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集 山水寄意
DIBAJI SHANSHUI JIYI
一
孩子远行,在更广阔的空间去追寻自己的梦,创造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作为父亲既为之高兴,又感到远离的思念之浓重。更为孩子的成长发展自立成熟而感到欣慰和自豪。毕竟从一粒种子,长成了茁壮的小树,在现实的沃土中扎下深根,在发展的时空伸展枝干,撑出希望的绿荫;几年的历练,远离家乡父母,身处异国他域,面对特殊的环境和各种困难,一人独挡,闯出一片天地,打造一番事业,难能可贵。作为父母深有愧疚之心,因为环境的特殊,没有直接地关心关怀,缺少家庭氛围的温馨与呵护,心中总是隐隐的发痛,特别是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对人生的感悟更为深刻时,对孩子的情感依恋和心灵寄托更为浓重,发自于心,表露于外,有时甚至不能自持。看天高海阔,孩子们在展翅遨游;看山高水长,孩子们在砥砺奋进;虽然远隔万水千山,天涯海角,但思念之情怀,祝福之心意跨越时空,将我们紧紧相系,血脉相通,心灵共振。我很敬佩孩子,其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健康的人格,宽阔的胸怀,雅致的情趣,担当的刚毅,给我也注入了激越的情怀和无限的活力,让生命之焰愈燃愈烈,让生活之景愈来愈美。
二
能为孩子做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精神上的抚慰,还有思想的交融,心灵的祝福。纵观自己的一生,阴晴圆缺,成败得失,涛峰浪谷,黯淡光明,都已化为宠辱不惊来去自由的心境,但对后辈的期望之心与呵护之情,却是丝毫不减,而与日俱增,更为浓重。要想让孩子们去专心于事业,精心于理想,丰富其生活,欣悦其精神,我们就要锻炼好身体,涵蕴好心境,以自我的朝气和活力给孩子们以更大的精神动力。父母的心,精深厚重,慈爱博大,因为他深深植根于孩子的心;父母的情温馨和润,细致入微,因为它浓浓融入孩子的情。
三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种苍凉感油然而生,特别是遇到一些关乎情感的事情,心绪的起伏犹如暴风雨中的大海一般,卷起千堆雪,激起万重浪。孩子在异国他乡工作已多年了,但给我和心灵的触动愈来愈大,情感的牵念愈来愈深;总感到给孩子的倾心指教和精心培育太少,而早早的放飞,承接着世间的风云变幻,气象万千;总感到给孩子的家庭氛围和温馨呵护不够,而只身独斗,挺立于社会的奇峰峻岭,蜿蜒征程。我非常爱孩子,每一次远行都触动最深处的心境,最浓烈的情怀,也最能凝结父子心心相印的永恒。
四
大学毕业就出去闯天下,没有了父母直接的关心呵护,离开了家庭亲情的氛围,远离了熟悉的生活环境,独自一人,努力拼搏,不断进取;适应着不同的环境和人群,接受着多样的挑战和机遇,经历着生活的艰辛与快乐,体味着时代的风云和变迁;培育了自己鲜明的个性和优秀的品质,孕育了自己高尚的境界和宽阔的心胸,陶冶了自己雅致的情趣和恬淡的意境,善待人生,以勤恳和真诚赢得了单位和同事们的称赞和尊重,奠定了全面发展的基础。我为孩子而自豪骄傲,也因为缺少直接的关怀而内疚,虽然感情的表象非常单一,但淳厚的蕴含似深邃的天宇,苍茫的大地,永恒无限;又似清泉净流,春风润雨,始终在我心间。
五
有些事急不得,当解决问题的条件有所缺失,时机不够成熟时,就会受到暂时的阻滞,打乱原有的计划和行程,但只要抓紧时间,把握时机,创造条件,一切很快会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有时则问题来得突然,让人感到有些措手不及,此时要保持镇定,不必忙乱,找准原因,抓住重点,针对症结,及时处理就是了。事业是一个持久而长期的奋斗过程,关键要把握发展的趋势前进的方向,总体的进程,一些一星半点的快慢,不要太计较,而是及时应对,不以影响大局大势为尺度。
六
心情的复杂和起伏是与回忆的程度有关系的,想当年在奋斗的过程中,经历过的有些事,特别是给长辈们造成的困惑和伤害,当时根本不以为然,现在追寻反思,却又悔之晚矣。所以,一种巨大的自悔和反思使自己去主动创造条件,为与下一代更好交流铺平通道,以保证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和谐。现在,孩子在独立的奋斗中是非常优秀的,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困惑和不快,凭借自己的勇气和胸怀,智慧和能力去适应一切,战胜困难,取得一系列成绩的,我们还能苛求什么呢?
