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混凝土概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4 密度与空隙率

砂的表观密度(apparentdensityofsand)为其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

空隙)的质量,与母岩的矿物成分有关。由于机制砂和母岩实际上是同一种矿物组成,机制砂的表观密度一般与其母岩的表观密度相同。

砂的堆积密度(bulkdensityofsand)为其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堆积密度大小可以反映出砂在自然、松散状况下的堆积状态及其空隙率(percentageofvoids inaccumulatedsand),与砂的颗粒形状和级配有关。形状扁平或带有棱角的颗粒含量多、级配不良的砂,其空隙率较大。在细度模数相同的条件下,堆积密度越大,空隙率越小,表明砂颗粒间相互自然填充的致密程度越高。

《建筑用砂》(GB/T14684—2001)规定[5],砂的表观密度应大于2500kg/m3,堆积密度应大于1350kg/m3,空隙率不大于47%。

砂的紧密密度(tightdensityofsand)是砂按规定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与其

对应的空隙率为紧密空隙率(percentageofvoidsintightsand)。紧密密度大小可以反映

出砂在受到振动情况下的颗粒动态填充能力,同样与砂的颗粒形状和级配有关。在细度模数相同的条件下,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越大,紧密空隙率与松散空隙率的差值越小,说明砂的颗粒形状越规则、圆润,颗粒级配越趋于使砂密度最大的合理状态。

因此,用于混凝土的机制砂,应同时采用细度模数、颗粒级配、密度和空隙率等指标,才能合理评价其堆积状态,从而使选择的机制砂适宜于配制工作性能好、密实度大、强度高的优质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