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的答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两见哑铃法:承担责任,而非自断经脉

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

——约翰·肯尼迪

为了更好地承担责任,我们可以采取两见哑铃法

·远见:1年、5年、10年、20年、30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

·高见:比我层次高的人,会怎么想、怎么做?

1.困境:职场“怨妇”

我们首先以《个体赋能》(节选)中的一个故事为案例。

职场“怨妇”

功爷是我打小就很要好的朋友。

之所以叫“功爷”,是因为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非常用功。大学毕业后,他去了一家民营公司工作,整天都很忙,平日下班叫他出来吃饭,他都很少有空。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加班才是我的生活。”

但是大半年后,功爷的画风就变了,开始跟我们抱怨:“我努力工作了大半年,公司却一点工资都没给我加……”

然后,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就成了祥林嫂,每次跟我们聊天都不断地重复:“这工资实在太低了!”

“工作能拖就拖吧。”

“唉,又加班……”

三四年后,一起玩的几个朋友中有工资翻了两番的、有担任财务经理的、有自己创业成功的,就功爷的工资变化不大,各种抱怨也几乎没变。

每次跟他建议:“你这么不满意,干脆就跳槽呗。”

他又说:“哪有这么容易,我现在这个水平,去哪儿还不是都差不多。”

作者说:“功爷是个好同学,人踏实、肯吃苦,作为他的发小,我是知道的。但为何这么好的功爷却成了职场‘怨妇’呢?”

你知道原因吗?你身边有功爷这样的人吗?功爷这样的人的心态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2.分析:能力循环圈

功爷成为职场“怨妇”的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他陷入了能力恶性循环。能力成长有两种循环,分别是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前者的路径是“承担更多责任—得到更多锻炼—能力提升—收入提高”,后者的路径是“抱怨更多责任—失去很多锻炼—能力降低—收入降低”。

所以,我们发现成长的核心在于承担责任,也就是负责。如果你能负起更大的责任,你将成就更伟大的人生。

“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是《蜘蛛侠》电影的经典台词。第一部《蜘蛛侠》讲述了主人公彼得·帕克是一个高中生,有一次被一只变异过的蜘蛛咬伤,从而获得了超能力。他不知道如何使用自己的超能力,没有去承担与超能力匹配的更大责任,只觉得超能力是他赚钱的工具,用它来赚些小钱。他去参加摔跤比赛,用自己的超能力打败了强大的对手。但是比赛主办方却拒绝向彼得支付3000美元的奖金,彼得因此怀恨在心,随后放走了从主办方办公室逃走的强盗。不曾想到的是,正是这个强盗在路上杀害了抚养自己长大的叔叔。彼得在巨大的悲痛中迎来了自己的毕业庆典,身边却没有了叔叔的见证。

他坐在自己的房间里,挂着眼泪,回想起叔叔曾经告诉他的最后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当时他不以为然,现在悔恨不已。他决定把这句话牢牢记于心间,最后真正地明白了作为蜘蛛侠的责任,发誓要用自己的超能力打击犯罪,保护市民。

真正的蜘蛛侠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呢?并不是帕克获得超能力的那一刻,而是他勇于承担责任的那一刻。这样说来,只要你愿意承担超级责任,你也可以成为超级英雄,因为超级英雄的“超级”并不是指英雄本身具有的超能力,而是指他们身上承担的超级责任。

不是你有力量了才能改变世界,而是当你开始改变世界时,你就逐渐拥有了力量。只要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不会对所谓的“吃亏”耿耿于怀,而是会怀着“吃亏是福”的心态积极付出。

3.方法:两见哑铃法

那要如何承担更多的责任呢?你需要穿越时间和角色,实现“两见”,并采取行动。两见哑铃法如图1-3所示。

图1-3 两见哑铃法

1)远见:1年、5年、10年、20年、30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

首先,你要穿越到未来,不要将自己的眼光局限在当下。罗永浩曾说过一句话:“通往成功的路上,风景差得让人只想说脏话,但创业者在意的是远方。”换言之,如果你的眼睛只盯着脚下,难免会因为泥泞的道路而泄气或烦躁。就如功爷觉得“我努力工作了大半年,公司却一点工资都没给我加……”一样。

这时候我们关注的不应该是当下工资的增长,而应该是未来可以收获什么。这种时间上的穿越,我们称之为远见。“1年、5年、10年、20年、30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

相信极少人会说“我就保持现在这个样子就好了”,大家肯定都希望自己越来越好:收入丰厚、时间自由、工作地点离家近,等等。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要得到这样的报酬,我们需要匹配什么样的能力呢?如果你是老板,你来发工资,你会给什么样的人以如此丰厚的报酬呢?

