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银川二中学校发展共同体教师“教育故事”选集(全2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难忘的瞬间

○银川二中 马琳琳

光阴荏苒,我的教育生涯已进入第三十个年头,三十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教育瞬间,而每个瞬间都有我值得回味的故事,经年不忘。

果园和铁炉子

20世纪80年代末我们十五名大学生被分配到吴忠二中工作,学校位于吴忠以南大约十公里的金积镇。校舍是20世纪中期北方常见的土坯房,操场很大,是那种原生态的土操场。宽阔的后操场旁是学校的果园,不知道它具体的面积,印象中园子很大,园子里的果树很多,也很茂盛。秋季入职,所以刚去就被那满园丰硕的果实所震撼。每天晚饭后我们会结伴到园子里逛逛,因为是学校自己的园子,所以可以在里面免费品尝成熟的果子,但不许浪费。园丁们隔三岔五也会把熟透的果子分送到各个办公桌上,因此,有时下课回到办公室就会发现书桌上摆着几个新鲜水果,这意外的收获与惊喜会把课后的疲惫一股脑抛到九霄云外,让我在那个美好的秋季心中更增添了无限的温馨与快乐。往后的三十年间我再也没有近距离和当年那样的果园有过亲密的接触,梦里曾依稀见过的果园应该就是当年的世外桃源。丰收的季节很快就过去了,接下来漫长的冬季让我不知如何应对。学校贴出通知让每个老师到总务处去领过冬用的煤和铁炉子。我正发愁怎么办时,我所带的高一(2)班生活委员黄国平(平日里同学们给他起的外号叫黄瓜皮)已经带着班里另外五名男生帮我把煤和铁炉子都领回来并整整齐齐地安置在宿舍的一角,这些懂事的孩子还迅速和了一堆泥帮我和另外几个老师把铁炉子的内膛用泥巴糊好,娴熟地把炉子和烟囱连好,十几岁的孩子,若不是常帮家里做家务,肯定不会做这些。整个冬天,但凡遇到这样的情况出现,都是黄国平和同学们帮我解决。更令人多年都不能忘却的是,每个周日晚上,我从家里返回学校时,每次都是黄国平从他宿舍用铁铲送来一块烧得火红的煤帮我续上下一周的炉火。那个冬天,是这些可爱的学生们让我在荒僻的农村,暖暖地度过了严寒的冬天。后来,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冬天再也没见到过去的铁炉子,但当年的煤堆和学生们帮我糊的铁炉子却是我时常提起的最温暖的话题。几年前,我们当年一起在金积镇工作生活过的老朋友重返故地,当年的果园已变成了一排排楼房,当年的“黄国平们”也已是年过四十的社会中坚力量,奋斗在各自的行业中。眼前的情景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但心中依然回荡着当年的果香和炉火的热气。

双层胃

前些日子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的人说:“马老师你好,我是您二十年前的学生王林,就是那个双层胃。我们班要举行二十年聚会邀请您参加。”学生的电话让我想起了二十年前发生的故事。1998年冬季,班里来自同心的学生王林时不时胃疼,我还从家里拿过几次胃药给他,当时只是觉得冬天冷着凉了,他和他的家人都没当回事。我当年任教的学校有四分之三的学生住校,所以当班主任不但白天管理学生,晚上也不得安生。当时我总结的经验是晚上10:30以后如果班里没事就基本可以安心入睡了。10月底的一天晚上,时间已经过了10:30,我想今晚安然无事可以休息了。这时,电话铃响,班长说王林肚子疼得厉害,和前几次情况不同。我当机立断让班长先送王林去医院,我从家赶往医院。学校离医院近,而我家在城市的另外一边,到医院要穿过整个城市,数九寒冬我骑着自行车带着五岁的孩子去帮助这个家在百十公里以外同心的孩子王林。赶到医院后我让班长和几个同学先回学校我留在医院陪王林。当时交通不便,通知他家人后,家人不能马上到医院,第二天早上家人才赶到。因为王林的病情复杂,经过一晚上的治疗,以当时当地的医疗条件不能完全解决王林的病痛,医生建议转往高一级医院检查,后续在宁夏附属医院才查出王林天生长着双层胃,一旦受凉或所吃食物在无意间夹入两层胃之间,病就会发作。那晚陪伴帮助王林治疗的过程虽然很辛苦,但后来王林经过进一步治疗发现了病因也防止了病情的恶化,让我感觉作为一名老师和班主任之前的辛苦是值得的。王林是附属医院发现的首位双层胃患者。故事的开头王林的电话里称老师我就是双层胃王林就是这个原因。

