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特征及对策
吴素芳
摘 要: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业态,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的新途径。本文介绍了宁夏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发展特征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推进宁夏休闲农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休闲农业;现状;特征;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休闲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农村则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理想选择。因此,深入研究宁夏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宁夏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休闲农业由农业和旅游两部分组成。《农业部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指出,休闲农业要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和创意农业等,促进休闲农业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宁夏休闲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指出,休闲农业是利用乡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生产过程和乡土民俗文化等多种产业要素,经过专业规划和创意设计,采用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手段进行系统配套建设,以满足游客自然观光、生态崇尚、农事体验、民俗参与、休闲娱乐、养生养老、旅游度假、购物消费、科普教育等需求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简单来说,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特色资源,发展集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一种新型农业形态。
(一)宁夏休闲农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截至2017年,宁夏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共有487家,从业人数8915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7138人,带动农户24814户。年接待614.49万人次。年营业收入61062.5万元,其中农副产品收入23059.2万元。从各项指标综合来看,宁夏休闲农业总体发展实力从高到低依次为:银川市、固原市、吴忠市、石嘴山市、中卫市(见下表)。预计到2020年,宁夏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000家以上,年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以上;经营收入20亿元以上,占农业总产值的4%以上,农副产品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吸纳农民就近就业5万人以上,受益农户10万户以上。
(二)宁夏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从区域发展来看,宁夏5个地级市具体发展指标显示,经营主体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银川市282个、固原市102个、吴忠市44个、石嘴山市39个、中卫市20个;从业人数由多到少依次为:银川市4971人、固原市1778人、吴忠市1157人、石嘴山市585人、中卫市424人;带动农户数由多到少依次为:固原市9781户、银川市7869户、中卫市3369户、吴忠市2781户、石嘴山市1014户;年接待人次由多到少依次为:银川市328.29万人次、吴忠市162.45万人次、固原市66.2万人次、石嘴山市45.52万人次、中卫市12.03万人次;年营业收入由高到低依次为:银川市34796万元、吴忠市13713万元、石嘴山市5499万元、固原市4732.4万元、中卫市2322.1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固原市带动农户位居宁夏第一,极大地推动了当地脱贫富民工作的开展。
2017年宁夏休闲农业发展主要指标统计情况表
续表
数据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乡企局。
(三)宁夏休闲农业发展类型分析
由上表可以看出,宁夏休闲农业以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民俗村4种类型为主。其中,农家乐共有342家,从多到少依次为:银川市为196家、固原市88家、吴忠市26家、石嘴山市22家、中卫市10家;休闲农庄共有80家,从多到少依次为:银川市为55家、石嘴山市15家、吴忠市4家、中卫市4家、固原市2家;休闲农业园区共有60家,从多到少依次为:银川市28家、吴忠市14家、固原市11家、中卫市5家、石嘴山市2家;民俗村共有5家,从多到少依次为:银川市为3家、中卫市1家、固原市1家。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一是银川市农家乐数量占宁夏农家乐总量的57.3%,休闲农庄占68.8%,休闲农业园区占46.7%,民俗村占1.47%。二是区域发展略失平衡。宁夏五大地级市,从统计数据看,无论哪一种发展业态,银川市都位居榜首,中卫市位居倒数第一。宁夏仅有5个民俗村,且吴忠市和石嘴山市没有民俗村,说明宁夏各地对民族文化挖掘不够,应加大对当地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宁夏休闲农业发展特征
纵观近年来宁夏休闲农业的发展,正在逐步成为产业兴旺新的增长点、乡村文明新的切入点和农民生活富裕新的突破点,呈现出以下显著特征。
(一)发展迅速,逐步向规模化发展
宁夏休闲农业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的垂钓到餐饮、住宿、娱乐一体化服务,从类型单一到多样的发展过程,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从统计数据看,无论是发展数量、产值还是规模,正在趋向更多、更高、更大和更上档次发展。
(二)地域优势凸显,发展定位明确
宁夏休闲农业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依据自然地理条件、旅游资源、文化优势、产业特点等,因地制宜,发展定位明确。银川市建设了以花卉、设施园艺、优质水产养殖为主的休闲农业区,形成了以贺兰山、黄河、沙漠等人文和生态资源为依托的三大休闲农业板块。石嘴山市以贺兰山东麓、陶乐沙漠、黄河、湖泊、生态开发为主的五大休闲农业特色区域,实现了点片相连的休闲农业产业群形式。吴忠市利用餐饮文化的独特优势,重点发展农家乐、生态农庄和休闲农庄。固原市以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农村田园景观、民俗文化、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等优势,发展以休闲观光和农家乐为主的休闲农业。
