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一座“小王国”
主场景:学校
大场景:村庄
2009年的5月,事情终于有了曙光,解散的部门重聚在一起,大家又一次开始了憧憬。按照故事需要,这里要有教室可以改成病人们居住的地方,门口有个小屋,是爷爷老柱柱看门并居住的地方,操场、灶房这些设施都需要修整搭建。根据设计,学校是一个建筑风格混搭的地方,爷爷住的是个70年代的老屋子,而教室是在老屋子基础上于90年代初翻建的,所以几间房子呈献了不规则的连接,房顶是个平台,既可以多出一个机位,也可以做表演区域,事实上有一场戏就从仓库屋顶改在了教室顶上。这是学校的制高点,可以俯视校园里发生的所有情况。
爷爷小屋的内部陈设图
爷爷的小屋
爷爷老柱柱的小屋很重要。它就守在学校的大门边,这样里面的人能第一时间看到大门口出现的情况。这需要对着大门预留出一个窗户的位置,另外的窗户则要对着校园的主体,以便及时了解校园内的情况。
这是爷爷一辈子生活起居的地方,现在学校空了,但爷爷住在这里,守着原来的生活。有很多戏在这个小屋里发生。
小屋也是小鑫和爷爷一起生活过的地方。爷爷的床头上贴着一些小小的贴画,那是小鑫住在这里时贴上的,墙上还贴着学习评比表,赵小鑫的小红花最多。小鑫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也是整个故事的讲述者,但他确确实实已经死去了,所有的小设计,无非是导演希望,大家能够在不经意间发现他曾经到这个世界来过,留下了生活的印记。
美术师们选择了具有北方农村特点的火炕和炉子的组合,并且从老乡家里收来有年代特色的雕花炉门安装上,冬天烧起火炕,至少床上是一个极为温暖的空间,夏季又会极为凉爽。拍摄的时候工作人员也争先抢那火炕的位置。
剧组制片老马为了防止在拍摄前学校的场景遭到破坏,从2009年秋天学校完工的时候就住在爷爷的小屋,真的成了一个看门人。从看景时开始,老马就驻守在村庄,一直到拍摄完毕,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把老马误认为当地的居民,当时还想,这个村民人真是不错,这么热情帮忙。那段时间美术组和置景组都在村庄剧组里,负责学校施工的韩大海已经晒得又黑又亮,粗糙得完全看不出是一个高校美术教师的样子,大家看到的很多效果图都是韩大海绘制的。他无数次幻想,修好学校的操场后,拍戏间隙,大家可以在这里踢足球、打篮球。
这里原来就是一个荒废的山头,没水没电。但守着那棵千年的古柏,我们有了一个梦想中的学校。冬天爷爷的小屋里极冷,幸好有了这个火炕,老马住的地方在2009年的寒冬里才通水通电,一台仅能收到中央一台的老电视机帮他打发了许多无聊的时光。再次来到山上看景时,我们看到老马收养了两条小狗。冬天的寒风中,老马恰巧碰到了狗妈妈带着两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藏在村庄的柴堆后面发抖,好心的老马也正在山顶“孤苦伶仃”,于是就在这里和小狗一家相依为命。有只小狗因为先天体弱,没有熬到春天,另一只则在大家来拍摄的时候,欢蹦乱跳地来迎接。
经过一个冬天的居住,小屋也逐渐有了人气。拍摄前去复景,门口又多了一对儿红灯笼,春联也翘了角,导演非常感慨。试想大雪封山的春节里,老马带着两条狗守在校园,贴上了红对联,放了一串鞭炮,又回到屋里,看着图像模糊的春节联欢晚会。于是在电影拍摄时,导演保留了老马当年挂起来的那对儿瘦小的红灯笼,被那天的大风吹得东摇西荡。
爷爷珍藏的评比表上,小鑫得了最多的小红花
爷爷小屋里的生活画面
教室
教室是病人们起居的地方,一共有两间教室,一间做男子宿舍,另一间做女子宿舍,一张张床铺都是用旧的课桌椅搭建起来的,围着取暖用的炉子。故事里,爷爷也为了迎接病人把桌椅拼成床铺,并且重新盘了一个大炉子。有一天剧务兴奋地讨论:在男子宿舍这里要举办病人的“誓师大会”,宣布桃源的成立。在冬天,这里要特别温暖,所以我们得建一个四个灶眼的炉子!美术师们就开始凭空设计炉子了……就是这样,一点点地构建教室的生活起居环境。后来改建女子宿舍时,我们就觉得需要多些柔软的特征,比如能格出独立空间的帘子。
美术师为男生教室设计的四孔灶台
灶房
灶房是一个重要场景。它首先得有实用功能,也得耐得住拍摄,这是顾导最常要求的,耐看、耐拍。根据设计,灶房也算是个老建筑,它起初是个柴房,后来才改建成灶房,存在的年代比爷爷的小屋还要早。
依在小山岗的一边,正好可以修建灶房,距离教室四五米。灶房前的一片小空地,正好可以用作吃饭聚集。根据学校原来是个庙宇的想象,旁边凹下去的山墙上修建了一个小石龛,隐藏在灶房一边,我曾经一度以为这就是原来留下的古庙遗迹。
仓库
导演希望仓库的设计融合西方教堂元素
仓库的设计耗费了更多心思。美术师王伟渊有次指着特意做出来的坍塌的仓库一角,很得意地说:“看,一颗日军炮弹落在这里,没炸,但是生生砸出来一个坑。这座寺庙是毁在抗日战争时期的!”
