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秦人文化性格与文化自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垒在万里长城上的一块砖——关中秦人文化性格的文化定位

面条像裤带,烙馍像锅盖,

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

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

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

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

——关中民谣

怎样看待关中秦人文化性格?

关中秦人文化性格和中华民族文化性格有着极为相近的同一性。它既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性格、文化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闪现着中华民族文化性格和文化精神的理性光辉,同时又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和文化精神中的“民族痼疾”的呈现者。通俗地讲,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优点,关中秦人身上都具有,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某些弱点,关中秦人身上也都具有。关中秦人文化性格和中华民族文化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一脉相承。如果用万里长城的品格来比喻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那么,关中秦人文化性格就是构建万里长城的一块砖。

一、民族脊梁:既刚强兮又毅武

为什么说关中秦人文化性格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脊梁”呢?因为,关中秦人文化性格中所具有的某些优秀的文化品格,在其他地域民众的文化性格中也同样具有。

具体地讲,我们关中秦人文化性格中的某些优秀的文化元素,和中华民族文化性格中的优秀文化元素,有着质的同一性。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我们就会异常强烈地感受到,和世界上所有蒙受上苍眷顾的自然之子一样,中华民族的原始初民们从茹毛饮血、巢穴而居、飞土逐肉、刀耕火种一路走来,创造了古老而又神奇的华夏文明。从翦伯赞、郭沫若、范文澜等史学大师为我们复原的历史影像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当生息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初民们逐水而居、降龙伏虎、豢狗驯马、游牧四季,当长江流域的原始初民们凿木为舟、罟鱼捉虾、渔猎谋生的时候,春播秋收、夏耕冬藏的农耕文明,就已如萋萋芳草,绿遍大江南北。滚滚向前的时代车轮,裹挟着华夏民族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雄壮呼声,不舍昼夜,风驰电掣,沿着源远流长的农业文明之河,跨越数千年的传统社会,行进在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时光大道上。

然而,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变革,数千年来与农耕文明同源共生的农业文化,诸如顺天应命、厚德载物、温柔敦厚、自强不息等由农业文明积淀而成的传统道德,至今仍然深深地烙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史册上,历经磨难的中华儿女以既刚强兮又毅武、既仁爱兮又孝慈的民族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据先秦史专家刘宝才先生考证,发源于山东莱芜的嬴姓本是一个牧猎族类,嬴姓的一支西迁到渭水上游和西汉水流域以后,逐渐形成牧猎与农耕嫁接的经济结构。这种经济结构,是形成秦人性格、秦文化特征的决定因素,近年对礼县秦早期遗址的研究发现,秦人饮食以肉食居多,植物性食物也占一定比例。牧猎经济与当地农耕经济的嫁接成功,才是秦人生命力强大的根本原因。在与西戎和山东六国争战500多年的血与火的洗礼中,形成了“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厚重质直”“笃于仁义”“强毅果敢”的文化性格。正是在这种文化性格的驱动下,秦人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偏居西北一隅的马背上的民族,成为关中大地的主人,并以关中为征战山东六国的大后方,最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关中秦人文化性格中的这些优秀的文化元素,不但构成了关中秦人的独特文化个性,而且成为关中秦人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极大的精神“核能”作用。

二、民族痼疾:天有病,人知否?

笔者在网络上搜到这样一段对关中人的评论:

一是人懒。“面条像裤带,房子半边盖”,一根面条一两米长、两三寸宽,恨不能吃上一年;房屋盖了一半就半途而废不盖了,这不是懒又是什么?

