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年鉴(2020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6月9日在西安市新城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 征

(2020年6月9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新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紧盯“幸福新城”奋斗目标,锐意进取、积极作为,攻坚克难、奋力赶超,全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决胜“十三五”打下了坚实基础。过去一年,主要抓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坚持推进转型升级,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把稳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着力扩总量、优质量,经济形势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73亿元,增长3.8%,税收占比9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2.95%,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比双升。

把优结构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金融业、商贸业、文旅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金融业占GDP比重达20.8%,服务业占GDP比重达64.9%。持续开展“龙门行动”,扶持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发展壮大,新增“五上”企业55家,“1+3+2”产业体系不断趋优。

把项目建设作为支撑发展的重要抓手。创新实施“项目四联抓、督考四联评”机制,83个在建项目完成投资180亿元,达到年计划102.2%。幸福林带建设工程总体过半,计划总投资75亿元的爱琴海购物公园项目完成土地摘牌,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全面开工,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16亿美元,引进内资57.44亿元,“三率”指标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一。

(二)坚持增强创新活力,赶超动能持续释放

把创新经济作为突破传统路径依赖的着力点。深挖金融、文旅、科技等优势资源,力拓特色经济“蓝海”。“全国第二,西北第一”的西安民间金融小镇聚集企业超过100家、金融资本超过120亿元,累计为1万多家小微企业和个人融资180亿元。接待海内外游客339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1.4亿元,同比增长14.5%。新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19家,全区科技企业数量累计达105家,专利申请量195件,企业创新能力跃上新台阶。

把创新平台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创建“1+X”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立新城众创联盟、女企业家联盟等3家培训和行业联盟组织,为453名创业者提供创业启动资金7656万元,累计培育特色化众创载体89个,增强了创新驱动的引领力。

把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区本级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395项、“网上办”事项502项。高标准建设“15分钟政务服务圈”,新登记市场主体98885户,同比增长279.3%。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全年减税降费7.3亿元。

(三)坚持提升城市品质,城区环境持续改善

把宜居功能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标启动“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善城市设施功能,新建改造公厕23座,启动建设公共停车场2个,改造提升生活垃圾压缩站6座,新增绿地5万平方米。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淘汰高排放老旧车2648辆,“散乱污”企业持续保持零新增,PM2.5等6项主要指标为13区县中唯一同比下降区,全年优良天数215天,同比增加6天。

把城市品质化作为推进城市国际化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三改一通一落地”,启动22个、79.4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受益群众10651户,八府庄小区被列为市级老旧小区改造示范项目。完成特种油品厂棚户区项目征收工作,西安筑路机械厂棚改项目千余户群众喜迁新居,城棚改累计完成投资4.41亿元。提升51条背街小巷,北四合窑路道路用地移交,经九路(新城段)下穿陇海铁路隧道施工,尚德路等8条道路启动线缆落地,系统提升幸福新城新“颜值”。

把精细治理作为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取缔占道经营7210起,清理“九乱”现象5770处,拆除违建1255处,“烟头革命”“垃圾分类”等工作持续排名全市前列。在全省率先建成垃圾分类宣教馆,在全市率先实践生活垃圾分类“两只桶”管理模式,创建市级示范单位20家。

(四)坚持施政为民理念,群众福祉持续增进

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战略。全面实施“名校+”工程质量再提升行动,新增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7组,市级以上品牌教师总量达到831名,新建扩建7所、改造提升34所中小学幼儿园,增加学位1930个,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市一级幼儿园3所。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9个街道文化站、85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成使用,开展文化活动和惠民演出1000余场。

把健康新城作为幸福新城的必要支撑。与市四院合作组建全市首个以市级医院牵头的医联体——城市医疗集团,药品集中采购为群众节约药费470余万元,“五免”费用124万元。创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新增养老服务中心和站点7个、养老床位1500张,为1500名辖区高龄、困难老人免费提供助餐、助浴、助急、助医等服务。解放门街道获全国智慧养老示范街道。

