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秦人文化性格与文化自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两则古代笑话中的人性真谛——关于性格的理性阐释

踢货骡子好曳手。

——关中民谚

一、急性子与慢性子·县太爷和三个衙役的故事

说起关中秦人的文化性格,首先需要说明什么是性格,什么是文化性格。还有,这儿讲的关中秦人,到底指的哪里的人。

那么什么是“性格”呢?

性格,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型工具书《辞源》里,把性格解释为“人的性情品格”。《辞海》里把性格解释为:“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如寡断、刚强、懦弱等。”《现代汉语词典》把性格解释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开朗、刚强、懦弱、粗暴等。”从这些权威的工具书的解释来看,性格,就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性格会经常性地、习惯性地表现在自己的言行、工作等方面。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性格是一种经常性的习惯,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脾气、性子。如果用咱们通俗的话说,英勇、刚强、懦弱、粗暴等,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烈性子”“硬性子”“软性子”“急性子”,等等。

性格,也就是“性子”,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发生变化,我们经常说的“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就是这个意思。我们每一个人思考问题、说话、走路、做事,甚至吃饭穿衣,等等,都会受到“性子”的影响。文化性格就成为一种超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

【案例】古代笑话两则

急性子与慢性子

从前有一对好朋友,他俩性格不同,一个是急性子,一个是慢性子。一天,他俩围着火炉下棋。下着下着,慢性子盯着急性子看,急性子说:“你快走棋呀,干吗看着我?”慢性子慢条斯理地说:“我有件事要告诉你!”急性子说:“咱先下棋,事情等会儿再说。”慢性子又说:“那不行,等不得。”急性子说:“那你就快说。”可慢性子又说:“我还有点儿不敢说。”急性子说:“为什么?”慢性子说:“我说了怕你着急,除非你答应我,不着急!”急性子迫不及待地说:“快说,快说,我不着急!”于是,慢性子用手指着急性子的衣摆慢腾腾地说:“你右边的衣角被火烧着了。”急性子赶忙低头一看,右衣角被火烧了个大窟窿,气得一蹦老高,大吼一声:“你为什么不早说?! ”这时的慢性子还振振有词地说:“你看,你又着急了!”

县太爷和三个衙役

从前,有一县太爷和三个衙役,三个衙役性格各异——急性子、慢性子和贪便宜。

一天,县太爷受一乡绅邀请,要过河赴宴,怕耽误事就带上急性子一起去。县太爷和乡绅直喝到天黑,到渡口已没了渡船,急性子马上说:“老爷我背你过河吧!”县太爷十分高兴。过到半途,县太爷越想越高兴:“急性子啊,回去之后本老爷一定重重地赏你。”急性子一听,马上把县太爷一丢,跪拜下去,口称:“谢老爷赏赐!”急性子这一丢可苦了县太爷,县太爷说:“你怎么把我丢在水里?”“老爷,你知道我是个急性子,一听老爷有赏,我就恨不得马上给你叩头呢。”县太爷连连摇头:“都怪我,都怪我说得太早了。”

回到县衙,县太爷觉得许久没有见到两个儿子了,于是,就叫慢性子:“带公子来,让我看看。”慢性子说:“老爷,大公子掉进井里淹死啦!”县太爷一听,急忙问道:“什么时候的事?”慢性子慢腾腾地回答:“回老爷,有半个月了。”县太爷越发气急:“你怎么不早说?”慢性子回道:“老爷,你知道我是慢性子,若不是你老人家问起,我还要等几天才告诉你呢!”县太爷差点儿没气死,只好叫贪便宜去买棺材。贪便宜得令,向县太爷一个立正:“是,老爷!保证超额完成任务!”

不一会儿,贪便宜急急从外面扛了一副棺材回来,打开棺盖又从里面拿出一副小棺材。县太爷不解,问:“贪便宜,你怎么买两副棺材?”贪便宜说:“老爷!我生来就爱占便宜,这棺材是买一送一啊,大棺材给大公子用,小棺材给小公子准备着,到小公子死的时候就不用再出钱买棺材了。”

县太爷一听,顿时气得倒在太师椅上昏死过去。

从上面这两则古代笑话可以看出,性格的确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急性子、慢性子,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做法上,都是“习惯性”的,“性格”的惯性,左右和支配着人们的个体行为。

那么,人的性格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孙悟空等“迟到了”之后的种种表现

有人说,人的性格是从娘肚子里带来的,是天生的。也有人说,人的性格是后天形成的。这两种说法对不对呢?性格的确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所谓先天性性格,就是指人具有的生理性格,也就是说人的性格,有其先天的遗传因素,也就是性格的生理基础,即动物神经活动上一种与生俱来、体质性的东西——我们可以称之为人的天性,也就是心理学所称的气质。

气质与性格二者相互渗透、彼此制约,构成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指出:“一个人一面有着先天的品质,另一面也有着为生活情况所养成的品质,这是很显然的。这就是说,如果说到那些先天的品质时,就是指神经系统类型而言,如果说到性格的话,那就是指那些先天的倾向……与那些在生活期间受生活印象的影响所养成的东西之间的混合物了。”所以在性格的表现上,就不可避免地要涂上各种气质的色彩,也就是气质影响着性格的动力表征。