七
朱元璋削掉荆棘上的刺,其实也削掉了太子朱标心胸中的英豪气概,不应该把一个既成的江山交给后代直接享用,而应该让他在与自己一起打造的过程中,培育和铸就其驾驭天下的胸怀和能力。往往专制极权者这种从溺爱中生成的大错,导致继承者的懦弱和无能。要享有成果,就要有去刺的本领防扎的智慧,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能以这面而否定另一面。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后辈主动参与磨难,历经曲折,实际上是培育一种创造和享有成果的必然。
八
平静下来,不要心烦气躁。大凡天下之事再复杂也不过如此而已,只不过有时麻烦一点罢了。人一生总是要经风雨见世面的,有时压力大困难多,让人感到焦虑和疲惫,但总是在适应中不断克服和战胜的。回顾过去,可以看到再大的事也淡如烟云了,一切都显得自然平静,时间的磨石把人们的性情砥砺打造,很多棱角的表象可能有了很大的变化,呈现一种平淡的圆润,但精神的内涵和境界更高深博大了,很多有高度的哲理性概括更趋向以简单明了的格言式表述而呈现,平静是内修外炼的凝结,也是精神的超越。平静为上。
九
心随时空而远行,好像一片云,漂洋过海,越山跃岭,达到一定的境地,适应新的环境,品味新的氛围,领略新的人生。年龄愈大,对于未来看得愈透愈明,对自己看得愈来愈淡,对后辈的情感愈来愈深,愈来愈浓。这是人类本性的使然,也是家园情怀的本真,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深厚的意蕴代替了时时在一起、刻刻不分离的旧质态,而升华成一种精神的支柱,灵魂的寄托。所以,要给后辈无限的发展空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也要为他们营造精神的家园,灵魂的渊源,有一种心灵的归属感。
十
锻炼身体,陶冶性情,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搞好自己,也是为了别人,因为人是在为别人活着而实现了自我,更为别人活得更好而超越了自我。要有一种更为淡泊的意境,更为宁静的心情,更为平和的态度,更为顺应的行为。自我的修炼,既是完善自己,更是为了家人和他人,因为,彼此的相依是人类社会的本质所在,你我的相融是人性家园的根本命脉。创造和谐顺畅的环境,营造乐观融洽的氛围,建设真诚善良美好的精神家园,年长者更应作出表率,这是责任和使命。
十一
顺其自然,只有经过一定的历练,达到一定的境界时,才能真正实现。因为在现实中,复杂纷乱的事物表象,需要人们经过一定的时空去认识了解,潜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在一定的实践积累和理性深化之上才能把握。所以,顺其自然是一种对本质的认识和对规律性的把握,它不是随波逐流,而是随遇而安;它不是混沌迷茫,而是清醒自觉;它不是苟且偷生,而是柔中有刚;它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种心境。唯有如此,才能对事物有着全面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也会升华出超脱的境界。
十二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客观必然性,总有自己合理的初衷与特殊的行程,在物竞天择的演化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呈现着不同的风貌。我们的生命在生活的河流中,既有彰显水滴本身的特色,又有融于水体本身的共性,而且某一个时段的内容形式也具有千姿百态的特征和表现,终其行程,来自天空,回到天空,来自大地,归之大地,来自大海,回归大海,来自生命,回到生命。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循环,也是一个灵魂升华或沉沦的过程。
十三
任何环境都有其有利或不利的一面,由差的环境向好的环境适应比较容易,由好的环境向差的环境适应就比较难。磨难是一种痛苦,但也是一种财富,当时的砥砺煎熬可能容易忘记,没有深刻的感知,但已在行程里融入到自己的坚强意志和品格之中了。所以,适应环境,战胜环境,在即成的条件下,选择好自己的前进方向,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勤奋努力,营造适合发展的环境,就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理想的境地。
十四
治史如治心治性,大凡学史必以正心静思明意去烦去燥为真谛;试想长河般的历史,博大精深,蕴含丰富,日月星辰,云蒸霞蔚;既有洪流激浪,千秋功业,万世英豪,也有清浊混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唯有客观去对待,求实去探索,精心去研究,中正之剖析,才能达到纵贯古今,意蕴天下,明是非,辨义利,扬真善美之精粹,去假恶丑之糟粕,呈朗朗之乾坤,现清清之世界。所以,读史是修身养性之要,做人立世之本,只有自我的心灵明朗高洁,博大深厚,才能真正达到读史明智也。“吾心即是世界,世界即是吾心”,确实其理矣。