把保障体系作为民生工作的重要基石。为4632名在册低保对象发放保障金3864.1万元,审批发放各类专项救助金共计1626万元。“美居”行动改善了46户困难家庭家居环境,“美心”行动为690余名困难群众和社区人员提供了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925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5%。“两站一中心”退役军人三级服务保障网基本建成,发放各类优待、抚恤及补助资金8549.12万元。脱贫攻坚助力蓝田县14个帮扶村全面达标,157户贫困户中124户实现脱贫,帮扶岚皋县走“旅游+产业”脱贫之路,拓展特色消费市场。

(五)坚持狠抓安全稳定,社会大局和谐有序

把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累计建成全国减灾示范社区13个,位居全省第一。创建食品安全示范街区2条、示范超市和示范店8家,连续13年食品药品安全零事件、零事故。消防、应急管理等工作均走在全市前列。

把矛盾调解作为降控越级上访的优先项。化解中央、省、市交办重点信访案件11件,办理网上信访件1446件,满意率达99.5%。圆满完成全国“两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活动等重要节点信访保障任务,其间实现进京“零非访”、赴省“零集访”目标,荣获全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先进单位。

把社会稳定作为区域发展的基础保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办理全省首例“套路贷”案件,侦办黑社会性质案件、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和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18起,“打财断血”共计5033.5万元。刑事案件侦破数同比上升12.1%,辖区刑事类警情同比下降3.3%,公众安全感满意度全市排名较2018年跃升7位。

(六)坚持强化责任担当,履职能力持续增强

把改革创新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和提升服务效能的关键举措。机构改革全面完成,43个部门职能整合优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扎实推进,18个区级部门44项行政审批事项和服务事项实行集中审批,群众办事更加便捷。

把依法行政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应有之义。聘请5名律师担任区政府法律顾问,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4件、行政应诉案件71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公众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3件、政协委员提案94件,满意率100%。

把队伍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从严整治干部作风,查处问题14件25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打造“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示范”的新城干部铁军。“96100”新城政务热线处理工单39709件,办结率100%,满意率居全市前列,目标考核位列全市第一。

一年来,人民武装、审计、粮食、物价、档案、残联、民族宗教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我区先后获得各级表彰68项。2019年考核优秀,实现了全市考核五连优的历史佳绩!

各位代表!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区经济社会运行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在面临“聚集性疫情全市最多,排查工作量全市最重,外防输入压力全市最大”的不利局面下,我区坚决贯彻习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严格落实市委“三个一切、五个所有”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打出系列“组合拳”,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空前考验。

我们坚持全面动员,组建严密的防控架构。第一时间成立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构建起覆盖全域,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区、街道、社区三级防控网络。全区各部门、各街道停止春节休假、取消周末休假,成立101支“党员先锋队”,设立384个党员先锋岗,7700余名干部职工投入战疫行动,打响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我们坚持全面覆盖,开展系统的人员排查。在辖区所有社区逐门逐户开展摸排调查,在“一站五卡口”严查往返旅客和过境人员。截至5月30日,累计摸排24.9万户,筛查铁路旅客199.3万人、公路过境人员1.7万人。组建工作专班78个,撰写流调报告156份,摸排密切接触者B类1263人、C类2036人,及时阻断百香合聚餐、多彩商城、西北商贸中心、铭湖景园小区聚集性疫情传播链。

我们坚持全面防控,创设有效的隔断路径。在全市率先发布《新城区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十二个一律”的通告》,对821个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在全市率先推广使用西安“一码通”,截至5月30日,开通小区913个、商超企业5922个,注册146.8万人。设置“一场五站”固定接送点和10个应急小分队,累计接转4500余人次。扩大核酸检测范围,截至5月30日,累计核酸检测采样13468人,有效隔断了传播路径。

