海化为池,岛化为山,而且往往不拘一格,一岛、二岛、多岛,所在多有。日本古典园林对此则是严格遵守“一池三岛”的定制,而且乐此不疲。此外还有九山八海、三尊石、五行石等独有的做法。中国园林的理水原则是“小水则聚,大水则分”,讲究的是真水处理;而日本园林有真水和枯水两种处理手法:真水除了某些舟游式池泉园,如桂离宫、京都御所等,一般水体较小,而且以聚为主;枯水处理则以枯山水庭园最为典型,如日本京都龙安寺方丈南庭的枯山水,它用石块象征山峦,石块或单独或三五成组放置,以示崇山峻岭或层峦叠嶂。用白砂象征湖海,砂面平铺象征广阔海面;砂面耙成平行的曲线,犹如万重波涛;沿石根把砂面耙成环形,象征惊涛拍岸。
中日两国的园林一般都有建筑物,但中国园林的建筑较多,有的园林甚至五步一亭,十步一阁;建筑材料以木结构为主,土石砖瓦为辅。日本园林的建筑普遍较少,建筑材料以木料、草料为主。中国园林多用瓦屋顶,日本园林多用草屋顶和桧皮屋顶。中国园林围合多用平开门窗,间或用实墙,很少用木板;日本园林围合多用推拉门窗,少用实墙,多用木板。中国的建筑形体较为高大,日本的则较为矮小。中国园林建筑的室内家具多而高,以垂足而坐为主;日本园林建筑的家具少而低,以席地而坐为主。中国古典园林室内对称布局,陈设多,装饰华丽,是文人墨客吟诗对赋的地方,游览体验方式属于活动型。日本古典园林室内非对称布局,陈设少,装饰朴素,是僧人和茶客静思悟道的地方,游览体验方式属于静悟型。中国园林建筑多用彩画,特别是皇家园林,更是雕梁画栋。日本的园林建筑则少用彩画,色彩十分朴素。中国园林建筑的书画作品较多,有门柱的对联、门楣的匾额、室内的书法和绘画、岩石上的刻字等。日本园林建筑的书画作品较少,多门楣匾额,少门柱对联。中国园林的外墙以实体墙为主,墙体较为高大;而日本园林的围墙常用竹篱,实体墙并不多,而且墙体较为低矮。中国古典园林的入口大门几乎都是巍峨高大,古色古香;而日本古典园林的入口大门有些却是“木户”(柴扉)。中国园林的建筑小品有牌坊、石碑、石桌凳、盆景等;日本园林则有石鸟居、石灯笼、洗手钵等。
花木在中日两国的园林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但也有明显差异。在花木的选择上,中国园林讲究姿态美、色彩美、味道美,而且要求花木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日本园林的花木种类虽然不如中国园林的丰富,但由于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所以在花木品类上有相同的爱好,如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等。受禅宗思想的影响,日本园林还大量运用苔藓等植物,形成“苔庭”。为了制造空寂,便于冥想,日本园林中的常绿植物较多,而开花植物较少,最常见的是松树、枫树、樱花、杜鹃等。在花木应用上,中国园林重花、重色;而日本园林则偏叶、偏细部景观。中国园林的花木,无论是高大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基本上是自然生长;而日本园林却大量使用修剪树,并把大树小型化,尤其喜欢精致、细弱的植物。
总之,中日两国园林是基于东亚文化基础上的两朵奇葩。通过分析比较,加深对中国园林的认识,了解中日园林之中优秀的造园要素,以及日本现代景观设计中对传统园林文化的继承和把握,特别是日本园林设计中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的生态原则和理念,是很值得中国借鉴学习的。
三 中伊园林之比较
伊斯兰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是古代阿拉伯人在吸收两河流域和波斯园林艺术的基础上创造的,以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为中心,以阿拉伯世界为范围,以叙利亚、波斯、伊拉克为主要代表,同时影响欧洲的西班牙和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是一种模拟伊斯兰教天国的高度人工化、几何化的园林艺术形式。
中国园林和伊斯兰园林在起源、造园的目的以及园林的功能等方面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者毕竟是两种类型的园林。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不尽相同,文化习俗相差甚远,两者在很多方面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从整体布局来看,中国园林基本上属于自然式,园址形状顺其自然,呈不规则的“流线型”。除北方少数的皇家园林外,并不强调明显的、对称性的轴线关系。特别是江南和岭南的私家园林,在整体布局上更不讲究对称和中轴线,而是充满了自然之趣,显现的是活泼、动态、多点透视的空间美。而伊斯兰园林则中规中矩,其经典布局:矩形的园林由十字形的水渠分成四等份,中央设一个喷泉,泉水从地下引出,喷出之后由水渠向四方流去,四条渠象征天堂里的水、乳、酒、蜜四条河,如西班牙的阿罕不拉宫的狮子苑就是典型代表。这种布局方式使园林显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朗的印象。当然,伊斯兰园林也有一些变体,常位于宏伟的宗教或陵墓建筑的前庭,以印度的泰姬陵为代表。