二是声恶。“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一个“吼”字,形象地道出了关中人的“大嗓门”。关中人说话的态势看起来十分凶狠,这让不少刚和关中人打交道的外地人很是不爽。

三是古怪。关中人有许多古怪的习俗,譬如吃饭时不是好好地坐在凳子上,而是蹲在凳子上。据说关中有八大怪、十大怪、三十六个中怪、七十二个小怪。

四是自大。关中人经常把“关东相,关西将,关中的黄土埋皇上”挂在嘴上,世界千年古都,华夏文明源流,仿佛除了关中,天底下再就没有好地方一样。

五是自闭。关中土地肥沃,所以关中人在家乡就能解决生计大事,所谓“老不出关,少不下川”的民谚,就生动地反映了关中人的“闭关自守”。不但关中男人个个恪守“父母在,不远游”的“老八股”,就连关中的女子也十分信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古训,纷纷忙不迭在本地解决了终身大事,其不良后果是导致关中人性格的“一元化”,倔强又偏执,九头牛拉不回,不见棺材不掉泪,不撞南墙不回头,往往很难适应形势的变化。

六是知足。有一碗苞谷糁喝就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不思进取,即使别人比自己生活得好得多,或者事业干得大得多,除了眼红,便是自我安慰:人家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步行的。如果自己是步行的呢,就说,后面还有担担子的。

七是倔强。关中人性格倔强,喜欢抬杠,认死理、不善变通也是世上有名的。

公平而论,虽然网上这篇帖子观点偏激,所列的未必全都符合事实,属于直观的印象式的描述,但是,它也的确找准了一些关中人文化性格的缺陷。不过,我认为,关中秦人文化性格中的某些“劣质”性的东西,并非关中人所独有,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关中人是我们中华民族性格中的“痼疾”的呈现者。

因此,我们对于关中秦人文化性格当中的某些缺陷,应有一种理性的文化认知。在中华民族这个“农业文明”特质异常鲜明的大文化圈里,关中地域的某些落后的文化品格,同样也为其他地域民众所拥有。比如,勤劳、勇敢、善良、智慧、俭朴、保守、懒惰、散漫等,这些都不是泾渭分明地专属于某一地域,或为某一地域的民众所独具的文化品性。正如我们不能说只有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其他民族就不勤劳、不勇敢、不善良、不智慧一样,我们也不能说这些品格只为关中秦人所独有。只不过相对于某个地域的文化性格而言,某种品格在某种特定环境中表现得更突出或者弱化一些罢了。如果我们大家读地方志,就会发现,不管是山清水秀的如画江南,还是山穷水恶的塞外荒漠,毫无例外,所有的县志、市志上,都写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几个字。不管那里的人文山水的真实景况如何,都会弄出个“某某八景”“某某三宝”之类,自我美化一番。没有哪一个地方的人会说他们那儿的山不好、水不好、人不好,事实也是,所有的地方,不管富裕还是贫穷,历史上都曾经出过忠臣义士、英雄人物,都有着浪漫美好的传说,也都曾经有过奸臣佞人、强盗响马一类的人物。当然了,也都有着其他地方所没有的“特产”。

其实,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所呈现的是各个地域文化性格的共性。每个地域的文化性格,或者说群体人格、群体经验,都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文化圈里,我们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特质的传承者和呈现者。

三、民族忠魂:万里长城终不倒

【案例】孙中山对中国人民族性的概括

被称为“中国革命之父”的孙中山在1890年到1924年通过各种论文和演讲对中国人的民族性做了如下概括:

1.没有排外意识

2.勤劳、和平、守法

3.守旧法、无变通

4.崇拜鬼神

5.犹豫不决

6.知识水平低

7.缺乏主人翁意识

8.像一盘散沙

9.夜郎自大

10.停滞不前

11.不崇尚自由

12.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智慧

13.家族主义和宗教主义

14.世界主义

15.重视道德

16.民权主义

17.极端主义

(资料来自张亚松、白鹏飞的《东方人性格地图》)

【案例】鲁迅、胡适关于中国人民族性的概括

20世纪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从八个方面概括了中国人的民族性:

鲁迅:

