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好水大战,千古玄机
六盘山下,一支队伍向前进发。前面的部分人骑着马,随后是步兵,再后是车辆辎重。
这支队伍浩浩荡荡,阵容壮观,似有千军万马。所经之处,似有所向披靡之势。
这是宋朝的军队,主帅任福,先锋桑怿、武英,后盾朱观、任怀亮。他们昨天傍晚在张易堡打了胜仗,使进犯的西夏军队遭受重创,数百名西夏将士命归西天,剩余部分四散逃遁,溃不成军,其中大部分向好水川撤退。
其实,这队大军绝大部分没有直接参与战斗,取胜者为常影、刘肃率领下的张易堡守军和朱观的援兵。主帅任福之所以要以如此庞大的阵容来追击溃逃的西夏败兵,是想一举歼灭这股来犯之敌,震慑他们,让他们不要再异想天开、轻举妄动——我大宋地大物博,兵多将广,岂是你小小西夏蟊贼能欺负的?干脆利落地全歼来犯之敌后,可以让当地老百姓安居乐业,不必再胆战心惊地过日子。他自己也好迅速班师回朝,接受朝廷封赏。
大部队迅速行进着,先锋桑怿以高度的警惕性判断逃敌的方向,以便向紧跟其后的主帅报送军情。
“禀报元帅:路边发现西夏军队的旗帜!”
“禀报元帅:又发现了敌人丢弃的战车。”
听着先锋不断回头禀报的军情,任福脸上表现出了不易察觉的惬意,他口中应诺着“再探再报”的常规性术语,心中却暗自发出一声“哼”来:“哼,自不量力,自投罗网……”
所经之处,不时有断裂的兵器,带血的铠甲,还有缺了轱辘的车辆。这些都是西夏将士逃跑时丢弃的,可以想见他们丢盔卸甲的狼狈相。
又跟进了数里,前方又有兵士来报:
“禀报父帅:地埂上发现了不明物,内有异常响动!”
这次来禀报者是任福的儿子怀亮。他是负责断后的,今天他自告奋勇地打前站,也是为了直接参战,创建功绩,求得封赏。按照元帅的命令,任怀亮命令数名士兵,将那些装有不明物的沉重盒子抬到了任福元帅面前。
盒子大小足有一尺见方,呈椭圆形,银灰色,似泥土烧制而成。盒子两边有耳环,拴着绳带,便于提携。上面有盖子镶嵌得紧紧的,只有顶端有透气孔。里面的响动便是从透气孔中发出的。数只盒子内不住地发出“噼噼索索”或“扑棱扑棱”的声响,还有铃铛清脆的响声。
任福看着一字排开放在马前的十个盒子,心里也纳闷:这究竟是何物?是西夏军队遗留下来的,还是老百姓放置的?
任福以征询的目光扫视着随从,希望从他们脸上读出答案来。
身边的人也都面面相觑,不好断定。
还是任怀亮年轻好奇,他禀报说道:“打开一看便知!”
是啊,我大宋的千军万马在此,还怕它几个小小的盒子?任它里面装着毒蛇猛兽,也不碍什么大事。
任福抬了一下手臂,示意打开。
十个银泥盒在十几位士兵的行动下,很快一个个打开了,还没等在场的人回过味来,盒子里面便“扑棱棱”地飞出了许多鸽子。有灰色的,有花白色的,更多的是白色的。也许是鸽子在盒子中待得久了,没有食物吃了,一旦回归自由,便迅速腾空而起,它们身上带着的铃哨也“丁零零”地响彻云霄。
看到这种景观,有些士兵竟然发出了好奇的笑声。
任福和他的部下也发出了轻松的吁气来:噢,原来是这小精灵啊!
正当大家仰首观看空中的鸽子,猜测它们的来龙去脉时,突然听得两面山顶上的呐喊声。接着,一面大旗升到了天空,火红火红的旗纛,上面绣着一条条张牙舞爪的巨龙,在冬日灰暗的天空里充满亮色。
任福立马反应:中埋伏了!