十五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孩子远行,父母魂牵梦绕,始终在心头弥漫着思念的情韵。海阔天空,鸟飞鱼跃,广阔的时空,有着无限的发展与憧憬;同样也会遇到风雨雷电,狂涛巨浪,面临诸多的挑战。人生的丰富经历给我以太多的磨炼,相对成熟和沉稳了,而对孩子来言,在起步时会遇到非常复杂多样的困难和挑战,需要自己去克服去解决,尤其是在远隔千山万水的异国他乡,各种因素的影响会更为复杂,作为父母唯有深深的祝福能给他带去精神的力量,化解一切困难,取得和谐顺利的发展,实现自己的理想。夜梦醒来,祝福在心,清泪盈眶。
十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之途不过如此而已。试想困难压顶,黑云摧城,万物萧瑟之时,人心愕然,不知所云,但顷刻之间,惊雷化雨,万物峥嵘,天清气朗,阳光灿烂,人心震动,何其爽朗也。大凡天地万物,任何事情,达到了一定的极点,也就开始了转折,矛盾双方在合适的条件下,开始向对立面转化。所以,不要被暂时的现象和困难所迷惑,因为规律的必然性步伐是挡不住的。
十七
有时甚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思想成熟,经验丰富,能力很强的状态下,由于地域的隔离,对身在异国他乡的孩子不能施之以实际的帮助,唯有乏力的语言和简单的问候,唯有心灵的祝福和祈盼。年龄已长,经历颇多,但对生活的体验从未如此强烈,对亲情的痴恋从未如此炽热,让人心胸沸腾,思绪万千,此起彼伏,内心的思念与忧虑交织缠绕,精神的向往和关切深厚浓重。亲情之悟,莫过于在进入老年。
十八
有时的决断非常重要,特别在急流勇退的选择上。因为任何一种决断,都是在深思熟虑后把握时机的意志表现。思前虑后,看左顾右,留恋缠绕,使精神始终处于一种烦乱无奈之中,心耗神散,不能聚精会神,为意志毅力所断,终为形役之苦也。所以,择时以断,迫在眉睫,退一步海阔天空,云卷云舒,花开花落,自是一番宠辱不惊,来去自由的境地;往往退不下来,就会让人心如寒蝉,无甚意趣了。
十九
顺其自然,这是天人合一的必然。顺是一种适应,一种遵循,一种创造,一种革新。因为任何事物的变化,既有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又有深刻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只有循其形而顺其理,才能把握其真谛。自然则是一种现象与本质的统一,其辩证地体现着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所以,顺其自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充满唯物辩证色彩,并具有高深哲学意蕴的精神境界。
二十
初始的启程和中途的重返真是一种巧合,三十七年前的四月十五,幼稚未脱而戎装以待,崎岖前行,蜿蜒以进,驻伍贺兰山深沟,执行战备任务;今日巧逢其时,又以闲暇之际闲客之身,重返故地,往事历历,人生如梦。几十年的一个循环,苍山依旧,人世沧桑,青春幻影依然,风尘浸染两鬓,时光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岁月留下了永恒的回味。人之一生,何其短暂,白驹过隙,流水东逝,朝露夕晖,只是短暂的一瞬间,可是回味起来,却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了。心中无限感慨,心灵日趋平静,一种超脱之意,空灵之感油然而生。一九七一进贺兰山战备伐木,二〇〇七重返。
二十一
理想主义的要求和慈悲胸怀的心境,是自己的长处也是弱点。一方面以真诚执着去从事各项工作,另一方面以真善的普适情怀去承纳一切,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慈善与险恶的冲突,时时交织缠绕,内心始终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对事物理想的看待,对工作完美的追求,对思想苛刻的衡量,对过程和细节的精雕细琢,导致了过分的琐屑,加重了心灵的负担,淡泊的意境过多受到世俗的约束,理想的情怀缺少灵性的安抚,呈现了过多悲剧性的色彩。
二十二
如何困难都是能克服的,只是结果不一样而已;有的直接以可观实在的形态而呈现,有的间接以精神意象的品味所体验,但都是一种克服困难后的成果。战胜困难是心灵的坚韧意志的坚强,是精神的崇高灵魂的真善,唯有这种境界才是生命的源泉生活的动力。人世间,来自四面八方的困难与挑战太多太难,但只要有思想的丰富,精神的昂扬,灵魂的超越,就会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二十三
以静制动,因为只有冷静的心态和冷静的分析,才能透过现象,澄清迷茫,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利用主客观的有利形势,解决问题,促进事物的健康发展。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冷静的心态,才能沉下心来,真正地去分析思考,不能凭热情一味蛮干,只顾形式,忽视内容;更不能哗众取宠,杜撰一个什么氛围,制造一个什么噱头,搞些冠冕堂皇的声势。干工作要求真务实,而这个实就是建立在冷静思索上的正确理念和科学方法,离开了冷静这个根本,一切都会失之于真。
二十四
