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对标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研究
杨丽艳
摘 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标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宁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速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大权重指标的实现难度较大。为此,本文从恶性循环、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和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落后3个方面的短板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全面小康社会;宁夏;实现程度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014年,宁夏的全面小康综合指数为78.52%,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还有8个国家级贫困县,宁夏到2020年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面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一、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及评价标准
(一)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目前,对全面小康社会内涵的界定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从小康社会的内容来界定全面小康社会。认为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随着小康进程的持续推进,小康社会所包含的内容更为丰富、更为全面,不仅要求覆盖面的全面,还要求建设领域的全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5个方面。
二是从小康社会的性质来界定全面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性质就是全面小康社会的本质特征,即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全面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阶段,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
综上所述,要科学界定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就要根据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推进程度,正确把握全面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特征,对其内涵不断进行完善。
(二)关于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价标准
1991年,国家统计局提出了小康社会的评价标准。2003年,在小康社会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由25项指标组成的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标准。之后,国家统计局又在2008年和2013年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标准体系进行了修订完善。因此,本文使用的是2013年修订完善后的由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5部分39项指标组成的评价标准体系。在5项指标中,经济发展的权重最大。在具体的39项指标中,人均GDP、社会安全指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环境质量指数、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城镇人口比重、基层民主参选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水耗等指标的权重较大。
二、宁夏对标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程度分析
根据《宁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评价报告2015》显示,2014年,宁夏全面小康综合指数为78.52%,全国早在2010年全面小康综合指数就已达到80.1%,宁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速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五大方面来看,宁夏在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方面实现程度低,尤其是资源环境只有57.04%,经济发展为78.52%。
(一)实现程度较好的指标少且主要集中在权重较小的指标上
根据《宁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评价报告2015》显示,在具体监测的35项指标中,评价值达到100%的指标只有11项,达成的指标主要是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工业劳动生产率、每万人口拥有律师数、“三馆一站”覆盖率、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数等权重较小的指标,11个指标只占监测指标总数的34%。由此可以看出,宁夏在已经达到小康目标的指标中,不仅达标的指标少,而且这些指标的权重也不高。
(二)大权重指标目标的实现难度较大
在监测的35项指标中,权重为4.0的指标有5个,分别是人均GDP、社会安全指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环境质量指数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这5个权重大的指标目前都还没有达标,尤其是人均GDP、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3个指标要在2020年达标,年均增长率需在1.21%、1.62%和4.17%以上;权重在3.0~4.0的指标有城镇人口比重、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水耗等指标也与达标有较大的差距。综合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宁夏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面临的主要短板是:经济发展缓慢、资源环境约束、文化产业比重低和城乡居民收入低。
三、宁夏对标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短板分析
(一)“三个恶性循环”是造成短板的根本原因
1.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与经济发展落后形成的恶性循环
2015年,在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宁夏所占的比例仅为0.43%,经济总量非常小。2015年,宁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3805元,仅为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水平的88.76%。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导致宁夏在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投入上明显不足,科技创新投入的不足又反过来影响宁夏经济发展,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2.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与资源环境保护不足形成的恶性循环
由于生态的本底比较差,宁夏生态环境具有典型的不均衡性和过渡性的地域特征。长期以来,由于受贫困与环境的双重压力,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权衡中,更多采用的是优先发展经济的举措;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使得宁夏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这就导致了在全面小康社会监测的五大类指标中资源环境成为了最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单位GDP的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达成目标的难度更大,而要达成这些目标,又会影响经济发展,二者之间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3.城镇化水平低与工业化进程缓慢形成的恶性循环
2015年,宁夏城镇化率为55.23%,低于全国56.1%的平均水平。而要在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意味着在未来5年要减少农村人口31.86万人,即平均每年要减少农村人口6.37万。由此可以看出,城镇化水平低影响了工业化的进程,反过来,工业不强又弱化了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进而影响城镇化进程,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产业转型升级缓慢是造成短板的主要原因
宁夏的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9.8 ∶ 50.7 ∶ 39.5调整到2015年的8.2 ∶ 47.4 ∶ 44.4,同年全国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0 ∶ 40.5 ∶ 50.5,与全国相比,宁夏的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二产业比重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的特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缓慢。
