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就孩子的教养法则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引言 相同的起点,不同的终点

非凡人生源于何处

2015年,美国肯塔基州官员初选夜。一位发间夹着缕缕银丝的英俊农民,在酒店的套房里来回踱步,他就是瑞安·夸尔斯(Ryan Quarles)。这个夜晚,他要么会经历人生最伟大的一次成功,要么会遭遇最惨烈的一次挫败。32岁的夸尔斯在角逐肯塔基州农业部专员一职。他提前来到现场,充满必胜的信心,因为他为此次竞选付出了无比艰辛的努力。但从眼下的票数来看,情况似乎不妙。夸尔斯很清楚,自己在肯塔基州的知名度不高,胜选的机会比较渺茫。尽管如此,作为家中的第九代农民,他相信局面可以在瞬间改变。

那个夜晚,夸尔斯以1%的优势胜出。在几周后的官员大选中,他的票数领先民主党对手20%,成为美国最年轻的民选州级官员。这并不是夸尔斯首次在竞选中获胜。6年前,26岁的他战胜了一位在任14年的州议员,成了美国南北战争以来首个坐上州议会席位的共和党人。

当选肯塔基州农业部专员让夸尔斯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他说:“我当时的感觉是——啊,烟叶地里长大的农家子弟也可以成功。”

夸尔斯通往成功的旅程始于孩提时代在农场里数幼苗。那项细致的任务培养了他的算术能力和耐心,使他拥有超过班里其他孩子的巨大优势。9岁那年,由于学习勤奋、成绩优秀,夸尔斯进入了政界,当上了州议会的青年助理。入读肯塔基大学,4年后毕业时,夸尔斯修完了3个专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很高的荣誉。更让人惊讶的是,他在大学的头两年就完成了本科的全部功课,在本科的最后两年,他取得了一个国际贸易与发展学硕士学位和一个农业经济学硕士学位。大三时,夸尔斯获得了声誉卓著的杜鲁门奖学金,并用它支付了部分学费。竞选肯塔基州农业部专员期间,他还获得了法学学位和教育学硕士学位。夸尔斯的教育学硕士学位获自一所常春藤盟校,并得到了一项著名奖学金的全额资助。就这样,夸尔斯还有时间在2018年拿下了范德堡大学的教育学博士学位,这可是他的第7个学位。

桑谷·德尔(Sangu Delle)出生在加纳共和国首都阿克拉的郊区,父亲是一位乡村医生。14岁那年,德尔当选《时代周刊》非洲未来的25位领袖人物之一。像夸尔斯一样,德尔20多岁就拿到了多个学位,其中有一个最高荣誉级的文学学士学位、一个法学博士学位,以及一个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并且,这些学位都是哈佛大学授予的。

在哈佛大学读本科时,有个研究项目采访德尔,要他按1~5分的标准评价自己的快乐水平。1分代表不快乐,5分代表非常快乐。德尔的回答是:“4分。我觉得我非常幸运。”德尔没有说5分,是因为“生活中还有很多要做的事情”。被问及40岁时希望取得什么成就时,德尔说想先挣钱,也许会进入银行业或投资业,但更钟情投资业。然后,他将用自己的资金支持非洲的社会企业家。

2014年,德尔登上了《福布斯》杂志“非洲最有前途的年轻企业家”榜单。从该杂志的报道中可以看到,在德尔给自己列的40岁时要做到的事情清单中,大多数项目都已经实现了。他在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做投资赚了钱,还拥有了自己的控股公司。公司的资金是向哈佛大学的同学募集来的,用于投资非洲企业家。在此过程中,他还创办了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帮助加纳共和国的160个村庄通上了自来水。当时,德尔才20多岁。

自那之后,德尔共帮助200个村庄通上了自来水,为非洲企业家筹集了数百万美元。为了鼓励企业去非洲投资,他做了100多场演讲和讲座,其中有两场TED(1)演讲广受欢迎,观看人数达数百万。

