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欧亚战略抉择(1938~194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二战前和二战期间,美国的战略决策是一个由一等战略转变大国地位的典范。1935年,处于大萧条剧痛中的美国要崛起为一个超级大国看似根本不可能。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中立法》,试图将美国隔绝于另一场欧洲冲突之外,这反映了美国民众深刻的孤立主义情绪。美国的军队,除了海军,没有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潜在实力。大多数美国人既不期待也不想要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仅仅10年之后,这种情况已经彻底改变。到1945年,美国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之一。其强大的武装力量在打败轴心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遍及全球。美国的经济此时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而且美国的外交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战后世界——一个几乎在所有主要领域由美国主导的世界。

这些发展变化并不是偶然的,实际上,它们是由一个成功的战略所预见和创造的,这一战略指导美国从两次战争之间的中立走向1945年的胜利。该战略的设计师富兰克林·D.罗斯福是一位有技巧的政治家,在谋划美国的战略时深谙国内限制与国际现实。同时,罗斯福得到了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和其他参联会成员的建议,巧妙地捍卫了美国的中立,谨慎地控制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娴熟地塑造了战后世界的轮廓——他们做到这些并没有经过纷繁复杂的国家安全官僚机构。[1]

本书所要研究的,正是这一让美国从萧条走向胜利的战时大战略。这一大战略,简言之,可称“先欧后亚”战略。

“先欧后亚”战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参战的大战略,是美国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个角度,在欧亚两个方向出现威胁时,确定的解决欧洲问题优先、亚洲问题次之的战略。其中,欧洲矛盾的焦点在德国,亚洲矛盾的焦点在日本。“先欧后亚”也有“先德后日”“德国第一”“德国优先”“欧洲第一”等表述方式,其核心思想是在两洋威胁同时出现时,在大西洋方向保持战略进攻,在太平洋方向保持战略防御。“先欧后亚”战略原则在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便确立了。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在参战前便确定参战后的战略指导原则。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坚持以“先欧后亚”战略为指导,通过贯彻执行这一战略,美国获得了最大的战争效益。不仅如此,美国通过“先欧后亚”这一大战略,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盟国重要领导者的角色,成功地将经济大国转化为军事、外交大国,大大提升了美国的国际领导地位。两次世界大战是美国成长为全球大国的关键时期,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彻底摆脱了西半球的束缚,以全世界为舞台,使20世纪成为美国的世纪。[2]

“先欧后亚”战略涉及的核心问题,是同时面临两个(或多个)威胁时如何确定谁是主要敌人,把哪个方向作为主要方向、哪个方向作为次要方向,该如何处理多个威胁的问题。从某种角度来看,“先欧后亚”也是美国处理两线作战问题的一种方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同时面临欧洲和亚洲两个方向的战略挑战。在欧洲,德国纳粹首先以“闪电战”迅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几乎控制了除英国之外的整个欧洲大陆;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也对苏联构成了严重威胁,希特勒叫嚣统治世界,法西斯极权势力威胁着整个欧洲文明。在亚洲方向,日本早在1931年就发动“9·18”事变,挑战亚太地区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日本野心勃勃,声称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与德意签订三国同盟条约,并进一步向东南亚和太平洋扩张。在这样的形势下,美国对不同方向进攻与防御的选择,对不同对手使用何种手段的选择(军事、外交、经济等),以及对某种手段使用力度、运用时机的选择,都是对美国决策层智慧和决心的前所未有的考验。在具体处理德日两个威胁时,特别是美国参战后,美国国内要求报复日本的呼声十分强烈、日本侵略扩张势头十分凶猛之时,该如何认识主次和安排优先顺序,从整体上坚持“先欧后亚”以及对局部进行应急处置,包括对反法西斯同盟的总体考虑,则反映出“先欧后亚”战略在实际操作层面的复杂性。

从美国军事战略的历史来看,“先欧后亚”战略是美国第一次在战前确定的一项战略,并在战时坚持按照这项战略进行部署和作战。回顾美国军事史,从1775年开始的独立战争,1812年至1814年的第二次美英战争,1846年至1848年的美墨战争,1861年至1865年的美国内战,到1898年的美西战争,再到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些美国二战前参与过的主要战争,在战争参战前或战争中,美国几乎都没有完善的军事战略。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战略思想和战略计划发生转折的关键。在美国没有真正加入二战之前,欧洲和亚洲已经在进行战争了,美国同时观望欧亚两个战场,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有了基本的认识,从而使美国在制定参战战略方面有所准备。在1941年1月至3月美英两国秘密召开的ABC会议(American-British Commonwealth Conference)上,美国确定了先打德国的基本战略原则,这也是“先欧后亚”战略首次明确提出。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此后,基本按照“先欧后亚”的大战略进行部署与作战。

有人将两次世界大战视为美国成为全球性大国的关键。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主要是协同英法联军,按照协约国既定战略对德作战,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参战则带有一定的主动性。美国决策层在没有真正宣战之前已经认识到美国加入战争不可避免,尽管最初只想以不直接派兵的方式参战,但“先欧后亚”战略原则的确定表明,美国决策层已经考虑到参战之后如何作战的战略层面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启了美国战略计划的很多“第一次”。“在美国军事史上,制定战略第一次成为国家军事当局的一项重要的正式任务。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参加战争时有了如何进行这场战争的先进战略思想。”[3]正是由于美国在参战前就充分考虑了进行战争的大战略,“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对待全球战争的方式和方法,在制定战略方面有了很大的发言权。在讨论欧洲战场的战略时,美国能坚持自己的立场,据理力争。而在制定太平洋战场的战略时,美国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地采取行动,盟国不得不按美国的战略行事。由于制定战略的能力越来越强,美国这个新崛起的军事大国在制定战略方面已经摆脱了欧洲的影响而成为一个十分成熟的军事大国了”。[4]

可以说,“先欧后亚”战略的形成是美国军事战略实践中飞跃性的一步,也是美国国家大战略的雏形。美国在参战前对这一大战略的确定、在战争时期对这一大战略的坚持和执行,体现出美国最高决策层的眼光与智慧。研究这一战略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决策确定,以及贯彻执行,对于研究美国战略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具有基础性意义,是深化、细化美国战略研究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总之,“先欧后亚”战略是一项大战略,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先欧后亚”既是美国在潜意识中早已具备的观念,也是在两洋威胁出现后,美国军方和政治决策层经过深思熟虑、研究讨论,主动做出的战略选择。本书对“先欧后亚”战略进行研究,一方面要进一步揭示美国选择和确定“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并通过对史实的梳理,研究美国是怎样实施“先欧后亚”战略的;另一方面,通过对“先欧后亚”战略进行全面回顾与思考,得出对我国战略决策有益的启示。


[1] Williamson Murray and Richard Hart Sinnreich,Triumphing in War and Peace 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4,p.314.

[2] 为罗斯福撰写传记的作家阿隆佐·哈姆拜指出:“可以公正地说,罗斯福在白宫的12年带来了可称为‘美国世纪’的时代。”参见Alonzo Hamby,Man of Destiny:FDR and the Making of the American Century,Basic Books,2015。

[3] 蔡祖铭主编《美国军事战略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第4页。

[4] 蔡祖铭主编《美国军事战略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第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