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另觅新居
世道混乱,强人出没。太平桥老屋住了数年后,因考虑到单门独户不够安全,孙秀林遂有了另觅新居的打算。此时正巧财神湾西首的孔家因家道中落,有意出售部分孔家厅和孔家花园。孙秀林闻讯后,毅然花了上千银元,将其买下,经过一番改建后就成了孙家厅和孙家花园。
孙家亲友曾对孙家厅和孙家花园有过详细的描述,现移录于此,以见旧观:
孙家厅在乌镇东栅财神湾西首,临街下岸三间楼房,靠河处有专用“桥洞”(河埠);临街上岸也是三间楼房(俗称一直落),中间正对头墙门,留有一条出入的过道。六间楼房的楼下起阁较高,以利开店营业,楼上起阁较低,为了营业,居处只好将就一点了,这是乌镇沿街店面房舍的特色。孙家曾租给他人开店,收租生息。上岸曾开过茶叶店、糖果茶食店和染店,乌镇有名的朱家馆——朱德泰就开设在下岸。专营包酒菜和门市供应,颇具特色。
孙家花园旧貌(木心摄)
头墙门用铁皮包裹,钉有“漫天星”,有一对黄铜狮首衔环。门坊颇有气派,额有“五世其昌”四个砖雕大字,这大概是孙秀林的一生期望,也可能是孔家留下的旧貌。
墙门内是宽阔的石板天井,走上街沿进入三开间平厅,正中挂有“积善堂”匾额,白底黑字古朴苍劲。这堂名不知是孙秀林的主意,还是绍兴老家的沿袭。“积善人家庆有余”是祖训,是孙秀林的自励和对子孙的启迪。有人云“富不过三代”,恐怕孙秀林也有此后顾之忧。
平厅的屏门和两壁挂有中堂、书画,一式台条几椅,俨然是乌镇厅堂的规范格式。陌生人进门观望,还当作是“书香人家”。平厅的翻轩下三间一统是落地堂窗,裙板上刻有“精忠岳传”浮雕,上半扇是花格玻璃窗。后檐中间也是落地堂窗,眉板、裙板和脚板上刻有花卉、羽毛等吉祥物,两边是矮墙,上有统间花格玻璃窗。
玻璃始兴于法国,中国人能制造玻璃为时较晚,为此起始时价格不菲。据说孔家厅原来是花格砺壳窗,是孙秀林刻意改装的,这也反映了当年孙秀林的经济实力和他见过世面的眼界之广宽。
二墙门靠近平厅的后檐。进得二墙门也是石板天井,两边有东西厢楼,连接北边的三间楼厅。东厢楼下是账房间,西厢楼下是会客间,楼厅下用可以装卸的板障分隔成三间,中间是客堂间,两旁是膳堂间和起居间,楼梯在退堂的东边,所有前后檐的托几、雀替,以及楼梯栏杆也有精美的雕刻,而前后堂窗的裙板上刻有二十四孝等浮雕,和前埭平厅的浮雕呼应为“忠孝传家”,这是孔家的遗物。厅上厅下,都是花格玻璃窗,所以十分亮堂。如有红白喜庆,楼下卸去板障就是一所三开间的堂楼,更显气派。墙门大开之时,人站在街上北望,可见层层叠叠,直透三埭楼厅的屏门上的锦幔字画,有点“侯门深如海”的华丽气概。楼上连厢楼折隔成十间房间,这就是老太太的佛堂间与儿孙辈的宿处和书房间,以及下人等的寝处了。
庸园示意图(孔海珠提供)
紧接楼厅是东西相向的两排平坡,各有三五间之多,西坡是堆栈和柴间,东坡是灶间和下人房舍,是孙秀林自造的。平坡的北端中央是一个圆洞门,顺着东西平坡中间的石板甬道,穿过圆洞门,就是后花园了。
花园占地不广,原是孔家花园的一隅,但也有亭台、假山和鱼池,连同花草树木当是原来主人孔家之物。也算是孙秀林夫妇颐养天年之所了。
“孔家花园”即“庸园”,为孔子第七十三世孙孔庆增(一八三二—一九二二)建于清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该园几经扩建,占地数十亩,百里闻名。孔庆增长子孔繁麟(一八五四—一九二〇),亦能自力更生,从商致富,心向风雅,对旧学有相当的研究。但孔繁麟去世后家道迅速败落,其子孔祥生(一八七三—一九三九)不通文墨,不理财务,最终沦落到靠变卖家产度日。将房屋与花园售给孙家的应该就是孔祥生这一代。据其子作家孔另境(一九〇四—一九七二)自述,其父“为一纨绔子弟,不习文墨。祖父逝世后,即将家产挥霍殆尽,并将住屋也售去”。在其所售“住屋”中就包含有为孙家所购买的部分。
孙秀林自己还没来得及住进新宅就于木心出生不久撒手人寰。直到一九三一年,木心五岁时,在经过一番精心地营建后,孙家这才举家迁入了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