20多岁的小提琴家、研究生玛吉·扬(Maggie Young)(2)在茱莉亚音乐学院的比赛中一举夺魁,赢得了与纽约爱乐交响乐团与管弦乐团前音乐总监艾伦·吉尔伯特(Alan Gilbert)在卡内基音乐厅联袂演奏的机会。

首演那天,玛吉将栗红色的头发盘成一个优雅的发髻,并一反常态地化了妆。玛吉曾经设想过这一刻,想象自己脚蹬高跟鞋踏过舞台,发出清脆的声音,但她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上场时的感觉。当时,她手持埃弗里-费舍尔-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整个管弦乐队和著名指挥家站立恭候。

第二天,《纽约时报》上有关这场音乐会的评论文章全都在谈论玛吉,称她的表现感性、成熟。此举开启了玛吉在美国和墨西哥的巡演,收获了《纽约时报》等媒体的如潮好评。

玛吉的成功离不开当初的努力。从中学开始,一到周末,玛吉就与学习弦乐演奏的伙伴一起去纽约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练琴。然而,玛吉现在能够站在这样的大舞台上,其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可以一直回溯到更早的过去:她两岁就开始学习小提琴,并从母亲那里学到了纪律的重要性。

不同的故事,相同的情节

上述每一位成人之所以出类拔萃,根源都在于他们的父母。在玛吉最早的记忆中,三、四岁的她站在长岛家中的起居室里,将小小的提琴固定在下巴下方,母亲端着一杯茶,注视着她,玛吉按照演奏要求,双脚分开约30厘米,努力站好,一动不动。

玛吉的妈妈要求她站立不动,这样做似乎有些过分,但这与教幼儿握棒球棒、建纸牌屋或者阅读,有什么不同呢?玛吉的妈妈把练习变成了小孩子一天生活当中的趣事。也正是这个习惯为玛吉埋下了成功的种子。

玛吉说:“3岁时,如果你在练习时扭动身体,那并不是一个问题。但是,如果站在管弦乐队前面演奏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时你扭来扭去,那你拉出的声音就无法盖过100人的管弦乐队,别人就听不见你的演奏。这是物理学常识。”

瑞安·夸尔斯取得的学术成就和他作为肯塔基州农业部专员的领导能力,都与他成长过程中经历的那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农场生活方式一脉相承。那时候,即便还只是个小孩子,夸尔斯也有重要的任务需要完成,而且他还有一位高标准、严要求的父亲。

桑谷·德尔的成功可以追溯到他从母亲那儿学到的经验。德尔才两岁,母亲就教他读书识字了。随后,在幼儿园时期,德尔与父亲在清早进行的那些具有深刻哲学意味的交谈,也功不可没。有时候,这样的早晨紧接在深夜阔谈之后。在那样的夜晚,德尔穿着一身小西装,坐在那里,听从战争地区逃出来的难民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这些人到家里来找他父亲交谈,倾诉自己的遭遇。

实际上,若深入研究夸尔斯、德尔、玛吉,以及其他众多高成就孩子的人生,某种非同寻常的事实便会浮现出来:同样的教养法则塑造了他们相似的人生阅历。

虽然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有别,父母们的表面差异很大,孩子们也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和志趣,他们各自成功的领域也不一样,但是,这些家长引导孩子通往成功的探险之旅却惊人地一致。

阶级似乎无关紧要,种族也不关宏旨。快餐店职员父亲与广受尊敬的法官母亲,都秉持如出一辙的成功养育理念。出生于加勒比的男孩进入了常春藤盟校,成了电子游戏大师和Twitter明星,他的父母与百年前爱因斯坦的妈妈采用了同样有效的教养策略。生活艰难、每天搭乘公交车去好莱坞替人打扫房屋的洛杉矶移民,拥有与美国前总统相同的养育风格。

这些父母有什么不同的招数?他们只比其他人领先一步吗?他们是否有意无意地采纳了某种教养法则,让孩子为未来做了更好的准备?若果真如此,这种法则可以传递给其他父母吗?是否真有一种教养法则,可以很好地塑造成功的孩子和充分实现自我的非凡成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