孩子大了,自己的事情该自己决断了。人生中有很多关键的时刻,让孩子自己决断既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成熟的标志。作为父母总是有太多的忧虑和担心,这也正常,但毕竟孩子要独立的成长,开辟自己的新天地,创造自己的新生活。血脉的延续,家族的承接,文化的传递,使命的担当,精神的超越。相信孩子的判断,尊重孩子的选择,因为他是父母心血的结晶,是家族的骄傲,全力的支持是最大的爱护。太多的情感,太深的思念,不足以表达我对孩子的爱,它深沉如沧海,宽阔似蓝天,浑厚如大地,炽热似日月,坚韧如峰岭,温馨似雨露。让孩子去广阔的世界奋斗吧,劲风浩荡,扬帆远行,创造自己宏伟的事业,营造自己幸福的家园。
二十五
振作起来,看春风拂柳,万象更新,大自然四季轮回,以自己的特色风采,昭示着生命的永恒,一切都生机勃勃,一切都欣欣向荣。人们要生存发展,就要经历各种复杂事情的考验,享有不同的精神境界,而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大彻大悟与行为的和谐自然。从这个意义上讲,顺其自然是自然社会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法则。规律必须要遵循,而认识把握利用规律,则在于人们的综合素质和精神境界,在于人们乐天知命的达观通透,在于人们的天人合一的自然灵性。
二十六
人多势大,智慧也不会少,这是好事,毕竟现在有更多的人关心爱护孩子们了,让我感到欣慰,也多了一份依托。但心中的思念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己年龄的增长,愈发浓厚深切了,有时甚至情不自禁。自己是一个感情丰富思想深刻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孤独寂寞安于淡泊的人,本性的清高和外在的俗套形成巨大的反差,内心的丰盈和表象的敷衍形成强烈的冲撞,认识和处理事务时,始终处于一种变异化的状态,自责的要求太多太细,苛刻于己,以致心灵太累。所以,适当的分担可以使精神放松一点,让灵魂灵动一些。
二十七
男子汉大丈夫,行事要果敢,谋事则缜密;有凌云之志,有作为之力。为人真诚谦和,做事公正磊落,有天性之意气,修炼之精萃;深入分析,则可看到修学养性,静心孕志,豪迈之气,儒雅之行,并不是天赋之本性,只是附着在其本性之上的一种历练而已。吾以半百之行程,天命之见解,形殊意独,傲然于世,但心灵则始终静如止水,深潭古月,空谷清风,淡泊之极也。天命有常,自然有季,万物有律,唯顺其自然,才是永恒之道矣。
二十八
人生在世,多有磨折,也是好事,只要事情有所经历,心灵有所思考,精神有所升华,境界有所提高,便是一番造化。按常规来看,诸事既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行,但有时一些常做之事未必合理,常行之为未必适宜,而一些违背常规之事却恰到好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遵循规律相时而动,以求得合情合理的结果,也是一种明智的抉择。世间之矛盾乃人心之纠结冲突之根源,多经历艰难曲折也是心路之历练,精神之精萃,必有灵魂之美好境界也。
二十九
热爱生活,遵循规律,积极进取,安于天命,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人生的荣辱褒贬,成败得失,看似复杂重要,其实非常简单渺小,唯有生死的标志明显一些而已。所以说人生只是一种自然的过程,要让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就要坚信生活美好之理念,以感恩的心去拥抱世界,服务人类,奉献社会,完善自我,当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实践着理想,创造事业时,就会感悟人生的本质,领略超越的欣慰。
三十
何以不自嘲。历史和命运总是以自己特有的规律在运动和显现,人们的向往和努力总是被安排得恰到好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是一种美好的人生佳境,正所谓“霜叶红于二月花”是也。安身立命,顺其自然,挥洒性情,任意东西,人的品性和风格彰显着人生的境界和对世的态度。唯有自嘲,才能反省自责,深刻剖析,直达心灵,震撼灵魂,有一番超凡脱俗的飞跃,达到理想的境界。时时自嘲,时时自警也,不可不为之。
三十一
人生之命运,乃是天地的造化规律性的安排,适者生存,逆者灭亡。是以日月星辰,苍茫大地,四季循环,万物轮回,各有其定数。大凡顺中有逆,逆中有顺,直曲相依,福祸相孕,生死相继。有时人们失之于晨曦,而得之于夕暮,而有的人则得之于晨光,失之于黄昏,结果不同,但行程是必需的,归宿是一致的,从总体上讲是平衡的。所以,均衡一生,唯其过程可圈可点,而结果只是一个节点,看似辉煌或黯淡,其实虚幻。
三十二
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结果,都有自己的内容和形式,都有自己的空间位置和时间行程,这是自然的根本所在,也是人类社会的内在规律。有时往往局限于一时,偏执于一隅,拘泥于一点,谋划于一事,造就于一势,使我们的视野狭窄境界低下,思考浅薄方法僵化,不能从全局和整体上考量,不能从长远和持久上把握,影响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效果,降低了心灵的境界和精神的高度。所以,思考是每个人的常态,但思考的质量却非常关键。
三十三
