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原来是这样说话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再说“君”。

孔子的学生子夏在为《仪礼·丧服》所作的“传”中说:“君,至尊也。”郑玄注解道:“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君”的称谓不同于“皇”、“帝”、“王”:“皇”、“帝”之称只能用于天子;“王”则既可用于天子,亦可用于诸侯;而“君”既可用于天子,亦可用于诸侯,还可用于卿大夫,大夫以上都有封地,只要有封地的都可称“君”。

不仅如此,“君”还可以引申用作对人的尊称,相当于今天说的“您”,甚至女人亦可称“君”,比如汉武帝即位后,尊皇太后的母亲(也就是自己的外婆)臧儿为平原君。总之,“君”的称谓范围极广。这说明“君”缺乏“皇”、“帝”、“王”这些称谓的神圣性和惟一性。

那么,“君”为什么不具备神圣性呢?我们来看看“君”的甲骨文字形(图46),上部是一只右手持着一根杖子,下部是“口”。这根杖子可不是一般的杖,而是神杖,只有神职人员才可以持有。下部的“口”是指用口发布命令。整个字形会意为神职人员传达神的旨意。“君”的金文字形(图47),大同小异,只不过笔画更粗,字形更美观了而已。

图46 甲骨文[君]

图47 金文[君]

《说文解字》:“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尹”是古代部落酋长之称,只有他可以握有权杖。白川静先生则在《常用字解》中认为这个字下部的“口”并非是指嘴巴,而是“置有向神祷告的祷词的祝咒之器”,因此,“君”会意为“手持神杖、诵咏祷辞、能够召请神灵降临的巫祝的首长。巫祝的首长拥有统治权,因此氏族的首长谓‘君’。‘君’原指巫祝的长老,但后来用来指代君主、君王以及君子、主君”。

白川静先生最为卓异之处在于从不把“口”字当作口腔之“口”,而是认作一种祭祀的器具,他自己的术语是“祝咒之器”,里面装有各种祷词。如此一来,“君”就成为一种神职,进而引申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即《尚书》的定义:“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张舜徽先生则在《说文解字约注》中认为“君、威古声通。君之得训为尊,盖受义于威。因之一切有威而能发号之人,古皆以君称之”。

虽然“君”字形中的那只右手执持的是一根神杖,但每个部落都有这样的神职人员,或者白川静先生所说的“巫祝的长老”,绝对比不上天之子的“皇”、“帝”、“王”所具备的惟一性,因此“君”才可以加以引申,泛指一切可以发号施令的人。正如张舜徽先生总结的:“故子称父母曰君,妇称舅姑曰君,妾称其夫为男君,称夫之嫡妻为女君,子称父之嫡妻曰君母,妻称其夫曰君子,皆是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