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地形地貌
淮河流域位于全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的前缘,大都处于第三级阶梯上,地形大体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淮南山区、沂沭泗山丘区分别向北和向南倾斜。流域西部、南部及东北部为山区和丘陵区,其余为平原、湖泊和洼地。流域山区面积为3.8万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4%;丘陵面积为4.8万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7%;平原面积为14.77万km2,占流域总面积的56%;湖泊洼地面积为3.6万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3%。其中:淮河水系的山区面积占17%,丘陵占17.5%,平原面积占58.4%,湖洼面积占7.1%;沂沭泗水系山丘区面积占31%,平原面积占67%,湖泊面积占2%。
流域西部的伏牛、桐柏山区,一般高程200~500m,太白顶是淮河发源地,海拔1140m,沙颍河上游的石人山海拔2153m,为全流域的最高峰;南部大别山区,一般高程在300~500m,淠河上游白马尖1774m,是大别山区的最高峰;东北部沂蒙山区,一般高程在200~500m,龟蒙顶是沂蒙山区的最高峰,海拔1156m。丘陵主要分布在山区的延伸部分,流域西部高程一般为100~200m,南部高程为50~100m,东北部一般在100m左右。淮河干流以北为广大冲、洪积平原,高程一般为15~50m;苏北淮河下游平原高程为2~10m;南四湖湖西为黄泛平原,高程为30~50m。
淮河流域地貌具有类型复杂多样、层次分明、平原地貌类型极为丰富的特点。在空间分布上,东北部为鲁中南断块山地,中部为黄淮冲积、湖积、海积平原,西部和南部是山地和丘陵。平原与山地丘陵之间以洪积平原、冲洪积平原和冲积扇过渡;此外,还有零星的喀斯特侵蚀地貌和火山熔岩地貌。地貌的成因主要有流水地貌、湖成地貌、海成地貌。地貌形态上分为山地(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岗地)和平原4种类型,这4种地貌类型的面积占流域面积的比分别为9.7%、6.5%、17.2%和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