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酒史:酒香五千年
我国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其中《史记·殷本纪》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等,都表明我国酒的兴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
关于酒起源的各类学说
关于酒的历史,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至今已有五千年了。据考古学家证明,在近现代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品中,已有了专用的酒器。这就告诉我们,早在原始社会,我国就已经盛行酿酒。经过夏、商两个翰代后,饮酒的器具也越来越多。在出土的商殷文物中,青铜酒器的出土占相当大的比重,这就告诉我们在当时,饮酒的风气很盛行。自此之后的文字记载中,关于酒的起源的记载并不多,但关于酒起源的传说却不少,被大家熟知并流传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酒是上天造的吗
上天造酒的说法,主要是认为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此种说法,主要是根据以下记载而推断的:东汉末年以“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自诩的孔融,在《与曹操论酒禁书》中有“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之说;唐代素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在《月下独酌·其二》一诗中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的诗句;经常喝得大醉,被誉为“诗鬼”的诗人李贺,在《秦王饮酒》一诗中也有“龙头泻酒邀酒星”的诗句。此外如“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魂”,“酒泉不照九泉下”,“仰酒旗之景矅”,“拟酒旗于元象”,“囚酒星于天岳”等,都经常有“酒星”或“酒旗”这样的词句。窦苹所撰《酒谱》中,也有酒,“酒星之作也”的话。
酒旗星的发现,最早见《周礼》一书中,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二十八宿的说法,始于殷代而确立于周代,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伟大创造之一。《晋书》中也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飨饮食。”轩辕,我国古星名,共17颗星,其中12颗属狮子星座。酒旗三星,即狮子座的ψ、ε和∽三星。这三颗星,呈“1”形排列,南边紧傍二十八宿的柳宿蜍颗星。柳宿八颗星,即长蛇座“δ、σ、η、Ρ、ε、З、W、”八星。如果是在晴朗的夜晚,对照星图仔细在天空中搜寻,狮子座中的轩辕十四和长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因亮度太小或太遥远,则肉眼很难辨认。
在当时科学仪器极其简陋的情况下,我们的祖先能在浩渺的星汉中观察到这几颗并不怎么明亮的“酒旗星”,并留下种种记载,可谓是一种奇迹。那么为何命名为“酒旗星”呢?这还得归功于我们的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这也说明了在当时,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综上所述,酒自“上天造”之说,显然没有科学根据,且被文学渲染夸张。在此介绍,仅供鉴赏。
二、猿猴不仅“嗜酒”也能造酒
猿猴造酒之说,主要来源于猿猴“嗜酒”的喜好。在唐人李肇所撰《国史补》一书中,曾经有一段精彩的记载。猿猴,生性机敏,居住在深山野林中,在巉岩林木间跳跃攀缘,出没无常,很难活捉。但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人们发现并掌握了猿猴的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嗜酒”。为此,人们在猿猴经常出没的地方,摆了几缸香甜浓郁的美酒。猿猴闻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徘徊,接着便小心翼翼地用指蘸酒吮尝,时间一久,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于是开怀畅饮起来,可谁知,竟然酩酊大醉,进而乖乖地被人捉住。
这种捕捉猿猴的方法并非我国独有,东南亚一带的人们和非洲的土著民族捕捉猿猴或大猩猩,也都采用类似的方法。这也就埋下了猿猴与酒不解之缘的因子。
猿猴不仅仅嗜酒,而且还会“造酒”。这在我国典籍中也曾有记载。明代文人李日华在他的著述中也有过类似的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娄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饮之,不可多,多即减酒痕,觉之,众猱伺得人,必嬲死之。”清代文人李调元在他的著作中记述道:“琼州(今海南岛)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以稻米杂百花所造,一石六辄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清代的另一种笔记小说中也说:“粤西平乐(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西江支流桂江中游)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娄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通过这两段记载,我们可推断出人们在广东和广西都曾发现过猿猴“造”的酒。
