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总体起步较晚,但广东在抽水蓄能电站的勘察设计和建设管理等方面一直处于国内前列。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为了大亚湾核电站安全满负荷运行,在国家能源电力主管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广东省电力工业局携手香港中华电力公司研究在广东境内兴建抽水蓄能电站的可行性。1984年开始筹划并开展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勘察设计工作,1988年8月一期工程开工至2000年3月二期工程完工,8台机组装机容量2400MW全部并网发电,目前依然是世界上装机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之一。广州抽水蓄能电站的勘察设计与建设充满了创新精神,表现在选点正确、布置合理,各重要部位均采用了当代先进新技术,并有所发展和完善。如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岩壁吊车梁、高水头机组蜗壳加压预埋、洞室群的优化布置、高压长斜井和高压钢筋混凝土岔管、500kV高落差充油电缆、大型蓄能机组选型和计算机监控等,工程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结构极为复杂的高压岔管工程中,国内首次成功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是高压输水管道工程的一项重大突破,对我国地下结构设计中充分利用和发挥围岩承载力方面有重大进展,为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取得了重要实践经验,在类似条件下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继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之后,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又相继承担了惠州抽水蓄能电站(2400MW)、清远抽水蓄能电站(1280MW)、深圳抽水蓄能电站(1200MW)和阳江抽水蓄能电站(2400MW)等项目的勘测设计工作,有效地解决了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难题,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果,获得过多项国家级奖励,锻炼和培养了一批专家。上述几座抽水蓄能电站的净水头都在480~700m,对高压隧洞和高压岔管,均采用了限裂透水理念设计和钢筋混凝土衬砌,其设计理念先进,既节省了投资,又缩短了工期。
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对地质条件有相当高的要求,尤其是地下厂房及高压岔管等地下洞室群的合理布置,保证围岩稳定是整个工程安全和成败关键。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在这方面摸索并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在实践中验证行之有效。主要亮点有:推荐并正确地选择站址,选择低地震烈度区及地壳稳定性较好的区域;枢纽布置上有效地避开不利地质构造及其组合,将地下厂房洞室群和高压隧洞特别是高压岔管布置于岩体完整性好的地质块体中,实现了大跨度地下厂房采用喷锚作为永久支护和岩壁吊车梁技术;高压隧洞及高压岔管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新技术。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将客观存在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这是工程技术人员应该遵循的规律。
《广东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地质创新与研究》一书虽侧重于资料的汇集和重大成果的总结和提炼,但众所周知,工程地质勘察是一门探索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范围广,耗时长,所以,不断系统地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吸取教训,是提高水平、锻炼队伍、培养人才最有效的方法。作者将几十年工作积累资料和经验编写成书,既是对前人工作的尊重和肯定,也是对后来者非常重要的启迪。我相信,本书的编写出版,将有力地推进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中相关工程地质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是为序。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6年9月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