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1922年6月21日,在中国内蒙古巴林右旗一座被盗空的古墓中,一位来自比利时的传教士克尔文(Kervgn)发现了一块刻满奇怪符号的石碑。很明显,石碑上的符号是文字,但却没有一个人能够识别这些类似天书的文字。
专家们经过研究推断,这些“天书”就是早已经被岁月掩埋的契丹族的文字。结论一出,人们顿时兴奋异常——契丹,一个消失的王朝,一段沉睡的历史,一个远逝的民族,就像他们的文字一样神秘而遥远……
由此,这个早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民族和帝国,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了无数人追逐、热衷的一段传奇。
“契丹”的本意是“镔铁”,也就是坚固的意思,说明这是一个剽悍勇猛的民族,就像镔铁一样坚硬不摧。
早在1400多年前,契丹就已经出现在了《魏书》中。他们兵强马壮,能骑善射,骁勇善战,弯弓能射雕,纵马能御风,是草原上当仁不让的雄鹰。后来,一位名叫耶律阿保机的部落首领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帝国,之后改国号为大辽。
契丹帝国在最强盛的时候,曾经雄霸中国北部大片疆域,南到河北、山西北部,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抵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真正称得上是疆域辽阔、气壮山河。
契丹帝国先后经历了五胡乱华、唐、五代、北宋、南宋、元等朝代,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与宋朝形成了南北对峙的格局。
就在与宋朝对峙的时期里,契丹帝国达到鼎盛,一度阻断了中原地区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以至于欧亚大陆中西部的许多国家误以为整个中国都已经沦陷在契丹的铁骑下。于是,“契丹”这个词成了中国的代称。
后来,意大利的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介绍东方时,就用“契丹”来称呼中国。哪怕到了今天,在斯拉夫语国家中,仍然把中国称为“契丹”。
而在中国,提起杨家将,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跟杨家将杀得昏天暗地的契丹军队。
事实上,契丹帝国不仅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还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其是寺庙、塔刹,自从佛教传入契丹以后,契丹皇帝就热衷于烧香拜佛,自然而然促进了佛教的流行和发展。如今,在黄河以北地区保存下来的古佛寺和佛塔,很大一部分都是契丹帝国修建的,他们巍峨雄伟,历经千年风雨洗礼,却仍然顽强地屹立不倒。
契丹这个马背上的民族,虽然剽悍凶猛,却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大国风度,他们虚心地学习中原文化,大量吸收中原汉族人才,同时兼容各种文化,在中国北方开创了一派繁华盛世!
然而,风水轮流转,就像其他所有帝国在兴盛之后,总要走向衰落和灭亡一样,随着女真部的崛起,盛极一时的契丹帝国最终走向灭亡。一部分幸存的契丹人被迫西迁,在西域建立起一个新的政权——西辽。
这是契丹帝国最后希望的延续,也是契丹帝国复兴的最后希望。然而,历史的车轮碾过一路繁华,终归淹没在了时间的长河里。西辽帝国虽然也曾一度强盛,但很快就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所灭。
这个强大的帝国和民族,终于如同过眼云烟一般,在历史的画卷中渐渐褪去色彩,消失得无影无踪!
可是,闭上双眼,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浮想联翩:蓝天白云下,莽莽草原上,契丹铁骑奔腾而至,气势磅礴,气吞山河,一幅盛世画卷随之缓缓展开,华美如斯,大气如斯,恢弘如斯……
到底这是怎样一番摄人心魄的气势,怎样跌宕起伏的兴盛与衰亡,怎样奇迹般地留下一个个神话,在中国北方轰轰烈烈地拓创出几百年的辉煌呢?
就让我们一起翻开史册,穿越历史的时空,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共同见证一个搏击长空的雄鹰民族——契丹的兴亡传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