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及其舊注[1]
總論
1.奡。
師古曰:“音五到反。《楚辭》所謂澆者也。”[2](卷二十《古今人表》,758頁)
2.始楚賢臣屈原被讒放流,作《離騷》諸賦以自傷悼。
師古曰:“諸賦,謂《九歌》《天問》《九章》之屬。”(卷二十八下《地理志下》,1328頁)
3.而淮南王安亦都壽春,招賓客著書。而吴有嚴助、朱賈臣,貴顯漢朝,文辭并發,故世傳《楚辭》。(卷二十八下《地理志下》,1328頁)
4.嗟若先生,獨離此咎兮!
應劭曰:“嗟,咨嗟也。勞苦屈原遇此難也。”師古曰:“離,遭也。”(卷四十八《賈誼傳》,1709頁)
5.會邑子嚴助貴幸,薦買臣。召見,説《春秋》,言《楚詞》,帝甚説之。(卷六十四上《朱買臣傳》,2108頁)
6.王褒字子淵,蜀人也。宣帝時修武帝故事,講論六藝群書,博盡奇異之好,征能爲《楚辭》九江被公。(卷六十四下《王褒傳》,2129頁)
7.又旁《惜誦》以下至《懷沙》一卷,名曰《畔牢愁》。
李奇曰:“畔,離也。牢,聊也。與君相離,愁而無聊也。”師古曰:“《惜誦》《懷沙》皆屈原所作《九章》中之名也。”(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08頁)
8.因江潭而記兮,欽吊楚之湘纍。
李奇曰:“諸不以罪死曰纍,荀息、仇牧皆是。屈原赴湘死,故曰湘纍也。”(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09頁)
9.漢十世之陽朔兮,招摇紀於周正。
蘇林曰:“言已以此時吊屈原也。”(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09頁)
10.帶鈎矩而佩衡兮,履欃槍以爲綦。
晋灼曰:“綦,履迹也。此反屈原雖佩帶方平之行,而蹈惡人迹,以致放退也。”(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10頁)
11.素初貯厥麗服兮,何文肆而質!
如淳曰:“文肆者,《楚辭》遠游乘龍之言也。[3]質者,恨世不用已而自沈也。”師古曰:“麗服謂‘扈江離與辟芷,紉秋蘭以爲佩’之類是也。[4],音械。”(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10頁)
12.資娵娃之珍髢兮,鬻九戎而索賴。
師古曰:“娵、娃皆美女也。賴,利也。言屈原以高行仕楚,亦猶資美女之髢賣於九戎而求其利,必不得也。娵音子逾反。娃音烏佳反。髢,徒計反。”(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10頁)
13.懿神龍之淵潜,俟慶雲而將舉,亡春風之被離兮,孰焉知龍之所處?
師古曰:“懿,美也。俟,待也。龍以潜居待雲爲美,以譏屈原不能隱德,自取禍也。被讀曰披。”(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11頁)
14.愍吾纍之衆芬兮,揚煜煜之芳苓,遭季夏之凝霜兮,慶夭顇而喪榮。
晋灼曰:“雄愍屈原光香,奄先秋遇凋,生亦不辰也。”(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11頁)
15.横江湘以南兮,云走乎彼蒼吾,馳江潭之泛溢兮,將折衷虖重華。
應劭曰:“舜葬蒼梧,在江湘之南,屈原欲啓質聖人,陳己情要也。”(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11頁)
16.舒中情之煩或兮,恐重華之不纍與。
張晏曰:“舜聖,卒避父害以全身,資於事父以事君,恐不與屈原爲黨與。”(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11頁)
17.陵陽侯之素波兮,豈吾纍之獨見許?
應劭曰:“陽侯,古之諸侯也,有罪自投江,其神爲大波。陵,乘也。言屈原襲陽侯之罪,而欲折中求舜,未必獨見然許之也。”(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11頁)
18.終回復於舊都兮,何必湘淵與濤瀨?
師古曰:“言孔子去其本邦,遲遲系戀,意在舊都,裴回反覆。屈原何獨不懷鄢郢而赴江湘也?”(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14頁)
19.弃由、聃之所珍兮,跖彭咸之所遺!
