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汉喃文献与东亚汉字整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分析简省喃字的基础

(一)简化字之起源

关于简化字的来源,周有光指出:“简化是一切文字共有的外形变化。文字应用越广,符号简化越甚。埃及字的应用扩大,尤其是在人口众多的尼罗河三角洲的推广,使繁复的僧侣体发生大胆的简化,成为‘人民体’。从人民体这个名称也可以知道,它是更多人民应用的文字。人民体又称‘书信体’或者‘土俗体’。它是僧侣体经过简化的草体字。最早的人民体文献见于公元前7世纪的遗物。这就是说,在碑铭体和僧侣体已经存在了两千年以后,人民体才产生。人民体一出现,僧侣体就成为僧侣阶级所专用的文字,除了宗教经典的译写以外,没有再用僧侣体的了。人民体发源于下埃及,后来为全部埃及所通用。它从右到左书写,跟僧侣体的标准字序相同。它起初被认为是只能书写日常书信的土俗字体,不登大雅之堂,后来慢慢成为应用于长篇文学作品和古代经典译写的文字。”[4]

这样,简化是各种文字的共同现象。由于多撇难记慢写,所以撇数减少,文字简化方案早就被中华古人们应用。

(二)中国简化文字实践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简体字在群众中虽长期使用,但没有合法的地位。其间,文字简化虽有少数知识分子提倡,但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一直到五四时期,为了扫除文盲并普及教育,简化文字的运动才日益高涨,成为一种社会思潮。首先提出采用简体字方案的是教育家陆费逵(1909年提倡使用俗体字;1921年提出整理汉字的办法),他限定通俗字字数,减少笔画。

可以说,中国的教育家和研究者已经对简体字的推广和研究做出巨大的贡献,已经出版或公布多种系统整理简体字的书籍,如《简体字谱》《第一批简体字表》等。

中国文字简化方案大事记如下:

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决议。

1956年2月1日起方案第一表在全国推行。同年6月1日推行第二批简化字。

1958年5月15日推行第三批简化字。次年7月15日推行第四批简化字及简化偏旁。

1964年5月,文改会修订《汉字简化方案》后,发表《简化字总表》,并推行了方案中余下的28个简化字:罢(罷)[5],卜(蔔),备(備),宝(寳),报(報),办(辦),板(闆),帮(幫),别(彆),标(標),表(錶),边(邊),宾(賓),庙(廟),面(麵),范(範)等。

从以上决议和实践工作可以看出中国简化文字的计划性,主要由政府指导。

汉字文化圈内的日本、韩国和越南文字也有简化现象。如日本语假名字借用汉字笔画简省而成,是记录日本语50音节的一种文字。越南喃字系统中也有不少笔画简略的喃字,但本质上与中国和日本的文字简化有差异,随意性更大。

(三)越南喃字分析基础

解读喃字书籍,我们找到不少简省喃字。根据Nguyen Tai Can所指出的喃字模型并补充他还没提及的喃字,本论文提出喃字模型如下:

表1 喃字分类模型

表1 喃字分类模型-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