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史上最著名的私奔
汉武帝即位之后,羽翼未丰就想改革,结果被窦太皇太后给压了下去,很憋屈;跟皇后陈阿娇还有丈母娘长公主刘嫖的关系又很紧张,也憋屈着。
可是,他哪儿憋屈得了,必须发泄出去。所以,在即位之初,窦太皇太后还活着的这几年里,国事上他说了不算,干脆就可劲儿玩吧。玩什么呢?主要是三样儿:一是玩文学,二是好打猎,三是喜好女色。
先说玩文学。汉武帝绝对是个文艺青年,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有一号的。他是个诗人,传世的有好几首诗,最有名的是《秋风辞》,写得婉约、伤感、唯美,可见他也是一个情感细腻的人。这首诗是他在四十三岁的时候写的,可惜,他年轻时的作品没有流传下来。《史记》中只记载了他刚即位不久,就从全国找来很多有文学才智之士,他每天都跟这帮人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还讨论文学创作。其中,有好几位都是青史留名的大文豪,最著名的就是司马相如,还有东方朔、朱买臣等,都是有故事的人。
先说司马相如。
一说古代文学,大家都知道每一个朝代有每一个朝代的特色,比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汉朝最著名的是赋。在写赋的这些人里面,第一把金交椅就是司马相如坐的,有“辞宗赋圣”之称。
《史记》里面,大段地照抄了他的几篇赋。这说明什么?说明司马相如的赋写绝了,连司马迁这样的大家都佩服。
不过,我对司马相如的赋没多大兴趣,他写得太铺张华丽了,这不是我喜欢的文学类型。我的兴趣还是在他的爱情故事上面,那真叫“才子佳人”。怎么回事呢?
司马相如是成都人,字长卿,小名叫“犬子”,爹妈疼他,给他起这么个爱称。他从小“好读书,学击剑”,能文能武,因为特别仰慕蔺相如,他长大后便给自己起名叫司马相如。
当时他家里挺富裕的,花了一大笔钱,投资让他走仕途,在汉景帝手下当武骑常侍,类似于保镖。这是玩武的,虽说他学过击剑,但毕竟天赋、兴趣还是在文学辞赋上,这才是长项,是国手级别的。
不过,汉景帝不喜欢舞文弄墨。司马相如很失望,感觉这样下去,在景帝身边不会有什么前途,于是,找机会转投到梁王刘武手下。
梁王身边有很多文人,司马相如跟着混了几年,水平大增,进入一个创作的高峰期,写出很多好作品,其中就包括后来著名的《子虚赋》。可惜,梁王短命,年纪轻轻就死了。司马相如又混不下去了,只好回成都老家。这时,家中遭遇变故,变穷了,他再想每天白吃饭、写写诗赋、转悠着玩儿,那不可能了。
怎么办呢?干点什么挣钱呢?他有一个好朋友叫王吉,在附近的临邛县做县令,听说他回成都了,就过来看他。
见了面,司马相如说:兄……兄……兄弟啊,你……你……你看我现……现在这……这情况,找个什么挣钱的道……道儿呢?
怎么司马相如还结巴上了?哈,这没办法,他天生就结巴,跟韩非子一样的毛病。注意,那韩非子也是写文章的一代宗师,可能都是因为结巴,说不利索,干脆写出来,这个写的功夫就超常了。
王吉听司马相如一说,他就帮着琢磨:嗯……哎,嫂夫人呢?
司马相如一撇嘴:哪……哪有什么嫂夫人啊,大丈夫得先立业后成家,我现在功不成名不就的……
当时司马相如到底有没有媳妇,史书里没明确地写。他至少三十多岁了,照理应当是有妻室的。可是,如果他有妻室,那接下来的故事,就不那么顺理成章了,所以,咱先假设他没有。
王吉一听司马相如还是单身,立马兴奋起来了:太好了,我有主意了。你听我的,我保证你钱的问题、媳妇的问题,一下全解决。
司马相如听王吉说完他的主意,有点犹豫:这……这……这合……合适吗?