这些不同时代、不同人的记载,都可说明即在猿猴的聚居处,多有类似“酒”的东西发现。我们在先讲解猿猴造酒最合理的解释之前,先说说酒的生成原理。酒是一种发酵食品,是由一种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类产生的。酵母菌是一种分布极其广泛的菌类,在广袤的大自然原野中,尤其在一些含糖分较高的水果中,这种酵母菌更容易繁衍生长。含糖的水果,是猿猴的重要食品。当成熟的野果坠落下来后,由于受到果皮上或空气中酵母菌的作用而生成酒,是一种自然现象。那么猿猴造酒最合理的解释便是,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堆积的水果受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发酵,在石洼中将“酒”的液体析出,这样的结果,并未影响水果的食用,而且析出的液体——“酒”,还有一种特别的香味,猿猴居然能在不自觉中“造”出酒来。那么到底这是猿猴为适应的本能性活动而为之还是有意识、有计划的生产劳动呢?恐怕要解答这类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仪狄作酒醪说
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史籍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记载。是否属实,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一种说法叫“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这里并无时代先后之分,似乎是讲他们做的是不同的酒。“醪”,是一种糯米经过发酵而成的“醪糟儿”。性温软,其味甜,多产于江浙一带。“秫”,高粱的别称。杜康做秫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粱。如果硬要将仪狄或杜康确定为酒的创始人的话,只能说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则是高粱酒创始人。
另一种说法叫“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意思是说,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时候,在民间就有各种各样的造酒方法,是仪狄将这些造酒的方法归纳总结出来,始之流传于后世的。能进行这种总结推广工作的,绝对不是一般平民,所以有的书中认定仪狄是司掌造酒的官员,似乎有一定道理。
那么,仪狄是什么时代的人呢?古籍中的记载较为一致地认为他是夏禹时代的人。那么他是从事什么职务的人呢?关于此,都没有确凿的史料可考。那么,他是怎样发明酿酒的呢?《战国策》中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钦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根据这段记载,情况大体是这样的:夏禹的女人,令仪狄去监造酿酒,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做出来的酒味道很好,于是奉献给夏禹品尝。夏禹喝了之后,觉得确实很美好。可是夏禹并没有奖励造酒有功的仪狄,反而从此疏远了他,对他不再信任和重用了,自己从此也不再喝酒。还说后世一定会有因为饮酒无度而误国的君王。
那么,仪狄是不是酒的“始作”者呢?事实上用粮食酿酒是一道非常复杂又很繁琐的工序,单凭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的。仪狄再有能耐,首先发明造酒,似乎可能性不大。如果说他是位善酿美酒的匠人、大师,或是监督酿酒的官员,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完善了酿酒方法,终酿出了酒醪,还是有可能的。所以,郭沫若说“相传禹臣仪狄开始造酒,这是指比原始社会时代的酒更甘美浓烈的旨酒”,这种说法似乎更加被人认可。
四、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关于杜康造酒的说法,有这样一句记载,“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洞中发酵后,有芳香的气味传出。
魏武帝乐府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自此之后,杜康造酒的说法就广为流传了。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古籍中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都有过记载。
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县志》中,对杜康也有过较详细的记载。白水县,位于陕北高原南缘与关中平原交接处。因流经县治的一条河河底多白色石头而得名。白水因有“四大贤人”的遗址而名蜚中外:一是相传为黄帝的史官、创造文字的仓颉,出生于本县阳武村;二是死后被封为彭衙土神的雷祥,生前善制瓷器;三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发明者东汉人蔡伦,也在此地留有坟墓;四是相传为酿酒的鼻祖杜康的遗址了。
“杜康,字仲宁,相传为陕西白水县康家卫人,善造酒。”康家卫是一个至今还存在的小村庄,西距县城七八公里。村边有一道大沟,长约十公里,最宽处100多米,最深处也近百米,人们叫它“杜康沟”。沟的起源处有一眼泉,四周绿树环绕,草木丛生,名“杜康泉”。县志上说“俗传杜康取此水造酒”,“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有酒味故然不确,但此泉水质清冽甘爽却是事实。清流从泉眼中汩汩涌出,沿着沟底流淌,最后汇入白水河,人们称它为“杜康河”。
史籍中还有少康造酒的记载。少康即杜康,不过是因年代不同的称谓不同罢了。那么,酒之源究竟在哪里呢?劳动人民在经年累月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了制造酒的方法,经过有知识、有远见的“智者”归纳总结,被后人代代相传。这种说法是比较接近实际,也是合乎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
五、现代学者对酒起源的两点看法
第一,酒是天然产物。关于这一说法,最有力的证据是最近科学家发现,在漫漫宇宙中,存在着一些天体,就是由酒精所组成的。这正好可用来说明酒是自然界的一种天然产物。人类不是发明了酒,仅仅是发现了酒。
我国晋代的江统在《酒诰》中写道:“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又云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江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谷物自然发酵酿酒学说的人。在这里,古人提出剩饭自然发酵成酒的观点,是符合科学道理及实际情况的。方心芳先生则对此作了具体的描述:“在农业出现前后,贮藏谷物的方法粗放。天然谷物受潮后会发霉和发芽,吃剩的熟谷物也会发霉,这些发霉发芽的谷粒,就是上古时期的天然曲糵,将之浸入水中,便发酵成酒,即天然酒。人们不断接触天然曲糵和天然酒,并逐渐接受了天然酒这种饮料,久而久之,就发明了人工曲糵和人工酒。”现代科学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是:剩饭中的淀粉在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糖分、酒精,最后自然转变成了酒香浓郁的酒。在远古时代人们的食物中,采集的野果含糖分高,无须经过液化和糖化,最易发酵形成酒。