1.自高自大

2.看重面子

3.懒惰

4.协调

5.破坏欲

6.目光短浅

7.奴性

8.胆小、自私

(资料来自张亚松、白鹏飞的《东方人性格地图》)

【案例】美国传教士A.H·史密斯论中国人的民族性

从19世纪中期开始,无数欧美人士在不断与中国交流的过程中,对中国人的民族性做了概括,最早问世的是美国传教士A.H·史密斯的《中国人的气质》。史密斯在该书中把中国人的性格概述为26条:

1.面子

2.节俭

3.勤劳

4.礼节

5.缺乏时间观念

6.缺乏精确度

7.容易误解

8.长于欺骗

9.顽固性

10.思维混乱

11.反应迟钝

12.鄙视外国人

13.缺乏公共道德

14.保守

15.不求舒适和方便

16.生命力强

17.忍耐与坚韧

18.知足常乐

19.孝心

20.仁慈

21.缺乏同情心

22.互相牵制

23.不团结

24.多疑

25.缺乏信誉

26.多神、泛神、无神

(资料来自张亚松、白鹏飞的《东方人性格地图》)

怎样看待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

我们认为,中华民族文化性格中有着大地般的博大沉静,也有着高山般的雄浑伟岸,有着长城般的厚重坚强,更有着凤凰涅槃般的重生的壮丽。和世界其他民族相比,我们一点也不逊色;我们不能妄自尊大,但也绝不能妄自菲薄。

从秦人的历史看,在原始氏族部落时期,秦族是一个以鸟为图腾的东夷族部落的一支,以调驯鸟兽见长。秦的远祖大业,也就是皋陶,不但担任过当时氏族部落联盟的“决狱官”,而且辅佐尧、舜和大禹管理氏族部落联盟的事务、治理洪水和发展农业生产。舜因其部族“调驯鸟兽”有功,赐姓为“嬴”,并且划出一片地方,名之曰“秦”,作为他们的生息之地和“势力范围”。皋陶死后,大禹就把他的儿子伯益确立为“帝位”的继承者。然而,伯益接掌氏族部落联盟“帝位”不久,大禹的儿子启就以阴谋的手段取而代之,并且把秦族的大廉一支流徙(驱逐)到西北荒蛮之地,“守西垂”;把以若木为首领的另一支化为“夏”的部族奴隶。有夏一代,秦人部族经过自身的努力,终于复振而起,跻身于夏族的统治者行列,但是,由于对夏桀荒淫残暴统治的不满,而又遭到残酷的镇压,不得已而“弃夏投商”。在商汤灭夏的战争中,秦部族一马当先,勇为先锋,立下赫赫战功,受到了商汤的重用,嬴姓部族的社会地位也因此而大大提高,进入了统治阶层。这支与商王朝同宗共祖的嬴姓部族,对商王朝忠心耿耿,不管商的后代帝王政绩如何,都唯商是从,唯商是忠。在武王灭商的战斗中,天下的诸侯都背叛殷纣王而投奔周武王,只有恶来等人不肯离开,而且积极充当先锋,领兵负隅顽抗。当周武王领兵与纣王在牧野决战的时候,恶来还奋不顾身地冲入周军阵中,杀出一条血路,把纣王救入朝歌。当纣王自焚而死,周武王攻入朝歌的时候,恶来仍然领兵与之恶战,最终寡不敌众,力竭而亡,被周兵割了首级。因此,周武王平定朝歌之后,就废掉了恶来一族的嬴姓,把恶来的部族也都降为奴隶。

