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怕起点低,就怕格局小
不怕起点低,就怕境界低
很多成功人士在总结经验的时候,总喜欢说上一句:“不怕起点低,就怕境界低。”一个人境界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所取得的成就大小。谁都希望自己有一个不错的起点,但任何人都无法在事业的起步期就做出大成绩。所以,起点低,不可怕,可怕的是境界低。
周末,小刘参加孩子幼儿园的活动,因为活动地点不太远,他们决定走着去。
小刘一大早就与儿子出了门,儿子似乎很兴奋,步子迈得很大。等小刘与儿子到达的时候,时间尚早,于是,就站在集合地点等待其他人的到来。
不一会儿,孩子与家长们陆续过来。小刘发现,大多数孩子都是被私家车送过来的,甚至还有很多豪车,宝马、奔驰、雷克萨斯、宾利什么的。
看到这些,小刘不禁有些感慨:给孩子设定如此高的起点,孩子就能高人一筹?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好的工作起点,但是能够具备这样条件的并不多。大多数人包括很多名人,都是从低起点开始的。比如:华人首富李嘉诚最开始也只是一个茶楼小伙计。起点低没什么,只要主动适应,就一定可以找到好机会。怕的是境界低、妄自菲薄、安于现状,甚至产生了得过且过、自暴自弃的想法。
“绿水为风皱面,青山因雪白头”描述的景象都是老天造就的,谁能强求?一个人的事业高低跟自己的人生境界息息相关,对于要想有所成的人来讲,不怕起点低,就怕境界低。巨大的建筑,都是一木一石垒起来的。
翻开成功者的宝典,大部分人的出身都不太高,属于贫寒人士。可是,虽然起点不高,但依然凭借着自己的境界,走出了一条出色之路。
王永庆年轻时,家境不好,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6岁时他到嘉义开了家米店。当时,嘉义市场上已经有30家米店,竞争十分激烈。王永庆用仅有的200元启动资金,在偏僻的巷子里租了个小铺面。
由于开业时间晚,规模小,没什么知名度,米店的生意十分冷清,门可罗雀。为了打开大米的销路,王永庆每天都会背着米挨家挨户地敲人家的门。虽然将自己累得像只狗,但效果却不理想。
人们都不买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如何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认真思考后发现,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就要具备他人没有的优势。于是,他思前想后,决定从米上打开突破口。
20世纪30年代,台湾的稻谷收割和加工技术都比较落后,大米里经常会掺杂一些沙子之类的杂物。做饭前,人们通常都要淘几次米,很不方便。但是,由于人们都这样,大家也就习以为常了,而王永庆却从中发现了商机。
王永庆带着两个弟弟一起动手,将夹杂在米里的杂物全部拣出来之后再卖给顾客。渐渐地,有了回头客,销路逐渐打开,王永庆的大米获得了好口碑。人们都说王永庆的大米质量好,而且还减少了很多麻烦,再加上,他家的米还便宜,结果米店生意越做越好。
王永庆获得了一个小小的成功,不过他没有停步,后来又开发了一项技能,就是送米上门。他的这一决定,方便了很多顾客,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欢迎。更重要的是,王永庆送米并不是送到顾客家门口就完事了,还会帮顾客将米倒进米缸中。他随身携带一个小本本,上面记录着每家米缸的容量,每次给新顾客送米时都会问清楚这家有多少人吃饭、大人多少个、孩子多少个、每人饭量怎么样……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估计出这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等这户人家快没米的时候,王永庆就会主动将大米送到客户家中。就这样,王永庆的米店不断壮大,最后成了镇上生意最好的米店。
在事业的开始阶段,任何人都不会一帆风顺。起点低些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你位于低起点的时候,没有一种超越平庸、超越自我的端正心态。境界水平有多高,最后收获的成功也就有多大。
起点可以不高,但境界却不能太低。工作的价值取决于自己的心态:你认为它很崇高,它就是真正的崇高;反之,你觉得它卑微,它就一定会变得卑微。
伟大的成就通常都来自伟大的行动,伟大的行动往往来源于伟大的境界。对一个人来讲,思想境界和人生境界有着密切的关系。调查显示:企业最不喜欢的就是斤斤计较的员工,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工资的高低、休息时间长短等问题上。没有拼搏的斗志,自然无法取得成绩。
查理·贝尔管理着麦当劳全球118个国家3万多家店,他工作的起点就是为麦当劳打扫厕所。即使是打扫厕所,他也比其他清洁工人做得出色,因此他受到了上级的重视,并不断升职。
成功者登上成功的顶峰回顾之前发展历程时,总会发出相同的感慨:“不怕起点低,就怕境界低”,一个人境界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够获得成就的大小。
要想有一个高境界,就一定要保持空杯的心态,不要计较,不要顾虑,不要不满意。如此,才能专注于付出,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人生成功离不开境界的提升
境界这个东西,看不清,道不明,但确实存在,也是人生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在有限的生命里,很多人都渴望做出一定的成绩,却忽略了人生境界的提高。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必须不断自我雕琢,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做到了这一点,人生才可以更从容,胸怀才可以更宽广,事业才可以更加成功!