人们时时想到自己,更要时时想到别人,想到芸芸众生,没有这个境界,一切也就无从谈起了。因为只有宽阔的胸怀,才能容纳一切;只有深刻的思想,才能择善从真;只有雅净的意蕴,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只有高尚的境界,才能有惠光的普照。每个人的禀赋资质不同,经历修炼各异,思想境界精神面貌千差万别,在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时,就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方式。就普遍来讲,以利益为出发点,以己见为根本的相对多一些,因而就会丧失大的境界,降低了做人的格调,时间久了,也就慢慢庸俗起来了。没有世心的人心是渺小的。
三十四
笃以致纯,拙以守智,静宜修身,淡泊明志,人生之境界,愈老愈像春江秋月,空谷清风,达到一种旷世之练达,超逸之闲适。万事万物,自有其规,四季交替,岁月轮回,旧貌新颜,生死相续,自是天命的造化自然的安排。在己力之内,授之以意,任之以事,也就是顺时适事,主客相辅,天人合一也。所以,处事待人坦荡磊落,诚心真意,尽心而为,尽力而作,不以苟利而失其境界,不以谄媚而失其品性,道法自然,回归平淡,虽有所为,亦是平常,虽有所誉,亦是平凡。
三十五
顺其自然是一种规律的遵循,而丧失原则则是一种主观的故意;前者是适应中的进取和努力,后者是一种满足私欲的故意选择。在社会生活中,人类要生存发展,必须适应规律,把握规律,利用规律,而一些基本的原则是规律的一种特殊表现,它反映着客观存在的真理性内容,也是人类社会长期经验和智慧的结晶,特别是建立在人性本质上的做人原则,是为人处世的基础。有的人为了自己的私欲和极端目的,丢掉做人的基本原则,这就很可悲了,可怕的是又挂着顺其自然的幌子,这就更为险恶了。
三十六
能成为大海就是大海,能成为湖泊就是湖泊,即便是一汪小水洼,也可长些水草,养些生物。人们的力量非常有限,但只要守其本分,倾心尽力,发挥自我,也就实现了应有的价值。关键问题是心灵要纯正博大,精神要光明磊落,以天下为重,以家国为基,以众生为本,这是最深厚的底蕴和源泉。心有余而力不足是一种常有的现象,也是人们经常遇到的实际,但正是这种情况会使人思维多于形态,理性占据主导,反而有利于人们认识事物,把握自我。
三十七
坦荡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更是一种品格的使然。只有心胸博大,才能光明磊落;只有心高志远,才能豪爽豁达。人一生在名利场中打拼,总是会失去很多纯真和率直,增加了九曲回肠般的隐晦和狭隘,很多属于天性和本质的基因,一点一滴的被世俗的风霜侵蚀剥离,人已不是原来本真的人了,但在有所经历和觉悟后,又应超越世俗,回归到本真的状态,让心灵清静安谧,自由坦荡,正所谓返璞归真也。
三十八
说是走自己的路,其实大多数人还是走着前人或别人已走过的路。因为,既成的环境和特定的条件,给你设定了一种要求和约束,正所谓在什么山唱什么歌,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下,你也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和作为。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的路是一样的,无论是自己走出来的,还是沿别人走过的路;但就个体而言,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由于具体因素和多种条件的相互作用,必须要有自己的选择,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生活内容,走出自我的发展道路来,从而也会提炼出自己路径的概念和感悟。
三十九
冷眼看势利,热怀容众生,是谓君子者,有善兼济天下之胸怀,无势利待人之狭隘。人生起伏,千差万别,各有其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形式,其为人处世的态度是百花齐放,各显特色,也是正常的事。求之以拜,别之以辞,同之相惜,异之相去,人之常情。何以小恩小惠而苟求于人,何以谄势媚利而丧其本真。以平凡之人,平淡之心,平常之情的境界,视天下万物,行云流水,自然恬淡,养君子浩然之正气,不亦乐乎。
四十
人有一颗善良之心胜过一切,因为这是做人的根本。有时可能因为智慧不足办了一些错事,有时可能因为技能不熟出了一些纰漏,有时可能因为一时的疏忽造成一些损失,但其从心地出发是善良的,还是可以原谅的。可有时善良之心做出不良之事确实是不能容忍的,因为,善良为假恶丑所用,害莫大焉。故君子持善而戒恶,特别是坚决不在善名之下行不善之事。
四十一
忠心见妒,正直遭忌,善良遇恶,真诚逢邪,在现实中比比皆是,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人们为了各自的生存与发展,都会在名利场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自己的拿手本事,所以,此类现象也就很平常了。可悲的是人们往往把这种现象默认并奉行,视之为常态,屡禁不止;更为险恶的是这种恶俗竟在有些人的身上,披上正统的外衣和冠冕的光环,迷惑于人,惑乱与世。所以,人们应当高度警惕的是这种以正常掩饰而行恶的行为。
四十二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芸芸众生,百相繁杂,唯有慈惠,才是根本。一切本真,唯善而行,一切意象,以美唯荣。是谓君子,内修其心,外修其身,善待万物,普济众生,真诚求和,寓美大形,不留雕迹,流水行云。直上九重,上不愧天,碧落黄泉,下不失地,直面现实,平淡心情,顺势而为,适道而行。清明雅静,恬淡温馨,灵光通透,精神光明,万物为我,我为万物,天地一统。