这几个美术师就是这样的,他们喜欢给自己的场景也编上故事,讲起来津津有味。
仓库是一个重要的场景,得意和琴琴的爱情发生于此,也转折于此。
根据导演的要求,要给校园留下一点庙宇的痕迹,他认为这个仓库是体现这点的最好选择,仓库原来就是庙堂,所以在西面的墙上,画上残留的壁画,拍摄时隐约可见。
顾老师说你们有没有注意过,很多老房子,天长地久的门槛最后都陷下去,地基陷了。所以仓库必须修得比地平面低很多。仓库里堆满了各种杂物,都是美术师、道具师从各地收集来的,他们想象这里要有学校停办之后的各种教具,有欢庆演出时的道具,鼓、舞狮外套、轿子,当年红火热闹的时候,村庄应该有很多的演出;同时混杂着村庄特有的各种稻草、给稻谷脱壳的农具等等。当然了,还得要预留出得意和琴琴可以在这里偷情的“床铺”。而仓库本身的建筑造型也要非常有趣:原来是个庙宇,后来又混杂了天主教堂的一些特点,比如墙上放佛龛的地方,留出了一个十字架的形状,还有仓库的立柱和屋顶,采用了穹顶的造型设计。
小石屋
小石屋的内部极为简陋,得意和琴琴正是在这里经营起甜蜜生活
小石屋是得意和琴琴爱情发展极为甜蜜阶段所待的地方,他们在这里过着“桃源”一般的生活。这个小石屋远离村庄,但又坐落在村庄居民的必经之路上。得意和琴琴在这里俯瞰着村庄的人情世俗。
这可能是一个羊倌歇脚的地方,可能是大家去地里干活的路上避雨的地方,得意和琴琴就把这里改成了他们的小家,他们不想让世俗给他们的末日爱情再添困扰。远远仰望,它也像一个在半坡上的墓冢。
得意和琴琴的小石屋下面是一片桃林。看景时,大家一团兴奋,希望能够在花开灿烂的时候,拍摄他们的爱情。
在最初的剧本里,得意和琴琴避世的地方是一个布满了管子的机井房。后来美术师王伟渊在看景的时候发现了一间小石屋,大家觉得也很不错,就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加工设计。
曾经想把两个人后面回家的戏全部放在这里拍摄,因此大家就计划在石屋边上盖灶房、挖水井。在这样的安排里,得意和琴琴就始终与世俗远远地对立,两个人的死亡在那稿剧本里太过惨烈、灰暗。因此,最终决定还是让得意和琴琴搬回家居住,让他们有一个被主流接受的“甜蜜”结局。
正是出于对此类细节的考虑,我们一共有25稿剧本。
血站
血站是另外一个主场景,也是故事荒唐的开始,大家把一个破院子改造成了血站。上图是最初的设想。在一个古庙的遗址上,改建血站。因为担心符号指向性太强,最终放弃。
那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虽然是个露天的小院,但各个分区一应俱全。报名处、采血处、回血处、血液分离处、消毒区、领钱处。王伟渊和道具师宫凯军还设计建造了一个巨大的血液分离机,用拖拉机的发动机作为动力,带动皮带轮旋转,使得内部的血液成分能够分离。分离机据说是采血浆年代里的一个常用设备,血浆袋放置在血槽里后,被自动夹住,离心机通过高速旋转使得血浆和清液分离,抽离可制成血液制品的清液,把红细胞回输。有种说法是由于操作不规范,在分离的过程中血浆袋很可能破损,血液遭到污染,又通过回输造成了病毒感染。采血、输血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违规操作,偷工减料。至于当年的离心机都早已在国家严禁私采血浆的过程中被全部销毁了,道具师跑了很多地方,都找不到残存的分离机。只听村民描述过它的样貌形态,用柴油发动机做动力的离心机传说也是急中生智的想法,也许并不可信,但确实很有特色地彰显了“人民群众”在劳动中生出的智慧。