在中国园林中,有园必有山,有山必有石。早期是利用天然山石,而后则利用天然奇石叠造假山,可以说叠山是中国造园的独门绝技;伊斯兰园林中却没有这样的叠山技艺,主要是选择天然石材来修建水渠或建筑物,这是中伊园林截然不同的一个方面。
无论中国园林,还是伊斯兰园林,理水都是造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二者在内容和形式上有很大不同。首先,中国园林的理水在意象上表现的是河、湖、海三种自然景观;而伊斯兰园林却把水作为园林的血脉,象征的是生命之河与天堂。其次,中国园林在水形和水岸的处理上注重模仿自然,讲究水的源远流长,所以水流往往是九曲十八弯,表现的是一种自然之美,如苏州拙政园西部之水,从西南角开始,曲曲弯弯一直流向中部园内大池,好似书法中的一帖狂草;伊斯兰园林的理水却是以喷泉作为构图中心,笔直的十字形水渠贯穿全园,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表现的是一种人工之美。最后,中国园林中的水景功能较为单一,即只具有观赏价值;相比之下,伊斯兰园林的水除了分割庭园、纳凉之外,还常常具有灌溉的功能,因而涌泉和滴灌也成为一道颇有特色的水景。如塞维尔的橘园,细长的水渠布满了整个果园,把象征天堂的中心水池的水引到每一棵橘树下面。在印度伊斯兰园林中还加入了台阶瀑布、跌水、喷泉等景观,使整个园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中国园林中的水体的样式是自由的,追求一种天然野趣,而且水区与陆区泾渭分明;伊斯兰园林中的水池或水塘却总是呈现几何图样,或长或方,或圆或椭圆,或十字形,或奖章形,甚至葱头形;并且都以瓷砖镶边,通过水道连接到设计精美的喷水头。伊斯兰园林中的水总是伸手可及的,游客可以随时灌手足以戏水,赏水波以见影,聆泉动以闻声。有的园林甚至把水引入面向庭院的敞廊或厅堂,如阿尔罕布拉宫的狮子院;令人神清气爽的水几乎无处不在,即使在最小的晒台上的树影里也有喷泉。
中国园林的建筑以木结构作为基本框架,再支撑一个飞檐斗拱的坡形屋顶,显得十分轻盈。这种框架结构完全可以开合自如,不受约束地开窗和筑墙,有些建筑物如亭子,甚至完全不需要墙体。而伊斯兰园林的建筑大多呈现为独特的中庭形式,而且以石结构为主,很有厚重感,如厚实的墙体、拱券和梁柱等。在外轮廓处理中,较多地使用了几何图形,如方墙、穹顶、圆塔等。
中国北方的园林建筑平面布局较为严整,多用色彩强烈的彩绘,图案有人物、动植物、云纹等;南方的园林建筑一般是青瓦白墙,褐色门窗,不施彩画,用料较小,布局灵活,显得玲珑清雅,常有精致的砖木雕刻作装饰。相比之下,由于伊斯兰园林建筑大量使用以几何图形为基础的抽象化曲线纹样,追求鲜艳的色彩,喜欢用很纯的黄色、红色、绿色、白色等,甚至把整个建筑物都用彩色的琉璃或马赛克贴面,形成变化无穷、色彩华丽、光影变幻的装饰效果,看起来热烈而又富丽堂皇,体现了伊斯兰装饰艺术崇尚繁复、不喜空白的特点。印度的泰姬陵,可称得上全世界最美丽的陵墓了。位于绿地和蓝天之间的陵墓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成,显得端庄、典雅、秀丽。局部则镶嵌有各色宝石,显得五彩缤纷,光华夺目。
受道家崇尚自然思想的影响,中国园林中的花草树木既可以集中,也可以散种,而且基本看不到修剪成几何图案的花木,显示出的是一种自然的山林野趣。伊斯兰园林和西方园林都是规整有序的,花草树木布置成几何图案,甚至连树冠也被整理成几何体。在并列的小庭园中,每个庭园的花木尽可能选用相同的品种,以便获得稳定的构图效果。
与中国园林的植物景观追求人文内涵不同,伊斯兰园林中的花木追求的是地毯式的景观效果。园林中的种植池都采用下沉式,常用黄杨绿篱组成图案,后期也喜欢在绿草如茵的花圃里用雪白的大理石细条铺成精巧的图案,看上去就像一块块色彩绚丽的地毯。如印度阿克巴大帝规划的“葡萄园”以及沙日罕国王在阿格拉堡的后宫花园都是如此。
综合来看,中国园林是写意的、直观的,重自然、重情感、重想象、重联想,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伊斯兰园林则是写实的、理性的、客观的,重图形、重人工、重秩序、重规律,追求的是一种协调有序、精致严整的风格。
总而言之,我们把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日本园林以及伊斯兰园林进行比较,是为了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从而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使人类共有的园林日益成为真正的人间天堂。
[1] 杜道明,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