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是我家:农水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上编·黄|河|流|过|石|嘴|山

王昌学:“搬出大山,不当井底之蛙”

“树挪死,人挪活。”截至目前,宁夏已经组织实施了6次大规模移民,123万与王昌学一样的移民,向水而迁,逐梦而行,命运的改变就发生在这或远或近的迁徙中。

娶媳妇难,是王昌学对老家隆德县桃源乡后垴村最深刻的记忆。可如今,他拍着胸脯自豪地说:我不光给自己娶了媳妇,我大哥的媳妇,我三个儿子的媳妇,都是我给说下的。

后垴村为啥娶媳妇难?一个字,穷。没有人愿意把女儿往这个山沟沟里嫁。20世纪80年代初,王昌学在社办企业当养蜂工,也算是村上有头有脸、有见识的人。学习养蜂技术第一次去上海,见到街上姑娘穿的连衣裙,他几乎惊掉了下巴:“女人还可以这样穿衣服!”

1983年,宁夏开始吊庄移民,“吊庄”二字形象地将移民的形式描绘出来,“把村庄整体吊起来,搬到另一个地方再放下”。见识过外面世界繁华的王昌学听到这个消息后,想也没想就报了名。老一辈安土重迁,王昌学的母亲怎么也不肯让儿子走:“到外面咋活呢?”

“政府敢组织这么多人往出搬,我们哪有不敢走的道理?”王昌学一狠心,偷偷跑了。来到移民安置地石嘴山市,王昌学眼里“遍地都是黄金”。

住在城郊的他起初在洗煤厂打工,一天赚两块五毛钱。攒了点钱后,他买了辆拖拉机从贺兰山上拉石头卖给建筑工地,一车石头赚3块钱。

这些钱在当年是什么概念?王昌学说,没搬迁前,村里的老人见到两元面值的钞票都不认识,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过这么多钱。

后来,又攒了些钱的王昌学办起了养兔场,总之什么赚钱干什么。攒了钱,盖了房,安了家,王昌学“衣锦还乡”。看着自己偷跑出去的儿子又“风风光光”地回来了,老母亲也终于肯安心地搬出大山了。

如今,王昌学的三个儿子都已成了家,儿孙满堂的他也没闲着,在附近小区找了一份看大门的工作。看着这些满口普通话的孩子,王昌学感慨,如果在山里一直没搬出来,儿子们找媳妇都难,更不会有这些娃娃们了。

“看病欠下的债,一定要还上。”

2020年一季度,宁夏共有34万多名农村低保户。这些享受国家政策兜底的低收入群体,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越来越多人站出来依靠自己的奋斗努力摆脱贫穷的命运。王昌学移民搬迁后养兔子赚了钱,逐步摆脱了贫困,开始一步步迈向富裕小康之路。

踏破坎坷成大道,王昌学的心劲儿越来越足。他心里明白搬出大山,不做井底之蛙,融入国家的扶贫大潮中,一定会家境丰足,日子安康。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战贫人生的N种打开方式——宁夏脱贫攻坚一线群像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