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风速测量
准确地把握风能特性对风电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至关重要,所需基本信息包括不同时间段盛行风的风速和风向。从气象站获取的风能数据能更好地帮助理解风电场风谱。但是,为了对风电场风能特性进行精确的分析,必须采用精确而可靠的仪器来测量风速和风向。
2.7.1 生态指标
风成特征为地表由于持续强风而形成的自然特征。沙丘形态就是典型的例子。沙粒被风吹起,在风速较低时落下。被风吹动沙粒的大小和移动距离的特征,可以表征当地风力强度大小,为风电场选址提供参考。其他风成特征案例还有干盐湖、沉积柱和风冲刷等,这些都可以用来作为风电场选址的参考。
另一种风电场选址的方法是遵守生态指标。树木和灌木会因强风冲刷而变形,变形程度和特征取决于风力强度。此方法特别适合判断山谷、沿海和山区的风。根据侧面形状,图2-22归类了树受风影响的八种变形特征:无变形、冲刷、轻微旗形化、中度旗形化、强旗形化、切边及旗形化、倾倒及旗形化、完全旗形化。当风向比较单一,即当地只有一种盛行风向时,树木面迎盛行风向的一侧由于经常受较大风速吹袭,水分蒸发大大加速而使新生枝芽生长缓慢以至枯萎;而背风一侧仍能继续生长,从而使树形发生不对称,气象学上称之为风成偏形树。
图2-22 树的形态
风冲刷是指背风处的枝条,当叶子落下时可清晰地看到风冲刷的痕迹。这种风是微风,对风力发电来说无利用价值。旗形化为树枝被刮到背风处,树木侧面看像一面摇摆的旗帜一样。因风速变动而带来的旗形化效应对风力发电来说是有价值的。对于倾倒和旗形化形态,在强风效应下,树的主干和树枝向下风向倾倒,这是强风效应。对于切边风,由于其为强劲的风,主干的树枝被压迫而难以长到正常的高度。完全旗形化表示,由于极强的风,使得树木无论从俯视图还是侧视图都近似一面旗帜。
基于这些变形,风的强度采用七分制,如图2-22所示,显示了树干的顶部和迎风部的形状。但应该指出的是,这种变形的程度应当随树种的改变而变化。所以,这种方法适用于校准某一固定的树木品种在长时期内的风能数据。一旦这种校准确定了,风速范围则可基于生态指标直接估计出来。
2.7.2 风速仪
从生态指标和气象站获取的风速数据,可以帮助设计者找到合适的风电场场址。但最终场址的确定基于短期的实地测量。应利用安装在测风塔上的风速仪来测量风速。测风塔高度为风力机轮毂高度,能避免因地表面剪切风而需进一步修正风速。功率随风速的变化很敏感,故要求在测量风速时,采用敏感、可靠、正确校准且质量好的风速仪。
风速仪类型有多种。根据工作原理,可分为旋转式风速仪(杯状风速仪和螺旋桨式风速仪)、压力类风速仪(压力管风速仪、压板风速仪和球状风速仪)、热电风速仪(热线风速仪和热板风速仪)、相移风速仪(超声波风速仪和激光多普勒风速仪)。
1.杯状风速仪
最常用的风速仪是杯状风速仪。这种风速仪由三个风杯与短轴连接,等角度地安装在垂直的旋转轴上,如图2-23所示。风杯的外形或者是半球形的,或者是圆锥状的,由轻质材料制成。图2-23所示为圆锥状的杯状风杯,杯状风速仪是一个阻力装置,当置于流场中时,风能会使得杯状物有阻力,该阻力用下式表示
图2-23 杯状风速仪
凹面的阻力系数比凸面的高,故凹侧风杯受到更大的阻力,阻力差驱动风杯绕中心轴旋转。转轴下部驱动一个被包围在定子中的多极永磁体。指示器测出随风速变化的电压,显示出对应的风速值。当风速达1~2m/s时,风杯式风速仪就可以起动,旋转速度与风速成正比。
杯状风速仪能适应多种恶劣的环境,随风很快加速,使其停止转动的速度却很慢。风杯达到匀速转动的时间要比风速的变化来得慢,存在滞后性,这种现象在风速由大变小时较为突出。如当风速从较大值很快地变为零时,因为惯性作用,风杯将继续转动,不能很快停下来。这种滞后性使得杯状风速仪测量的瞬时风速并不可靠。同时,这种滞后性消除了许多风速脉动现象,使得风速仪测定平均风速比较好。试验证明:三杯比四杯好,圆锥形比半球形好,因为阻力和密度成正比,空气密度稍有改变,都会影响测量速度的准确性。
2.螺旋桨式风速仪
类似于水平轴风力机工作原理,有主要靠升力工作的螺旋桨式风速仪,结构如图2-24所示。桨叶式风速仪是由多片桨叶按一定角度等间隔地装在一垂直面内,能逆风绕水平轴转动,其转速正比于风速。桨叶有平板叶片的风车式和螺旋桨式两种。最常见的是由三叶或四叶式螺旋桨,装在形似飞机机身的流线形风向标前端,风向标使叶片旋转平面始终对准风向。叶片由轻质材料制成,如铝或碳纤维热塑料。桨叶旋转方向始终正对风向,在流向平行于轴的气流中,桨叶受到升力,从而使螺旋桨以与风速成正比的速度旋转。
图2-24 螺旋桨式风速仪
3.压板风速仪
一种利用压力来测量风速的仪表是压板风速仪,在1450年由Leon Battista Alberti发明,并由Robert Hooke(1664)和Rojer Pickering(1744)进一步完善。压板风速仪有一个装在水平臂上,可围绕水平臂转动的摆动盘。摆动盘通过舵臂安装在可自由旋转的垂直轴上,如图2-25所示。风向标使得摆动盘始终垂直于气流。垂直于平板的气流可看作一个整体,则平板所受的压力p为