第二,果酒和乳酒为第一代饮料酒。人类有意识地酿酒,是从效仿大自然开始的。对此,我国古代书籍中就有不少关于水果自然发酵成酒的记载。如宋代周密在《癸辛杂识》中曾记载山梨被人们贮藏在陶缸中后竟变成了清香扑鼻的梨酒。元代的元好问在《蒲桃酒赋》的序言中也记载道,某山民因避难山中,堆积在缸中的葡萄也变成了芳香醇美的葡萄酒。
远在旧石器时代,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水果自然是主食之一。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糖分(如葡萄糖,果糖)及其他成分,在自然界微生物的作用下,很容易自然发酵生成香气扑鼻、美味可口的果酒。另外,动物的乳汁中含有蛋白质,乳糖,极易发酵成酒,以狩猎为生的先民们也有可能意外地从留存的乳汁中得到乳酒。在《黄帝内经》中,记载有一种“醴酪”,即是我国乳酒的最早记载。根据古代的传说及酿酒原理的推测,人类有意识酿造的最原始的酒类品种应是果酒和乳酒。因为果物和动物的乳汁极易发酵成酒,所需的酿造技术较为简单。
华夏酒五千年发展漫漫征程
人类在远古时代已经懂得酿造不同种类的就来。根据历史考证,大约在公元前20世纪,古埃及,古希腊以及中国古人类已经掌握了简单的酿造技术,并可用五谷、各种果子及不同的原料来酿制不同味道的酒类。这些都可从考古中发现的当时许许多多精致美观的酒具中发现。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酿酒便有了充足的原材料,如广为种植的谷物,水果和牲畜的奶汁,蜂蜜等。而经济的发展,使酿酒技术得以断提高。随着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人类的酿酒技术也日益完善。
陶瓷制造业的发展也推动了酿造业的进步。人们制作了精细的陶瓷器具,用以盛载各种酒类并使好的酒能够长期保存。
经过长期实践,人类逐渐完善了酿酒技术,特别是在17世纪,蒸馏技术应用在酿酒业上,使大批多种类,高质量的酒品得以成功地酿制并长期保存。世界著名的法国白兰地和苏格兰的威士忌以及伏特加都是从那时就开始酿造出来的。
到现在为止,人们已掌握了非常完整且成熟的酿酒技术,不仅能控制酒的度数,而且可随心所欲地制出各种口味的酒来。
闲话酒的分类
关于酒的分类,不同的标准,自然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按制造方法分类
第一,酿造酒。酿造酒是指以水果、谷物等为原料,经发酵后过滤或压榨而得的酒。一般都在20度以下,刺激性较弱,如葡萄酒、啤酒、黄酒等。
第二,蒸馏酒。蒸馏酒又叫烈性酒,是指以水果、谷物等为原料先进行发酵,然后将含有酒精的发酵液进行蒸馏而得的酒。蒸馏酒酒度较高,一般均在20度以上,刺激性较强,如白兰地、威士忌、中国的各种白酒等。
第三,配制酒。配制酒是指在各种酿造酒、蒸馏酒或食用酒精中加入一定数量的水果、香料、药材等浸泡后,经过滤或蒸馏而得的酒。如杨梅烧酒、竹叶青、三蛇酒、人参酒、利口酒、味美思等。
二、按酒精含量分类
第一,高度酒。高度酒是指酒精含量在40度以上的酒,如白兰地、朗姆酒、茅台酒、五粮液等。
第二,中度酒。中度酒是指酒精含量在20~40度之间的酒,如孔府家酒、五加皮等。
第三,低度酒。低度酒是指酒精含量在20度以下的酒,如黄酒、葡萄酒、日本清酒等。
三、按商业经营分类
第一,白酒。白酒是以谷物为原料的蒸馏酒,因酒度较高而又被称为“烧酒”。其特点是无色透明、质地纯净、醇香浓郁、味感丰富。
第二,黄酒。黄酒是中国生产的传统酒类,是以糯米、大米(一般是粳米)、黍米等为原料的酿造酒,因其酒液颜色黄亮而得名。其特点是醇厚幽香,味感谐和,越陈越香,营养丰富。
第三,果酒。果酒是以水果、果汁等为原料的酿造酒,大都以果实名称命名,如葡萄酒、山楂酒、苹果酒、荔枝酒等。其特点是色泽娇艳,果香浓郁,酒香醇美,营养丰富。
第四,药酒。药酒是以成品酒(以白酒居多)为原料加入各种中草药材浸泡而成的一种配制酒。药酒是一种具有较高滋补、营养和药用价值的酒精饮料。
第五,啤酒。啤酒是以大麦、啤酒花等为原料的酿造酒。其特点是具有明显的麦芽和酒花清香,味道纯正、爽口,营养价值较高,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
四、按配餐方式分类
第一,开胃酒。开胃酒是以成品酒或食用酒精为原料加入香料等浸泡而成的一种配制酒,如味美思、比特酒、茴香酒等。
第二,佐餐酒。佐餐酒主要是指葡萄酒,因西方人就餐时一般只喝葡萄酒而不喝其他酒类(不像中国人可以用任何酒佐餐),如红葡萄酒、白葡萄酒、玫瑰葡萄酒和有汽葡萄酒等。
第三,餐后酒。餐后酒主要是指餐后饮用的可帮助消化的酒类,如白兰地、利口酒等。
中国古代名酒知多少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曾出产过很多名酒,以下几种最有名。
1.女儿红
因历史典故而来的女儿红酒,色如琥珀,澄黄透明;味比琼浆,醇厚甘鲜;酒体协调,口感极佳,更具有半干型绍兴酒特有的馥郁芳香。它以精白优等糯米、生麦曲和鉴湖水为主要原料,采用独特的酿造工艺,多年陈化而成,滴滴入口,唇齿留香。故以陈醇来形容女儿红酒,陈以炼香,醇赋酒格。女儿红酒的命名,源于江浙一带地方风俗:民间生女之年要酿酒数坛,以喻望女成凤之意,并在坛外雕绘有我国民族风格的彩图,泥封窖藏,待到女儿长大至18岁出嫁时,把酒取出来招待宾客,以示喜庆吉祥。
2.状元红
女儿酒就是生女儿的人家,在女儿出生当年酿制几坛酒,密藏于地窖或夹墙内,一直到女儿出嫁时取出来,或作陪嫁,或在婚宴上款待客人。因为女儿酒的酿制寄托了父母希望,所以酿制时不仅选料、技艺十分精心,连酒坛也刻意装扮,请画匠粉绘各种吉祥图案和题上吉祥祝辞,如“花好月圆、万事如间、白首偕老”等,将父母心愿表达出来。这种酒坛后来被人称“花雕”。
生女儿人家如此,生儿子人家也不甘落后,于是绍兴人就有了生儿子就酿酒,并在酒坛上涂上朱红色,着意彩绘的,这种酒被命名为状元红,表示儿子有状元之相。
无论是女儿酒、状元红,从酿造到饮用,即使是不提倡晚婚的古代,也要等17或18年以后,一坛酒存放17或18年以上往往会浓缩成半坛,甚至更少些,其质量肯定更佳,在女儿成亲或儿子大喜的日子里,父母用这种酒来款待诸亲好友,受赞扬自然不在话下,于是喜上加喜。
状元红以优质高粱为原料,以大麦制曲,并采用清河泉头水为酿造用水,加入人参、砂仁、豆蔻、川牛膝等30余味名贵中药,浸泡提炼,成为成品。