我们坚持全面协作,凝聚磅礴的人民力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中,广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家铁肩担道义、合力抗疫情,踊跃捐款捐物2084.5万元;广大非公企业、门店商户千方百计增加货源、稳定供给,全力保障居民生活需求;广大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社区干部、社会志愿者逆行出征,以舍身忘我的奉献精神、知难不退的担当力量、闻令而动的执行效率,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共同奏响了一曲守望相助的时代赞歌。

我们坚持精准施策,推进高效的复工复产。强化“六稳”举措,出台复工复产21条、企业金融服务10条等政策,实行“一企一策”“一市场一专班”,组织党员干部入企服务,协助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务工链。在网红景点永兴坊发放30万元惠民消费券,吸引游客25.3万人次,拉动消费496.96万元,被央视多个频道采编报道。截至4月底,辖区“五上”企业复工率达到9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100%,续建项目复工率100%,批发市场复工67家,生产生活秩序加速恢复,实现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的结果,是驻区各单位倾力配合、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朋友关心支持、积极参与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劳动者,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部队和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新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特别要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志愿者以及自觉服从防控需要、主动投身战疫的新城人民,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思危方能居安。经历这场疫情大考,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问题和风险挑战:一是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新旧动能转换比较缓慢。二是治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治理水平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三是行政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个别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不作为、慢作为现象还时有发生。对此,我们一定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加以解决,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二、2020年工作指导思想与预期目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迎全运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攻坚之年,是十项重点工作的突破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4月20日至23日,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时隔5年再次来陕考察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陕西未来发展把脉定向,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陕西工作的关心关怀,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为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和政策红利。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抢抓新一轮政策机遇,凝聚铿锵前行的不竭动力,拿出勇立潮头的志向气魄,强化追赶超越的使命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在新时代各项工作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2020年区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和区委各项安排部署,紧扣新时代追赶超越“五项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力做好“十项重点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谱写新城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2020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增长6%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GDP能耗较2015年下降16%;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三、2020年工作安排

围绕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城市品质,着力提升规建管新水平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迎“十四运”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契机,深入实施“三改一通一落地”,完善城市配套设施,让城市更加舒适宜居。

规划引领明方向。以首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契机,在形成科学规划指引上下功夫。编制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新城区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决策参考。开展城市小边角地块等存量更新专项研究,探索利用小边角地解决绿地调整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建设全区资源规划智慧管理平台,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城市空间治理能力。深入挖掘辖区人文历史、红色基因等元素,统筹更新顺城巷、七贤庄、易俗社等历史街区。保护利用幸福路地区工业遗存,延续旧城空间肌理,实现活化利用和功能重塑。

完善功能强承载。以实施“三改一通一落地”和交通优化提升为抓手,在提升城市承载力上下功夫。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严控工程实施标准,完成145个、205.2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任务。以“一街一景”为目标,完成136条背街小巷60%的改造任务,打造皇城东路、皇城西路2条示范道路。围绕中心城区功能定位,推进含元路40号等3个棚户区改造,加快省政府周边、南张村等六大片区城市更新。做好征收拆迁和统筹协调工作,打通经九路(新城段)、北四合窑断头路,完成125条道路通信架空线和4条一级道路电力架空线管沟建设以及80%的通信架空线落地任务。7月底前完成华山17街坊小区停车楼建设,年底完成华清西路、尚俭路、长缨西路等7条重点拥堵道路整治,推进西新街完整示范街区建设。

精细管理提品质。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切入点,在扮靓城区形象上下功夫。长效精细治理“九乱”等城市顽疾,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改造提升生活垃圾站5座,新建公厕3座、改造提升19座,做优“爱干净、住新城”品牌。发挥网格管控体系优势,围绕17条重点道路和省政府、顺城巷周边区域整治,狠抓城市环境“五化”提升,推进城市管理工作纵深发展。加快数字化城管平台升级,建设城市管理“智能中枢”,实现区、街、社区三级联动,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运用,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绿色发展促宜居。以“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为重点,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上下功夫。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强化扬尘管控和油烟治理,确保PM2.5、PM10等重点指标达到市考目标要求,空气优良天数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完成革命公园翠湖生态修复整治示范工程,确保护城河新城段水质达标;加大黑臭水体巡检查力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坚决打赢净土保卫战,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新建和提升绿地广场6座,新建城市绿道不少于3公里,新增城市绿地15万平方米,提升生态新城建设水平。

