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树木、花卉病虫害防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单元二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植物病害、病原的概念及类型,熟悉各种症状的特征。

2.认识真菌的一般性状、分类,熟悉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和线虫等所致的植物病害类型、传播和侵入途径。

3.认识营养、温度、湿度和有毒物质等非侵染性病原的特点及所致病害的特征。

二、技能目标

1.能识别常见植物病害的症状特点。

2.能对常见植物病害进行正确的诊断。

项目一 植物病害概述

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遭受病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其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植物感病后,在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特征,称为病害的症状。对于某些生物病原引起的病害来说,病害症状包括病状和病症。

发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发生的病变特征称为病状。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产生的繁殖体和营养体等结构称为病症,即病症是病原物在感病植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如大叶黄杨褐斑病,在叶片上形成的近圆形、灰褐色的病斑是病状,后期在病斑上由病原菌长出的小黑点是病症。

所有的植物病害都有病状,但并非都有病症,病症只在由真菌、细菌、寄生性种子植物和藻类所引起的病害上表现较明显;病毒、植原体和类病毒等引起的病害无病症;线虫多数在植物体内寄生,一般体外也无病症;非侵染性病害也无病症。

植物病害一般先表现病状,病状易被发现,而病症常要在病害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才能显现。

一、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识别

1.基本概念

(1)病原: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称病原。

(2)寄主:被寄生的植物称为寄主。

(3)侵染性病原: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简称病原物),称侵染性病原。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寄生藻类、线虫、螨类等。

(4)病原菌:病原物属于菌类的称为病原菌。

(5)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都能相互传染,有侵染过程,称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也称寄生性病害。

(6)非侵染性病原:不适宜于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称非侵染性病原。如温度过高引起灼伤;低温引起冻害;土壤水分不足引起枯萎;排水不良、积水造成根系腐烂,直至植株枯死;营养元素不足引起缺素症;还有空气和土壤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及农药使用不当等。

(7)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不能互相传染,没有侵染过程,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非传染性病害,也称生理性病害。

2.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病状

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园间常先出现中心病株,在园间可以传播蔓延,有从点到面扩展危害的过程。需注意的是:大多数侵染性病害既有病状又有病症。

非侵染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在园间不能传播蔓延。常大面积成片发生,全株发病。需注意的是:非侵染性病害只有病状,无病症。

能否相互传染、有无侵染过程是识别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的重要标志。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二、植物病害的类型

1.症状的主要类型

症状表现在植物病害的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重点认识。植物病害的症状常见有以下类型(图2-1-1植物病害症状类型):

(1)黄化:叶绿素含量减少,整株或局部叶片均匀褪绿,进一步发展导致白化。一般由病毒、植原体或生理原因引起。如香石竹斑驳病毒病、栀子黄化病、翠菊黄化病。

(2)花叶:整株或局部叶片颜色深浅不匀,浓绿和黄绿互相间杂,有时出现红、紫斑块,界限明显。一般由病毒引起。如紫丁香花叶病、大丽花花叶病。

(3)斑点:多发生在叶片和果实上,形状和颜色不一。病斑后期有的出现霉点或小黑点。一般由真菌、细菌等引起。如月季黑斑病、凤尾兰叶斑病等。

图2-1-1植物病害症状类型

(4)炭疽:这类病害的典型特征为病斑圆形或半圆形,发生在叶缘、叶尖较普遍,边缘明显,红褐色至黑褐色稍隆起,病斑中央呈灰褐色至灰白色,后期散生或轮生黑色小点,即分生孢子器。潮湿条件下,病部往往产生粉红色分生孢子堆。

(5)溃疡:枝干皮层、果实等部位局部组织坏死,形成凹陷病斑,病斑周围常被木栓化愈伤组织所包围,后期病部常开裂,并在坏死的皮层上出现黑色的小颗粒或小型的盘状物。一般由真菌、细菌或日灼等引起。如槐树溃疡病、杨树溃疡病。

(6)腐烂:病部组织的细胞坏死并解体,原生质被破坏以致组织溃烂称为腐烂。发生于根、干、花、果上。多汁幼嫩的组织常为湿腐,如羽衣甘蓝软腐病。含水较少、较硬的组织常发生干腐,如三棱掌腐烂病。腐烂一般由真菌或细菌引起。

(7)枯梢:枝条从顶端向下枯死,甚至扩展到主干上。一般由真菌、细菌或生理原因引起。如马尾松枯梢病、柳黑枯病。

(8)枯萎:由于干旱、根系腐烂或输导组织受阻,部分枝条或整个树冠的叶片凋萎、脱落或整株枯死。一般由真菌、细菌或生理原因引起。如榆枯萎病、大丽菊青枯病等。

(9)疮痂:发生在叶片、果实和枝条上。斑点表面粗糙,有的局部细胞增生而稍微突起,形成木栓化的组织。多由真菌引起。如柑橘疮痂病等。

(10)畸形:也包括叶片变小、皱缩、肿胀或形成毛毡,枝条带化,果实变形等。一般由真菌、螨类或其他原因引起。如桃缩叶病、月季带化病、李囊果病和阔叶树毛毡病。

(11)肿瘤:枝干和根上的局部细胞增生,形成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瘤状物。一般由真菌、细菌、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或生理原因引起。如樱花根癌病、根瘤线虫病。

