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点燃“硒”望 幸福花开——记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王玉静
◎ 王怀君
这是一块希望的土地,播下梦的种子,大地和风雨便拥有了共同的心愿。这是一块丰收的土地,汗水洒落地上,就会绽放成绚烂的花朵。这是一块梦想的土地,在一页页新绿的故事里,倾注了创业者书写的诗情和画意。
——题记
“我没有名片,尝尝果子就能记住我!”这是王玉静的自信。
“苹果就是孩子,我们要呵护它们,它们是最有良心的生命,你对它好,它就一定会好好回报你的!”这是王玉静对苹果的真挚情怀。
在利通区扁担沟镇,谁都知道,王玉静热爱苹果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的痴迷,竟然让他在这“小果子”上做出了“大文章”。他从种植苹果树做起,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阳光大道;他带领乡亲们发展富硒苹果产业,“玉景乡”“塞硒士”“烽火墩”,一个个属于农民自己的品牌,带动了利通区苹果实现了优势特色果品产业品牌化发展;他以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为平台,打造了一条精品果品产业链,带富了一方果农,展现了一幅带动群众共同富裕的美丽画卷。
以勤开拓致富路
1992年,王玉静只有30亩农田。多年来,他和同村不少农民一样,受传统产业意识的支配,就一直在这30亩土地上做着以小麦、玉米为主导的传统农业产业的“文章”。传统的种植模式,生产规模较小,集约化程度不高,投资成本高但利润较低,辛苦劳作一年,收入往往难如人意。后来王玉静发现,村里有些人家种了果树,长至盛果期,产量、价格要比庄稼高许多,收入也是庄稼的好多倍。他动心了:为什么还要因循“传统”不放,难道就不能打破这种传统,开辟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吗?他想试试,也种植苹果。他把30亩农田都栽上了苹果树。等到果树挂果,却发现自家的苹果个头小,口感也不是太好,拉到市场上卖,每斤才卖一角多。王玉静纳闷了,扁担沟是沙质土地,适合栽种果树;气候、光照都非常适合果树生长,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他到利通区林业局请教专家,得到的答案是两个字:技术。正所谓“学好技术是关键,不能埋头白忙活。”
他从报纸上了解到,陕西洛川的苹果很有名,产量高、销量大、收益高,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让家人不解的决定——去外地取经!
拿着东拼西凑的1600元“巨款”,背着妻子做的馍馍,王玉静踏上了求学之路。到了那儿才知道,要想种出品质好、产量高、病虫害少的苹果,就必须要懂技术。栽培、修剪、嫁接、拉枝、施肥、灌溉、喷药、疏果、套袋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大有学问。他沉下心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他啃了又啃,直至弄懂弄通;向果树专家请教,不放过一处疑惑;到田间地头向果农学习,亲自动手操作。这次外出学习,王玉静光读书笔记就记了几厚本。两个月后,王玉静带着学得的技术,满载而归。
回来后,他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管理果树,剪枝、嫁接、施肥,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操作,一丝不苟,果树的树形、生长状态,较过去真的长出了“精气神”。王玉静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果树结果后生长到一定程度,王玉静的做法让同村人开了眼界:他花4000元买了一堆纸袋子,给果子穿上了“衣服”!
“这娃胡整呢,有钱没处花,祖祖辈辈种苹果,没听说给苹果穿衣服的!”
