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 黄河夺淮前稳定的砂质堡岛海岸
在1128年黄河夺淮入海之前,苏北海岸主要受长江和一些在本区入海的中小型河流(如淮河、灌河等)的影响。当时的长江口北岸沙嘴和其他河口两岸的沙嘴以及滨岸沙堤构成了从长江口到鲁东南基岩海岸的一系列堆积沙体——堡岛(张忍顺,1984)。由于长江供沙的北上和其他河流的供沙量非常有限,堡岛海岸长期相对稳定在现存的几道沙冈附近,最著名的为盐城境内的西冈、东冈以及其间较短的中冈(图2.1)。它们代表着堡岛海岸的不同发育时期,发育年代分别为:西冈6700~4500a B.P.,中冈4500~4200a B.P.和西冈4000~3200a B.P.(郭瑞祥,1983;虞志英,1986;赵希涛等,1992;朱诚等,1996)。由于海岸开敞,岸外无沙洲掩护,波浪作用较强,且沙源主要为源短流激的河流输送的粗颗粒物质,这些沙冈的物质组成多为黄褐色的中、细砂,中值粒径多在0.25~0.125mm(凌申,1994),代表了当时相对稳定的砂质海岸。
古淮河口南北的堡岛内侧是一些被堡岛封闭的泻湖,主要包括淮河口南(今里下河地区)的古射阳湖、今沭阳以东至灌云和灌南的硕项湖和桑墟湖。由于需要宣泄泻湖的纳潮量和径流,在这些堡岛海岸上形成一系列潮汐汊道(tidal inlet)。其中最主要的是阜宁县的射阳湖口(苗湾口)和喻口,向南还有盐城的石达口,大丰的刘庄、白驹和草堰口以及东台的海道口等。
沿岸沙坝、泻湖以及穿过沙坝的潮汐汊道构成了苏北古砂质堡岛海岸,这种海岸类型稳定发育数千年,岸线变迁非常缓慢,直至1128年黄河夺淮由此入海(图2.1)。
图2.1 黄河夺淮前苏北岸线变迁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