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奋力推进宁夏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继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和乡镇企业崛起之后的又一伟大创举,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宁夏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在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上实现了重大转变,自治区党委、政府按照城市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三化”战略的要求,切实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使农业产业化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改革发展历程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产物。宁夏农业产业化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可分为4个阶段。
(一)自发探索阶段(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
第一个时期,主要为从划分作业组入手,普遍推行以组为单位的初步联产计酬责任制,并允许部分经济长期落后、农民生活困难的生产队搞包产到户的时期。1978年10月,海原县在西安、郑旗两个公社开展了在生产队划分作业组的试点,为山区实行生产责任制摸索了经验。1979年冬天,固原县在最贫困的张易公社全面实行了包产到户,南部山区各县纷纷效仿他们的做法,搞起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引黄灌区的农村改革比山区晚一些。1979年,贺兰县在四十里店等公社率先实行了经济作物的包产到户、联产奖励,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贺兰县委及时总结推广了这些典型经验,并在全县逐步推广了田间管理联产到户等生产责任制。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和带动下,宁夏山川各地的一些农村也出现了少量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形式。
第二个时期,主要为逐步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期。1980年9月,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下发后,自治区党委召开农村生产责任制座谈会,并于11月8日发出《关于贯彻执行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虽然限制了一些地区搞包产到户,但允许川区长期“三靠”(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搞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在试点经验的带动下,到1981年上半年,宁夏99%的生产队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
第三个时期,主要为巩固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生产责任制的时期。1983年3月,自治区党委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区农村有广泛的适应性,要大力推广,不要再进行限制。从1984年开始,宁夏进行了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中心的农村第二步改革,即从第一步改革的“包”(一包就灵)转向第二步改革的“放”(一放就活),使压抑已久的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向专业化、社会化生产转化,专业户应运而生。1984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批转了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决定将社队企业更名为乡镇企业。7月,宁夏首次召开乡镇企业工作会议,鼓励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并在信贷、税收等多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乡镇企业发展。1985年2月,宁夏连续发出《关于大力发展和保护农村专业户的若干规定》《贯彻执行中共中央〔1985〕1号文件的十项政策规定》等一系列文件,提出了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10项政策和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奋斗目标,促进了农村多种经营的发展,带动了第一次农业结构的调整。
1986年1月,宁夏农村工作会议就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等10个方面的任务进行了部署,并宣布了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售粮积极性的8条政策措施。宁夏在继续推进农村第二步改革中,以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为中心,实行粮食合同定购和市场议购,为全面搞活整个农村经济和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9年以后,农业技术承包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在初步建立和健全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快政技分离和发展技术经济实体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1988年1月,宁夏印发了《关于1988年深化农村改革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一定要搞好“双层经营”体制工作。1991年1月,自治区党委印发《关于壮大村集体经济 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意见》《自治区党委 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开发的几项政策决定》,对新形势下农村改革的深化进行了部署,再次要求各地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把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家庭经营的积极性都发挥出来。
1992年年初,国务院作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要求农业在重视产品数量的基础上,转向高产优质并重,提高经济效益,鼓励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7月,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会讨论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今后要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发展以流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1992年起,宁夏每年召开一次乡镇企业工作会议,并开展了由承包租赁经营责任制向股份合作制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了乡镇企业也要实现跳跃式发展和“多轮驱动”,善于利用两种市场,在发展外向型企业、外向型产品的基础上打进国际市场。这些都对乡镇企业的超常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90年代,宁夏农村专业户的经营水平普遍提高,经营规模也逐步扩大,其中一部分专业户逐渐成为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的经营大户,另一部分发展成为个体民营企业。
此阶段,农业产业化大多数经营主体属自发联合,联结松散,经营领域、区域相对集中。随着农产品供给的不断丰富,在经济发展较快、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引黄灌区,以畜禽、水产品养殖、粮油、乳制品加工为重点,出现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新经营方式,初步实现了产销对接,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的雏形。
(二)创新完善阶段(1993—200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宁夏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并确定了以小康目标为中心,争取农村发展新突破的新思路。
1993年1月,在宁夏农业工作电话会议上,自治区党委、政府第一次提出“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新目标和新任务,农村改革逐步转向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方面。7月1日,各地按照自治区政府《关于放开粮食购销及其价格的通知》精神,放开粮食购销及其价格,搞活粮食经营,加快农村流通体制改革,使城乡大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应运而生。同时,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加快集镇建设。
1994年1月,宁夏出台《关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后,各市、县都以争取农业生产上台阶为重点开展工作。3月,自治区党委在讨论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常委会会议上,明确要继续以奔小康总揽农村工作全局,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接着于4月召开宁夏农村小康试点工作座谈会,提出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以及在5月引黄灌区养牛工作会议上提出按照大农业观点念好“种、养、加”三字经,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
“九五”以来,宁夏乡镇企业进一步上档升级,有的发展成跨国公司,有的成为出口创汇企业,有的成为自治区重点骨干企业,有的成为国家和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融入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中。1995年以后,根据中央的要求,宁夏部署实施了引黄灌区“沿河开发计划”、逐步建立国家级农产品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区和南部山区“双百扶贫攻坚计划”、开辟“三大战场”(实施“1236”工程、发展县域经济、搞好劳务输出)。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任务,宁夏把农业产业化提高到战略地位进行认真部署,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的基本思路,提出要充分发挥宁夏的农业优势,加快实施以粮食加工业、肉奶加工业、绒毛加工业、生物制药业、葡萄酿酒业、水产果菜业为主的优势支柱产业。1996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小康建设总体规划(1996—2000)》印发,制订了“一手抓山,一手抓川,以川济山,共同发展”的方针,实施以银川市为中心,以石嘴山市、中卫县、吴忠市为骨干的集合城市群的“沿河开发战略”和贫困地区的扶贫攻坚计划。突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两高一优”农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走农村经济产业化、村镇建设城市化的路子。
