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气象水文
2.4.1 气候
流域因地形复杂,气候也复杂多样。平原区地形平坦,地势低,气流畅通无阻。太行山山脉耸立在流域西部,山区内地势高低各异,对气流形成阻滞作用。冬季,流域在干冷偏北气流控制下,气候干冷。夏季受来自海洋暖湿偏南气流控制,气候湿热。全年气温1月最低,7月最高。由冬入春,气温回升很快,由秋入冬,降温也很迅速,大多地区春温高于秋温。
2.4.2 气温
流域地处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在14℃左右,漳河山区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其他地区属南温带亚湿润气候区。流域内平原区平均气温变化在13.0~14.5℃之间,东、西温差不明显,平均不到1℃,最冷区位于沿海平原,最暖地区位于平原的西南部。山区气温低于平原,一般随高程的增高而降低。处于太行山东麓的一些河谷地区平均气温为12.0℃,卫河山区的焦作市为14.9℃,是流域内的最高值,漳河上游的山西省和顺县为6.3℃,是流域内最冷的地方。
2.4.3 降雨
由于受季风气候和地形的影响,流域降水量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带性差异。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00~800mm之间,只有局部地区小于500mm或大于800mm流域历史上水旱等灾害频繁。山区因来自西南或东南的海洋暖湿气流受地形的抬升影响,在太行山迎风坡形成一条与山脉走向相似的多雨地带,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600~700mm。其中,卫河上游峪河至淇河上游因受迎风坡效应或喇叭口效应较强的影响,出现一个800mm的高值中心,最大为卫河官山站935mm。太行山背风坡如浊漳河地区,因暖湿气流受山脉阻挡以及气流下沉作用,降水量比迎风坡明显减少,一般在550~600mm;浊漳河石梁水文站附近在550mm以下,其中辛安站最小,多年平均降水量仅498.1mm。
流域雨季大多从6月中下旬开始至8月下旬结束。多年平均夏季(6—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春季(3—5月)占8%~16%;秋季(9—11月)占13%~23%;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占2%左右。降水量年际变化显著是该流域的一个重要特征,流域内降水量的变差系数Cv值为0.24~0.32。
2.4.4 蒸发
流域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为1100mm(E601型蒸发皿观测值),年陆面蒸发量为487mm。年水面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山区为1.5~2.0,平原区年蒸发量都超过年降水量的2倍以上。水面蒸发量的年际变化不大,变差系数Cv值为0.08~0.13,但年内分配很不均匀,5月、6月的蒸发量可占到全年蒸发量的1/3。
2.4.5 径流量
流域径流的年内分配比较集中。但由于气候条件、补给形式、流域调蓄能力等差异,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的年内分配形式及集中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别。发源于迎风山区的中小河流,源短流急,流域调蓄能力小,汛期平均径流量一般占年径流总量的70%~80%;平原地区的排沥河道及汇水面积主要在严重漏水区的河流多为间歇性河流,全年水量几乎都集中在汛期或汛期的几场暴雨期间;以泉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的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汛期径流量一般只占年径流总量的3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