尴尬的事

故事发生在2004年二中搬新校区前,当时班里还没有现在先进的语音设备,英语课上听录音还需用老式录音机。那年我带高一,开学前几周工作如常进行。一天早上第三节我班正在听录音,突然班里一名女生口吐白沫浑身抽搐,班里同学吓得大叫,而我其实也是被吓得魂飞魄散,但在学生们面前我一定要故作镇定,要压住阵脚。生怕这个女生摔倒在地有危险,我扔了手中的书,一个箭步冲到她面前,一把将她抱在怀里,她在抽搐,我也在浑身发抖,腿软得几乎站不住,但理智告诉我不能松手。紧紧抱着她待了十几秒,等到她抽搐的劲过去了,我才腾出手按着她的人中等她苏醒。十几秒对我来说好漫长。等到她清醒后我和这个班的班主任把她送到医务室休息。事情发生得太突然,我始料未及,自己被吓得两三天都浑身发抖,惊魂未定。在我带这个同学的一年中,她总共在我的课上发病六次,每次我都被吓得浑身发抖,但每次都是故作镇定地对她进行急救。据这个同学说,她一听录音机的声音就犯病,后来了解这个女同学得的是民间说的羊角风。当时有老师跟我开玩笑说:“你如果不当老师可以去当一名医生。”我则自嘲地回答:“我去申请当一名急诊科医生。”有一次,儿子问我:“妈妈,你们班那个同学的家长一定特别感谢你!”我只能回复他:“妈妈帮她并没想让她感激我。”其实真实的情况是这位同学的家长从来都没有对我和班主任说过一声谢字。高二以后,这位同学转学文科不在这个班了,尽管在楼道偶遇过几次,她都假装不认识老师转头走了。这事可能是从教三十年来我碰到的最尴尬的事。偶然一次和曾经的班主任聊起此事,班主任也很愤怒地说他也碰到了和我一样的尴尬。班主任总结有那样的爹妈,出那样的孩子不奇怪。随着年龄的增长,尽管手上还依稀能看到她犯病时牙齿咬伤我的痕迹,但内心早已释怀,也许见面不和老师打招呼是不想提起那难堪的病史,也许……这么多年过去了,科学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式录音机已被淘汰,我的那位学生不会再听到那让她心烦意乱的声音了,衷心祝那位同学一切安好。

我的学生沈于其

2018年12月11日下午4:30,高一年级举行英语歌曲大赛,高一(14)班派沈于其代表班级参赛,他唱的歌曲是Something Like This。穿一身蓝色的运动装,他迈着矫健的步伐,帅气地走上舞台。刚上台时,他有点小紧张,但很快他就调整自我,做好投入比赛的准备。随着音乐响起,他浑厚且悠扬的声音传出,台下爆发出阵阵掌声,此时的沈于其面带微笑,眼神里透着激动与自信,我坐在评委席的中间能清晰地观察到他所有细节。此时,我眼前的沈于其是灵动与可爱的。歌曲唱到三分之一处,从他的手势及歌曲的起伏看,此处他应该和台下(14)班的同学有一个互动,但可能因为紧张或是听得太投入,台下的同学似乎忘记了事先设置好的互动环节。沈于其同学没有因为环节上出问题而影响他的表演,尴尬的表情只在他脸上停留了几秒钟。之后,他调皮地挤了一下眼睛,继续往下唱。坐在台下的我又一次清晰地观察到这一切,又感受到这个孩子在偶遇突发状况时表现出来的冷静与灵活。歌曲进行到一半的时候,(14)班一个女生捧着一束鲜花跑上台给沈于其献花,台下各种响声爆出,有掌声,有笑声,也有起哄声……而沈于其只是面带微笑面对这一切。台下的响声还没停,沈于其接下来的举动让现场所有的人掌声、欢呼声又一次爆棚。只见他敏捷地从台上跳下来,健步走向我,把献花双手捧给我并热情地拥抱我,然后诚恳地向我鞠躬,随后又走向别的评委老师边唱边与老师互动握手。沈于其这一系列的举动把我们的晚会推上了第一个小高潮。评委老师身后一千多名学生在欢呼,十几位评委老师在各种称赞“这个孩子太帅,太可爱,太懂事,太有人情味”。作为沈于其的英语老师,我此时此刻的高兴与骄傲之情无以言表。从这次活动中我看到了沈于其同学身上的闪光点,但同时也引发我对教育做又一次的思考。沈于其是一个体育生,英语学得很差,可以说从本学期开学到这次晚会前,这个孩子在我眼里是一个让我觉得有些头疼的学生。因为学习差,这个孩子很少问问题,甚至看老师的眼神都是躲闪的。在安排这次演出人员时,我曾经非常怀疑班委做出的让沈于其代表(14)班去参赛的决定。说实话,因为学习成绩,我对这个学生基本是持否定的态度。通过这个英文歌曲大赛,让我感受到了沈于其的帅气、可爱、机智和温暖。有时候,在一个平台上,一个人的能力没有展现出来,不是他没有能力,而是站错了平台。

岁月的流逝如白驹过隙,我们扼不住任何一个瞬间,只有瞬间发生的看似平常的、不起眼的小事留在我们尘封的记忆里,留在三尺讲台上空的回声里,留在我们的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