(12)丛枝:顶芽生长受抑,侧芽、腋芽迅速生长或不定芽大量发生,发育成小枝,小枝上的顶芽又受抑制,其侧芽又发育成小枝,这样多次重复发展,叶片变小,节间变短,枝叶密集丛生。由真菌、植原体或生理原因引起。如竹丛枝病、泡桐丛枝病等。

(13)流脂或流胶:病部有树脂或胶质自树皮渗出,常称之为流脂病或流胶病。流脂或流胶的原因比较复杂,一般由真菌、细菌或生理原因引起,也可能是它们综合作用的结果。如马尾松枯梢病病梢上流脂、桃树流胶。

2.病症的主要类型

(1)粉状物:植物发病部位出现各种颜色的粉状物,如白粉(月季、黄栌、瓜叶菊白粉病)、黑粉。

(2)霉状物:植物发病部位出现各种颜色的霉状物。霜霉(葡萄、月季霜霉病)、灰霉(月季、仙客来灰霉病)、烟煤(山茶烟煤病)。

(3)锈状物:发生在枝、干、叶、花、果等部位。病部产生锈黄色粉状物,或内含黄粉的疱状物或毛状物。由锈菌引起。如玫瑰锈病、海棠锈病等。

(4)点粒状物:是很多病原真菌繁殖器官体的表现,褐色或黑色,不同病害粒点病症的形状、大小、突出表面的程度、密度、数量的多寡都是不尽相同。

(5)脓胶状物:细菌性病害常从病部溢出灰白色、蜜黄色的液滴,干后结成菌膜或小块状物。如天竺葵叶斑病、栀子花叶斑病等。

(6)菌核与菌索:病部先产生白色绒毛状物,后期聚结成大小、形状不一的菌核,颜色逐渐变深,质地变硬。菌索是由菌丝形成的,呈绳索状。如根腐病、禾草白绢病等。

能力转化

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观察

一、目的

识别植物病害主要病状和病症,熟悉观察对象的基本特征,为病害诊断奠定基础。

二、用具

体视显微镜、放大镜等。

三、材料

植物病害的各种症状类型。

四、内容和方法

用肉眼、放大镜或体视显微镜观察每种标本的症状,仔细观察各种典型病状和病症标本,认识各类症状特点及其所属类型。

1.黄化:整株或局部叶片均匀褪色。

2.花叶:整株或局部叶片颜色深浅不均,浓绿和黄绿互相间杂,有时出现红、紫斑块。

3.斑点:多发生在叶片和果实上,形状和颜色不一。区分黑斑、褐斑、灰斑、漆斑或角斑、圆斑、轮斑、不规则斑等症状,病斑后期常有霉点或小黑点出现。

4.炭疽:症状与斑点相似。病斑上常有轮状排列的炭质小点,有时还产生粉红色黏质状物。

5.溃疡:枝干皮层、果实等部位局部组织坏死,病斑周围隆起,中央凹陷,后期开裂,并在坏死的皮层上出现黑色的小颗粒或小型的盘状物。

6.腐烂:发生在根、干、花、果上,病部组织腐烂。枝干皮层腐烂与溃疡症状相似,但病斑范围较大,边缘隆起不显著,常带有酒糟味。

7.腐朽:是指植物根、茎木质部变质解体,外部常长出各种蕈体。区分白腐、褐腐、海绵腐朽和蜂窝状腐朽。

8.畸形:叶片皱缩或形成毛毡,叶子变小,枝条带化,果实变形等。

9.疮痂:发生在叶片、果实和枝条上。局部细胞增生而稍微突起,形成木栓化组织。

10.肿瘤:枝干和根上的局部细胞增生,形成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瘤状物。

11.丛枝:顶芽生长受抑制,侧芽、腋芽迅速生长,不定芽大量发生,发育成小枝,由于小枝多次分支,叶片变小,节间变短,枝叶密集,形成扫帚状。

12.白粉:病部表面有一层白色的粉状物,后期在白粉层上散生许多针头大小的黑色颗粒状物。

13.煤污:病部覆盖一层煤烟状物。

14.锈粉:病部产生锈黄色粉状物,或内含黄粉的疱状物或毛状物。

15.霉层:病部产生各种颜色的霉状物。

16.菌脓:细菌性病害常从病部溢出灰白色、蜜黄色的液滴,干后结成菌膜或小块状物。

17.流脂或流胶:病部有树脂或胶质自树皮渗出。

五、报告

1.观察各种病害症状类型之后,举例说明病状和病症有何区别?

2.任选10个标本,将观察结果填入表2-1-1病害调查表。

表2-1-1病害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