哨鸽正是西夏军队置放的。他们以此判断宋朝军队的动向和位置。
作为主帅,任福立即下令迎战。他想,有大宋的一万八千余众,料他们埋伏多少兵将也是难以取胜的。他指挥桑怿向前冲,又命令武英向后包抄,再着朱观和任怀亮带兵迂回敌后。刚刚于昨天打了胜仗的宋朝将领,士气还是十分旺盛的。他们各自带领人马分兵迂回,奋力冲杀。可是他们哪里想到,敌人的阵容大于他们十倍之多。满山满屲全是全副武装的西夏兵将。他们从山顶上、沟壑里、丛林中跃出,采取“旋风式”战术,风卷残云一般从各个方向席卷而来,将宋兵分开的几股部队团团围住——任福的战略战术正好迎合了西夏军队早已布置的阵局。
在事先研究宋朝兵力作战计划时,夏王李元昊就制订了几种作战方案。如果对方阵容强大,兵将多,就各个击破,分而歼之。静坐包围圈外洞察宋兵动向的李元昊,看到宋朝大军浩浩荡荡,觉得难以吃掉,就部署“五牛分尸”战略,以大旗为指挥信号,派遣一支先遣队率先诱敌深入,再派遣数队勇士从中突破,将宋军阻隔为数段,然后分而歼之。
庞大的西夏军队突如其来,犹如神兵从天而降,他们熟练的布阵技巧和勇猛的作战势头,使准备不够充分、预测结果大出所料的宋朝主帅任福大为惊叹,心中早就慌了神,将士们也慌了神。
任福自知没有退路,便指挥众将士奋力拼杀,他也一马当先,左冲右撞,杀死了几十名西夏兵将,西夏副将黑索儿也倒毙在他的刀下。
元昊没有直接参战,而是在军师张元和中军野利列孤的陪同下,坐镇观势。他明白“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当他几天来全面掌握宋朝的用兵动向之后,便成竹在胸:先吃掉主帅任福,其他将士不战自溃。当任福左冲右突奋战时,他就命令中军将杏黄旗指向那边,意在重点围攻,志在必得。西夏将士便知其意,奋勇围剿。宋朝其他将士被西夏将士分割开来,首尾难顾,自然无法援助主帅,可怜堂堂大宋朝兵马大元帅,竟然孤军奋战。当他得知爱子怀亮战死沙场后,肝胆断裂,悲愤交加。可他顾不了许多,不得不孤注一掷,奋勇拼搏。尽管他武术高强,尽管他身经百战,但他哪里经得起潮水般的西夏将士的层层围攻?西夏将士犹如孙悟空吹毛变出来似的,层出不穷,杀死一批,又来一批,杀退一拨,又涌上一拨。大约奋战一个时辰,任福终因体力不济,被流箭射中,倒下马来,被西夏乱军砍死。
战场上到处是呐喊声、马嘶声、刀枪的碰撞声,夹杂着惨叫声,整个好水川成了喧嚣的血海。
任福与儿子怀亮阵亡了,任凭桑怿、武英、朱观、赵津等如何英勇,也难以冲出西夏大军的包围。出于本能,他们也不得不慌不择路地逃命。
好水川的战事惊动了羊牧隆城守将王珪。
这位忠勇善战的边塞守将,早先也接到西夏军队南下挑衅大宋的情报,也做好了随时截杀敌人的准备,但是时至今日大兵压境,也没有得到朝廷任何正式参战命令。可是,他的城池据点距离好水川战场很近,其实就是前沿阵地。作为朝廷命官,他不能坐以待毙。他冒着“擅自出兵”的罪名,毅然带领将士投入战斗。然而,等王珪带领的四千余将士赶到阵地之时,任福与儿子怀亮已经阵亡,队伍惊慌失措地且战且退。王珪的增援,给溃不成军的宋军带来了一丝转机。他的偏将南山虎的枪法灵活而多变,显现了一夫当关的勇猛来。他们一正一偏两位守将,左右冲撞,杀退了一批又一批席卷而来的西夏将士。然而,西夏军队人数太多,而且是有备而来,又是昊王亲临指挥,王珪他们无论如何英勇善战,四千余众说什么也难以抵挡十多万大军。王珪抱着为国殉职的决心,义无反顾地奋勇拼杀,一匹马体力不支了,另换一匹坐骑,战斗到傍晚,他已经是四换战马。就在他奋力作战时,左眼被箭射中,他拔掉利箭,简单包扎后,倒地望东朝拜,口中念道:“我主圣鉴:卑职王珪无才,难以胜敌。今以死报国耳!”复又上马,继续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与主将王珪一起搏杀的偏将南山虎,手执长枪,身背短枪,长枪短枪并用,长刺短调,左右逢源,舞出了梅花,射出了寒光,出入西夏阵地,如闯无人之地,一批批西夏将士不时倒在他的枪下。
亲眼目睹了南山虎高超的武艺和勇猛顽强的作风,李元昊不由得眼睛一亮。他暗自思忖:真是一员虎将!
只见他对身边的军师张元说了一句“只可活捉,不可伤生”的话,便让中军布列阵势,采取手段。
西夏将士拉起了一道道大网,可怜南山虎这位不怕虎的初生之犊,在无力设防的情况下,陷入大网,束手就擒。
有藏头诗感叹曰:
南北交战动刀兵,山川沃土血染红。
虎落平地遭犬攻,将遇明君方成龙!
王珪与偏将南山虎的增援,虽然掀起了宋、夏对峙的小高潮,短时间改变了敌众我寡的悬殊局面,但很快便一败涂地。不过,他们的参战,免除了宋军全军覆灭,朱观趁此机会带领千余人突围逃走。
看到这里,读者也许会怨艾甚至责备:王珪这种等待命令前瞻后顾的行动延误了关键参战时机。要是他的驻军早行动一步,正好与任福的兵马迎合一处,形成东西夹击之势,虽然在整体兵力方面仍然大大劣势于西夏军队阵容,但不至于败得如此惨烈。
好心的读者也会质疑:那么,朝廷为何不下令近在前沿阵地的羊牧隆城驻军参战增援呢?
还有,李元昊率领的十多万大军是什么时候埋伏在好水川周围的?如此庞大的军队,如何做到了兵贵神速而又如此诡秘呢?
这其中的原因有些复杂,这也正是解读宋朝此次大败和后来积贫积弱的根源。三言两语难道其详。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