酒液红润晶莹,色泽自然,芳香馥郁、甘美可口。适量饮用有调和血气,补中固本,强壮身体,延年益寿之功效。
3.竹叶青酒
据史书记载,竹叶青是我国历代都生产的名酒。其色泽金黄带绿,纯净透明,香甜适中,柔和爽口,有淡淡的苦味而无强烈的刺激性,其余味中有汾酒和药材浸液形成的特殊感觉。45度酒,适当饮用有调和腑脏、疏气养血等良好功效。
竹叶青的酿制方法最初仅是在酒液中浸泡嫩竹叶,以取得淡绿清香的色味。自从白酒普遍生产和饮用以后,配入竹叶青的酒多以白酒为主。配入的原料更是多种多样了。目前,国内各地生产竹叶青,以山西汾阳杏花村汾酒厂的产品为最佳。
4.杜康酒
据史书记载,杜康是夏代仲康时用粮食酿酒的鼻祖,周宣王时杜康后人因避难而定居于洛阳南的汝阳县。杜康当年造酒的遗址说是在汝阳县蔡店乡杜康村,这里酿造杜康的泉水清冽碧透,味甘质纯,因杜康为造酒者的始祖,使杜康成了今天酒的化身。杜康酒属浓香型酒,以优质小麦、精选糯米、高粱为酿酒原料,高中温曲混合使用,并采取“香泥窖封,低温入池,长期发酵,精心勾兑”等先进工艺制成。杜康酒久负盛名,历史文人多有赞誉,三国时期曹操曾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名句。
5.乳酒
狩猎是原始人的重要生产活动。随着狩猎方法和工具的改进,人们可能一次捕到较多的野兽,一时吃不完,就用绳子缚住或者用围栏围住,留待以后宰杀。被缚或被关的野兽中完全可能有正在哺育幼兽的母兽,也有可能在被缚、被关时生了幼兽,于是人们就有了尝到兽奶的机会,当然也有了挤兽奶的条件。挤下的兽奶一时吃不完,保管不善,和含糖的野果相似,也会受到自然界的微生物的作用而生酒。人们偶然尝了这种酒,觉得味道很好,就有意识地模仿着酿造起来,这就是最早的乳酒了。所以有的学者认为,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发展起来以后,就可能有了乳酒,可见这种酒之古老。《礼记·礼运》中提到的“醴酪”,就是指乳酒。至于是什么动物的乳酿制的酒,就说不清了。从一些古籍中看,马乳制的酒肯定是乳酒中很重要的一种。如汉代朝廷专设有“挏马官”,负责生产马乳酒。宋史中也提到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一带)“马乳酿酒,饮之亦醇”。元代诗人许有壬写的《马酒》诗中说:“味似融甘露,香疑酿醴泉。新醅撞重白,绝品挹清元。”看来这种酒既甘甜,又醇厚。
6.葡萄酒
魏文帝曹丕喜欢喝酒,尤其喜欢喝葡萄酒。他不仅自己喜欢葡萄酒,还把自己对葡萄和葡萄酒的喜爱和见解,写进诏书,告之于群臣。魏文帝在《诏群医》中写道:“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非长者不别也。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陆机在《饮酒乐》中写道:“蒲萄四时劳醇,琉璃千钟旧宾。夜饮舞迟销烛,朝醒弦促催人。春风秋月桓好,欢醉日月言新。”《饮酒乐》中的“蒲萄”是指葡萄酒。诗中描绘的是当时上流社会奢侈的生活:一年四季喝着葡萄美酒,每天都是醉生梦死。这时的葡萄酒是王公贵族们享用的美酒,但已比较容易得到,否则谁也不可能一年四季都喝它。
中国十大名酒
一、贵州茅台酒
茅台酒的历史由来已久,源远流长。从公元前135年汉武帝“甘美之”的褒奖到1704年清代大儒郑珍“酒冠黔人国”的赞誉,从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到1996年荣获纪念“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茅台酒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茅台酒系用优质高粱为主要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而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发酵期长,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等独特工艺是茅台酒风格独特、品质优异的重要原因。酿制茅台酒要经过两次加生沙(生粮)、八次发酵、九次蒸馏,整个生产周期长达八九个月,再陈贮3年以上,勾兑调配,然后再贮存1年,使酒质更加和谐醇香,绵软柔和,方准装瓶出厂,全部生产过程将近5年之久。
茅台酒是风格最完美的酱香型大曲酒。其酒质晶亮透明,微有黄色,酱香味更加明显,令人陶醉不已。香气扑鼻;开怀畅饮,满口生香;饮后空杯,回味悠长,茅香不绝。茅台酒液纯净透明、醇馥幽郁的特点,是由酱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风味融合而成,现已知香气组成成分多达300余种,酒度53度。陈毅有一首赞茅台酒的诗:“金陵重逢饮茅台,万里长征洗脚来。深谢诗章传韵事,雪压江南饮一杯。”
二、四川五粮液
天下三千年,五粮成玉液。五粮液酒是浓香型大曲酒的典型代表,它集采用传统工艺,精选优质高粱、糯米、大米、小麦和玉米五种粮食酿制而成,具有“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协调、恰到好处”的独特风格,是当今酒类中的精品。
五粮液酒历次蝉联“国家名酒”金奖,1991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驰名商标”。继1915年获巴拿马奖80年之后,1995年又获巴拿马国际贸易博览会酒类唯一金奖。至此,五粮液酒共获国际金奖32枚。
三、四川郎酒
郎酒产地二郎滩发源于云贵高原的赤水河,绵延千余公里,其流域千沟万壑,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而流经二郎滩,却陡然降至400余米,是一方神韵十足的风水宝地。千百年来,在郎酒生产基地一带形成了独特的微生物圈。科学工作者发现,在郎酒成品中的微生物多达400多种,它们中的某些种类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组合,替郎酒催生110多种芳香成分,自然形成了郎酒的独特品位。
天宝洞、地宝洞,是郎酒储藏的所在地,它们位于郎酒厂部右侧约2公里处的蜈蚣崖半山腰间。洞内冬暖夏凉,常年保持摄氏19度的恒温,在洞内贮藏郎酒,可以使新酒醇化老熟更快,且酒的醇度和香气更佳。
一般白酒的贮藏期最多为1年,而郎酒最少也在3年以上。储藏的越久,酒中的有害物质就越少,酒就越发香醇和健康。
天然溶洞贮藏白酒,这在中国白酒生产厂家中是唯一的。在郎酒的“四宝”中,美景、郎泉和宝洞都是上天的馈赠,而其精湛的酿制工艺,则是郎酒人世世代代苦心经营,不断总结前人经验又推陈出新的结果。郎酒的整个酿制过程,可谓是艰难曲折,一唱三叹,细致周密,精湛考究。概括起来大致有这样一些环节:“高温制曲”、“两次投粮”、“凉堂堆积”、“回沙发酵”、“九次蒸酿”、“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历年洞藏”和“盘勾勾兑”。其中郎酒生产“回沙方式”是其他香型白酒厂家无法效仿的,也是所有白酒生产酿造周期最长的。
