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次钱币收藏投资浪潮:改革开放后
20世纪80—90年代,随着中国邮市、艺术品市场的走强,钱币作为收藏品市场中的一个重要品种也大呈其威,成为收藏浪潮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文艺的春天的到来,钱币收藏也开始从过去作为“封资修”批倒批臭的境遇中解放出来。北京成立了中国钱币学会,各省市也纷纷成立了钱币学会,钱币收藏成了仅仅次于集邮的中国第二大收藏品种,在各地只要有集邮市场的地方,就有钱币市场。男女老少都参与了钱币收藏投资热潮,特别是流通纪念币的发行,使钱币市场呈现出了异常火爆的状况。这一次钱币收藏浪潮造就了不少币界英雄,也创造了不少藏界传奇。
上海钱币收藏家杨顺发,就靠钱币收藏获得了很有意义的投资回报。杨顺发是上海著名钱币收藏家,1991年7月1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首家“世界铸币”收藏馆,免费向社会各界人士开放。1997年12月,他在上海举办了“世界铸币”个人展;1998年,他和他的铸币馆被评为“上海十佳收藏家和收藏馆”。经过20多年的努力,杨顺发收藏到各种铸币3万多枚,代价是他将家中的衣着用品、家具都卖光了,只留下一个两用的双人沙发,白天接待参观者,晚上当床。
咸丰重宝当十
在杨顺发漫漫收藏之路上,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1982年5月的一天,他偶尔经过上海太原路钱币、邮票市场,看到一个个地摊上摆放着许多外国的流通币,还有一些外国银币,如法属印支那、英国立像、墨西哥鹰洋、大日本龙洋等。这些都是中国海员回国时带回来的。好奇心让他掏钱买了几枚,想不到这一冲动,使他在以后的岁月里与世界铸币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杨顺发利用业余时间常去光顾钱币收藏市场,从常见的苏联币买起,同时他还托付在美国的亲朋帮忙收藏钱币,广交爱好钱币收藏的朋友,交换铸币、互通信息。一次,一位外地泉友向杨顺发透露一个消息,东北有位高龄的老收藏家有意出让一整套的德国陶士币,要价5000元人民币。当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5000元是一个工人几年的工资收入,对杨顺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但这套德国陶币对他吸引力太大了,晚上辗转反侧,到天亮终于下了决心,把从国外买来的大彩电卖掉。杨顺发凑齐这笔款,火速北上。到了老人家里,他坦言自己的境况,只希望能给他留点回程的车钱。老收藏家被杨顺发的诚意打动。后又留杨顺发在他家里多住了几个晚上,彼此交流集币的心得。
法国银币(1904年)
人民币拾圆
人民币伍分
第九次钱币收藏浪潮造就了惊心动魄的1997年。
1997年上半年是中国钱币市场价格狂涨之时,很多钱币一个月内就狂涨10倍。1997年7月16日,国办有关部门突然发布禁止非法买卖人民币的通知,将纪念币也当成流通的人民币加以禁止买卖。一纸令下,钱币收藏市场大惊失色,其火爆的气氛烟消云散,人去楼空。被查禁的钱币收藏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寂后,不甘寂寞的币商看到风声渐小,又将钱币摆上了摊位,但此时的价位已是急泻而下,纪念币一下子跌去了40%,金银币和人民币受此影响,也阴跌不止。
此时,收藏评论家朱浩云在《文汇报》发表文章,认为“钱币市场有戏”,指出全国钱币集藏者有数百万之众,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钱币收藏活动不会停止。“从管理层来讲,在维护经济秩序、金融秩序的同时,如何保障广大钱币爱好者交流、交换、调剂余缺已是一个新的课题,相信有关部门会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从而将集币引向正确的方向,还集币以高雅文化活动的本来面目。”可能这类文章对管理层的触动很大,认为“一刀切”不解决问题,必须疏堵结合。199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布“国务院关于禁止非法买卖人民币的通知”,更正了一些条款。这个通知一经公布,钱币收藏市场人士欢欣鼓舞,当天纪念币和金银币就跳空高开,几天内流通纪念币涨了20%,金银币整体涨幅达到30%。金银币的部分品种,如1996年发行的20克小麒麟银币、1997年发行的1盎司迎春图银币等涨幅超过了50%。钱币市场很快就基本恢复到了国办通知下达前的价位。然而涨后又跌,1997年年底到1998年5月,钱币市场仍然未能走出涨升走势,又陷入阴跌不止,特别是金银币,跌得令被套的币商称“看不懂”。
钱币市场盘跌的态势是有原因的。当时一枚1985年9月发行的1元面值的纪念币西藏涨到415元,12年涨了415倍,一枚1988年12月发行的1元面值的建行币涨到550元,9年涨幅高达550倍。暴涨必然有暴跌。
钱币市场的暴涨暴跌,从某一方面也说明了钱币收藏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