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览
第一节 国土
阿尔及利亚是地处北非的阿拉伯、柏柏尔、伊斯兰国家。阿尔及利亚是阿拉伯马格里布的心脏,大体位于阿拉伯地理学家所称的中马格里布地区。阿尔及利亚的国名得自其首都阿尔及尔,在阿拉伯语中,其国名和首都名是同一个单词,意为“岛屿”。
一 地理位置
阿尔及利亚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非洲连接阿拉伯世界的重要纽带、通向地中海和欧洲的重要门户。阿尔及利亚拥有沿地中海的漫长海岸线。位于地中海西端的阿尔及利亚海域被称为阿尔沃兰海。地中海与撒哈拉沙漠之间的山川、河谷和平原是马格里布地区,阿尔及利亚处于这一地区的中部。阿尔及利亚东部与利比亚、突尼斯接壤,西部与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和西撒哈拉接壤,南部与马里、尼日尔接壤,北临地中海。
阿尔及利亚位于北纬19度到37度,东经12度到西经8度。陆地国土面积为238万平方公里,列全球第11位,在非洲、阿拉伯世界、地中海地区均列第1位。陆地边境线总长为6734公里,海岸线总长约为1200公里。
二 地形
阿尔及利亚地形多变,从北向南各有不同,可分为四个地理区块:北部沿海平原、阿特拉斯山区、内陆高原和沙漠地区。沿海地区主要为平原,向南过渡到山区、高原和沙漠。沿海平原地区南北狭窄,因特尔阿特拉斯山脉纵横其间而不连续分布。特尔阿特拉斯山脉南麓延伸出广阔的高原,其间分布着众多咸水湖。这片高原的南部被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所环绕。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以南的区域为撒哈拉大沙漠。
(一)平原
北部沿海平原地区是一片狭长的区域,位于特尔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地中海沿岸,随着山脉的走向被分隔为多个不连续的平原,其中还分布着丘陵。平原的长度和宽度一般不超过150公里和30公里,最高海拔为100米。这些平原土壤肥沃,适宜耕作。著名的平原包括米提贾平原、安纳巴平原和奥兰平原。这片区域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很小。包括首都阿尔及尔在内的主要城市大多分布在这一区域。
阿尔及利亚的河谷主要集中在山川和平原之间。主要河谷包括:谢里夫河,全长650公里,发源于阿穆尔·弗朗戴山,在莫斯塔加纳姆附近入海;赛义格河,全长1850公里,发源于达巴山;赫布拉河,流域面积为4982平方公里,发源于达巴山和赛义德山;苏布斯河,流域面积为5488平方公里。阿尔及利亚的河谷受到气候、土壤和地貌的影响,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很多河谷在雨季时水量充沛,但在旱季便干涸了,因此不能被称为河流。
(二)山区
特尔阿特拉斯山脉和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是阿尔及利亚两大主要山脉,这两大山脉贯穿东西,与海岸线平行。位于北部的是特尔阿特拉斯山脉。特尔阿特拉斯山脉的东段为苏克·阿赫拉斯山,西段为特雷姆森山。特尔阿特拉斯山脉陡峭险峻,平均海拔为1000~2000米。特尔阿特拉斯山脉的最高峰是朱尔朱拉山的拉拉赫底澈峰,海拔为2308米。特尔阿特拉斯山脉是一道天然屏障,阻隔了来自地中海的潮湿空气,防止其吹向全国大部分区域。
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东起尼玛姆什山和特贝萨山,向西南方向延伸至古苏尔山。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高于特尔阿特拉斯山脉,平均海拔为1200~2000米。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的最高峰为奥雷斯山的西勒耶峰,海拔为2328米。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延绵不绝,一方面进一步阻隔了来自地中海的潮湿气流;另一方面避免了撒哈拉沙漠对北部平原和内陆高原的不利影响。相较于两大山脉之间的内陆高原,山区的降水更为丰沛。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南麓的溪流使沙漠地区北缘出现多个绿洲,如其为比斯卡拉、拉格瓦特提供水源。
(三)高原