四、江西四特酒
四特酒是以整粒大米为原料,优质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传统的“三进四出”继渣混蒸的生产工艺,分层蒸馏,按级摘酒,经理化、色谱检验、品评、分级、贮存和勾兑等工序,精心酿造而成,具有发酵期适中、技术性强、出酒率高、质量稳定等特点。四特酒的工艺一直引领着中华酒文明,唐代就有“四特土烧”工艺,明代江西的大科学家宋应星还将四特土烧的工艺写进《天工开物》。一篇《曲糵》,影响了后来中国白酒的规范化酿造和规模化酿造。如今,四特酒依然用古法工艺,以整粒大米、优质大曲为原料,汲取与阁皂山九龙泉同脉的地下矿泉酿造,精心勾兑久贮而成,以风味独特著称于世。
原国家轻工部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在对四特酒香味成分进行1年多的剖析研究后,确认四特酒的香味成分含量及量比关系与其他各类白酒明显不同,具有独立构成香型的特点。1997年3月,经国家轻工总会审查并推荐,全国标准化委员会审定批准,四特酒香型(特香型)成为全国白酒五大香型之中“其他香型”之一。
目前,四特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融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大型酿酒企业。主要产品有“珍藏四特、15年陈酿、商务四特、10年陈酿、5年陈酿、四特老窖等100多个品种,形成了覆盖高中低档、高中低度的产品结构,是江西省最大的酒类品牌。”
五千年的四特酒史,汲取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印证了中国酒文明发展的每一个脚印。在新时代面前,创新的四特酒正以“王道之酒”的姿态屹立在中国名酒之林。
据清江县《县志》记载,四特酒已有1700余年的酿造历史。早在明、清时代,四特酒已畅销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地。
西周之后,四特酒和文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在赣中大地上饮酒赋诗,留下传世之作。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邀请刘十九的请柬:“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以及宋朝陆游的直接赞誉:“名酒来清江,嫩色如新鹅。”
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庐山品尝四特酒后,赞誉它“清香醇纯,回味无穷”;1972年,邓小平同志在樟树考察时,赞扬它“酒中佳品,味道独特”。
四特酒于1963年、1980年、1983年三次被评为江西省名酒,并先后两次荣获江西省优质产品称号。1984年,在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中荣获银杯奖。
2001年6月2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南昌品赏四特酒后,满意地赞之“名不虚传、上等好酒”。
2004年,四特品牌还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欧美、东南亚、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中国名酒”。
2008年1月10日,林官旺(中国烟花协会会长、中国满天飞国际出口花炮厂董事长)来到樟树品尝四特酒后,赞誉“人间极品,酒之香妃”。
五、江苏洋河大曲
洋河大曲是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洋河镇的洋河酒厂所产,曾被列为中国的八大名酒之一,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甜、绵、软、净、香”是洋河大曲的特色。现洋河大曲的主要品种有洋河大曲(55度)、低度洋河大曲(38度)、洋河敦煌大曲和洋河敦煌普曲四个品种。
六、陕西西凤酒
西凤酒,产于凤翔县柳林镇,始于殷商,盛于唐宋,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凤翔是民间传说中产凤凰的地方,有凤鸣岐山、吹箫引凤等故事。唐朝以后,又是西府台的所在地,人称西府凤翔。西凤酒也因此而得名。史载此酒在唐代即以“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列为珍品。苏轼任职凤翔时,酷爱此酒,曾有“柳林酒,东湖柳,妇人手(手工艺)”的诗句,后来传为佳话。在1867年(清光绪二年)举行的南洋赛酒会上,荣获二等奖,遂蜚声国外。
七、四川剑南春
剑南春产于四川省绵竹县。其前身当推唐代名酒剑南烧春。唐宪宗后期李肇在《唐国史补》中,就将剑南之烧春列入当时天下的13种名酒之中。现今酒厂建于1951年4月。剑南春酒问世后,质量不断提高,1979年第三次全国评酒会上,首次被评为国家名酒。
八、四川泸州老窖特曲酒
泸州老窖特曲于1952年被国家确定为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泸州老窖窖池于199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我国白酒行业唯一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誉为“国宝窖池”。泸州老窖国宝酒经国宝窖池精心酿制而成,是当今最好的浓香型白酒。
九、山西汾酒
山西汾酒于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金质大奖章,连续5届被评为国家名酒,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以其清香、纯正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其酒典型风格是入口绵、落口甜、饮后唇齿余香。适量饮用能驱风寒、消积滞、促进血液循环。酒度38度、48度、53度。注册商标:杏花村、古井亭、长城、汾字牌。
十、贵州董酒
董酒产于贵州省遵义市董酒厂,1929年至1930年由程氏酿酒作坊酿出董公寺窖酒,1942年定名为“董酒”。1957年建立遵义董酒厂,1963年第一次被评为国家名酒,1979年以后都被评为国家名酒。该酒的生产方法独特,将大曲酒和小曲酒的生产工艺融合在一起。董酒的香型既不同于浓香型,也不同于酱香型,而属于其他香型。
中国十大贡酒
一、九酝春酒
