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海水电站层状岩体波速各向异性研究
余良学,詹建平,杨朝辉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 引言
阿海水电站工程区岩体层状特征明显,本次研究岩性主要为层状钙质长石石英砂岩,含炭质钙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呈互层状夹中厚层状砂岩、生物碎屑岩,薄层层厚0.1~1m不等,岩体受挤压强烈,泥质粉砂岩相对破碎,层间挤压紧密。具体岩体特征参见图1。
图1 阿海水电站工程区典型层状岩体图
为研究层状岩体在各种角度下物理力学性质,在平洞洞壁选取15个测试区进行穿透声波测试,预期从声波波速得出层状岩体的各向异性特征。
2 测试方法
2.1 选取测试区原则
(1)代表性。本次研究目的是层状岩体的各向异性,选取的测试区要包含工程区各种层状岩体:薄层状、中厚层状、互层状等,各种岩体的比例要基本相当。
(2)完整性。由于需要研究的主要是微新岩体各向异性,要剔除地质作用影响,选取的测试区就要岩体完整,使测试结果不受构造等造成的岩体破碎影响。
(3)方向性。为了测试到各种角度下的岩体波速,测试区选取要避开岩层面与钻孔垂直的地方,这种地方测试只能得到“零”角度下的波速。
在上述原则下,此次研究共选取了15个测试区布置钻孔,典型的测试区见图1。需要说明的是,得益于实际工程条件,平洞开挖结果显示,布置测试区的洞壁上,岩层倾向几乎与洞壁呈直角相交,这避免了对岩层倾向面与测试钻孔交角的研究,简化了数据测试与分析的难度。
2.2 测试过程控制
波速各向异性测试采用的是穿透声波法。测线布置见图2:每一个测试区一般布置6个钻孔,上、下平行的两排孔相邻孔孔距一般为2m,两排孔间距依据平洞实际情况取最大间距布置,一般在1.2~1.4m之间。第一排三个孔从左至右标号为1号孔、2号孔、3号孔,第二排孔从左至右依次标号为4号孔、5号孔、6号孔,测线1—3和测线4—6方向与洞径方向平行。当测线1—6和测线3—4间声波不能穿透时,在两测线交点处布置7号孔进行加密测试。
造孔要求:
(1) 钻孔方向应在基本垂直洞壁的基础上统一向下呈5°倾斜。
(2) 所有钻孔要保持平行。
(3) 钻孔规格:深度为1.5m,直径为42mm。
(4) 完成的钻孔应进行冲洗,清除孔内的沉渣。
图2 阿海水电站岩体波速各向异性测试测线布置示意图
测线原则上尽可能多角度布置(获取大量样本),远距离测试(减少测距影响),测试点距10cm。孔斜测量采用1.5m的平直长杆,将杆直插入孔中1m,测量杆顶距离与孔口杆距,依据梯形校正实际测距。各测线与岩体层理夹角于现场用地质罗盘量出。
2.3 基础数据处理
完成测距校正后,计算各测点波速,每条测线均绘制孔深—波速曲线。每条测线只对应一个夹角,所以只采用一个代表性波速,这个波速取值依据如下原则。
(1)考虑爆破和开挖引起的洞壁松弛,依据本工程实测围岩松弛带一般小于60cm,通常舍去孔口50cm内数据。
(2)考虑测距校正对钻孔深处误差较大,通常舍去孔底40cm内数据。
(3)一般取中间平直段数据的平均值。
(4)对于中间段数据跳跃较大时,考虑受构造等地质作用影响,取大值。
3 数据分析
3.1 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工程条件,本次测试不需要考虑岩层倾向与测试钻孔交角,认为它们呈平行状态,这种情况下,只需要考虑测线与岩层夹角和波速的关系。
层状岩体中,对岩体波速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层间空隙和部分低速岩体(泥质粉砂岩、生物碎屑岩),层间空隙与岩体孔隙类似。孔隙率和岩体完整系数有关,一般来说完整性越差,孔隙率越大,如砂层(极软岩、极破碎)大于5%,破碎软岩3%~5%,完整硬岩小于3%。
针对本工程岩体特点,对层间空隙和部分低速岩体用一个变量统一描述,取孔隙率3%进行数学建模。但层间空隙对波速影响又不完全等同孔隙率,要考虑波动传播过程中遵循的最短路径原则,既孔隙率对波速贡献上要加一个小于1的影响因子。结合实际测试情况,取完整岩体波速5.50km/s,空隙波速0.34km/s,测距1m,孔隙率影响因子0.32,即可得出层状岩体波速与夹角关系的数学模型,采用二次多项式建模,见图3。
图3 层状岩体波速与夹角关系的数学模型图
3.2 实测数据分析
严格按前述规则,本次共采集到167对 (夹角与波速)有效数据,绘制成散点图见图4。考虑各测区岩体破碎程度不一致,数据离散性较大,不利于对数据进行规律性总结,对实测数据进行归一化,取全部167个波速数据的平均值5.11km/s为基点,以每个测区平均波速为调节值,进行归一化处理,结果见图5。对比归一化前后数据,可以看出,归一化后变化最明显的是40°前数据有明显的聚合特征,可推测出大角度相交时,波速受角度影响较大,但无明显规律。
图4 层状岩体波速与夹角的散点图
图5 归一化后层状岩体波速与夹角的散点图
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有:角度测量误差、测距误差、地质作用、仪器系统误差和读数误差等多种,单个测试数据通常在工程上都不具有意义,只有统计学规律才具有确实意义。考虑现场对测线与岩层夹角测量误差控制在5°以内,同时统计样本总数较少的综合因素,以夹角10°为统计期间,分别对归一化前后数据进行平均统计,统计成果见图6和图7。
图6 层状岩体波速与夹角平均值拟合曲线图
图7 归一化后层状岩体波速与夹角平均值拟合曲线图
从图6可以看出,归一化前数据统计拟合结果呈三次多项式,明显违背了理论数学模型,其结果受地质作用影响较大,不适用于描述完整岩体的各向异性特征。
对比图7和图3可以看出,归一化后数据拟合结果与理论模型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更加真实地反映了本工程岩体的各向异性特征。本工程岩体波速各向异性(夹角—波速)关系基本符合二次多项式规律,平行岩层与垂直岩层波速在完整岩体中相差约0.5km/s。由于归一化基点选取的是所有数据的平均值,反推平行岩层波速约5.5km/s,这与工程实际有差异,依据前期勘测大量钻孔数据统计结果,新鲜完整岩块波速取值5.80km/s,可以得出,垂直岩层方向波速为5.3km/s。
4 结论
阿海水电站工程区以砂岩为主的层状岩体,波速各向异性特征明显,波速与岩层夹角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平行岩层波速比垂直岩层方向高0.5km/s左右。新鲜完整岩块波速取值5.80km/s的情况下,垂直岩层方向波速为5.3k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