師古曰:“由,許由也。聃,老聃也。二人守道,不爲時俗所污,然保已全身,無殘辱之醜。彭咸,殷之介士也,不得其志,投江而死。此又非屈原不慕由、聃高踪,而遵彭咸遺迹。”(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14頁)
20.鞭洛水之虙妃,餉屈原與彭胥。(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35頁)
21.斥逐仁賢,誅殘戚屬,而公被胥、原之訴,遠去就國。
應劭曰:“胥、原,子胥、屈原也。”(卷九十九上《王莽傳》,2980頁)
一、離騷
1.上曰:“通侯諸將毋敢隱朕,皆言其情。”
如淳曰:“朕,我也。蔡邕曰古者上下共之。咎繇與帝舜言稱朕,屈原曰‘朕皇考’,至秦獨以爲尊稱,漢遂因之而不改也。”(卷一下《高帝紀》,42頁。朕皇考曰伯庸)
2.初,安入朝,獻所作《内篇》,新出,上愛秘之。使爲《離騷傳》。(卷四十四《淮南厲王長傳》,1652頁)
3.爲賦以吊屈原。屈原,楚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
師古曰:“離,遭也。憂動曰騷。遭憂而作此辭。”(卷四十八《賈誼傳》,1708頁)
4.誶曰:已矣!
李奇曰:“誶,告也。”張晏曰:“誶,《離騷》下章亂也。”師古曰:“誶音碎。”(卷四十八《賈誼傳》,1709頁。亂曰)
5.貫列缺之倒景兮,涉豐隆之滂濞。
應劭曰:“豐隆,雲師也。《楚辭》曰‘吾令豐隆乘雲兮’。[5]《淮南子》曰‘季春三月,豐隆乃出以將雨’。”師古曰:“豐隆將雨,故言涉也。滂濞,雨水多也。滂音普郎反。濞音匹備反。”(卷五十七下《司馬相如傳》,1975頁)
6.《小弁》之詩作,《離騷》之辭興。
師古曰:“《小弁》,《小雅》篇名也,太子之傅作焉,刺幽王信讒,黜申后而放太子宜咎也。《離騷經》,屈原所作也。離,遭也。騷,憂也。遭憂而作辭。弁音盤。”(卷七十九《馮奉世傳》,2467頁)
7.又怪屈原文過相如,至不容,作《離騷》,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讀之未嘗不流涕也。(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08頁)
8.乃作書,往往摭《離騷》文而反之,自山投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離騷》;又旁《離騷》作重一篇,名曰《廣騷》。(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08頁)
9.正皇天之清則兮,度后土之方貞。
應劭曰:“平正司法者莫過于天,養物均調者莫過于地也。父伯庸名我爲平以法天,字以爲原以法地也。”晋灼曰:“此雄取《離騷》辭反之,應説是也。”師古曰:“應、晋二説皆非也。自漢十世已下,四句不道屈原也,此乃雄自論己心所履行取法天地耳。自圖累已下方論屈原云也。”(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09—2610頁)
10.知衆嫭之嫉妒兮,何必颺纍之蛾睂?
晋灼曰:“《離騷》云‘衆女嫉余之蛾睂。’”師古曰:“嫭,美貌也。颺,古揚字也。蛾睂,形若蠶蛾睂也。此亦譏屈原自舉蛾睂令衆嫉之。嫭音胡故反。睂,古眉字。”[6](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11頁)
11.精瓊靡與秋菊兮,將以延夫天年,臨汨羅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
應劭曰:“精,細;靡,屑也。瓊,玉之華也。”晋灼曰:“《離騷》云‘精瓊靡以爲粻兮’,‘予夕餐秋菊之落英’。[7]又曰‘老冉冉其將至’,‘日忽忽其將暮’。”師古曰:“此又譏屈原,云瓊靡秋菊,將以延年,崦嵫忽迫,喜於未暮,何乃自投汨羅,言行相反!”(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12頁)
12.解扶桑之總轡兮,縱令之遂奔馳。
應劭曰:“總,結也。扶桑,日所拂木也。”晋灼曰:“《離騷》云‘總余轡於扶桑,聊消摇以相羊’。[8]屈原言結我車轡於扶桑,以留日之入,人年得不老。日以喻君,而反離朝自沈,解轡縱君,使遂奔馳也。”(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12頁)
13.鸞皇騰而不屬兮,豈獨飛廉與雲師!
應劭曰:“《楚辭》云‘鸞皇爲余先戒兮’,‘後飛廉使奔屬’,‘雲師告余以未具’。[9]飛廉,風伯也。雲師,豐隆也。鸞皇,俊鳥也。”晋灼曰:“巳縱其轡使之奔馳,鸞皇迅飛亦無所及,非獨飛廉、雲師,言莊嚴未具,使君不適道也。”(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12頁)
14.卷薜芷與若蕙兮,臨湘淵而投之;棍申椒與菌桂兮,赴江湖而漚之。
師古曰:“《離騷》云‘貫薜荔之落蕊’,‘雜杜衡與芳芷’,‘又樹蕙之百畝’,‘雜申椒與菌桂’,皆以自喻德行芬芳也。今何爲自投江湘而喪此芳乎?”(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12頁)
15.費椒稰以要神兮,又勤索彼瓊茅。
孟康曰:“椒稰,以椒香米饊也。《離騷》曰‘懷椒稰而要之。’[10](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12頁)
16.費椒稰以要神兮,又勤索彼瓊茅。
晋灼曰:“《離騷》云‘索瓊茅以筳篿’。”[11]師古曰:“索,求也。瓊茅,靈草也。筳篿,析竹所用卜也。稰音所,又音思吕反。筳音廷。篿音專。”(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12頁)
17.違靈氛而不從兮,反湛身於江皋!