九坛春酒成为贡酒的由来。东汉建安年间(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的“九酝春酒”(即古井贡酒)以及酿造方法献给汉献帝刘协,自此“九酝春酒”(古井贡酒)成为历代贡品。
古井贡酒的商标注册却颇费周折。1960年2月26日,古井酒厂按级申请注册古井牌古井贡酒商标时,3月18日,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局却致函答复:古井酒厂申请注册的古井牌商标可以使用,但“古井贡酒”最好改为“古井酒”,也就是“贡”字不能用。后来经据理力争,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同意使用古井牌古井贡酒的注册商标和产品简介。古井贡酒于1960年5月被评为安徽省名酒,1963年11月,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被评为中国八大名酒第二名。从此,古井贡酒进入中国名酒行列,名字也越叫越响。
十年浩劫期间,文化界及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最严重的摧残。带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最浓的“古井贡酒”也难逃此劫。1967年古井贡酒的“贡”字被戴上了“四旧”的帽子惨遭迫害,数十万套“古井贡酒”商标被一举焚之。然而,文化的魅力是无法消退的。应消费者的强烈要求,古井酒厂1973年上报安徽省轻工业局请求恢复使用古井贡酒商标。1973年9月1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轻工业局下发文件,同意恢复古井贡酒名称的批复。从此,古井贡酒这个品牌才被固定下来,并一直为人们所喜爱。
二、鹤年贡酒
鹤年贡酒创立于明朝永乐三年的北京鹤年堂。鹤年堂在明、清两朝就因专门为皇宫配制御用养生酒、养生茶等而扬名海内外,鹤年贡酒被誉为“京城养生老字号历史悠久第一家”。现专供于中央国家机关的“1405·鹤年贡”系列养生酒系运用鹤年堂世传六百年御用养生酒酿制工艺精制而成,色泽瑰丽、口味醇香,酒性温和,营养丰富,养人养生,是中老年养生保健的上好佳品。
鹤年堂将岐黄之术融于酒茶之道,擅长用佛手、桂花、金橘、茵陈、玫瑰等配以多种中药泡制成佳酿,制成后,酒的色泽瑰丽,红、绿、黄、紫无不晶莹剔透,花果之香浓郁,醇甜回味悠长,极投合文人雅士所追求的浪漫意境;而且具有解郁理气、保胆利肝、补气养血之功效。少饮养性,多饮微薰怡情,有酒意而无酒醉,且体无酒攻脾胃肝之害,人无酒后少德行之象,从永乐皇帝起,就把此酒列为皇宫御饮,永乐徐皇后、清朝慈安、慈禧等还以“金瑰酒”为养生养颜常用饮品。此方曾列为宫廷秘方,1927年按传承之方重新配制金佛酒、金橘酒、金茵酒、金瑰酒,深受京城名流雅士欢迎,甚至外宾也争相饮用。
鹤年堂又按古方及工艺研发生产,“1405·鹤年贡”系列养生酒一经推出,立即受到追求健康完美的人士所钟爱,成为名流聚饮、亲朋馈赠的上等佳品,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也有人闻讯而至,还未上市,就订购一空。
鹤年堂最负盛名的“鹤年寿酒”等功能性养生酒,还有一段传奇色彩的故事。明嘉靖四年(1525年),严嵩即任南京翰林院侍读,但文章书法已负盛名,来京公干时住在菜市口南边的江苏会馆,距鹤年堂很近。此时的鹤年堂已经从丁家转到浙江药商曹蒲飒的手中。当时人们称他为“曹菩萨”,口碑极好。一日严嵩偶染小恙来到鹤年堂,“曹菩萨”为他亲自开方配药,相谈甚欢,“曹菩萨”知道严嵩书法极好,就请他给药铺写个牌匾,据说严嵩当时欣然提笔写下了“鹤年堂”三个字,从此,围绕这块牌匾,演绎了许多传说。据说此匾一挂上去,便吸引了过往的行人,人们对这三个雄浑大字赞叹不已,认为京师无二。
严嵩题匾之后,从此与鹤年堂的来往多了起来。后来严嵩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入京为礼部尚书,费尽心神,攀爬仕途,终于位至首辅,由于过于工于心计,官场明争暗斗错综复杂,太过劳神,刚过花甲之年,就已老态龙钟。为此,他到鹤年堂讨教调养之方,鹤年堂幼主曹永结合祖先之法,以培植中气、调节气血运行的原理给他配制了“鹤年长生不老酒”,用了年余,竟然华发中生青丝,脸色红润。
自此以后,严嵩和他的家人一直都使用鹤年堂配制的中草药,“鹤年长生不老酒”更是每日必饮,身体慢慢调养得非常健康,严嵩在政治斗争的旋涡中竟然活到八十九岁(1480—1567年)高龄。严嵩喝鹤年长生不老酒而神爽体健之事,后来传到了嘉靖皇帝的耳朵里,他是又喜又怒,喜的是世上竟然有此等妙方,怒的是“严嵩有此秘方,还不上报”。于是传旨命太医院到鹤年堂照方配酒,交将此方改名为“鹤年寿酒”,列为宫廷秘方,严令不得外传。此方也秘传至今,鹤年堂福、禄、寿、禧贡酒,就是用此系列配方配制,功效强,效果好,始终非常受欢迎。
三、枣集美酒
枣集美酒的产地顾名思义是枣集镇,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酒乡,是道教鼻祖老子的诞生地。其酿酒历史悠久,上可追溯至春秋,盛于隋唐,产出的酒被宋真宗赵恒钦定为“宫廷贡酒”,有“天赐名酒,地赐名泉”、“枣集美酒,名不虚传”之美句流传。公元前518年,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祖师孔子问礼拜谒于道教祖师老子(李耳),老子奉上枣集酿造的美酒招待孔子,孔子饮后遂留下“唯酒无量不及乱”的千古名言。宋真宗赵恒于中祥符七年来鹿邑拜老子,夜宿老君台前“明道宫”饮用枣集酒后才思大发,命笔写下“先天太后赞碑”立于太清宫门前,并下诏地方每年进贡2万斤枣集酒作为宫廷之用。至此,枣集美酒便广为盛传。
四、酃酒
酃(ling)酒又名酃酉录酒。酃酒在北魏时就成为宫廷的贡酒,而且还被历代帝王祭祀祖先作为最佳的祭酒。湖之酒最初是酃湖附近农民自制的“家作酒”,后逐步进入市场,上海版《中国实业杂志》曾记载:清末民初,衡阳城内有酿酒作坊179家,每年产酒达32600担。故城衡阳酒店遍及大街小巷,有“青草桥头酒百家”之赞。今衡阳四乡,每家每户都会酿制。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用湖之酒待客。湖之酒用途广泛,除作饮料酒外,还用来作烹调作料,除腐去腥,添色添香。其酒糟加淀粉冲蛋,甜酒糟煮汤圆等美味可口。
五、鸿茅酒
鸿茅酒始创于清代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生产历史。它产于内蒙古凉城县的鸿茅古镇。
清乾隆四年,山西榆次县王家堡远近闻名的中医王吉天行医至鸿茅古镇,见此等好酒,便毅然买下鸿茅基酒(当时叫鸿茅白酒或称鸿茅酒)酿制缸坊,将自家历代秘传的中草药秘方用该酒浸提,制成了功效卓著的鸿茅药酒。自此,王吉天便停止了此酒的销售,专用作鸿茅药酒的基酒使用,外界很少见得到,故使得此酒更加神秘。后道光年间,鸿茅基酒与鸿茅药酒被选为宫廷贡酒。抗战期间,贺龙元帅在凉城工作期间,常饮用此酒,以御塞外严寒。