1998年,宁夏第八次党代会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宁夏1998—2002年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纲要》《创建国家级“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规划纲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了全区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两高一优”农业。1999年1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后,宁夏把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调整农产品结构,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快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和专用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继续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努力探索适合区情的城镇化道路作为工作重点。5月,自治区政府召开加快畜牧业发展会议,提出把大力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作为强区富民的重要产业。
2000年11月,宁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拉开了新世纪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帷幕。2001年5月,宁夏根据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要适应区内外市场需求和变化的要求,及时提出了由主要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特色产业和畜牧业转变,由初级农业品的生产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变,由以农业为主的单一型农村经济结构向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的思路。明确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要重点抓好枸杞及中药材产业、优质牛羊肉及皮毛加工业、葡萄酿酒业、马铃薯及其加工业、淡水渔业、牛奶及乳制品加工业、优质专用粮食加工业、蔬菜产业、优良动植物种养产业等。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确立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方针后,宁夏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重点实施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三化”联动战略,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以城市化带动农业产业化。
固原市原州区中药材万寿菊产业基地
这一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由点到面、由灌区到山区、由养殖业到种植业,覆盖面不断扩大,组织模式逐渐丰富,利益联结机制逐渐规范。
(三)快速发展阶段(2003—2013年)
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中央有步骤、有计划地提出了“三农”工作的主要问题,清晰地描绘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路线图和基本脉络。
2003年以来,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宁夏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在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上实现了重大转变,将农业发展引到更多地发挥宁夏光热充足、环境洁净、农产品特色鲜明等资源环境优势上来,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引导和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意见》等,每年制定产业化扶持政策实施细则。2003年12月,自治区党委九届六次全委会初步总结了根据灌区、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的不同特点,实施分类指导的经验和成就,深化了宁夏农村的发展思路。之后,自治区政府在全区范围内启动实施了农业产业化“三个十工程”,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开始步入更加科学、有序的轨道。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后,自治区党委立即召开九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进行部署,强调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必须搞好城镇规划。从此,农业产业化的战略被提升为内容更为宽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2006年1月,自治区党委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从10个方面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具体部署;10月,自治区九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把农业结构调“优”,围绕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发展规划,抓好抓实事关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农业“十大”行动、科技入户工程和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加快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推动农业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2008年9月7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自治区农牧厅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不断增强加快发展宁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心。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后,自治区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2009年以后,宁夏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着力推进实施《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加快特色优势产业集聚提升,努力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2013年1月,在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宁夏印发了《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要求要不断完善和改进扶持政策,整合涉农部门项目资金,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全面提升农业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水平。
这一阶段,宁夏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迅速发展壮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内引外联、招商引资的新局面加速形成,宁夏农业产业化发展投资主体也日趋多元化。
(四)优化升级阶段(2014—2017年)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我国改革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这为进一步加快宁夏农业产业化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自治区党委、政府适时提出围绕“一个目标、四个突破”,以“一特三高”为引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一县一业”,推进产加销深度融合,促进全区农业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宁夏农业的“升级版”。2014年,自治区制定出台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的意见》。全区上下在继续实施2013年《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精神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推进方案》,紧紧围绕“五百三千”产业发展计划,突出草畜、瓜菜园艺产业、葡萄重点产业,进一步明晰产业发展思路措施。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后,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实施特色产业品牌工程,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围绕“一个核心”,突 出“一 条 主线”,实施“一大工程”,构建“三大体系”,推进“八项行动”的要求,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创新流通方式,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推动龙头企业集聚,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实力;加快技术创新,增强农业整体竞争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狠抓落实,健全农业产业化工作推进机制。宁夏走出了一条符合全区实际的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枸杞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