晋灼曰:“靈氛,古之善占者。《離騷》曰‘欲從靈氛之吉占兮,心猶豫而狐疑’。”師古曰:“既不從靈氛之占,何爲費椒稰而勤瓊茅也?湛讀曰沈。江皋,江水邊之游地也。”(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12頁)
18.纍既夫傳説兮,奚不信而遂行?
晋灼曰:“,慕也。《離騷》曰‘説操築於傅巖兮,武丁用之而不疑’。”[12]師古曰:“,古攀字。既攀援傅説,何不信其所行,自見用而遂去?”(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12頁)
19.徒恐鷤之將鳴兮,顧先百草爲不芳!
師古曰:“《離騷》云‘鷤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爲不芳’。[13]雄言終以自沈,何惜芳草而憂鷤也?,鴂字也。鷤鴂鳥一名買,一名子規,一名杜鵑,常以立夏鳴,鳴則衆芳皆歇。鷤音大系反。音桂。鷤字或作鶗,亦音題。鴂又音决。音詭”(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12—2613頁)
20.初纍弃彼虙妃兮,更思瑶臺之逸女。
師古曰:“《離騷》云‘吾命豐隆乘雲兮,求虙妃之所在’,[14]又曰‘望瑶臺之偃蹇兮,見有娀之佚女’。此又譏其執心不定也。虙妃,古神女。有娀女,即簡狄也。虙讀曰伏。”(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13頁)
21.抨雄鴆以作媒兮,何百離而曾不壹耦!
師古曰:“《離騷》云‘吾令鴆爲媒兮,鴆告余以不好,雄鴆之鳴逝兮,余猶惡其佻巧’,[15]故云百離不一耦也。”(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13頁)
22.乘雲霓之旖柅兮,望昆侖以樛流,覽四荒而顧懷兮,奚必云女彼高丘?
蘇林曰:“《離騷》云‘登閬風而緤馬,忽反顧以流涕,哀高丘之無女。’女以喻士,高丘謂楚也。”師古曰:“《離騷》又云‘揚雲霓之晻藹’。閬風在昆侖山上,故云望昆侖也。旖柅,雲貌也。樛流猶周流也。女,仕也,何必要仕於楚也。”(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13頁)
23.既亡鸞車之幽藹兮,焉駕八龍之委蛇?
晋灼曰:“《離騷》云‘駕八龍之蜿蜿兮,載雲旗之委蛇’。”[16]師古曰:“言既無鸞車,則不得云駕八龍也。幽藹猶晻藹也。蛇音移。”(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13頁)
24.臨江瀕而掩涕兮,何有《九招》與《九歌》?
晋灼曰:“《離騷》云‘擥茹蕙以掩涕’,又曰‘奏《九歌》以舞韶’。”[17]師古曰:“此又譏其哀樂不相副也。招讀曰韶。”(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13頁)
25.夫聖哲之遭兮,固時命之所有;雖增欷以於邑兮,吾恐靈脩之不纍改。
師古曰:“《離騷》云‘曾歔欷余鬱邑兮,哀朕時之不當’。增,重也。雄言自古聖哲,皆有不遇,屈原雖自嘆於邑,而楚王終不改寤也。於邑,短氣也。於音烏。邑音烏合反。於邑亦讀如本字。”(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13頁)
26.賦莫深於《離騷》,反而廣之;辭莫麗於相如,作四賦;皆斟酌其本,相與放依而馳騁云。(卷八十七下《揚雄傳》,2659頁)
二、九歌
(一)雲中君
1.大赦,置壽宫神君。
臣瓚曰:“壽宫,奉神之宫也。《楚辭》曰‘蹇將澹兮壽宫’也。”[18](卷二十五上《郊祀志上》,1015頁)
三、遠遊
1.左玄冥而右黔雷兮,前長離而後矞皇。
張揖曰:“玄冥,北方黑帝佐也。黔雷,黔嬴也,天上造化神名也。《楚辭》曰‘召黔嬴而見之’。或曰水神也。”(卷五十七下《司馬相如傳》,1972頁)
四、卜居
1.于嗟默默,生之亡故兮!
