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半干旱牧区饲草料作物高效用水技术研究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我国牧区面积广大,总土地面积达432.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45.1%;草原面积约38.25亿亩,占全国草原面积的64.9%,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国界线长约1.1万余km。所以,牧区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对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等意义重大。

牧区自然条件恶劣,干旱缺水,生态环境脆弱。多年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不平衡发展的压力,导致牧区迄今存在着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生态问题:干旱、水蚀、风蚀、草原退化与荒漠化、盐碱化等。经验证明,维持牧区草原生态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加强草原生态的建设与保护,重视牧区水利工作,大力发展灌溉草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农业水利将向着关注民生、节水高效、生态文明的方向发展。2015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强调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

针对我国干旱半干旱牧区在灌溉饲草料地建设中所存在的工程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下以及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坚持生态友好、生产高效的原则,采用精确试验、模型计算、遥感监测分析等方法,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于2012—2014年间承担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干旱半干旱牧区饲草料地高效用水技术研究” (项目编号:201201008),开展饲草料作物需水动态、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水肥耦合技术以及人工草地的生态影响等方面研究。通过技术试验研究和集成创新,形成实用干旱半干旱牧区灌溉饲草料地高效用水技术集成模式,指导牧区饲草料生产高效用水技术进步,科学合理地确定发展格局和规模,提高干旱半干旱牧区有限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效率。

本书内容主要为作者在内蒙古达茂旗、新疆阿勒泰等典型牧区开展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等饲草料作物高效用水技术试验研究、技术示范和推广应用的成果总结,主要内容包括牧区自然条件及发展问题、相关技术发展状况、典型牧区自然生态特征分析、饲草料作物需水规律和水肥关系、饲草料地节水灌溉工程技术、饲草料地高效用水技术的集成示范、人工草地建设对生态的影响、灌溉饲草料地ET遥感监测等。

本书主要由魏永富、张瑞强、李振刚、刘虎编著,参加编写的人员还包括高天明、岳征文、杨志勇、尹瑞平、刘桂香、运向军、李亮、朱俊峰、郝伟罡、王健、王丽霞、廖梓龙、龙胤慧、李锦荣、王育青等。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韩振中总工程师、内蒙古农业大学魏占民教授、西安理工大学张建丰教授等专家的指导,在此表示诚挚谢意。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作 者

201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