鸿茅酒独特的地域风貌,独特的气候环境,独特的原料宝藏,独特的上乘水质,独特的酿造工艺,使得鸿茅基酒绵爽清冽,香醇宜人。
六、羊羔美酒
羊羔美酒配方独特,用料颇为考究,选用优质黍米、嫩羊肉、鲜水果及名贵中药材陈酿而成,酒液呈琥珀色,酒度17度,融酯香、奶香、果香、药香于一体,酸甜适度,风格独特,具有滋阴润肺,增补元气,壮腰益肾,健脾开胃,养肝明目及乌发美容之功效。
三国时诸葛亮以羊羔美酒犒赏三军,在《空城计》中,当司马懿兵临城下时,诸葛亮在城楼上唱到:“大开城门将您迎,我用羊羔美酒犒赏你的三军。”唐代羊羔美酒作为贡品进入宫廷,供皇帝享用,唐玄宗李隆基给杨贵妃过20岁生日时,从“沉香亭”贡酒中特意为杨贵妃选中了“羊羔美酒”以示祝贺,贵妃醉酒后,翩翩起舞,跳起了“霓裳羽衣舞”,玄宗酒兴拍击奏乐。宋朝大文豪苏东坡在同客人畅饮羊羔美酒时,挥笔写下了“试开云梦羊羔酒,快泻钱唐药王船”的精美诗句;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羊羔美酒健脾胃、益腰身、大补元气”;清朝学者李汝珍在《镜花缘》中记载羊羔美酒系栾城所产,并将羊羔美酒列为当时55种名酒之一。
七、杏花村汾酒
据《北齐书》记载,杏花村汾酒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成为宫廷贡酒。唐代大诗人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千古绝唱更使杏花村和汾酒闻名天下,妇孺皆知。《唐国史补》、北宋朱翼中的《北山酒经》、窦苹的《酒谱》、张能臣的《酒名记》、元朝宋伯仁的《酒小史》、明代王世贞的《酒品》、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都有关于杏花村美酒是历代名酒的记载。1915年,杏花村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甲等金质大奖章,成为我国民族工业的优秀代表。
八、五加皮酒
五加皮酒,堪称最古老的贡酒。五加皮酒是由多种中药材配制而成,关于它的配制有一段优美的传说。
传说,东海龙王的五公主佳婢下凡到人间,与凡人致中和相爱。因生活艰难,五公主提出要酿造一种既健身又治病的酒,致中和感到为难。五公主让致中和按她的方法酿造,并按一定的比例投放中药。在投放中药时,五公主唱出一首歌:“一味当归补心血,去淤化湿用妾黄。甘松醒脾能除恶,散滞和胃广木香。薄荷性凉清头目,木瓜舒络精神爽。独活山楂镇湿邪,风寒顽痹屈能张。五加树皮有奇香,滋补肝肾筋骨壮,调和诸药添甘草,桂枝玉竹不能忘。凑足地支十二数,增增减减皆妙方。”原来这歌中含有12种中药,便是五加皮酒的配方。五公主为了避嫌,将酒取名“致中和五加皮酒”。据秦汉时期的《申农本草经》载,“鲁定公母单服五加皮酒,以致不死”。
九、菊花酒
据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沂》记载,汉高祖时,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据南朝梁关均撰《续齐谐记》记载,“九月九日……饮菊酒,祸可消”。这是旧俗重九为重阳节,需饮菊花酒的开始。
溥杰先生曾为菊花白酒赋诗:“媲莲花白,蹬邻竹叶青。菊英夸寿世,药估庆延龄。醇肇新风味,方传旧禁廷。长征携做伴,跃进莫须停。”为菊花白酒题诗:“酿美醇凝露,香幽远益精,秘方传禁苑,寿世归闻名。”
十、“同盛金”烧酒
1996年6月9日,在辽宁锦州有一项令人惊叹的考古发现面世。人们搬迁锦州凌川酿酒总厂的老厂时,偶然在地下80厘米处发现了4个木制的酒海(古代酒的容器),酒海内竟然完好地保存着香气宜人的白酒。这些酒海以红桦构筑,长为2.62米、宽1.31米、深1.64米,箱内裱糊以约1500层、内蘸以鹿血的宣纸。这些宣纸上用汉字,涝文书写“大清道光乙巳年”、“同盛金”、“大清国”等字样。通过这些记载及其他遗迹、文物考古专家确认这是“同盛金”酒坊在清道光二十五年封存的。同盛金“烧酒”属陈香型,色微黄,酒精度53%,理化和卫生指标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由于是贡酒,它用鹿血蘸宣纸封存,150多年的浸泡使鹿血渗入酒中,功效了得。
据辽宁省考古研究所和中国食品工艺协会白酒专业协会反复考证后认为:这批清朝贡酒是世界上穴藏时间最长的白酒,它和盛酒器皿“木酒海”的发现,对中国酒文化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酒与民俗不可分
在我国古代,酒被视为神圣的物质,酒的使用,更是庄严之事,非祀天地、祭宗庙、奉嘉宾而不用。形成远古酒事活动的俗尚和风格。随酿酒业的普遍兴起,酒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用物,酒事活动也随之广泛,并经人们思想文化意识的观照,使之程式化,形成较为系统的酒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内容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其形式生动活泼、姿态万千。
酒与民俗不可分。诸如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期满日、庆功祭奠、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成为中心物质。农事节庆时的祭拜庆典若无酒,缅情先祖、追求丰收富裕的情感就无以寄托;婚嫁之无酒,白头偕老、忠贞不二的爱情无以明誓;丧葬之无酒,后人忠孝之心无以表述;生宴之无酒,人生礼趣无以显示;饯行洗尘若无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情怀无以倾诉。总之,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
早在夏、商、周三朝,酒与人们的生活习俗、礼仪风尚就已紧密相连,并且公式化、系统化。当时,曲蘖的使用,使酿酒业空前发展,社会重酒现象日甚。反映在风俗民情、农事生产中的用酒活动非常广泛。
夏朝,乡人于10月在地方学堂行饮酒礼:“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友斯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七月(豳风)》)此诗描绘的是一幅先秦时期农村中乡饮的风俗画。在开镰收割、清理禾场、农事既毕以后,辛苦了1年的人们屠宰羔羊,来到乡间学堂,每人设酒2樽,请朋友共饮,并把牛角杯高高举起,相互祝愿大寿无穷,当然也预祝来年丰收大吉,生活富裕。
周朝风俗礼仪中,就有冠、昏(婚)、丧、祭、乡、射、聘、朝八种,大多又酒冠其中,有声有色。例如:男子年满20岁要行冠礼,表示已成为成年人,在冠礼活动中,“嫡子醮用醴,庶子则用酒”(《中国文化史》),庆贺自己走向成熟。此间无论是味清的醴,还是味浓的酒,都成为祝福生命的圣水。