(二)突出质量效益,着力推动经济稳增长

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项目为带动,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全力促进资源要素流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力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的第一抓手。围绕构建“1+3+2”产业体系,着眼“三个经济”领域新技术新业态,加快推进辖区5G网络、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基建,推进火车站经济圈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深化“项目四联抓、督考四联评”工作机制,加快杨森厂地块、西光厂东南角改造项目落地,启动原市中医医院综合改造地块招拍挂,加速幸福林带建设工程、西安火车站北广场改扩建工程等重大项目进度,推进爱琴海购物公园项目,完成55个在建重点项目187.2亿元投资计划。全年安排市级重点建设项目10个,区级重点项目86个。坚持“内引外联”,挖掘和包装黄河14街坊改造、咸宁路与幸福路十字东北角改造等一批优势项目,盘活闲置楼宇面积6万平方米。组织招商推介活动不少于10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195亿美元,引进内资60亿元。

促进文旅融合。把文旅融合作为稳增长的特色品牌。挖掘辖区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中国年·看西安”“新城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等特色文化活动,启动易俗社片区改造与永兴坊二期建设,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率10%,申创市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1个。壮大假日经济、月光经济,新增等级民宿11家,全年接待游客330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实现305亿元。提升老钢厂、大华1935、易俗社等示范带动作用,加快“一带一路”茶贸聚集区建设、市体育场改扩建步伐,培育民间金融小镇、长乐路商圈等地标文旅属性,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载体。

优化营商环境。把良好营商环境作为稳增长的有力保障。聚焦“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形成社会管理服务大数据支撑体系。持续打造“数小二”品牌,加快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和智慧审批大厅建设,健全容缺审批、多评合一、联合审批、项目代办等机制。优化商事登记制度,实现多证合一与证照联办事项全覆盖,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亲商助企”活动,吸引更多企业落户新城、投资新城。

(三)突出改革创新,着力增添发展内动力

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优化存量,提高增量,强化质量,加快发展区域实体经济,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做强实体经济。加快推动产业转型,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深入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做好西安幸福制药有限公司、西安康华药业有限公司的运行监测,年内组织实施技术创新项目不少于4个,新增规上企业1~2户,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速达到10%。鼓励传统商贸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在解放路、长乐路等重点商圈打造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等消费新场景,鼓励盒马鲜生、京东7FRESH等企业发展体验式、休闲式商业,全年培育引进现代服务业企业8家以上。持续扩大金融产业规模,民间金融小镇聚集企业达到106家。围绕辖区医疗优势资源,打造西京医院医疗服务核、长乐路健康服务带、幸福林带生命健康城三大片区,创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狠抓创新驱动。强化“1+X”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优化整合区域创新要素。依托大健康产业孵化器、军民融合创新中心技术融合孵化器等载体,加快培育创新项目,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90家,培育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家。依托创新学院和联盟组织等平台,开展创业大赛、创业论坛和创业培训,打造“金融服务人才创新创业2.0”升级版,组织“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接”活动不少于5场。依托“人才+项目+资本”协同引才模式,统筹推进“双招双引”,组织特色人才活动不少于10场,引进高层次人才不少于10名,招聘教师190人,建强我区人才队伍。

深化军民融合。探索军民融合新路径,拓展创新发展新领域。扶持一批发展前景好、综合效益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军民融合企业,全年培养军转民示范企业1家。发挥西北工业集团等军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全年培育军工龙头企业1家。加快新城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中心、陕西黄河集团军品电子产品研发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全年建设1个专业平台、新建1个高水平研发平台。