四十三
浮躁是一种内心极度的矛盾和思想不成熟的表现,因为其精神的蕴含不丰,思想的深度不够,心灵的境界不高,始终处在一种迷茫的状态,表现在为人处世上就显得格外漂浮与躁动。当我们看到江河湖海时,因为其激流或风云,而呈现不同的形态,唯有大海非飓风不起狂涛巨浪,关键在于其博大深沉也。人到一定的境界,不畏浮云遮望眼,一览众山于脚下,容纳万物于心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恬淡宁静的状态,用一种平和的眼光平常的心情去领略事与人,安然超逸而不浮躁。
四十四
外在的热情和表面的乐观并不能说明内心的孤独和愁闷,在现实中,人们应对社会生存发展的压力和急剧的时代变化及快节奏的生活步伐,使人们急于在行程上行走,在变化中应对,直接性的思考充斥头脑,心灵绿洲逐渐丧失,到处充满竞争与喧嚣,以致狂风暴雨,洪水横流,冲毁了涵养精神的基础。于是一切都是热烈,一切都在炫耀,一切都是光与火的交织,让人们沉浸在表象的生机活力麻醉中,而隐含在个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无法倾诉,丰富的思想,深刻的哲理,复杂的情感无法交流,失去对应,从而形成了人的异化。
四十五
内心感到非常的孤独,这是因为在现实中可以感知和接触的东西太多,可以高度抽象概括的太少,特别是能上升到一定境界层面的就更稀有了。所以,产生了一种外在表象的极度热闹,而内心世界分外孤独的巨大反差,使人性格分裂,精神变异,所有的激情和坦诚只变成了内心的独语,诉说无对象,承接无知音,只能困顿于那份孤独,困守于那份寂寞。有时这种境况是一种享受,能静静地品味一切,到达一种灵境;有时则是一种无奈,只有默默地煎熬。孤独是一个容器,可以容纳,也可以化解,但必须有境界。
四十六
童年的美好既在于岁月的初始,更在于心灵的启蒙,因为一颗天真纯朴的童稚之心,未经世俗的侵染,未经世途的险恶,未经荣辱的蚀刻,未经欲念的熏陶,像蓝天一样纯净,像白云一般柔和,皓月澄江似的清澈,朝日和风般的爽朗。我们喜欢童真,是因为在世俗中被污染重重,满身的世俗味势利气,满脑子的功名利禄,满心胸的欲望杂念,弥漫和贯穿于我们的思与行以致自毁自堕而不自知。唯有童年的回忆和沉浸在这美好回忆的时候,才能让心灵真正返璞归真,有所清醒,有所安宁。
四十七
其实,人生最大的心理问题是带有功利色彩的完美主义,总想把事情做到极致,赢得一些功利性的结果和赞誉。这种想法的积极一面在于激发人把事情做得比较理想和精致,而消极一面则是使人处于一种强制的支配苛责之中,形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始终处于自责自怨之中。所以,完美主义和功利色彩的结合,看似统一协调,其实充满尖锐的对立,使人性格发生变异,精神迷失,产生极度的痛苦。
四十八
克服理想主义的倾向,修正完美主义的做法,关键是要从心里去除功利性的色彩。大凡做一件事,都要顺其自然,遵循规律,尽心尽力而已;不能为了某种功利而置目标于过分执着苛刻之中,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我们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要达到一种适度和谐,因为,任何事物的形成发展归宿都有其客观的规律和特点,我们只要尽其心,用其力,适其度,遵其理,就会有所建树,而不必去刻意追求功利性的色彩。
四十九
人生的基本内容和行程都是相似的,但具体的每个人的经历和结局又是个有千秋的。人们可以用类的规律去宽慰自己,也可以用个体的得失解释自己,但往往是对类的感悟来得很迟,对自己的得失时时计较,眼前的胜过长远,既得的胜过未来,使人们成为欲望的奴隶,精神的痴呆,失去了统领一切、驾驭自我的灵魂内核。所以,只有把个体和类的本质与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意义,否则,只能是一堆欲望与杂质的堆积。
五十
当我们沉浸在对自然山水的享受和对社会历史的追溯时,感到天地辽阔,人生短暂,任何风云际会的人事都在历史的长河中跃出自己短暂的浪花,又复归于无际之中。上井冈,登庐山,走瑞金,在延安,西柏坡,中南海,历史在脑海中不断地延伸,一代代英雄豪杰呈现在波飞浪卷的长河里,闪烁在深邃无限的宇空中。当时的环境何等困苦,当时的历程何等艰辛。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既要有继承发扬,更是面临着向新的高峰的攀登,书写每一代的业绩,铸就历史的永恒。
五十一
具有诗人气质的政治家或革命家,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和特殊的表现,他们抒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激情,又以现实主义的努力,战胜艰难险阻,取得了自己应有的业绩和辉煌。每当看到他们留下的事迹或篇章,就会从历史的厚重感中获得一份精神的振奋,就会在苟且于世的世俗里,保持一份清纯的感情和超越的心境。精神永存是人类得以传承的灵魂,而附着在每一个时代的事迹与篇章中,始终放射着夺目的光彩。
五十二
战胜自我是最重要的,当一切达到忘我之时,便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所谓无我,是指从事任何事业虽置身其中,但无我之私于其里;所谓无我,是指身心的投入有一个客观的要求和实践标准的检验,而对于本我之心而言,没什么功利之欲,倾心尽力而已。人只不过是时间的过客,历史的瞬间,稍纵即逝,一切功名利禄皆是过眼烟云,唯有真实的行程在天空中划过,留下一个火点一段光迹而已。人的最高境界应达到忘我。