周朝的婚姻习俗,已经走向规范化、程式化,由提亲到完婚,已形成系统,各个环节都有专门的讲究,男子若相中某一女子,必请媒提亲,女应允后,仍有纳采、问名、纳吉等过程。婚期至,“父醮而命之迎,子承命以往,执雁而入,奠雁稽首,出门乘车,以俟妇于门外,导妇而归,与妇同牢而食,合卺而饮”。新婚夫妇共同食用祭祀后的肉食,共饮新婚水酒,以酒寄托白发到老的愿望。周朝时兴射礼,虽等级有三,但“凡射,皆三次,初射三耦射;再射三耦与众耦皆射;三射,则以乐节射,不胜者饮。”酒在射礼中成为败者的惩罚之物,情趣无穷。
周朝乡饮习俗,以乡大夫为主人,处士贤者为宾。活动过程中,“凡宾,六十者坐,五十者立”。饮酒,尤以年长者为优厚。“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其尊老敬老的民风在以酒为主体的民俗活动中有生动显现。
夏、商、周潮的风俗礼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它“集前古之大成,开后来之改政”(《中国文化史》,传承沿袭,不少风俗现象仍保留至今,近现代民间习尚的婚礼酒、丧葬酒、月米酒、生期酒、节日酒、祭祀酒等等,都在周代风俗文化的“八礼”中寻到源。
时推风移,民俗活动因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其内容、形式乃至活动情节均有变化,然而,唯有民俗活动中使用酒这一现象则历经数代仍沿用不衰。
一、生期酒
老人生日,子女必为其操办生期酒。届时,大摆酒宴,至爱亲朋,乡邻好友不请自来,携赠礼品以贺等。酒席间,要请民间艺人(花灯手)说唱表演。在贵州黔北地区,花灯手要分别装扮成铁拐李、吕洞宾、张果老、何仙姑等8个仙人,依次演唱,边唱边向寿星老献上自制的长生拐、长生扇、长生经、长生酒、长生草等物,献物既毕,要恭敬献酒一杯,“仙人”与寿星同饮。
二、婚礼酒
提亲至定亲间的每一个环节中,酒是常备之物。打到话(提媒)、取同意、索取生辰八字,媒人每去姑娘家议事,都必须捎带礼品,其中,酒又必不可少。婚期定下,男家又酒肉面蛋糖果点心一应俱全,躬请姑娘家的舅、姑、婆、姨,三亲四戚。成亲时,当花轿抬进男家大院,第一件事就要祭拜男家列祖列宗,烧酒、猪头、香烛摆上几案,新人双脆于下,主持先生口中念念有词,最后把猪头砍翻而将酒缓缓洒于新郎新娘面前。之后,过堂屋拜天地,拜毕,新人入洞房,共饮交杯酒,寄托白头相守、忠贞不二的爱情。洞房仪式完毕,新人要双双向参加婚礼酒宴者敬酒表示致谢,此时,小伙们少不了向新婚夫妇劝酒,高兴起来,略有放肆,逗趣、玩笑自在其间,婚礼酒宴充满民间特有的欢乐情趣。
三、月米酒
妇女分娩前几天,要煮米酒,一是为分娩女子催奶,一是为款待客人。孩子满月,要办月米酒,少则三五桌,多则二三十桌,酒宴上烧酒管够,每人另有礼包1个,内装红蛋、泡粑等物。
四、祭拜酒
涉及范围较宽,一般有两类,一是立房造屋、修桥铺路要行祭拜酒。凡破土动工,就要置办酒菜,在即将动工的地方祭拜山神和地神。鲁班是工匠的先师,为确保工程顺利,要祭拜鲁班。仪式要请有声望的工匠主持,备上酒菜纸钱,祭拜以求保佑。工程中,凡上梁、立门均有隆重仪式,其中酒为主体。二是逢年过节、遇灾有难时,要设祭拜酒。除夕夜,各家各户要准备丰盛酒菜,燃香点烛化纸钱,请祖宗亡灵回来饮酒过除夕,此间,家有以长幼次序磕头,随及肃穆立候于桌边,三五分钟后,家长将所敬之酒并于一杯,洒于餐桌四周,祭拜才算结束,全家方得起勺用餐。在民间,心有灾难病痛,认为是得罪了神灵祖先,于是,就要举行一系列的娱神活动,乞求宽免。其形式仍是置办水酒菜肴,请先生(也有请花灯头目)到家里唱念一番,以酒菜敬献。祭拜酒因袭于远古对祖先诸神的崇拜祭奠。在传统意识中,认为万物皆有神,若有扰神之事不祭拜,就不会清静。(祭拜酒中的一些现象,因属糟粕一类,在民众中已逐渐消失)。
源远流长的酒文化
中国酒文化历经数千载而不衰,原因何在?
因早有以酒代“久”、“有”、“寿”之内涵,不论是喜庆筵席、亲朋往来,还是逢年过节、日常家宴,人们都要举杯畅饮,以增添一些喜庆气氛。同时由于酒有一种微妙的“神奇”作用,故千百年来,人们喜欢以酒祭祖、以酒提神、以酒助胆、以酒御寒……
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饮酒方式亦显多样多彩。如先秦之饮尚阳刚、尚力量;魏晋之饮尚放纵、尚狂放;唐代之饮多发奋向上的恢宏气度;宋代之饮多省悟人生的淡淡伤感……那时的酒多以黄米发酵而成,含酒精量较少,香味绵长,不少人一回可喝几碗甚至几十碗,以显其潇洒与海量,留下颇多趣闻。“西晋七贤”之一的刘伶,以酒会友、嗜酒如命,有民谚云:“刘伶饮酒,一死(醉)三年。”唐代书法家张旭,“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今苏州张旭祠中的一副楹联“书道入神明,酒狂称草圣”,即是对他的赞颂。
历朝历代以酒咏物、以酒抒怀的诗词歌赋,民谚俚语难以数计。妙趣横生的酒联,能令人回味无穷:“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三杯竹叶穿心过,一朵桃花上脸来”,“四座了无尘事在,八方都为酒人开”,“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一川风月留酣饮,万里山河尽皓歌”,可谓是锦上添花,美上加美。
敬酒时,人们崇尚千古流传的“酒不满不成敬,茶不浅不知训”这一名言。古人还讲究把酒烫热了再饮,说“凉酒入肠,令人必伤”。《三国演义》中的“温酒斩华雄”、“曹操煮酒论英雄”,即是喝热酒的两个有力的佐证。
我国古代文人雅士饮酒,很讲究饮人、饮地、饮候、饮趣、饮禁、饮阑,名山、荷亭等作饮地为佳,所谓“醉翁行乐处,草木亦可敬”,正是“奠枕楼头风月,驻春亭上笙歌,留君一醉意如何?”饮人,指共饮者,应当是风度高雅、性情豪爽直率的知己故交,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饮地,指饮酒场所以竹林、高阁、葱绿下、画舫、幽馆。饮候,指选择与饮地相和谐的新春、清秋、雨霁、积雪、新月等,最富诗情画意之时饮酒。唐伯虎每于晚凉之时,必邀知己至桃花坞相饮,已成佳话。饮趣,是指饮酒时联吟、清谈、焚香、传花、度曲等。陶渊明说:“有待菊花家酿酒,与君一醉一陶然!”饮禁,主要包括苦劝、恶谑、喷秽等,避免饮酒时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古人饮酒很重视仪表和德性。《小雅》中说的“宾之初筵,左右秩秩”,“酒既和旨,饮则孔偕”,指的就是礼仪之邦饮酒应有的好风尚。饮阑,指酒之将尽,宴饮临近结束时,或相邀散步,或“欹枕”养神,或登高、垂钓。这些风尚雅兴,令人回味无穷。
不仅如此,古人还讲究饮酒行令,以增加筵席中的热闹气氛。行令,也称酒令和划拳,为一种同猜双方手指和数可分输赢的游戏,这种游戏虽然以输者罚酒为目的,但由于酒令内容充溢着一种喜庆、吉利的色彩,即使输者喝了一杯罚酒,却也能感到无名的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