当然了,这是个很夸张的设计,生活里可能不会有这种分离机,可荒诞全是来源于生活中的想象。生活中的很多发明创造确实让人惊叹,无人驾驶的神奇驴车、全金属外壳的豪华版“海迪拉客”大家其实早都习以为常了吧。不过当郭富城手拉摇把,发动机“突突突”地冒着黑烟带动离心机的时候,大家还是颇为感叹。
美术师设计的两种血浆分离机
齐全血站: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所在
木材厂
故事里有些超乎生活常理的地方,但这也是很奇妙的部分。除了那个超常的血站,还有齐全的木材厂。那是一个隐秘的场所,经过弯弯曲曲的山路,才能隐隐约约地看见幽暗的灯光,走近才发现这是一个地下世界般的巨大工厂,隐藏在夜色里,就像是一个梦,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棺材的梦。伟渊他们最初找到了一个地下工厂,地理位置非常合适,废弃已久,像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辐射后被大家遗弃的地方。但因为施工量太过巨大,最终选择了放弃。
棺材
在故事里,众多的树木被偷偷砍伐,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根据剧本要求,这里需要一些超乎寻常的棺材,不是指体量巨大,而是豪华。这些棺材承载着人们对另一世界的敬畏,雕刻着一整个陪葬的世界,如古代帝王的陵寝一般,不同的是所雕之物并非龙飞凤舞、华盖神马的游乐,而是现代社会的权贵象征。最开始美术师们绘制了若干设计图,但导演认为都不够震撼。王伟渊他们找了国内外大量的棺材设计图,有汽车、钢琴等千奇百怪的形状,可就是找不到我们需要的“中国特色”。
有一天美术大齐还在绞尽脑汁地绘制棺材效果图,导演突然说,如果用一整棵千年古树制作棺材,是不是够震撼?就像咱们学校边上的那棵古柏,假如有一天它被人偷偷砍伐了,做成了棺材,我们看到了会怎么想?这可能才是“豪华”吧!
大家为导演的这个想法感到非常惊讶,但也觉得很赞同,于是就开始设计一款保留原木原始质感的棺材。
剧组当然不可能真的用原木来制作,如果真要砍伐生长了那么多年的古树,那可太伤天害理了。整个棺木都先建石膏模型,再用玻璃钢翻制,最后涂漆,尽量让形态、颜色接近真正的实木质感。顾导每次都会要求“内部装修”,要舒适,甚至让人一看就有特别想躺进去的想法,而不是死亡的感觉。比如像国外的棺材,里面柔软光洁的丝绒,都可以借鉴。
另一款小棺是齐全发家之后给儿子准备的,儿子原来的棺木要套在这口棺材里,就像新郎要换一身礼服才能参加典礼。传统的中国特色一定要有,但是还要更神奇,最好是桃红柳绿的一整个桃源胜景都能在上面。当然了,文字上怎么写都是容易的事情,要是实现起来可要大费一番周折。因为用玻璃钢翻制,花纹要比模型和设计图上粗糙,虽然不太容易发现,但有一天导演检查道具,一下子就指出了这点,于是道具师们又拿着细砂纸一点点打磨,让图案更加精致。再根据设计图纸在每个地方涂上颜色,小棺整体是白色,四周围绕祥云,有四个孩子镇守四方,脚踩祥云。描金和颜色也都是一遍遍手工绘制上去的。
大家为了棺材的设计煞费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