五十三
失之于名利场的纠缠,得之于心灵的超越,乃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在世俗的社会生活中,人不可能孤高清傲到不食人间烟火,但为名利所累,也是无奈悲哀的。一天到晚,繁杂琐屑,唯得一点实利而心灵负担甚重,心为俗累,思为利锁。所以,有时割断了名利的羁绊,荣辱的缠绕,心灵就会放飞,在无限的生命宇空做一番自由的翱翔。这确实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五十四
失之东隅,得之桑榆,而后者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成果。人们衡量一切总是以物化的标准为尺度,但人生的最终评价却是无形的心灵坐标,因为,对世俗所有物化的占有都会烟消云散,唯有心灵的感悟和心境的升华,才是一种根本的内涵和真正的解脱。既系于物,衣食住行而已;又思之以心,精神追求向往也。所以,有些事虽然失去看似不好,但其让人断绝物欲而升华出一种清静安然的境界,岂不是更大的收获。
五十五
我们认真地做每一件事,尽心尽力,还唯恐做不好,殊不知在一定主客观条件下,事情做得好或坏的认可,既是一个客观标准,也是一个主观评价;往往因为把主观评价的坐标放到了功利主义的角度上,把客观标准置于其次的位置,就会以等级权势人言所左右,失去了真正的衡量标准,人们就会患得患失,活得很累。有时全部精力都用在了人情世故的应付之中,沉溺于繁言琐语的计较里,迷茫于自我对别人主观臆测的适应中,人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根本。
五十六
心地的善良,把一切都容纳和化解了,人类最根本的美德就在于善良。有时它显得非常孤独,格外寂寞,在现实中时时被遮蔽,在生活中常常被冷落,但它永恒的光辉是任何世俗的东西都无法掩盖的。当然,善必须是真诚的,只有坚持真理,遵循规律,承认法则,才能真正达到大善的境界,才能坚守住善的根本;善必须是美丽的,一种发自内涵,包容万象,笼罩天地,沁入灵魂的大美,是心灵的纯洁之美,是行为的和谐之美,因为,善的本质是真和美德结晶。
五十七
人一生中往往会迷失自我,因为世俗中的诱惑与迷茫让人陷入到一些身不由己的旋涡之中,以致沉溺其中而不知其由,失去了自我的本真和灵性。有时感到很悲哀,因为,在漫长的人生发展道路上,虽然走了一段行程,但迷失的自我始终是一团烟雾,让人看不清方向,迷迷茫茫,浑浑噩噩;而且这种自我迷失的感觉往往出现在清醒的时候,是在自我剖析,深刻反思的过程中,所以,感受非常痛苦,像是一种煎熬磨难,但这又是思想升华,灵性超越的必然之径,唯有冶炼精萃才能达到新的境界。
五十八
心灵的重负在世俗的生活中压得很沉,对自我的刺痛也很重,只要在清醒时,就会有一种磨难的感觉,让人压抑和郁闷。在现实中,沉浸于繁忙时,随波逐流,可能暂时忘却了一切,但自悟性很强的人痛苦就会很多,因为清醒的自我始终让头脑处于一种剖析与反思之中,由此带来的矛盾心情和痛苦心理也就比较浓重。解脱心灵的重负有时要借助物象的隔离或远遁,但根本还在于精神的升华,境界的超越。
五十九
炉火纯青是一种境界,当达到这种境界时,一切都复归于简单,一切都恢复于平静,千姿百态,五颜六色都化为纯朴和爽透,呈现本真的质态。这句格言高度概括了人们思想发展的路径,是由纷繁复杂、色彩斑斓、是非缠绕、黑白混淆的混沌,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精萃冶炼,逐步达到简单纯净,道明理清的历程。心灵的纯真和宁静,足以蕴含一切,行为的单纯和简约,足以覆盖一切,去掉外饰的虚幻,本真的纯净才能显现。
六十
本性中张扬的一面在世俗的生涯中基本上处于压抑的状态,为了适应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为了应对世俗的各种缠绕,内敛其志,外收其气,一种乐观热情豪迈奔放豁达浪漫的本真之性,被恶俗秽行所浸染,计较于得失,在乎于名誉,看重与评价,似乎只有消失自我,随波逐流,才能生存不可,搞得灰头尘面,苟且偷生,长期沉溺于此,又在麻木中强化了世俗的习性,积垢了顽疾,精神萎靡,灵魂堕落,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人们需要时刻警醒,深刻反思,保持本真,升华精神,不能丧失本性纯真善良美好。
六十一
吾心即是世界,世界即时吾心,这是一句达到至高境界的哲理。试想,人之所想,无奇不有,无所不包,思虑无边,欲望无穷,只要心有所思,世间一切不过方寸之间,所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有心即有世界。如果心至死灰,万念俱寂,世界与我何干乎,此时飘洒超脱,无我之境,浑然与天地一身了;因为无我已不在对世间一切抱有幻想和奢求,与己没有什么关系了。纵观人之一生,达到此境界者,必须修炼觉悟到一定程度不可,否则,只能是昙花一现,图个热闹而已。
六十二
心有何思,意有何求,只不过是幻象丛生,虚影朦胧,人迷失其本真也。江山空地形,人世几沧桑,人们在这世间,踩上几个脚印,留下一段行程,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罢了。说什么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谈什么权高势重,瞬间灰飞烟灭;论什么荣辱成败,只是淡露浮尘,唯有这庞杂的世空灵的心,依然相依相偎,构成了世间的万象峥嵘。思来想去,一切始之于无,归之于无;一切无中生有,有中生无;一切都是天地的造化,命运的安排;一切都是物象和精神的行程。