(四)突出以人为本,着力加大民生硬投入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深入推进民生事业发展,确保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建设教育强区。全面落实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区”。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组建22个教育集团,实现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集团全覆盖,新组建4个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40个“名师+”研修共同体。完成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分校建设并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400个。启动韩森寨小学建设。平稳做好移交企办幼儿园管理工作,完成17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任务,普惠园占比达到91%以上。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绩效增量分配办法改革,试行校长职级制改革。

建设健康新城。加快健康产业发展,提升基层重大疫情防控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送医下基层活动,增强群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创建新城医疗志愿服务品牌。落实医联体专家下沉社区,用活医师“多点执业”政策,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推进区域信息平台与省市平台对接联通,加速“智慧医疗应用场景”建设,提高综合医疗服务水平。注重医养融合发展,建立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绿色转诊通道,支持医疗机构发展养老服务,建成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家、日间照料服务机构3家,新增床位870张,完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社会化运营25家。推进幸福林带健身长廊建设,完善全民健身网络。

健全民生保障。加快完善基本民生保障体系,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加快“新城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与“社会救助系统”对接,为我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专项社会救助精准实施提供支撑。常态化开展“美居”“美心”行动,提升特殊困难群众生活质量。着力解决重点群体就业问题,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持续抓好根治欠薪工作,全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扎实做好双拥共建工作,切实建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阵地。

决胜脱贫攻坚。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行动,抓好问题排查整改。稳步推进产业就业扶贫,开展健康和教育扶贫,全面完成帮扶蓝田县14个村157户贫困户脱贫任务,巩固脱贫成果。做好帮扶岚皋县脱贫工作,优化产业发展模式,加强就业创业扶持,确保脱贫任务如期高质完成。

(五)突出平安建设,着力维护稳定大环境

以问题为导向,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新特征新要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全面夯实安全责任。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坚守安全底线。开展企业责任人和安全员培训500人次,筹划组建11支应急专业队伍。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强化区、街、社区三级安全检查防线,防范遏制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以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最严格监管和最严谨标准,护航“舌尖上的安全”。探索“红、黄、蓝”榜风险分级管控机制,持续开展各领域各行业安全检查整治,保持地区安全平稳形势。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牢固树立安全稳定意识,及时化解各类矛盾隐患,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常态化开展“猎狐行动”“云端行动”等专项行动,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立专项斗争长效机制。以“雪亮工程”“853工程”布局为重点,实现监控系统对重点部位、重点路段、重点场所全覆盖。落实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措施,开展“人民满意窗口”创建活动,群众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借鉴“枫桥经验”,持续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攻坚战,积案化解总量同比上升10%以上。

全域创新综合治理。牢固树立创新引领意识,以共融共治破解社会治理难点。探索“多网合一”治理模式,以党建网格为引领,整合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社区治理等领域工作网格,构建一体化、多功能的“全科网格”。发展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推进专职化社工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培育社区社会组织8个以上。

(六)突出抓常抓严,着力筑牢疫情防控网

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把防境外疫情和国内重点地区人员来陕返陕作为重中之重,优化健康申报、体温检测、流行病学调查、核酸采样检测、分类隔离管理等防控措施,闭环管理境外来陕返陕人员,健康管理国内重点地区来陕返陕人员。加强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隔离治疗和出院管理,扩大核酸检测范围,紧抓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及校园、社区防控,毫不放松落实“四早”措施。落实党委政府属地责任、行业监管责任、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和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责任,共同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七)突出自身建设,着力展现政府新作风

以自身建设为抓手,高效理政、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着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建设高效政府。始终把高效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加快“一网、一门、一次”建设,8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70%的社区居民办事不出“15分钟政务服务圈”。始终保持走在前列的勇气,以过硬作风高位推进各项工作,坚决遏制“庸懒散慢虚粗”,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广大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激发争先进位的竞争意识。

建设法治政府。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准则。落实政府常务会学法制度,加强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法律服务等工作,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提高“双随机一公开”统计执法检查结果的应用,对政府投资项目预算实施评审。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建设廉洁政府。始终把廉洁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底线初心。全力推动廉政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切实增强廉洁从政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决落实党风廉政“一岗双责”,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严管“三公”经费,加强审计监督,有效管控廉政风险。规范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政府投资等工作,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幸福新城建设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砥砺奋斗的伟业。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勇立潮头的担当,以抓铁有痕的毅力,中流击水、攻坚克难,勠力同心、倍道而进,努力在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示范,续写新城追赶超越新篇章!