我们来看看张一鸣的做法。作为1983年出生的人,张一鸣是今日头条、字节跳动公司的创始人、首席执行官(CEO),坐拥950亿元身价。在“2016今日头条 Bootcamp”上,他向应届毕业生发表了题目为“Stay hungry,Stay young”的演讲。其中,他是这样提到自己毕业之后的成长经历的。

“我做事从不设边界。2005年,我从南开大学毕业,加入了一家叫酷讯的公司。当时我负责技术,但遇到产品上有问题,也会积极地参与讨论、想产品的方案。很多人说这个不是我该做的事情。但我想说:你的责任心,你希望把事情做好的动力,会驱动你做更多事情,让你得到很大的锻炼。我当时是工程师,但参与产品的经历,对我后来转型做产品有很大帮助。我参与商业的部分,对我现在的工作也有很大帮助。

“记得在2007年年底,我跟公司的销售总监一起去见客户。这段经历让我知道:怎样的销售才是好的销售。当我组建今日头条,开始招人时,这些可供参考的案例,让我在这个领域不会一无所知。”

就是凭借这样的远见,他工作前两年,基本上每天都是十二点、一点回家,回家以后甚至还继续工作。虽然一开始他只是一位普通工程师,但是在第二年,他就开始领导四五十个人的团队。

相反,“我有个前同事,理论基础挺好,但每次都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就下班了。他在这家公司待了一年多的时间,但是从不去了解网上的新技术、新工具,所以非常依赖别人。当他想要实现一个功能,他就需要有人帮他做后半部分,因为他自己只能做前半部分。如果是有好奇心的人,前端、后端、算法都去掌握,至少有所了解的话,那么很多调试分析,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做。”

在演讲中,张一鸣还号召优秀的同学要“不甘于平庸”,设定更高的标准。“不是一毕业只把目光设定在北京市五环内的一个小两居、小三居,把精力都花在这上面,那样你只会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兼职,(只会想着)快点出钱赚首付,影响你的职业发展和精神状态。”

张一鸣承担了促进自己成长的责任,不断付出与学习,就像不断利用哑铃的压力锤炼自己的肌肉一样锻炼自己。虽然当时肯定有点儿辛苦,但是对于未来的收获而言,这些辛苦又算得上什么呢?

2)高见:比我层次高的人,会怎么想、怎么做

其次,我们还要有高见,也就是你要穿越到(站在)你上级乃至你上级的上级、你公司的董事长、你未来想成为的那个人的层次上思考。这样你自然会发现他们比现在的你承担了更多责任,而你要做的是尝试承担起同样的责任,只要你能承担起同样的责任,你自然也将得到相应的回报,无论是能力还是薪资。

被誉为“华人管理教育第一人”的余世维先生,是如何年纪轻轻(38岁)便当上了日航台区副总经理的呢?在《有效沟通》讲座里,他讲述了背后的故事。当初他只是一个货运部督导,有一天他们的支店长(分公司总经理)找到他说:“客票部的梁小姐最近身体很不舒服(因怀孕身体反应很严重),你可以顺便支持支持,帮他们开开客票。”虽然他每天忙于做货运,而且对开票不太懂,但是他回复说:“没问题。”当时说得很轻松,其实他后来额外地在家辛苦学习了近一个星期的开票,就开始承担起开票的事情。他开始站在更高的管理者角度看待责任和承担责任。

没过多久他们机场的王主任调任台北,支店长又告诉他说:“机场最近很忙,临时还没有派人,你可不可以偶尔晚上去机场帮忙做做包机啊?”他又说没问题,就到机场帮忙了。甚至后来他太太生小孩的当天,也没有耽搁工作上的事。那天上班当中才得知太太偷偷到医院生产,而他做完手里事才冲过去照料太太,结果发现孩子都已经出生了。等把太太送到好一点的病房后,他又返回公司做起打电报工作。结束工作后再赶回医院时,天已经亮了。

第二天有人向支店长说了这件事,支店长问他:“有这回事吗?”他马上说:“航空第一。”虽然那是一句苦在心里的官方话,但是在日航的这十年,不管上司安排什么事给他,他真的都积极承接,拼命工作,甚至还得到了“做事情像我们日本人一样(拼命、认真)”的赞赏,后来,支店长也调到台北去了,他就升上去了,因为客票、包机、货运、仓储各方面他都懂行。毕竟他都做过,也承担过相应的责任。

余世维先生最后说:“我们都当主管,你丢个任务给底下,他毫无怨言地接起来,你会觉得心中既感激又难受,将来会想办法补偿他,这就是他的机会了。”

讲到这里,你会发现本节开篇所讲的功爷其实就是没有做好这两种“穿越”。第一是没有穿越到未来的时间,去看待当下加班的价值,第二是没有穿越到更高的层次,去承担能带来更多工资收入、实现更高能力成长的责任。也就是说功爷既没有远见,又没有高见。

4.练习:穿越画布

请你拿出一张A4纸,画出你的“穿越画布”。首先横放纸张,在中心写下“我的穿越画布”,然后从中心画出左右各两条延伸出去的线条。

在右边第一条线条上,请写下5年后你想达到的高度。例如,成为什么样的人?担任什么样的职位?有什么样的能力?因为做过什么事情而具备这样的能力?在右边第二条线条上,则以此类推写下10年后你想达到的高度。

在左边第一条线条上,写下你对“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雇用什么样的员工?”的思考。

在左边第二条线条上,写下“鼓励”性的语句。在肩负责任、成长自己的过程中,肯定有些辛苦,那么想象一下,未来的自己,会给现在的你说些什么鼓励的话呢?

以上就是帮助你承担责任的哑铃模型。武志红老师讲过一篇著名的成长寓言故事:“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一棵苹果树第一年结出了10个苹果,之后被分走了9个。苹果树因此愤愤不平,于是第二年只结出了5个苹果。这棵苹果树与其愤愤不平而第二年只结出 5 个苹果,不如选择结出 100个苹果、1000个苹果,因为“其实,得到多少苹果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成长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