應劭曰:“默默,不得意也。”鄧展曰:“言屈原無故遇此禍也。”(卷四十八《賈誼傳》,1709頁。吁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
五、漁父
1.吕后與兩子居田中,有一老父過請飲,吕后因餔之。
師古曰:“餔食之餔,屈原曰‘餔其糟’是也。以食食人亦謂之餔,《國語》曰‘國中童子無不餔也’,《吕氏春秋》曰‘下壺飧以餔之’,是也。父本請飲,後因食之,故言餔也。餔音必胡反。”(卷一上《高帝紀》,4頁。衆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
2.清則濯纓,何遠之有?
師古曰:“《楚辭·漁父》之歌曰:‘滄浪之水清,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可以濯我足。’[19]遇治則仕,遇亂則隱。云敞謝病去職,近於此義也。”(卷六十七《楊胡朱梅云傳》,2206頁)
3.故伯奇放流,孟子宫刑,申生雉經,屈原赴湘。
師古曰:“《楚辭·漁父》之篇云屈原曰‘寧赴湘流,葬於江魚腹中’也。”[20](卷七十九《馮奉世傳》,2467頁)
4.溷漁父之餔歠兮,絜沐浴之振衣。
師古曰:“漁父云‘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21]屈原以爲溷濁,不肯從之,乃云:‘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也。’餔音必胡反,歠音昌悦反。”(卷八十七上《揚雄傳》,2614頁)
5.或倚夷門而笑,或横江潭而漁。
服虔曰:“漁父也。”師古曰:“江潭而漁,潭音尋。漁,合韵音牛助反。”(卷八十七下《揚雄傳》,2650頁。屈原既放,游於江潭。)
六、七諫
(一)怨世
1.及至駕齧膝,驂乘旦,王良執靶。
張晏曰:“王良,郵無恤,字伯樂。”……師古曰:“……《楚辭》云‘驥躊躇於敝輦,遇孫陽而得代’。王逸云孫陽,伯樂姓名也。”[22](卷六十四下《王褒傳》,2131—2132頁)
七、九懷
(一)陶壅
1.經營炎火而浮弱水兮,杭絶浮渚涉流沙。
應劭曰:“《楚辭》曰‘越炎火之萬里’。[23]弱水出張掖删丹,西至酒泉合黎餘波入於流沙。”(卷五十七下《司馬相如傳》,1973頁)
八、九歎
(一)愍命
1.雖伯牙操遞鍾,逢門子彎烏號,猶未足以喻其意也。
臣瓚曰:“《楚辭》云‘奏伯牙之號鍾’。[24]號鍾,琴名也。馬融《笛賦》曰‘號鍾高調’。伯牙以善鼓琴,不聞説能擊鍾也。”師古曰:“琴名是也,字既作遞,則與《楚辭》不同,不得即讀爲號,當依晋音耳。”(卷六十四下《王褒傳》,2133頁)
[1] 班固著,顔師古注《漢書》,中華書局,2005年版。
[2] 見《離騷》“澆身被服强圉兮”及《天問》“惟澆在户”等。
[3] 按:《遠遊》無此語,《九歌·大司命》“乘龍兮轔轔”及《九懷·昭世》“乘龍兮偃蹇”爲相近之句。
[4] 《離騷》。
[5] “乘”今作“椉”,《考異》謂“一作乘”。
[6] “蛾睂”之“睂”今皆作“眉”。
[7] “瓊靡”之“靡”今作“爢”,《補注》謂“《反離騷》作瓊靡”;“夕餐”上今本無“予”字。
[8] “於”今作“乎”;“消摇”今作“逍遥”。二句之間脱“折若木以拂日兮”一句。
[9] “雲師”今作“雷師”。
[10] “稰”今作“糈”。
[11] “瓊”今作“藑”,《考異》謂“《文選》作瓊”。
[12] “之”字今本無。
[13] “鷤”上今有“恐”字;“鷤”今作“鵜鴂”,《考異》謂“鵜,一作鷤”;“不芳”上今有“之”字。
[14] “命”今作“令”;“乘”今作“椉”,《考異》謂“一作乘”;“虙”今作“宓”,《考異》謂“一作虙”。
[15] “鴆”今作“鳩”。
[16] “蜿蜿”今作“婉婉”,《考異》謂“《釋文》作蜿”。
[17] “擥”今作“攬”,《考異》謂“一作,《文選》作掔”;“以舞韶”今作“而舞《韶》”。
[18] “澹”今作“憺”。
[19] 兩“我”字皆作“吾”,《考異》謂“一作我”。
[20] “江魚”下今本有“之”字,《考異》謂“一無‘之’字”。
[21] “醨”今作“釃”,《考異》謂“《文選》作醨”。
[22] “敝”今作“弊”;“輦”今作“輂”,《考異》謂“一作輦”。
[23] “之”今作“兮”。
[24] “奏”今作“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