秋天苹果成熟时,王玉静摘下套袋的苹果,一下子傻眼了。只见苹果一道儿白,一道儿红,一道儿青,花花绿绿的,简直就是“花花脸”,要不就是“皮开肉绽”,外形难看不说,吃起来味道也不尽如人意。他又接连不断地摘下果子,每一个都一样。王玉静给苹果套袋的尝试失败了。王玉静的套袋苹果由于着色不均,口感不好,卖不上价格,直接损失达1万元。
家人纷纷劝他把果树挖掉改种小麦、玉米等简单的农作物,不要再在果树上劳心费神了。
王玉静摇摇头说:“没有失败,哪来的成功,那1万块钱就当是我交的学费。”他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坚信别人能种出好苹果,扁担沟拥有优质的土壤、气候、光照条件,一定也能产出最高端的苹果。随后,他又买来各类书籍,在家“闭关修炼”,一边学习,一边试验。最后他搞明白了,由于对果树整形修剪、套袋技术掌握不够全面,尽管果园成本增加了,产出效益却没升反降;苹果套袋绝对是一项技术活,套袋不仅要修整好树形,把握好套袋时间,还要讲究套袋方法,后期的管理也一定要跟得上。王玉静在苹果套袋方面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他做实验,改进技术,在反复的试验和总结中摸索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苹果套袋技术。三年后,王玉静的果园终于迎来了大丰收。
“听说我的套袋苹果个大饱满、色泽鲜艳、酸甜可口,银川的一位商贩亲自上门拉货,价格比普通苹果翻了好几番,仅四天时间,两万斤苹果就都销售一空。”
王玉静的套袋苹果终于取得了成功,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名气一下传了出去,他因此被吴忠市林业局称为吴忠“套袋苹果第一人”。
“我不怕苦、不服输,看准了的事就一定要干出个名堂来。”
有了种植精品果品这个念头后,王玉静的心劲也更大了,他沉下心来一点点从各种书籍里寻找妙方,并走出家门拜师学艺。通过吴忠市农广学校牵线搭桥,邀请到了林果专家上门手把手传授技术。瞅准机会,他到周边果品基地实地观摩学习。他还积极参加区、市、县各级部门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不但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经营理念,还系统学习了农产品品牌包装、果品预冷贮藏及营销知识。在学习和实践中,王玉静进步很快,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土专家”。
王玉静在他的30亩果园里下足了功夫,品种不好的,或者更换,或者改良,他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果树。在他的侍弄下,每一棵果树都结出了好果实,每一棵果树都是“摇钱树”。王玉静说,他的苹果不用到处跑着去找销路,几家超市邀请他进入他都拒绝了,因为每年还不到成熟的时候,他的苹果就被抢订光了,而且每斤价格8元,在当地价格是最高的。人们称他的苹果是“金苹果”“金蛋蛋”。
王玉静凭着自己的勤劳,走上了富裕之路。他仍不满足于此,决心要做一篇“大文章”——走规模化经营发展之路,把苹果产业做大做强。他在附近流转了80亩地,全部种上了苹果树,一下把种植规模扩大到了100亩以上,成了烽火墩村名副其实的“苹果大王”。
打造果品新品牌
王玉静靠种苹果走上了致富之路,乡亲们都佩服他,同时也都动心了,纷纷找上门来请求他传授技术。“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王玉静和妻子都是共产党员,在他们周围,夫妻都是党员的可真不多。王玉静的胸怀是宽广的,他早就有了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想法,只不过他先前所做的一切就是在为乡亲们探路而已。
2009年,王玉静决定将品牌效益推广开来。他联合6户社员共同出资55万元,在扁担沟镇烽火墩村创办了专门从事果品生产技术服务、果品预冷销售为一体的玉静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通过发展“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走规模化发展之路,带动乡亲们发展规模化种植果业。
合作社成立以后,王玉静更加忙碌辛苦了,他觉得要想带好合作社,自己首先要做出榜样,把人心凝聚起来,这样大家才有努力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同时,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王玉静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合作社中来,才能扩大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走科学经营之路、致富之路;只有不断引进新品种、推广实用新技术、发展绿色营养农产品,才会赢得市场,路子才会越走越宽。
王玉静组织了合作社53名技术骨干,到陕西、甘肃、山西等地实地考察学习优质果品生产技术、农产品冷藏气调保鲜库建设及包装销售先进经验;农时季节,利用合作社示范园培训基地,举办果树栽培、施肥、套袋、病虫害防治、蚕豆螺丝菜林下套种、电商销售等新技术培训班,带动804名社员共同提升果品种植技术。
王玉静是善于钻研的人。由于新栽果树树龄小,前几年无收益,王玉静仔细琢磨试验,利用林下空地,发展林下种植,推广“林果+蚕豆”“林果+螺丝菜”套种1500亩,提高了果园的单位产出。他在盛果林里搞林下养殖,分三个点散养了2000只鸡。他的鸡不用喂饲料,以草和虫为食物,投入很少,待出栏时,由于是绿色无污染的,许多客户慕名登门抢购,一只鸡卖118元,一批鸡轻松赚取了10多万元的利润。王玉静这种立体开放的种养模式,既有效抑制了果园内杂草丛生,减少了劳力投入,又能消灭虫害,节省农药用量,还可以还肥于园,节约肥料开支,在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了园内生态的良性循环。
“有了合作社做支撑,不愁果子卖不上好价钱。”2017年,果农迎来了大丰收,合作社生产的富硒苹果,品质优良,颇受消费者青睐,商贩们主动上门拉货,扁担沟苹果一下成了水果商手中的“抢手货”。
