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著名人物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创办者。清光绪状元,称实业、教育为“富强之大本”,先后创办大生纱厂、通州师范、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等10多个企业、学校。1909年被推为江苏咨议局议长,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北洋政府农商总长,袁世凯将称帝时辞职南归续办实业与教育。
黄炎培(1878—1965),江苏川沙人,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筹备主任。早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教育会副会长、议会议员。1945年访问延安,发起建立中国民主建国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主委。
许肇南(1886—1960),贵州贵阳人,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第一任校长。曾就读成都高等学堂,后留学日本、美国,任中国留美学生会会长,获工学学士学位和工程师职称。1914年回国后即参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筹建,并亲自教授多门课程。主持校务期间拥护民主革命,支持进步学生参加反帝爱国活动。
沈恩孚(1864—1944),字信卿,号渐盦,又号心磬,江苏吴县人,教育家。上海龙门书院肄业。1904年到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任龙门师范学堂监督,倡导新学。后来在上海发起成立江苏学务总会,任会长。辛亥革命后,任职于江苏都督府,任副民政长、江苏省公署秘书长。1917—1923年负责董理同济大学,创办鸿英图书馆,曾长期担任上海市议会议长。
李仪祉(1882—1938),陕西蒲城人,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教务主任、教授。1898年考中同川府秀才,1904年考入京师大学堂,1909年赴德留学,攻读水利专业。1914年回国后即参与学校筹建,1923年为解救陕西旱灾投入艰苦的水利工程建设。由于成就突出,被中国水利界公认是理论和实践上贡献最大的近代水利专家。
杨孝述(1889—1974),字允中,松江县人。松江府中学堂首届毕业生,清华大学毕业后考取公费,赴美留学,1914年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1925年春,由教务主任升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1927年6月,为第四中山大学工学院土木系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被推选为上海杨浦区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上海分社常委、上海市电机工程学会理事、上海市科协委员、杨浦区人民代表等。
沈祖伟,密歇根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1922—1924年任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校长。
严善坊,曾任全国水利局佥事,1921年底至1922年初,代理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校长职务。
沈百先(1896—1990),浙江湖州人,1915年考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毕业后赴美留学并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在河海工科大学、国民政府导淮委员会等单位任职任教,并先后任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一至六届董事、七至九届会长和国民政府水利部政务次长,抗战胜利后被派往台湾接收水利事业。
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河海工科大学校长、教授。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1917年留学美国,获硕士、博士学位。回国后主持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副主席、全国科协副主席等职。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
张闻天(1900—1976),江苏南汇人,1917年考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在校期间,接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南京及江苏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五四运动”后离校走上革命道路,由新文化运动的热情战士逐步成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
沈泽民(1902—1933),浙江桐乡人,1916年考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21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共产党,是上海发起组13名成员之一;1923年受党派遣到南京建邺大学任教并创建南京地区党团组织;1930年自苏联回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鄂豫皖省委书记;共青团第一届中央委员和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
须恺(1900—1970),江苏无锡人,1915年考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毕业后赴美留学并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任第四中山大学教授、中央大学水利系主任、国民政府水利委员会总工、联合国远东委员会防洪局代理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水利部技术委员会主任、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总工及中国水利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等职。
汪胡桢(1897—1989),浙江嘉兴人,1915年考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23年获美国硕士学位后回“河海”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水利部副部长、水利部顾问、一级工程师,主持淮河、大运河治理工程,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大型连拱坝——佛子岭水库;后又负责黄河三门峡水库建设。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1960—1978年任北京水利水电学院院长。曾任政协河南省委员会第一届委员,第二届常委;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委,第六届委员。
黄文熙(1909—2001),原籍江苏吴江,出生于上海。我国土力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水工结构和岩土工程专家,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事业的开拓者。先后在暨南大学、大同大学、河海工科大学学习,1929 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后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央大学水利系教授、系主任,华东水利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并兼任水利部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
许心武(1894—1987),字介尘、介忱,江苏仪征人,祖籍安徽歙县,水利专家、教育家。1915年考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特科班,后入爱荷华大学,学习水利工程,1926年获硕士学位。在南京国民政府负责拟订华北及淮河、黄河等水利机构的组织和工作方案,组织华北水利委员会、导淮委员会及黄河水利委员会。1931年出任河南大学校长。1944年任中央大学水利系教授兼系主任,翌年奉命考察欧美各国。1948年任复旦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华东水利部、华东设计院、上海市设计院任工程师。
曹锐(1896—1929),字壮父,化名王子琴,湖北阳新县人。1922年3月考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鄂专班。1924年加入共产党,并很快成为出色的革命战士和领导人。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按党中央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被选为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常委、江苏省党部常委、秘书长,负责党部的日常工作,在国民党左派中发挥重要作用。党的“八七”会议以后,他担任鄂西特委书记兼鄂西农民暴动军总司令、中央巡视员、湖北省委候补书记兼组织部长等职。1929年春节前夕,因叛徒告密而被捕,3月4日在武昌通湘门外壮烈牺牲。
严俦(1897—1965),又名严希纯、严绍彭,土家族,贵州印江县人。1922年9月进入河海工科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1926年4月毕业,受党派遣赴广州参加国民革命。红军长征期间,担任中央军委的交通联系。此后在上海坚持党的地下斗争。1937年抗战爆发后,参加抗日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出席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参加接管和创立中国科学院,历任中科院秘书处、办公厅主任,并筹建中国科学出版社,任副社长。后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常委,并任致公党中央副秘书长。还先后担任国家计量局副局长、全国侨务委员会主任和全国科协、《光明日报》的名誉职务。
乔德仁(1905—1927),又名乔心泉、乔心全,化名张子庭,四川人。1923年考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当时南京地区党团组织和各项爱国进步运动的领导骨干。1927年任团江苏省委委员、团中央候补委员,同年8月到无锡担任团县委书记,在组织领导无锡农民秋收起义时被捕。被捕次日下午在无锡南校场壮烈牺牲,年仅2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