1.第一产业比重低但农业不强
2015年,宁夏人均农业增加值为3570.55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低857.07元。与此同时,由于耕地面积有限,宁夏的农业整体呈现出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的特征,没有形成特色产业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这种情况在宁夏中南部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2.第二产业比重偏高却非工业强区
重工业比重过大是宁夏工业的典型特征。2015年,宁夏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总量的81.48%,反映出工业结构严重失调。与此同时,钢铁、水泥、铁合金等还存在严重过剩。
3.第三产业比重过低,不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宁夏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导致宁夏经济总量总体偏低。
(三)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落后
2015年,宁夏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只有2.13%,与2020年的目标值相比,相差2.87个百分点。
1.文化创新能力不足
宁夏文化艺术原创能力还不够强,版权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比例偏低,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增强。文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产品和知名文化品牌还较少,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仍不高。文化创意氛围没有形成,不注重文化创意设计和工业设计,没有健全政府主导下的平台建设,在产品结构上没有合理督导和规划,没有打造出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及营销产品,缺乏宁夏创造制造的动力。
2.文化产业人才缺乏
截至2014年,宁夏有文化产业从业人员64310人,仅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1.78%,占城镇从业人员的5.1%,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内高端文化人才十分紧缺,人才引进和培育环境尚待优化;基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产业提速的要求,人才体系建设存在薄弱环节;高层次的文化专业技术人才、创意人才和影视制作、文化艺术领军人物及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尤其是懂文化、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加匮乏。
四、补齐短板:确保宁夏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议
(一)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
1.扩大开放水平
在对国外的开放中,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重点在农业、能源化工、新能源等领域加快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在与区外的合作中,要加强与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及中部地区的合作,重点要完善宁蒙陕甘毗邻地区协同发展机制,使宁夏与周边地区的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发展格局。
2.着力打造区域经济品牌
要依托5个地级市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银川市要突出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城市;石嘴山市要以现代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为重点,加快建成国家级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卫市要以生态旅游、云计算为重点,加快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固原市要以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轻工产品制造和特色文化旅游为重点,加快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等等。
3.以“雁归经济”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
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和举措,积极支持和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促进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二)以协同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积极开展协同创新
通过省部共建的方式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要重点围绕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改造、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三大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宁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
2.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2014年,宁夏R&D经费占GDP比重只有0.87%,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该项指标必须年均增长3.21%才能实现。因此,要重点加大在煤电化一体化、先进装备和智能制造、稀有金属和镁铝轻金属、农业优良品种选育、节能环保、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等重大科技项目上的投入,带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3.加快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
通过建立自治区级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工程,支持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园区、企业以及科技型领军人才的科研成果加快孵化、转化,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宣传推广、咨询等服务,形成产业科技集聚示范区。
(三)以信息技术加快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1.加快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建设
由于宁夏在电子商务领域发展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因此建议政府通过引导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加大对商务信息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传统生产组织方式与商业模式创新,加快促进分散化生产与个性化消费的有效对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加快建设政务民生信息化服务平台
要通过整合各地区各部门的信息数据库,统筹建设宏观经济、微观企业法人和居民个人等基础数据共享库及社会信用等专业数据库,通过政府资源共享、信息公开和数据开放,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四)加快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1.加快扶持县域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宁夏县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且各具特色,要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开拓国外旅游市场,吸引更多游客走进美丽中国,畅游神奇宁夏。
2.以点带面,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
重点将中卫市、平罗县、泾源县、青铜峡市、永宁县打造成为全区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市(县);开发建设六盘山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三沙源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沙坡头腾格里沙漠湿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沙坡头旅游新镇等景区;重点建设滨河新区自驾车旅游基地、沙坡头国际汽车露营基地等,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旅游街区、旅游特色村、旅游特色小镇。
参考文献:
[1]颜毓洁.正确理解“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N].光明日报,2003-01-19.
[2]胡鞍钢.中国梦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J].农场经济管理,2013(01).
[3]吕书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求是,2002(20).
(原载于《北方经济》201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