内陆高原位于特尔阿特拉斯山脉和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之间,平均海拔为700~800米,较著名的是泰伯萨高原和哈多纳高原。特尔阿特拉斯山脉的群山之间分布着一些海拔为500~800米的高原,著名的有特雷姆森高原、西迪·贝勒·阿贝斯高原、马斯卡拉高原和塞蒂夫高原。
内陆高原呈现东部狭窄、西部开阔的特征,自东向西海拔不断升高,东部地区海拔为400米左右,西部地区海拔为1100~1300米。内陆高原分布着因山体受到侵蚀而产生的冲积碎片。内陆高原干旱少雨,零星分布的山脊给单调的景色带来些许变化。
(四)沙漠
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以南为广袤的撒哈拉沙漠地区,约有200万平方公里,占阿尔及利亚国土面积的84%左右,延伸至尼日尔、马里境内,其间分布着若干绿洲。阿尔及利亚的沙漠并不全是漫漫黄沙。在广袤的沙漠中,也有不少令人称奇的景观。
沙漠地区可以分为四个区块。第一区块是东北部的低地,分布着沙丘和盐湖。东北部的沙丘绵延不绝,高度为2~5米,每隔40米左右均匀分布。这一区块还有阿尔及利亚最大的湖——查特·梅尔盖伊厄湖。查特·梅尔盖伊厄湖低于海平面40米,是阿尔及利亚的最低点。查特·梅尔盖伊厄湖几乎处于半干涸状态,因而成为一座盐湖。查特·梅尔盖伊厄湖地区被《拉姆萨尔公约》列为国际重要湿地。第二区块为西北部的岩丘。第三区块为东南部的高原沙漠。这一区块多处海拔超过2000米,主要包括塔希利山区和霍加尔山区,其中霍加尔山区的塔哈特峰为阿尔及利亚最高峰,海拔为3003米。霍加尔山区附近有许多砂岩高原和深不见底的峡谷。第四区块为西南部的沙漠。这一区块为沙石荒漠,延伸至马里。
北部沙漠地区比南部更为湿润,沙漠绿洲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其中著名的穆扎卜绿洲是穆扎卜柏柏尔人的聚居区。南部地区干旱贫瘠,仅有霍加尔山区和附近的冲积层具备放牧的条件,是图阿雷格人生活的区域。
阿尔及利亚东北部的地形相对特殊,其间密集分布着山区、平原和盆地。这片区域的主要地形特征与阿尔及利亚西部不同。在阿尔及利亚南部,陡峭的悬崖和奥雷斯山的绵长山脊制造出一片“世外桃源”。自罗马时代起,这片区域便在马格里布历史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北部海岸线附近的特尔阿特拉斯山脉东缘,苏马姆河将大、小卡比利亚山分隔开。东北角的海岸被群山环绕,有限的平原成为贝贾亚、斯基克达和安纳巴等港口城市的内陆腹地。东北部纵深处的一些高原主要分布在塞蒂夫和君士坦丁附近。这些高原在法国殖民时期是主要的粮食产区。君士坦丁附近的盐沼地区是牧民们的季节性牧场。
三 气候
阿尔及利亚的气候介于干燥与半干燥之间,不同区域气候不同。北部沿海地区属地中海气候,中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
北部沿海地区至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北麓为地中海气候,温润宜人,但当地复杂的地形使不同小区块之间的气温和降水量不同。东部地区的平均气温相对较低。每年5~10月温暖潮湿,降水丰富。在北风的作用下,东部沿海地区的降水量多于西部,降水量呈现从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的趋势。东北部沿海地区的平均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特尔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平原地区,夏季平均气温为21摄氏度至24摄氏度,冬季为10摄氏度至12摄氏度。尽管冬季气温并不低,但由于湿度较大,室内很少配备暖气,因此体感温度较低。
山区平均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左右。内陆高原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干燥寒冷,气温接近0摄氏度。内陆高原地区的平均年降水量为200~400毫米,处于半干旱状态。
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以南的区域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酷热少雨。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以南地区的平均年降水量低于200毫米。撒哈拉沙漠某些地区持续20年没有降水,最高气温可达55摄氏度。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正午酷热,日落之后气温骤降。