吴忠地区是富硒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了打造高端苹果,王玉静立足这一优势,积极采用配套有机富硒果品栽培新技术,试验示范硒肥配套施用技术,建立富硒精品示范园和标准化示范园,积极培育富硒苹果基地。基地还引进了“红将军”等新品种,在“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模式的基础上,实行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品牌销售的“四统一”模式,形成了以烽火墩村为中心的优质经果林生产基地8400亩,建成果品预冷贮藏保鲜库1470平方米,采取直销、电商等销售方式,年销售额过千万元,成为利通区南部地区主要优质果品生产基地。
品牌是一个商品的形象,好吃好看又营养健康的苹果当然要有一个响当当的“头衔”。王玉静依托注册的“玉景乡”“塞硒士”“烽火墩”商标,实现了优势特色果品产业品牌化发展。
致富路上一个不能少
十多年来,富裕起来的王玉静从来没有忘记曾经给过他支持和帮助的父老乡亲,无论谁有困难,他总是热心地伸出援助之手。他说,一人致富不是本事,带领身边的群众共同致富才有意义;国家鼓励农民早日富起来,我作为一名党员,让乡亲们富裕,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果农金云家有100亩苹果园,多年来因为缺乏技术,高产量的苹果却卖不出好价钱,这成了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他请王玉静到他的果园里“把脉问诊”。王玉静仔细察看了他的果园情况,又询问了他在管理等诸多环节上的一些问题,最后给出了答案,说他果园的主要问题在于果树品种落后和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他的苹果同样可以卖出好价钱。金云加入到王玉静的专业合作社,他认真学习果树栽培、管理技术的每一个环节,再运用到自己的果园里。几年后,他的果园面貌果然发生了很大变化,果品品质提高了,销路问题解决了,价格上去了,心里的石头也落地了。金云说,王玉静的苹果种植技术过硬,跟着他种果树,不富裕都不可能。
吕兰根也是烽火墩村的苹果种植大户,果树种植面积达40亩。他家过去主要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用吕兰根的话说,就是“苦没少受,挣的钱却不多,虽说饿不上肚子,但也富不了腰包”。自从跟着王玉静种苹果以后,家里的收入年年有增长,特别是2017年,仅苹果一项收入就超过了10万元。
马秀全因家庭劳动力不足导致家境贫困,在王玉静的帮助下,种植了8亩果园,2017年果园进入初果期,加上他在果园里季节性务工收入,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万元,现在已经脱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像马秀全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扁担沟镇共有1265户5265人。王玉静始终不忘党的关怀和政策给予他创业发展的恩情实惠,他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依托富硒果品基地,在产供销各个环节上,优先考虑使用经济困难家庭人员用工,雇用的140名农工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5人常年在基地务工,从事耕种、套袋等农事作业,仅此一项,每家年收入都超过了1万元。
王玉静在做好果品生产、帮助贫困户脱贫的同时,还积极做爱心慈善活动。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是扁担沟镇第一个为灾区捐款的人,先后三次捐款2000元;他与吴忠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两名孩子结成义务帮扶对子,出资帮助他们上学,并为他们提供生活用品;他还为村里困难户捐资助学、慰问环卫工人、帮助建档立卡户建房治病,共捐助7万多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5天时间,他行程1000多公里,到吴忠市疫情重点隔离区、较偏远的高速路口、各乡镇政府、市行政中心、市人民医院及部分社区等46个防控点慰问防控人员,捐赠了价值2万多元的苹果和方便面,为鼓舞防控一线人员斗志、战胜疫情做出了贡献。
如今,玉静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建立富硒精品示范园2600亩,标准化示范园5800亩,年产优质富硒苹果4700吨,成为中国“塞上硒都”吴忠精品苹果的主要示范基地。合作社社员年户均增收达到6000元以上,示范带动合作社及周边果农2300户1.6万亩果品产业发展,生产的苹果远销广州、福建等地。烽火墩村百姓在王玉静的带领下,依托富硒苹果产业走上了富裕之路,他们的腰包都鼓起来了,日子也都过得红红火火。
王玉静从富硒苹果产业做起,点燃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希望的火种,他已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先后获得了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自治区“十佳”果品生产技术能手、自治区优秀农民、宁夏最美科技人、吴忠市优秀共产党员、吴忠市道德模范、吴忠市劳动模范、吴忠市优秀科技特派员、利通英才等荣誉称号;2019年10月,玉静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荣获首届宁夏苹果评比大赛“苹果王”奖。
致富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展望未来,王玉静仍将一如既往地带领合作社社员在富硒苹果产业这条路上走下去,让“玉景乡”“塞硒士”“烽火墩”这样的品牌更加亮丽,让幸福的光芒,照亮烽火墩百姓每一个如鲜花般绚烂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