在周王朝统治期间,秦人部族又通过为周王室养马,获得“马大藩息”的成绩,受到周王室的重视。特别是造父为周穆王“造御”,日行千里,平息了叛乱,被周穆王赐姓为赵,封之于山东赵城,是为赵国的始祖。而秦人在“西垂”的另一支,由于为周王朝“守西垂”,而且将兵救周,拥立和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阳有功,被封为诸侯,领关中之地。然而,其时的关中之地,完全掌握在西戎手中。为了获得本部族的生息立命之地,秦人部族与西戎展开了100多年的土地争夺战,秦人的十多位首领,大多死于战阵之中。从周平王东迁到秦王朝的灭亡,秦人入主关中大地,历时563年之久。(依徐杰舜说,见《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在这560多年中,秦人屡仆屡起,喋血浴火,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为了求得部族的生存,他们的政治文化“皆自用而不徇人,崇今而不师古”(王国维语),不耻向西戎学习戎夷氏族部落文化“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上”,重事功而轻伦理。特别是在秦孝公时期,重用商鞅,厉行变法,强力推行法家思想,“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而且自远祖时起,秦人就一直遵行与西周宗法制度截然不同的“兄终弟及”“择勇者而立之”的君嗣制度,先后经过三父擅权、商鞅变法、吕不韦专权、与六国争锋等千难万险之后,终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然而,这个建立在铜戟铁锤上的封建帝国却遽兴暴亡,这个曾经令山东六国闻之胆寒的铁血民族,在达到前所未有的辉煌巅峰后,却在不到13年的时间里,以屈辱的姿态仓促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果用“太极”来图示中华民族文化性格,那么,秦人文化性格,更多地呈现的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阳极”,即阳刚的一面,套用《周易》中的话,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创生进取精神。秦人正是以这种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的创造进取精神,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存话语权利。

20世纪80年代的电影《霍元甲》的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唱出了中华儿女的觉醒反抗、自信豪情和对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现录于下: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

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开口叫吧,高声叫吧,这里是全国皆兵。历来强盗要侵入,最终必送命!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个个负起使命。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翠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这睡狮渐已醒。

胡适先生写的那首《睡美人之歌》,他既不把老大中国看作“东亚病夫”,也不比作“睡狮”,而是比作一位沉睡已久的东方美人。他相信,这位东方佳丽一朝梦醒,发现自己“与世违”之时,一定会幡然自悟,决意革新,追赶世界新潮流。

其诗曰:

东方绝代姿,百年久浓睡。一朝西风起,穿帏侵玉臂。碧海扬洪波,红楼醒佳丽。昔年时世装,长袖高螺髻。可怜梦回日,一一与世戾。画眉异深浅,出门受讪刺。殷勤遣群侍,买珠入城市;东市易宫衣,西市问新制。归来奉佳人,百倍旧姝媚。装成齐起舞,“主君寿百岁!”

对于关中秦人文化性格,我们也当作如是观。

·关中百怪·油泼辣子也是菜

歌谣为证:甭(不)说川湘能吃辣,老陕吃辣让人怕。辣面拌盐热油泼,调面夹馍把饭下。

一说起中国能吃辣的地区,大家恐怕一致推举四川和湖南。然而,陕西关中地区吃辣的水准也是数一数二的。而且,陕西关中地区吃辣吃得精细,吃出了文化。关中地区的农村,在秋后辣椒收获之后,人们用线把辣椒一个个串起来,挂在干燥、通风的屋檐下。如果谁家辣椒挂得多,则证明这家人必然是红火、富裕的人家了。有时候,去相亲的姑娘们总是爱瞅一瞅屋檐下的辣椒,以此来断定未来婆家的家境如何。如果在平时,家里来了客人,没有好的酒肉款待客人,这些都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吃饭时候要是没有了辣椒,那么必然会遭到客人的不满和讥讽。他们必然见人就嘟嘟囔囔:“这家人太啬皮咧!也真会过日子,吃饭连个辣子都没有。”

纯正的关中人是离不开辣椒油的,不光是在吃面的时候,就是吃锅盔和馒头的时候,也是直接夹着辣椒食用,也只有关中人这样做。当掰开热气腾腾的雪白馒头,夹上几勺红艳艳的辣椒油,闭上眼睛,咬上一口,一股香辣的感觉直冲头顶,怎一个“爽”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