阿尔及利亚夏季常刮东风或东北风,冬季则刮西风或北风。9~12月,风势逐渐加强,冬末春初风力减弱。阿尔及利亚还有一种特殊的气候现象,即来自南部沙漠的、夹带沙石的沙尘热风有时能到达沿海地区。夏季的阿尔及利亚常出现热风。
四 行政区划
阿尔及利亚的行政区划分为省和市镇两级。目前,阿尔及利亚共划分为48个省、553个县和1541个市镇[1],首都为阿尔及尔。阿尔及利亚的行政区划呈现北部密集、南部疏阔的特征,其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口中心集中在地中海沿岸的省和市镇。
(一)省
阿尔及利亚的行政区划随着历史的变迁发生过几次调整。独立之初,阿尔及利亚沿用法国占领时期的建制,将全国划分为15个省。1974年7月,阿尔及利亚调整行政区划,将全国划分为31个省(序号为1~31)。1981年3月,阿尔及利亚对各省重新进行命名。1984年,阿尔及利亚再次调整行政区划,增加了17个省(序号为32~48)。各省省长由内政部提名,总统任命,日常接受内政部领导。谢里夫省在1980年10月地震前称阿斯南省。
阿尔及利亚各省名称、面积如表1-1所示。
表1-1 阿尔及利亚各省名称、面积
表1-1 阿尔及利亚各省名称、面积-续表
(二)主要市镇
首都阿尔及尔是一座山城,濒临地中海,因海湾中的4座小岛而得名,面积为273平方公里(包括郊区)。公元前7世纪,腓尼基人在此建立港口,后来罗马人在此建立了伊高西姆城,15世纪,其成为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下的阿尔及利亚的都城。法国殖民统治期间,阿尔及尔为首府。阿尔及利亚独立后,阿尔及尔成为首都。阿尔及尔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阿尔及尔港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年吞吐量达650万吨。
1997年5月,阿尔及利亚国家过渡委员会[2]决定设立阿尔及尔大省,将原属布利达、布迈德斯和蒂巴扎三省的24个市镇划归阿尔及尔大省,其长官由总理府部长兼任,下辖12名驻节省长,分管12个辖区。2000年2月27日,宪法委员会应总统的要求做出裁决,判定国家过渡委员会的决定违宪,予以废除。3月1日,部长会议通过总统法令,恢复阿尔及尔的普通省地位,将其重新置于内政部的领导之下,但基本保持原来的区划,只将市中心的侯赛因·德伊分为两个区,各区仍由驻节省长(共13名)领导。2018年,首都阿尔及尔的人口达到376万人。
除阿尔及尔之外,阿尔及利亚的省还包括奥兰、君士坦丁、安纳巴等。2018年,奥兰的人口达到177万人。
阿尔及利亚十大市镇如表1-2所示。
表1-2 阿尔及利亚十大市镇
五 国旗、国徽、国歌
(一)国旗
阿尔及利亚国旗于1962年7月5日首次在首都阿尔及尔升起。国旗由白色和绿色组成,左侧为绿色,右侧为白色,正中为红色新月和五角星图案。新月、五角星和绿色为伊斯兰教的传统标志。
(二)国徽
阿尔及利亚国徽于1976年11月1日确立。国徽底色为白色,背景为特尔阿特拉斯山,山的前方为法蒂玛之手,这是该地区的传统标志。下方为一轮冉冉升起的旭日,代表着新时代的到来。手掌左侧的厂房、井架代表工业,手掌右侧的农作物代表农业。国徽下方还有传统伊斯兰标志,即红色新月和五角星。国徽顶部呈半圆形的文字为用阿拉伯语书写的“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
(三)国歌
阿尔及利亚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曾多次掀起反抗运动,都遭到殖民当局的残酷镇压。1954年11月1日,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发动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殖民统治的第一枪,从此这股烈火迅速燃遍全国。经过长达七年半的民族解放战争,阿尔及利亚终于在1962年7月3日正式宣布独立。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法国殖民主义者妄图以残酷的恐怖手段吓倒解放战士,无数爱国志士被杀害在刑场上。就在一位民族解放战士被殖民军处死的前夕,阿尔及利亚当代著名诗人穆夫迪·宰克里亚写了一首悲壮激昂的爱国诗歌,题为《誓言》:
凭着纯洁无垢的血渠,
凭着震撼大地的雷霆,
凭着迎风招展的旗帜,
它自由飞舞,满怀豪情,
我们发誓起义,不惜流血牺牲,
为了保全阿尔及利亚的生命。
天作证,天作证,天作证!
这首爱国诗歌由埃及作曲家穆罕默德·法乌齐谱曲后,在武装斗争的年代里广为传唱,独立后的1963年被定为阿尔及利亚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