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变动与教育资源需求预测:以北京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人口与教育资源需求预测的联动

一 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书使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文献法,通过对人口预测相关方法与实证研究的总结,对人口预测的相关方法进行了总结与比较。通过对义务教育需求预测相关方面的文献的研究与总结,对教育需求的预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总结。②统计分析法,本书虽然没有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搜集信息,但是通过翻阅大量统计年鉴得到了很多珍贵的数据,比如北京市及各区县的人口生命表,并且综合了人口普查、《北京统计年鉴》、《北京教育发展资料》以及《北京市教育经费执行公告》等多种数据作为研究基础。③计量分析方法,通过人口学、教育经济学两个领域的相关模型对掌握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从而得到了预测的结果。

本书研究的步骤为:①搜集并整理相关领域的文献;②根据本书研究的目标选择并改进人口预测的模型、教育需求相关模型;③搜集模型所需的数据;④得到人口预测结果;⑤使用人口预测结果对教育需求进行预测;⑥对所有结论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 研究的技术路线

本书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图1-1 技术路线

三 研究的结构

本书主要分为八章,对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及教育资源需求进行预测。为了阅读便利及预测结构的完整性,笔者将生育、死亡模型选择及参数确定过程放在附录中进行阐述。

第一章主要对学龄人口预测及教育需求预测研究问题的提出、基本概念、研究价值、现实意义、预测的整体思路、预测方法和步骤进行简单的介绍。

第二章、第三章主要对人口预测相关理论、人口流动的相关理论以及教育资源需求的相关理论、经验研究和政策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将人口流动的相关理论单独列出是因为其复杂性,而且在今后的研究中也有较好的前景。

第四章为对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学龄人口的预测,其中,对北京市人口现状进行了描述,对生育率、死亡率、迁移参数的预测方法及预测结果进行了呈现。本书的目的是对北京市基础教育学龄人口以及教育资源需求进行预测,因此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个工作是对学龄人口的预测。有了学龄人口和对应的教育需求指标、标准就可以对教育需求进行预测了。

第五章至第七章为对教育资源需求的预测。其中,第五章,首先,对北京市教师生师比及变动现状进行了描述;然后,基于教师本身的变动进行了需求补充量的预测;最后,对教师需求进行了预测。第六章,首先,对现行办学条件的政府文件进行了系统的探讨;然后,对北京市及各区县的办学条件需求进行了预测。第七章,首先,对北京市及各区县教育与GDP、财政支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然后,就中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及生均教育公共经费进行了预测。

第八章对本书的主要结论、创新之处、研究不足及政策建议进行了呈现。

附录对生育率分布模型选择、粗生育率与总和生育率转化、分年龄别死亡率模型进行比较,并呈现了前面预测过程中所产生的图、表。


[1] “随迁子女”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的表述。

[2] 2006年《义务教育法》第12条的原文为:“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

[3] 中国城镇化率的数据来源于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802/28/t20180228_28289397.shtml。

[4] 尹文耀、姚引妹、李芬:《生育水平评估与生育政策调整——基于中国大陆分省生育水平现状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第109~128、206~207页。

[5] 陈卫:《外来人口与我国城市低生育率》,《人口研究》2005年第4期,第79~83页。

[6] 〔美〕苏黛瑞(Dorothy J.Solinger):《在中国城市争取公民权》,王春光、单丽卿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第69、81页。高层官员往往出于维护稳定的原因对流动人口持排斥的态度,而下级官员往往从促进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同级政府之间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责与目标对流动人口的态度也是不同的。

[7] 王善迈:《重构我国公共财政体制下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2005年。

[8] 尹文耀、姚引妹、李芬:《生育水平评估与生育政策调整——基于中国大陆分省生育水平现状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第109~128、206~207页。

[9] 蔡泳:《联合国预测:中国快速走向老龄化》,《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第1期,第73~81、5页。

[10] 2000~2010年外来人口相关数据分别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北京市数据整理得到。其中,外来人口为在北京居住、工作半年或半年以上的非北京户籍人口。义务教育适龄人口的计算方式详见广东省“十二五”规划。2005年外来人口数据来源于《北京统计年鉴2006》,流动教育适龄人口占全国流动教育适龄人口的比例与北京本市儿童的比例分别来源于段成荣、杨舸、马学阳《中国流动人口研究》,中国人口出版社,2012,第233、323页。其中流动儿童指0~14岁流动人口,流动人口具体口径见该书的流动人口的定义。

[11] 〔美〕塞缪尔·普雷斯顿、帕特里克·霍伊维兰、米歇尔·吉略特:《人口统计学——人口过程的测量与建模》,郑真真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第1、15、107页。

[12] Keyfitz,N.On Future Population,Journal of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1972,67(338):347-363.

[13] Wrigley,E.A.,and Roger Schofield. The Population History of England,1541-1871,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