压力p使摆动盘向内旋转,其向内摆动的幅度取决于风的强度,故摆动板可用来直接校准风速。而且,压板风速仪适合用来测量大风。
图2-25 压板风速仪
图2-26 压力管风速仪结构简易图
4.压力管风速仪
另一种利用压力来测风速的风速仪是压力管风速仪。图2-26所示为压力管风速仪的结构简图,根据不可压缩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得出
同样,在垂直于风的管子里,压力为
用p1减去p2,化简得出
因此,通过测量两个管子内的不同压力,即可得出风速。C1、C2值可根据仪器查出。压力通过标准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得。压力管风速仪的主要优势是没有运动部件,但在开放的地区,如有灰尘、潮湿的和有昆虫的地方测量会影响精度。
最常用的压力管风速仪为皮托管。由法国工程师Pitot发明,由总压探头和静压探头组成,利用空气流的总压与静压之差即动压来测量风速。图2-27所示为L形皮托管的结构示意图,根据不可压缩流体的伯努利方程,流体参数在同一流线上的关系式为
由式(2-23)可得
可见,只要已知该地空气密度ρ,并测得流动空气的总压p0和静压p,或两者之差p0-p,即可按式(2-24)计算风速v,这就是皮托管测风速的基本原理。
考虑到总压和静压的测量误差,利用测量读数进行风速计算时,应作适当的修正。为此,引入皮托管的校准系数ζ,可将式(2-24)改写为
图2-27 L形皮托管的结构简图
合理地调整皮托管各部分的几何尺寸,可以使得总压、静压的测量误差接近于零。例如,图2-27所示的标准皮托管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善的一种,其校准系数为1.01~1.02,且在较大的流动马赫数Ma和雷诺数Re范围内保持定值。图中的0.1d处为风的静压取压小孔。
图2-28 超声波风速仪
5.超声波风速仪
超声波风速仪通过感应空气中音速的变化来测量风速,结构如图2-28所示。超声波风速仪设置三个手臂,彼此垂直安装,在臂端安装了传感器,通过空气向上或向下发出声波信号。运动空气中的声速不同于静止空气中的声速。用vS表示静止空气中的音速,v表示风速,则若声音和风向同一方向移动,由此产生的声波速度v1可表示为
同样,如果声波的传递与风向相反,则由此产生的声波速度v2可表示为
根据式(2-26)和式(2-27)可得出
因此,在上下移动时通过测量传感器尖端间的声波速度,则可计算出风速。超声波风速仪没有可移动部件,在0~65m/s范围内测出的风速是可靠且准确的。但是,超声波风速仪比其他类型的风速仪昂贵。
2.7.3 风速表的标定
为了运行可靠,尽可能地减小风速表的测量误差,有必要对风速仪进行定期标定。校准就是在理想条件下制定一个基准风速作为标准。风速仪测量数据质量取决于其自身特性,如精度、分辨率、灵敏度、误差、响应速度、可重复性和可靠性。例如,典型的杯状风速仪有±0.3m/s的精度,风速最微小的变化能被风速仪检测出,灵敏度即是输出与输入信号的比值;误差来源于指示速度与实际速度之间的偏差;响应速度表明了风速仪检测到风速变化的快慢程度;可重复性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时所读取数据的接近程度;可靠性表明在给定风速的范围内风速仪成功工作的可能性。风速仪的这些属性应当定期检查。
此外,在风速表适用之前需对其进行标定。风速仪标定是在校准风洞中进行的,校准风洞有吸入式、射流式、吸入-射流复合式以及正压式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用的是射流式校准风洞,其测量系统如图2-29所示。射流式校准风洞由稳流段和收敛段构成,稳流段内装有整流网和整流栅格。供应给风洞的压缩空气先通过稳流段,再通过收缩段形成自由射流。
图2-29 射流式校准风洞测量系统
1—稳流段;2—总压管;3—收敛段;4—静压测孔;5—被标定的皮托管;6、7—微压计
以皮托管风速仪的标定为例,被标定的皮托管感压探头迎风置于风洞出口处,其总压孔轴线对准校准风洞的轴线。标定时,皮托管动压读数为微压计示出的Δh1。相应的标准动压由安装在稳流段A处的总压管和开在射流段B处的静压孔组合测取,即为图2-29所示的Δh。
在所选择的标定流速范围内,记录各稳定气流流速下校准风洞的标准动压值Δh和被标定皮托管的动压值Δh1。整理测定数据,结果被拟合成标定方程,或绘制成标定曲线,以备皮托管测量风速时查用。当Δh与Δh1之间呈线性关系时,可以直接求出被标定皮托管的校准系数ζ,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