名词解释

1.“龙门行动”: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奖励与宣传培训等多种“帮扶”手段,补齐西安市上市企业数量少、市值规模小等金融短板,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

2.“五上”企业: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有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

3.“1+3+2”产业体系:以总部经济为引领,以商务商贸、金融服务、文化旅游为主导,以健康服务、科技融合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4.“项目四联抓、督考四联评”机制:将全区各领域重点工作进行项目化梳理分类,形成重大项目、攻坚项目、创新项目和争先项目整体推进的氛围;在全区重大项目、攻坚项目和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开展项目疑难问题评估、项目工作成效评价、项目推进工作点评和创新争先综合评选。

5.“三率”:招商引资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

6.科技小巨人企业: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管理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取得核心竞争力,提供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具有较高成长性或发展潜力巨大的科技创新中小型企业。

7.“1+X”创新创业服务体系:“1”是创新创业意见措施,“X”是创业联盟、创业学院、创业基金、创业地图等系列工作方案。

8.“三改一通一落地”: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断头路打通和架空线落地工程。

9.“九乱”:乱打广告、乱贴、乱画、乱堆、乱放、乱挂招牌、乱丢垃圾、乱吐痰、乱喧哗吵闹等现象。

10.“两只桶”管理模式:以社区党支部书记为“小桶长”,组织党员、志愿者入户指导群众做好家中“小桶”的垃圾分类投放;以小区物业经理为“大桶长”,组织保洁人员做好小区院内“大桶”的垃圾正确投放、定期清洗、清运,起到良好的示范表率作用。

11.“名校+”工程:全面推行成建制移植的“名校+”模式,最大程度发挥名校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将名校优秀的师资团队、先进的办学理念、成熟的教学模式、丰富的学校文化成建制地移植到薄弱“+校”,重点提升“+校”的内涵、品质,全力推动薄弱学校成为新优质学校。

12.“五免”: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普通门诊诊疗费、门诊治疗费、住院诊疗费、医院基本医疗护理费。

13.“美居”行动:动员号召辖区文明单位、爱心企业和个人共同伸出援助之手,重点帮助困难群众改善生活居住条件,让群众生活得更美好。

14.“美心”行动:通过每周开展心理咨询讲座、沙龙、团体辅导、个体心理咨询等方式,对辖区低保户进行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心理咨询,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指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5.“两站一中心”:街道、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和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16.“一站五卡口”:火车站和南新街北口、三府湾路口、含元路西口、石家街盘道、长乐路公园路十字路口5个交通卡口。