王吉:合适呀!
司马相如:好,好吧。
于是,几天之后的临邛县城,打成都方向来了一队人马,十几号人,都是豪车骏马。
雍容闲雅甚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这些人都穿着讲究,气度不凡。尤其为首的这个男子,三十出头,简直太帅了,一看就不是一般人物。
县令王吉亲自出迎,迎出老远来。他把这些人安排在城里最好的客栈住下,好吃好喝好招待。
随后,每天一早一晚,王吉都过来给这个男子请安。这人呢,还爱答不理的,派手下人去告诉王吉,以后不用过来请安了,他嫌烦。
王县令一听这个,吓毛了,更加毕恭毕敬。一下子,整个临邛县城就炸开锅了。
路人甲:这是什么人物啊,这么大面子,县令都怕成这样。
路人乙:据说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是个大才子,我看见了,要多帅有多帅,要多大架子有多大架子。
于是,城里的富豪们都坐不住了:这么大的人物,得赶紧去巴结巴结。
临邛的富豪很多,因为有铁矿。《货殖列传》里说,当年秦灭六国,把各国的豪强都迁入关中,迁到蜀地。好多人都不乐意,都希望迁的地方能离老家近一点,就都给押送的军官行贿,希望留在汉中的葭萌县,不要再深入蜀地了。其中有赵国一家子,姓卓,本来也是巨富,靠冶铁起家的,但半路上随身财物都被人抢光了,也没什么家人、仆役。两口子只好自己推着小推车,到了葭萌县一看,这地方都是山,土质也不行,只好接着往前走。他们听说蜀地的汶山之下,有大片肥沃的土地,地里面长着大芋头,都吃不完,而且,商业环境也不错,便于做生意。于是,他们就去那儿了。他们也没钱行贿,就直接被迁到了离老家最远的临邛。一看临邛这地儿有铁矿,两口子立马重操旧业,开矿铸铁,很快就重新崛起,富起来了。
到了咱说这故事的时候,卓家已经传了好几代了,还是那么富。还有一个程郑家,也是好几辈传下来的大家业。
这两家都来找王吉:县令,听说您这儿来了贵客了,能否赏个脸,到我们家去坐坐?
王吉心中暗笑:好吧,我帮你们安排,我去跟贵客说一声。你们回去准备吧。
随后,王吉又派人通知两家,都已经说好了,贵客明天就去,先去卓家。转过天来,卓家大摆筵宴,十几桌酒席,百十来个客人,都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王吉也早早地就来了,可是,等了半天,贵客还没来。
这桌子上的菜,眼瞅着都凉了,人们肚子饿得也咕咕叫了,贵客怎么还不来?这时,来了一个小童仆:对不起各位,我们大官人病了,今儿来不了了。
县令王吉坐不住了,只好亲自跑过去接贵客。最终,贵客不得已,只好跟着王吉来到了卓家,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一坐尽倾!——《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参加筵席的人都惊呆了,这人太帅了,气场十足。
落座之后,贵客也不说话,只是向大家微笑致意。接下来,宴会开始,喝酒。酒过三巡,王吉让人捧上一把古琴:贵客啊,我们难得有机会见到您,能不能赏脸,给我们演奏一曲?