六十三
一切有形都会化为无形,一切无形都会化为有形,在看得到或看不到之间,是人生的历程和觉悟,是生命的境界和灵魂。我们生于世,最为直观的接触与感悟莫过于有形的物质状态,也有其无形的精神内容。获物之欲,得思之念,萦绕纠缠,功名利禄,家国情怀,充塞于思想和行动,始终伴随着自身的行程。然而,从入世到辞世,人们只是从无形中孕育有形,又从有形中解脱复归于无形的永恒之中,一切物化的东西可能有所变化,唯有精神的内涵会以各种方式得以传承,身灭而物失,心灵则神存。
六十四
人们放不下的往往是自己,因为,外界的事再多再大,和自己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都是可以过去的,唯独自己那颗充满想法和欲望的心灵,那巧取豪夺和见机行事的行动,始终挥之不去,萦绕纠缠,处在一种专注和亢奋之中。因此,自己把自己悬挂在奢求和攫取的空中,始终放不下自己,骑虎不得下,攀龙忽坠天。于是乎,人们就要想方设法让自己在现实中,得到一种能拿得起放得下的办法,无论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想法挺好挺多,但不是来自心灵深处,没有精神的超越,到头来,反而固化了那颗悬着的心。所以,放得下只能在自我的反思,深刻地反省,有所历练,精萃灵性,回归本真中才能实现,当然,融入自然时,想不放下也得放下了。
六十五
上忧天,下忧地,中忧人,天天浑然于无谓的忧虑之中,欢笑渐失,愁容满面,正所谓小人忧戚戚也。大凡世界,不外乎物质精神相存相依,相对相离,百般缠绕,万象丛生,其内容形式的差异,导致人们内心的巨大矛盾,对物质的世界和精神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向往和追求。物质的即时性特点,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精神的灵幻性则需要在现实中去感悟,也可以在对未来的理想中去企盼。忧虑之心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只有把它上升到更高的精神层面,才能脱去世俗的功利,精萃出超越的境界。
六十六
平静地看待一切,不要因自己的主观而对现实涂上一层臆想的色彩;如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本质和外在的表象,其客观存在的合理性,不以人们的主观好恶而改变。敬重自然,尊重众生,就是珍重自己。日月星辰各有自己的位置和轨迹,也有相互间的作用和复杂的联系。平静地看待一切,需要一个平静安宁的心灵,需要一个淡泊纯净的意蕴,达到这种境界非常不易,因为它是岁月精华的提炼,精神本性的结晶,深刻地体现在人的品性和行为中。
六十七
平静地看待一切,最根本的是在于自己心中的平静。大千世界,纷繁复杂,诸多事物各显其形,各种人物张显其态,山高水长,千奇百怪,这就是现实,任何力量也不可能抹平。所以,只有真正从心灵中孕育一种平静的心态,达到一种安谧的境界,才能处乱而不惊,临烦而不燥,它不是无动于衷的麻木,而是在平静中的客观公正,光明磊落。人生在世,想法多,追求杂,很正常,但必须要合乎规律和服从理性,唯有理明道清,正人律己者,才能做到真正的平静,是一种“树欲静而风不止”中的平静。
六十八
貌似大人,实则小人,善做表面文章,貌似冠冕堂皇,巧于诡计阴谋,热衷卑鄙龌龊,假公济私,借国家集体之名,行一己之私欲,夺民族众生之利益;揽功诿过,运权于私,谄媚于上,欺诈于下,欺世盗名,此类小人,凭借一时之机,把权弄势,不可一世,让人鄙视而切齿也。然世间此丑类甚多,不必在意。正所谓行云流水,烟云雾霭,转瞬即逝也。江河万古流,山川自然在,丑类岂长久乎?
六十九
内心很孤独寂寞,一种悲观主义的情怀和理想主义的向往,变成了完美主义的精雕细琢,计较于每一个细节,认真于每一种思绪,注重问题的完美解决,而且总想从哲理的层次上有所收获,但实际上却很难得到。非常愿意交流,但无人对应,即使有点反应,也只是停留在对事物的具体评价之中,而缺乏精神的互动。有时想象老僧入定般在寂寞中深思一番,但现实的诱惑和内心的思虑又难以平静,常常陷入极度的矛盾之中,以致精神分裂性格变异一般。人们有时精神上的孤独寂寞无法用语言行为解脱,只能是心灵上的修持和感悟,灵魂中的净化和超越了。
七十
人生是一个由简单走向复杂,而又由复杂回归简单的过程。当经历过一定的时空后,人们复归于原点,当然是螺旋式发展后的原点,此时,一切都变得恬淡安静和简单了。因为太多的经历和磨折,让心灵得到成败得失的历练后,五光十色的装饰逐渐剥离,本真的内核呈现,终究归宿于人性的本源。所以,对于一个成熟的人来言,应当是非常简单和平静的人;一切都不再喧嚣,一切都不再诱人,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一切都是幻象虚影,唯有平和与静谧才是根本。
七十一
平静下来的心,看待一切似乎都非常朦胧,格外柔性;失去了喧闹,磨去了棱角,唯有和顺的眼神,凝望天地和众生,再大的事也掀不起思想的波澜,再浓的情也激不起心中的憧憬。唯有一种宁静平顺之趣笼罩心灵家园,唯有一种洁净雅致之意弥漫精神境界。生之灿烂,宿之平静,恰似天高云淡,风清气朗,物我相忘,浑然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