17.“十二个一律”:新城区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十二个一律”的通告①辖区范围内所有小区(含酒店式公寓)一律实行封闭式管理,进出小区要严格执行“一测二人三问”(测一次体温、每个卡口两个人值守、以及“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有没有去过疫区或者接触过疫区人员”三个问题)。②小区居民一律测体温,凭身份证进入。③小区之外人员和外来车辆一律不得进入小区,特殊情况由管理人员做好登记备案。④西安市外返回人员一律在1小时内主动向居住地社区报告,并自觉落实14天居家医学观察,街道、社区要切实做好服务保障和监督落实。⑤居民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一律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告,街道社区要主动提供就医服务。⑥居民一律不串门、不集聚,尽量不外出。每户家庭(居家隔离家庭除外)每两天可指派1名家庭成员外出采购生活物资,外出必须戴口罩,无口罩不出门。其他人员除疫情防控工作、生病就医等需要外,不得外出。⑦“红事”一律停办,“白事”一律从简,并提前报社区备案。⑧河道边和小区内的凉亭、公园、地下室、休憩活动场所等一律不得有人员集聚,从事打牌等娱乐活动。⑨落实出租房管理主体责任,所有出租房房东及房屋中介机构一律暂停出租业务。疫情防控期间,不得擅自将房屋出租给个人。出租户(房东)必须做好西安市外返回新城的承租人劝阻工作,确保逐人通知到位,明确告知承租人近期不要返回新城。对已租住的租户,房东必须履行主动报告职责,承担监管责任,主动向所在社区报告租赁人员情况。对存在隐瞒、拒不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将依法追究房东责任。⑩拒绝接受检测、隔离观察等防控措施,造成后果的,一律依法追究责任。⑪居民生活必需的农贸市场、超市、药店等场所合理安排营业时间,定期消杀。对非涉及居民生活必需的公共场所一律关闭,经营人员、购物居民必须测量体温、佩戴口罩。⑫全区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管好自己、亲属,带动朋友、邻里,协助管控居民不出门、不串门、不集聚。凡发现党员干部、工作人员违反相关规定的,将从严处理。

18.“一场五站”: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铁路西安站、西安北站、西安南站、鄠邑站、阿房宫站。

19.“六稳”工作: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20.“六保”任务: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

21.“十项重点工作”:西安市十项重点工作包括①大力发展“三个经济”,提升开放平台、做强开放载体、健全开放体制、构建开放产业体系,建设开放之城。②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西安,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设“山青、水净、坡绿、天蓝”的生态西安。③全力迎接十四运、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做到只留经典、不留遗憾。④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一张网、一扇门、一次办”工作,打造审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营商环境;把项目建设作为追赶超越的头等大事,推动要素、政策和服务保障向大项目聚焦。⑤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聚焦“五强”目标,构建“6+5+6+1”现代产业体系,做大电子信息、汽车等8大产业集群,打造高新技术、文化旅游、先进制造业3大产业带。⑥扎实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传承历史文脉,推进文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中华文明的根脉城市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⑦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用情用力办好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民生实事,全力推进“三改一通一落地”工作,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⑧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为方向,优化城乡结构布局,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深化农村综合改革。⑨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聚焦“军转民”“民参军”,搭建军民融合发展平台,提高重点项目本地配套率,打造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国家创新高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西安样板。⑩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体系,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构建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创新之城。

22.“五化”:洁化、序化、绿化、美化、亮化。

23.“三个经济”: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

24.新基建: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25.月光经济:又称夜市经济,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区经济的延伸,也是现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月光经济以夜间文化演艺、旅游观光、教育培训、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展览展销等为主要内容,是伴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而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是衡量一座城市经济繁荣程度的“晴雨表”,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和集聚辐射能力。

26.“一网通办”: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要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的事项,解决“办不完的手续、盖不完的章、跑不完的路”等麻烦。

27.首店经济:指一个区域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品牌在区域首次开设门店,使品牌价值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28.“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29.区管校聘:区管即建立编制岗位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统筹使用的新机制,合理配置区域内教师资源。校聘即建立中小学教师按岗聘用,竞争择优,强化考核的新机制,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

30.“三排查三清零”:排查政策落实,脱贫任务清零;排查存在问题,整改任务清零;排查长效机制,漏点短板清零。

31.“雪亮工程”:指西安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程。

32.“853工程”:“853工程”是指2011年省公安厅出台的《陕西省公安机关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规划》,即用3年时间建设完善以街面巡逻防控网、城乡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实时视频监控网、区域边界查控网等8张防控网络为构架,“信息化预警机制、实战化勤务机制、扁平化指挥机制、长效化保障机制”等5项机制为保障的新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旨在破解社会治安动态管控难题。

33.“枫桥经验”: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枫桥经验”随着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成为新时期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的典范。

34.“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