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 04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机器人的发展有可能对每个行业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机器人正在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将影响经济的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结构变化。
1.引发社会变革的技术
机器人技术是少有的几个能够产生像因特网变革那样影响的技术之一。机器人有潜力改变国家的未来,并且有望在未来几十年里像今天的计算机一样无处不在。机器人现已成为一些公司开展工作的一项关键技术,如苹果、联想、特斯拉、富士康,等等,而且在许多情况下,人们不得不依赖家人或护理员来完成如剃须、做饭、个人卫生等基本日常活动,也会依赖机器人来完成。机器人将成为我们的同事,根据其拥有的技能应聘工作,改变社会只由人类构成的现状。
2.极大地提高生产率,有利于应对老龄化危机
我国正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总数开始减少。机器人的出现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不但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的“机器换人”体现了这一趋势。未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工作均可以由机器代替人,这一清单会越来越长。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与机器之间的分工。随着服务型机器人的出现,由人完成的工作领域将更少。更多的人将转向设计领域和管理领域。由于机器人在许多具体的工作中,效率比人类要高,机器人替代人工的过程必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或者说,人类在机器人的辅助下,人均产能更高,创造的价值更大。特别是服务型机器人的出现将使服务业实现质的飞跃,改变服务业生产率低的现状,促进社会生产率的提高。人们也将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和享受生活。
3.改变制造业竞争力的技术
在生产制造领域采用机器人可能形成比外包给低工资国家更具经济竞争力的生产系统。例如,中国的制造业一直以来靠低廉的人力成本占据世界市场。而美国正雄心勃勃地想通过把机器人应用到制造业,提高生产效率,抵消美国高昂的人工成本,让制造业回流。2012年8月,瑞森可机器人公司(Rethink)宣布它们生产的“巴克斯特”号(Baxter)机器人能够在几乎没有经过训练的情况下直接进行编程。在安装和操控方面的花费有所降低,改变了未来商业案例中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需求。机器人技术让现代制造业管理更加柔性化,更加精益化,更能满足市场需求。中国在未来如何确保自己的世界工厂地位,值得深思。
4.在家医疗、居家养老成为可能
机器人技术已经开始对医疗保健产生积极影响。医疗机器人的使用能够拓宽获取医疗保健的渠道和优化疾病预防和患者恢复成果,甚至改变传统的到医院看病的方式。病人在家接受远程医疗将会在未来成为现实。目前,机器人作为计算机一体机的应用使精确的、有针对性的医疗干预已经成为现实。有一种假设,手术和介入性放射学将会在计算机与机器人整合的过程中转型,一如几十年前自动化技术在制造业中引起的革命性变化。康复机器人使更大强度的治疗成为可能,从而不断适应患者需要,比传统方法更加有效。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机器人技术正向促进居家养老、推迟老年痴呆症的发生、给老年人提供陪伴、缓解老年人孤独感的方向发展。此外,机器人传感和活动建模方法可能在改善早期筛查、持续评估和个性化、有效的干预和治疗中扮演关键角色。医疗机器人能够减轻创伤、减少副作用,从而节约康复时间,提高康复效率。微尺度干预和智能假肢,可以降低对家庭、护理人员和雇主的影响,降低社会成本。
5.形成技术垄断,使强者更强
2010年,一个新的范例出现了,“云机器人”将数据处理和管理转变到云端。“机器人不是一座孤岛”,这一观点受到像谷歌、思科一样的主流公司的广泛关注。机器人需要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才能发挥其最大功能。而云计算遵循网络效应,网络价值增加的速度远超过规模扩大的速度。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人工智能,它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就会有更多的人使用它。一家公司进入这种良性循环后,规模会变得极大,发展速度极快,以至于对其他新兴竞争对手形成压倒性优势。结果就是,未来的人工智能将由两到三家寡头公司主导,并以基于云端的多用途商业产品为主。
6.迫使传统行业、人才结构发生改变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成熟,传统行业将进一步遭到挤压。如同电子邮件取代邮寄信件一样,传统行业要么进行智能化改造,要么走向消亡。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促进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并将带动新一轮创新驱动型产业的布局和投资,并对人才结构进行改变,更多的高科技人才有了用武之地,重复性劳动和简单的脑力劳动需求减少。
7.激发新产业的形成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将对原材料、大数据、集成电路、高端计算、虚拟现实、通信等形成新的需求,有利于培育新的高技术产业。未来,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不断突破,以前不敢奢望的众多用户需求将因为得到技术支撑而得以实现。如同手机、计算机成为人们的日常消费品一样,随着无人机、服务型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的产业化,一大批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新消费需求也将被有效激发,有数据显示,这将是一个以万亿元计的庞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