一般说来,多血质的人热情奔放,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易转移,兴趣易变换,具有外倾性;胆汁质的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激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性;黏液质的人安静、稳定,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难于转移,善于忍耐,具有内倾性;抑郁质的人孤僻、多疑,行动缓慢,容易感到疲劳,但感情比较细腻,观察力敏锐,善于体会到别人不易发觉的细小事物,具有内倾性。

气质类型无所谓好坏,任何一种气质类型在一种情况下可能具有积极意义,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则可能具有消极意义。

【案例】孙悟空等“迟到了”之后的表现

《红楼梦》《西游记》中孙悟空、贾宝玉、王熙凤、猪八戒、薛蟠、沙僧、薛宝钗、林黛玉这几位典型人物最能说明气质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影响作用。从气质特征来看,孙悟空活泼好动、爱憎分明,贾宝玉聪明豪爽、敢爱敢恨,王熙凤工于心计、八面玲珑,均属多血质;薛蟠和猪八戒脾气暴躁、做事鲁莽,倾向于胆汁质;薛宝钗和沙僧谙于世故、安静稳重,是典型的黏液质;林黛玉多愁善感、忧愁多疑,是抑郁质的代表。

如果买了演唱会的门票,因为迟到了,管理人员不让进场,那么,他们的表现很有可能将会是:

第一种是多血质,典型人物如孙悟空、王熙凤、贾宝玉之类,他们的本能意愿是,有票一定要看,绝不会轻易放弃。为此,他们会积极主动,热情高涨,千方百计寻找其他可以进去的门,或者想出什么变通的办法,甚至会采取“非法”手段混进剧场。

第二种是胆汁质,如猪八戒、薛蟠一类人物。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会非常生气,抱怨他人或者破口大骂:“老子买了票为什么不让进?”如果有人和他们讲理,很有可能会和别人大吵一架,以致最后听不听演唱会成了次要的,买了票而不能进的问题则成了主要的,很可能会发生一场混战。

第三种是黏液质,像沙僧、薛宝钗等人。这类人不会非常生气,但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去想办法尽快入场。一般情况下,他们会耐心等待,等到中间休息的时候再进去,实在不行,掉头而回,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大损失。

第四种是抑郁质,即林黛玉一类多愁善感的人。如果是林黛玉碰到类似事件,决不会跟人理论,或者想方设法进场,而是自艾自怨,抱怨自己运气不好,一般情况下,长叹一声:“唉,真倒霉!”然后哀哀怨怨回家去了。

不过,尽管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从社会评价的角度来看,性格是有好坏之分的。人们总是把正直、诚实、勤劳、勇敢、谦虚、认真等看成是良好的性格特征;而把阴险、狡诈、懒惰、怯懦、骄傲、马虎等看成是不良的性格特征。在评定人的气质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什么气质是好的,什么气质是不好的,因为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方面。例如,多血质的人情绪丰富、工作能力强、容易适应新的环境;但注意力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抑郁质的人感情比较细腻,做事审慎小心,观察力敏锐,善于察觉到别人不易察觉的细小事物;但耐受能力差,容易感到疲劳,易产生张皇失措的情绪。黏液质的人容易养成自制、镇静、安宁、不急躁的品质;但也容易对周围事物态度冷淡,不够灵活。胆汁质的人精力充沛、态度直率,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但容易暴躁,在精力殆尽时容易失去信心,情绪容易转为沮丧。气质类型相同的人,当然容易形成相同的性格倾向,但也可以形成不同的表型性格;气质类型不同的人,既容易形成不同的表型性格,也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倾向。例如,胆汁质的人,既可以是热情、积极、朝气蓬勃的人,也可以是鲁莽粗暴、不能忍耐、爱发脾气的人。多血质的人,既可以是活泼、亲切而有生气的人,也可以是轻率肤浅而容易轻举妄动的人。黏液质的人,既可以是恬静、沉着、稳重的人,也可以是懒惰、萎靡不振、对一切事物漠不关心的人。抑郁质的人,既可以是情感深刻而善解人意的人,也可以是孤僻羞怯而郁闷的人。在通常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气质在童年期表现得比较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积累的生活经验日益丰富,他的某种气质特点也就更多的为后天获得的个性特征所掩盖。在成人身上,气质和性格往往是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的,表现为一个人特定的态度体系和行为模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很难把气质和性格严格区分开来。所以,人们通常把二者结合起来称之为“人格”。

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核心部分。人与人的个性差别首先表现在性格上。性格是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客观环境不一样,先天的素质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类型的性格。

三、蒋介石关于西安事变的“悔不该”