(三)投资主体呈多元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
由于休闲农业发展市场前景广阔,宁夏休闲农业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乡镇企业家、房地产开发商、村镇集体、农民等纷纷涉足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激活了乡村资源,改变了乡村环境,实现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和谐统一。2017年,宁夏休闲农业从业人数近万人,其中,带动农户近2.5万户,农副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31亿元。
三、制约宁夏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缺乏科学规划,重复建设严重
一是宏观规划明确,但缺乏具体规划。目前,《宁夏休闲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已经出台,内容更多涉及总体思路和产业布局,长期目标明确,但缺乏详尽的具体规划和配套规划。二是缺乏协调规划。宁夏五大地级市发展规划明确,但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业态发展的指导性规划,致使区域间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群体优势无法发挥。
(二)经营主体素质欠缺,管理营销落后
一是经营主体综合素质欠缺。休闲农业对经营主体管理水平的要求远高于单纯的农业,部分经营主体达不到经营的要求。部分经营者对今后发展前景感到迷惘,不抱乐观态度;有些人言行举止不符合文明素质要求,语言粗俗不注重仪表。二是管理营销落后。首先,由于文化水平较低,不熟悉经营管理,懂农业的不熟悉休闲农业,懂休闲农业的不熟悉农业;其次,营销主动性不够,部分人还停留在等客上门的阶段,缺乏营销意识和技巧;再次,部分农家乐档次低、设施简陋、内容单一,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的休闲园区较少。
(三)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欠佳
一是缺乏市场准入规则。由于缺乏准入限制,有些经营主体管理滞后。二是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部分经营主体内部建设尚可,但周边环境落后,水、路、电等基础设施不齐备;有些地方夏天蚊蝇多,卫生条件差,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有些休闲庄园不通公交车,一般消费者难以到达;有些农庄虽距市区较近,但公交车没有停靠点,无法直达,造成游客出行不便。
(四)发展资金不足,融资贷款困难
一是资金渠道投入单一。尽管宁夏休闲农业呈现出投资多元化的趋势,但截至目前,休闲农业企业发展大都依靠民间资本投入。休闲农业作为朝阳产业,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资金投入,单靠民间资本投入远远不够。二是扶持力度不大。政府扶持资金项目太少,支持力度不够,企业或合作社资金短缺,制约了休闲农业的发展。三是融资困难。贷款期限太短,一般为1年,资金作用难以发挥;贷款手续复杂,土地、房产等抵押物受限,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四、加快宁夏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引导,精心规划布局
一是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发展休闲农业的认识,加快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强化政策扶持,引导休闲农业走规范发展道路,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精心规划布局。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和谐发展”的要求,根据宁夏特色产业布局、自然生态资源、文化特色进行合理规划。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一是加大对农户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引导和鼓励农户转变生产方式,调动其发展休闲农业的积极性,使休闲农业发展成为增加收入的新途径。二是加大节会和品牌宣传推介。节会和品牌推介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将地域文化、田园景观、农事体验、生活情趣等元素,与吃、住、行、游、购、娱等休闲农业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具有乡土气息的品牌节会。吴忠市的“桃源农庄桃花节”、石嘴山市的“沙湖之夏嘉年华”、固原市的“六盘山山花节”和中卫市的“南北长滩梨花节”,对推动特色产业与休闲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挖掘文化内涵,实现文化创意
一是加大对休闲文化内涵的挖掘。重点是对各区域乡土文化及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深度挖掘,不能只限于农产品介绍或简单的采摘品尝。农家乐不仅以提供乡土特色风味餐饮为主,而且要有餐饮文化的渗透。二是实现文化创意。休闲农业不能盲目发展、跟风而上,必须要凸显自身特色。文化创意是休闲农业的灵魂,是个性化、多元化、多样性发展的综合体,需要融入文化创意元素和地域文化,进而提升休闲旅游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比如宁夏南部山区,露天电影、皮影戏、剪纸、刺绣、陶艺等具有乡土气息的文化产品开发,对提升文化内涵具有积极作用。
(四)加快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一是实现城乡融合。休闲农业发展必须按照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探索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的有效措施,为实现乡村繁荣,农民富裕,城市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二是实现产村融合。加快农村特色种养产业的发展,实现乡村特色农产品与特色产业村、特色小镇的有机结合。银川市兴庆区“禾乐村”休闲度假村、吴忠市利通区“塞硒士”专业合作社的苹果村,实现了产村良好融合。“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把农村变成“世外桃源”,助力乡村休闲产业发展。发展休闲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有效途径。新时代新征程,只有勇于开拓创新,谋发展求实效,才能助推宁夏休闲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戴素雅.浅议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及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015,3 (5):48-49.
[2]李新瑜.国外农业旅游发展典型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 2017(1):134-136.
[3]郑文昭.宁夏休闲农业 SWOT 分析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4,42(12):3626-3628.
(原载于《宁夏农林科技》201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