贵客还是不说话,只是接过琴来抚了一曲《凤求凰》。这琴声,太好听了,撩人心魄,把那屏风后面的一个妹子撩拨得如痴如醉,脸红心跳,一下子就坠入爱河,不能自拔了。这个妹子,不是别人,正是卓家的大小姐卓文君。
贵客呢,当然就是司马相如。这是王吉帮着他演的一出戏,车马随从都是租来的,目的就是来撩人的。
卓家不仅有钱,而且卓家这位大小姐,刚刚寡居在家,长得漂亮,又是个文艺女青年,是那种追求自由奔放的女子。于是,这哥俩就策划上演了这出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的戏。
现在这个戏还得加把火。于是,酒宴结束之后,司马相如又买通卓文君的小丫鬟,偷偷地给卓文君送来了情书、信物。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当天夜里,两人就私奔了,这得说是史上最著名的私奔。
他俩这边,把生米做成熟饭了,卿卿我我的。那边,卓文君她爹可气炸了:我这张老脸都给丢尽了,我就当没生过这个闺女。
司马相如虽说抱得美人归,但卓文君那是多能花钱的主啊,吃的、喝的都很讲究,差一点儿都不行。
怎么办呢?两人把身上值点钱的东西都卖了,又将就了一段,已经没有可卖的了。这时,卓文君说:相公啊,你别着急,要不我们还搬回临邛去。到了临邛,我爹不认咱们,我还有好几个哥哥呢,还有一帮好姐妹,他们肯定能支援咱们。
于是,小两口重返临邛,跟亲友们借了些钱,盘下一家小酒馆,做起了卖酒的生意。
文君当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每天,卓文君亲自招呼客人,司马相如干什么呢?
自着犊鼻裈,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中。——《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司马相如也不充大腕儿了,每天光着膀子,只穿一个犊鼻裈。什么叫犊鼻裈呢?说白了就类似今天的三角裤头。
这绝对是最底层人的打扮了。雇的小酒保、杂工之类的都这么穿,司马相如也这么穿,大家一起忙活。
那头,卓文君她爹坐不住了,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这两人跑到我面前来寒碜我啊!他也没脸见人了,只好闭门不出。
亲友们赶紧劝说:事已至此,文君再不懂事也是咱的亲闺女呀,况且这姑爷也得说是人中龙凤、一表人才,见过大世面,不就穷点吗?再说,您不是有钱吗?
最后,老卓只好给卓文君陪送了钱百万、童仆百人,还有各种各样的嫁妆,补办了婚礼。
小两口一下子有钱了,从此,才子和佳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跟童话故事似的,是吧?这个童话故事发生的数年之后,长安城里的汉武帝偶然读到一篇奇文,禁不住拍案叫绝:
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真可惜我不能跟这种大才生在同一个年代啊!
旁边一个侍从上前一步:皇上,您刚才读的这篇文章,据微臣所知,是《子虚赋》,我有个老乡叫司马相如,他跟我说过,这篇赋是他写的。
汉武帝很惊讶:不会吧,这人还活着吗?
侍从:活着啊,年纪也不是很大。
汉武帝:太好了,那你快去把这位司马先生给我请来。
于是,司马大文豪跟文艺青年汉武帝便走到了一起,他还成了皇帝的宠臣。
七八年后,汉武帝要平定与蜀地相邻的西南夷,就是几个小国。因为司马相如老家在那边,各方面情况都比较了解,汉武帝便任命他为中郎将,持节回到蜀郡,负责办理此事,就类似钦差大臣拿着尚方宝剑回了成都。蜀郡的太守及以下官员,还有乡绅土豪全都出城迎接。接上之后,县令这一级的,都负责在前面开道。
那真叫衣锦还乡啊!司马相如要多威风有多威风。而且,事情办得也很顺利,西南夷几个小国全部入贡称臣,汉武帝大悦。
这时,卓文君她爹才算彻底服气了,于是,他又给了女儿好多钱、好多仆人。
司马相如在仕途上没有什么追求,也没当多大的官。这中间,他写了一些赋,也委婉地给汉武帝提出过一些建议、意见什么的,就不细说了。晚年,他辞官回家,养病于茂陵。
司马相如病逝之后,汉武帝曾派人去他家,问有没有留下什么诗赋作品。家人说只留下一篇文章,是专门留给汉武帝的,是劝他到泰山封禅。
这是什么意思?咱们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