“性格决定命运”,的确,看起来似乎是很私人,也不见得是很重要的“性格”,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起伏,一家人的幸福安康,一个国家的前途。我们大家都知道,西安事变是一件扭转“乾坤”的历史事件。这个事件的发生,有很多政治的、军事的原因,但是,如果从“性格”的角度分析,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这三个主角的性格碰撞,也是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民国史专家杨天石曾指出,蒋介石早年性格的毛病有五个方面:第一好色,第二暴躁,第三多疑,第四孤僻,第五自恋。蒋介石知道自己这些毛病不好,所以他就经常反省,每天都有两次静坐,两次祷告,每天的日记就是反省的日记。反省的习惯,蒋介石坚持了几十年。有的毛病改掉了,比如好色,有的终身没能改,比如“暴躁”和“易怒”。而“暴躁”和“易怒”的性格缺陷,就间接激发了西安事变的爆发。蒋介石在《西安半月记》中回忆西安事变时讲道,自己在到达西安之前,曾经在四川会见过四川军阀刘湘,对刘湘的一些做法进行了严厉的训斥。但是,刘湘性格比较温和,实力也比较弱,所以很听话,即便是很难听的话,也能忍耐,所以,蒋介石尽管对刘湘发了一通脾气,训斥他“剿共”不力,但是刘湘也没有“把皇帝拉下马”的想法,更不会有扣押委员长的举措。在到西安的路上,蒋介石就认为自己对刘湘太严厉了,告诫自己一定要改掉“易怒”的毛病。但是,到了西安之后,在和张学良谈话时,还是没有能忍住,发了火,骂了娘,说张学良不懂政治,对张学良提出的抗日主张不予采纳。蒋介石不知道张学良不是刘湘,张学良世居东北,又是军阀家庭出身,且有“少帅”之誉和手握重兵之实,具有特立独行、不为强势所屈的“东北虎”的“虎性”,所以对他的训斥,张学良从内心是很不服气的。杨虎城呢,性格也很刚烈,少年时即敢杀人报仇,后来又入“刀客”行列,具有天不怕地不怕、“忘生轻死”、“强毅果敢”的“西北狼”的“狼性”。这两个人对时局的见解相同,都认为抗日是关系国家安危、民族生死的头等大事,“剿共”是手足相残;所承受的压力相同,蒋介石严令“剿共”,否则就要让中央军进入陕西,调离东北军和西北军;所遭遇的际遇相同,都是被迫与红军交战,损失惨重,继续“剿共”,则有两败俱伤的危机;两人性格很相似,都具有强毅果敢、不为“威武”所屈、敢于挑战传统的特质——所以两人一拍即合,因而就促成了西安事变的爆发。

在唐德刚的《张学良口述历史》一书中,张学良亲口追溯了发动西安事变的心境和缘由。他说:“‘西安事变’是逼出来的。”蒋介石当年骂他对“一二·九”游行学生没有用机枪镇压,是两面人,他被蒋介石机关枪不打日本侵略者而打学生的讲话气得满脸通红,并且暗下决心要“教训教训蒋老头子!”现在,我们假设,如果蒋介石在与张学良谈话时能够克制自己,避免言语的刺激,或者用另一种方式,在另一个地方和张学良谈西北局势,谈东北军的使命,对张学良的“哭谏”采取退让、宽抚的策略,那么,张学良可能就不会产生诸如“兵谏”的念头。同时,我们还可以假设,如果西北军的首领不是杨虎城,而是阎锡山,或者是其他性格比较懦弱一点的人,西安事变也就有可能不会发生。当然了,西安事变的发生,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件好事,它促成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改变和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地位,同时也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历史命运及中国历史的走向。试想,如果蒋介石的性格中没有“暴躁”和“易怒”的缺陷,或者张学良抑或杨虎城的性格如同刘湘,那么中国历史将会被怎样书写呢?

·关中百怪·面条像裤带

有一首关中歌谣这样唱:三秦面条真不赖,擀厚切宽像裤带。面香筋道细又白,爽口耐饥嫽得太。

陕西关中地区自古盛产小麦,因此,自古以来关中地区人们以面食为主,一天到晚三顿饭,天天离不开面食,其中以面条和馒头为主。以前在陕西关中农村地区,女孩子长大成人,首要标准不是会缝一件衣服、绣一朵花,而是会擀上满满一案板的面条,这样以后出嫁,才能得到婆家的赏识。

关中地区的面条就是个实在。其厚、宽、长超出人们的想象,其形状如同腰间所系的裤带。然而,您可别被它雄浑的外表所吓倒。当您捧上一老碗正宗的陕西关中地区的面条,调上红彤彤的油泼辣子,红褐色的酱油、醋,雪白的盐,撒上绿莹莹的芫荽和葱花,上面再卧上金灿灿的荷包蛋,那么,这碗面条简直就是艺术品了,让您不忍心下箸去破坏它的美妙。

您看,端上来的这碗面条,红、白、绿、黄四色相间,象征春、夏、秋、冬四季,美不胜收,闻起来浓香扑鼻,吃起来爽滑筋道。只要这一碗面条下了肚,恐怕您看到山珍海味,也没有什么胃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