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洪涝灾害统计报表及指标解释
3.1 概述
3.1.1 基本情况概述
目前,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计算办法的实施,主要是依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2009年发布的《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办减〔2009〕9号);经国家统计局审核同意,2011年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正式印发了修订后的《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办旱一〔2011〕19号),该制度对洪涝灾害统计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对报送制度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并对洪水灾害规范化统计的九张大表的填写作了说明。但在实际灾害发生后,一部分基层单位或灾害统计员对灾害统计工作的思路、步骤、方法、原则、填报责任单位等掌握的不是十分准确,特别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参考体系或手册、标准等,这就造成了不同地区(市)、县、乡(镇)、村(屯)等不统一的问题;由于参考的资料缺乏,出现粗估、错估,甚至出现临时“拍脑袋”的现象,影响了灾害核查的准确性。以下为项目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九张大表”如何准备、核查、估算、填写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统计报表的相关内容,以及填写方法;有助于基层工作人员更好地进行洪涝灾害的统计和上报工作,有助于对减灾投入、补偿、重建等后续的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洪涝灾害统计报表共九张,即表1洪涝灾害基本情况统计表、表2农林牧渔业洪涝灾害统计表、表3工业交通运输业洪涝灾害统计表、表4水利设施洪涝灾害统计表、表5死亡人口基本情况统计表、表6城市受淹情况统计表、表7抗洪抢险综合情况统计表一、表8抗洪抢险综合情况统计表二、表9洪涝灾害实时统计表。九张大表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交通运输业、水利设施等方面的损失和死亡人员、城市受淹等方面的数据。此表统计涉及行业部门众多,指标分类详细,基本涵盖了洪涝灾害需掌握的所有基本情况。此外,还有抗洪抢险和减灾效益等与灾情息息相关的综合性内容。
洪涝灾害统计表的报送时限分为实时报、过程报、月报和年报。洪涝灾害统计表报送制度规定:灾情通过报表系统报送,洪涝灾害报表按行政区划、所属流域两种统计方式上报。具体要求在洪涝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上报实时报,并将所掌握的实时灾情迅速上报,在灾害过程结束后的第2个工作日上报过程报,并将核实后的灾情完整上报,每月第3个工作日前上报上月月报,并将上月发生的灾情过程累计上报,每年年末上报年报和年终报。可见洪涝灾害上报工作有着内容复杂,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
3.1.2 统计指标分布特点分析
洪涝灾害统计报表(9个表)共统计107项,可以分为9大类,包括范围类指标、建筑类指标、人口类指标、农林牧渔业指标、工业交通运输业指标、直接经济损失类指标、水流类指标、水利设施类指标、抗洪抢险类指标。其中范围类指标有4项,包括表1中的受灾范围(县、乡)、受淹城市、表6中的城市受淹范围(面积、比例)、表9中的受灾范围(县、乡);建筑类指标有3项,分别为表1中的倒塌房屋、表6中的建筑物受淹(房屋和地下设施)、表9中的实时倒塌房屋;直接经济损失类指标主要有表1中的直接经济损失、表6中的城区直接经济损失、表9中的直接经济损失3个;人口类指标有25项,其中表1有4项,分别为受灾人口、死亡人口、转移人口、失踪人口;表5为死亡人口基本情况统计表,共有8个指标;表6中的洪水围困人口、紧急转移人口等、表8中避免人员伤亡的次数和人数、因山洪台风或其他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共计5个指标,表9中的失踪人口、转移人口等4项。
其中,表9中的指标与表1中的指标的区别是:表1中的数据为初步堪灾、计灾之后的数据,表9中的数据为经过核灾之后的数据。农林牧渔业指标有14项,大部分集中在表2,分别为农作物受灾的面积和粮食作物、农作物成灾的面积和粮食作物、农作物绝产的面积和粮食作物、因灾减产的粮食、经济作物损失、死亡大牲畜工业、水产养殖损失的面积和数量,还有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表8中包括减淹耕地、避免粮食减收情况;表9中的农作物受灾面积;交通运输业指标有11项,分别为表6中的生命线中断历时(供水、供电、供气、交通)、停产工矿企业、铁路中断、公路中断、机场港口关停,供电中断,通信中断,工业交通运输业直接经济损失;水流类指标主要有表6中的受淹过程,包括进水时间、淹没历时、累计降雨量,主要街道最大水深、所属流域等,共5个指标。水利设施类指标共有14个指标,分别为损坏水库(大中型、小型)、水库垮坝(大中型、小(1)型、小(2)型)、损坏堤防(处数、长度)、堤防决口(处数、长度)、损坏护岸、损坏水闸、冲毁塘坝、损坏灌溉设施、损坏水文测站、损坏机电站、损坏机电泵站、损坏水电站;抗洪抢险类指标有28项,主要包括四大类,分别为防汛物资消耗、出动情况、资金投入和防洪减灾效益;防汛减灾物资还分为编织袋、编织布、挡水设施、砂石料、木材、钢材、救生衣、抗灾用油、抗灾用电、其他物资消耗折算资金、总物资消耗折算资金。出动情况还可以分为投入抢险人数(部队官兵、地方人员、防汛机动抢险队员)和抢险情况(抢险舟、运输设备、机械设备)等。
综合九张大表,各类指标的数量分布情况见图3.1、图3.2。
图3.1 各类指标的数量分布图
资料来源:本图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文件《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办旱一〔2011〕19号)整理。
图3.2 各类指标在总指标数量中所占的比例
资料来源:本图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文件《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办旱一〔2011〕19号)整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抗洪抢险类指标和人口类指标所占比例最大,抗洪物资和伤亡统计非常详细。可见,在灾情统计中,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居于首位,其次就是关系国民经济安全的农林牧渔业以及保证粮食安全问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灾情核查人员对这些项目要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