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保洁与水政巡查实时监控管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现代河道管理理念

现代河道管理应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采用科学方法实现河道永续利用。

1.2.1 人水和谐理念

河道具有强大的造物功能,是地球上绚丽多彩的动植物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灿烂文明诞生的摇篮。长期以来人们为满足供水、发电、航运等需要,在河道上进行拦河筑坝、径流调节、阶梯开发等活动,使许多河道变成了人工或半人工控制的系统,加上排放大量工农业污水,过度汲取有限的水资源,导致河源衰退、水环境恶化、河床萎缩、河槽淤塞、河道断流、水体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着河道的健康生命。无数事实证明,河道容量是有限度的,一旦人类对河道过度开发、掠夺甚至伤害,超过了河道本身所能承受的生态阀限,河道便会以它自己的方式对人类进行无情的报复,反击人类的征服和掠夺。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经过认真反思和实践探索,我国水利工作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核心理念,治水思路实现了从“靠天吃饭”“人定胜天”到“人水和谐”的转变。人水和谐,即人与水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其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水和谐发展的理念涵盖了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利工程与自然环境、人居环境的相互协调,其目标就是以人为本,实现人水两利。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水和谐的理念推进河道现代化管理。

(1)在河道水安全方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就是指以人为本,坚持人水关系的平衡与协调,在整个流域生态系统的框架下,处理好人类活动与水利水害的关系,合理地趋利避害,正确对待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降低水污染等人为灾害,在将水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程度降低到可以承受的程度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人类活动对水体循环的干扰,减少人对水的侵害。

(2)在河道开发利用方面,坚持人水和谐就是要维护河流自然生命和内在价值,合理开发利用河道水资源。处理好人类取用水与自然界其他用水的关系,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控制在能够保持水体基本功能、水资源可以持续利用的状态,使水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能够为整个自然界造福。董哲仁提出了“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良好河道”作为一种河道管理的目标和评估工具:一是要求人们对于河道的开发利用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程度,保障河道的可持续利用,处于一种对人类社会有益的状态,具备防洪、供水、发电、灌溉及旅游等社会经济功能,也要保证在淤积或侵蚀过程中河势的稳定性;二是要求人们保护和修复河道生态系统,保障其状况处于一种合适的健康水平上,即河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良好状态。

(3)在河道保护方面,坚持人水和谐就是要推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持水土,维系优良生态。要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做到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就是为了实现人水和谐目标而采取的必要措施:一是需要加强水功能区划管理和排污口控制,按照水功能区的水环境承载能力,确定排污总量控制指标,明晰排污权,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排污的外部性转化为内部性;二是要抓紧建立健全河道水质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对突发污染事件的快速处理能力;三是因地制宜,分区采取不同的措施,实行封育保护,加强管护,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自然植被,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速度,尽快改善生态环境。

1.2.2 标准化管理理念

近年来,随着治水思路的转变,人文环境的建设、改善和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改变过去粗犷的河道管理模式,大胆创新,探索河道管理新路子。坚持以提高管理标准和工作效率为抓手,引入标准化管理理念,将业务工作流程化、制度化。任何一种管理,脱离了标准化都不能达到有效管理的目标。管理无处不在,管理所发挥的效能也参差不齐,标准化管理就是要求不断规范与完善对人、事、物管理的细节,使各项管理工作规范有序、精益求精,以确保各项行为活动、管理工作的持续推进。科学的发展离不开高效的内部运行与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高效的管理机制、加强一切有效的协调沟通,培养规范、高效、高标准的人才队伍,一直是河道管理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通过规范、有序、高效管理思想的应用与实践,不断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实现河道管理事业的新进步。在水系发展规划、防洪度汛、工程建设、河道整治及长效管理等工作中,全力推进标准化建设,逐步提升河道管理工作水平。尤其是在河道巡视检查及运行管理方面,积极探索标准化管理模式,实现了工作规范化、分工责任化、考核量化统一的标准工作模式。另外,对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准确定位,业务工作流程化、规范化、限时办结、有机衔接,建立了规范、精细、有序、有责、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建立了实时动态的考核管理办法。将管理目标量值化、责任具体化,对行为过程与工作结果进行标准考核,从而达到了规范管理、准确定位、标准合理、细化责任、量化考核的管理效果。

1.2.3 信息化管理理念

现代化的河道管理是社会现代化和水利现代化的综合体现,用来表示的是一个复杂的长期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人们广泛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不断增强对环境的控制能力,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达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河道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全面改造河道两岸人民的生产条件的过程。河道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的许多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河道健康日益受到损害,客观上对河道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对河道进行更加精确的管理。要达到科学管理河道的目标,需要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显然,在复杂庞大的各种信息中及时得出处理结果,并提出合理的管理方案迫在眉睫。河道信息化管理就是指将信息化管理的思想应用于河道管理中,借助于“3S”技术、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各类河道管理活动进行信息化管理。依靠河道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及时准确地收集、存储和处理大量的河道信息,可以实现远距离同步的信息传输和共享,模拟各种复杂的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河道信息化管理包括信息的监测、传输、分析、处理,借助数学模型进行的河道水沙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运用自动化控制机制对河道管理进行实时的远程控制和管理等功能,还包括各种水政、航运、环保管理的信息化和系统化。

河道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实现河道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口持续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流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尤其是在广大北方地区,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河道水资源管理,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今后河道管理的一项基本任务,而河道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流域内水资源调度的科学性和精确性,是做好河道管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

河道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河道行政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通过河道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办事效率。对于河道管理部门来说,搞好河道的科学管理不仅要依靠行政、法制、经济手段,更要注重科技手段。另外,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还可以促进河道管理制度的改革。

河道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加强水旱灾害管理的能力,提高预测和防治各类水旱灾害的水平。信息是预防各类水旱灾害的基础,河道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灾害信息的迅速采集和运输,并通过数字化模拟功能及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和预报,有利于正确分析、科学制定防汛抗旱调度方案,提高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防治洪涝干旱灾害的决策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