有这样两个小故事:
有个6岁的小男孩每天晚上都要帮父亲看守木桶,不仅要将每个木桶擦干净,还要摆放整齐。可是,让男孩生气的是,晚上总是刮风,很容易将摆放好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遭到破坏,男孩感到很委屈。父亲摸着他的头,说:“孩子,木桶之所以会被风刮倒,是因为木桶太轻、风太大。想让木桶不被风吹倒,将它的重量增加一些即可。”男孩想了想,立刻打来水,把水全部倒进空木桶中,之后将木桶排列整齐。从这之后,盛满水的木桶再也没有被风吹倒过。
漳浦天福石雕园的石雕造型优美,形态缤纷,其中“自我雕琢”的石雕寓意更为深远。“自我雕琢”石雕展示的是:一位身体健壮的青年人手拿铁锤,每天都在刻苦磨炼自己的技艺。为了拥有完美的形象,他不断地进行自我雕琢,不断提高,终于达到理想中的境界。
木桶之所以没被风刮倒,是因为它里面有了水;石雕之所以能够达到理想的境界,是因为每天都在不断进步。由此可见,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提升和改善。
木桶、石雕是这样,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很多成功人士就是经过不断的自我雕琢、昂扬奋进、攻坚克难,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其实,这种自我雕琢就是个人逐渐提高人生境界的一种表现。人的一生包括昨天、今天和明天。人生短暂,青春如白驹过隙,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事业成功、生命光辉、人生精彩。可是,人生的道路常常是多灾多难的,每段人生都是由鲜花掌声和失败曲折相互融合而成。也许当下的你正处于困顿失意的状态,也许你正处于春风得意的潇洒中,但站在更高的角度往下看,那点事也就不是什么事儿了,那点成功也不值得沾沾自喜。因为,人生有更高的境界。
《庄子》中有个寓言:
猫头鹰吃死鼠时,一只鲲鹏鸟从高空中飞过。猫头鹰立刻护住自己手中的死鼠,视鲲鹏如大敌。
读到这里,很多人都会觉得猫头鹰太小肚鸡肠了。其实这个故事还启发我们:一直站在山脚下,很多东西都是难以逾越的。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之前牵肠挂肚的事情也就不值一提了,如此才能从容淡定,举重若轻,经得起更大的风雨。
还有一个佛家故事,讲的是慧能大师与神秀大师写佛偈的故事:
神秀大师写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意思就是,众生的身体都是一棵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像是一座清明的台镜。只有经常擦拭,才不会被尘垢污染障蔽了明亮的本性。
慧能大师的佛偈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思是说,菩提原本就不是树,明亮的镜子也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的,怎么会染上尘埃?
两者一比,可以发现,慧能大师写的佛偈境界要高于神秀大师,更能表达出其对“空”的理解,佛理也更加高精。慧能大师这种高深的修行,正是我们一直努力向往的境界。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功,但是大多数人却在成功的道路上遭遇了滑铁卢,其根本原因就是人生境界不够。如今,人们常用“三重境界”来解释一些得失关系: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句词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意思是说,“我”爬上高楼眺望,看到的是一片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长水阔,案书何达?王国维对这句话做了新的解读,他认为:做学问、成就大事业,必须对自己的目标有执着的追求,需要登高望远,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了解事物的全貌。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句词是出自北宋柳永《凤栖梧》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对爱的艰辛和无悔,甚至还可以理解为词人追求的理想和从事的事业。王国维则认为这两句说明:能够成就大事的人都要经过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的忍耐。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句词是出自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王国维从这句诗引出了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或成大事业,都要有专注的精神,反复地追寻、研究,下足功夫,才能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大师的阐释和这俗世的轮回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洞悉人生,学业也好,事业也罢,爱情得失……这些成功的个案大多都经历了三个过程:第一,有了目标,要想追求;第二,追求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磨难,但是坚持不放弃;第三,最重要的时候,挺过来,便获得了成功。失败的个案往往都败在第二个环节。
世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从容地做到第二个境界,但是要想逾越它,并不是想象的那么轻而易举。成功人士勇敢坚强,不屈不挠,造就了自己与普通世人的不同。他们跨越的不仅是人生境界,更是不断挑战自我的极限。成功之后再回头看来时路,才会明白关于这三重境界的另一种看法: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做人就要做大丈夫
大丈夫是永不放弃的强者,更体现了一个人的气度,而气度则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心胸开阔的大丈夫,必然虚怀若谷、海纳百川,不仅心胸开阔,视野也更加开阔。带着这样一种态度去生活,才会从容地与他人相处,从容地面对人生中的种种,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长、越走越宽。
生活中,只要一提到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很多人想到的多半都是——一个电影巨星,拍摄了很多经典电影,光环很多。可是,他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与他曾经所承受的心酸人生是分不开的,给人以众多深刻的启迪。
史泰龙成长在一个酒赌暴力的家庭,生活条件很差,简直可以说是穷困潦倒。那时候的他,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简单的西服,但是他依旧醉心于自己心中的梦想——做演员、当电影明星。
这个梦想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一刻都没有被他放弃过。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获得一个演出的机会史泰龙拿着自己的剧本,拜访了好莱坞绝大多数的电影公司。
当时,好莱坞大约有500家电影公司,史泰龙逐一拜访后,所有的电影公司都不想跟他合作。这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足以耗掉一个普通年轻人所有的热情和激情,但是史泰龙没有沉沦,也没有退缩。之后,史泰龙又从第一家电影公司进行了他的第二轮拜访和自我推荐,然而第二轮拜访同样以失败告终。
史泰龙坚定信念,开始了自己的第三轮拜访之路,结果依旧与第二轮相同。不久之后,他开始了第四轮拜访。终于,当他拜访到第350家电影公司的时候,老板同意投资开拍史泰龙写的这部电影,并邀请他担任剧中男主角。之后,就有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洛奇》,史泰龙也借由这部电影成为“铁血英雄”的代言人,进入人们的视野。
可以想象,如果在第三轮惨遭拒绝后,史泰龙就停在了他第1501次的拜访上,也许世界顶级动作巨星就会少一位。他无法成就自己的梦想,人生也就不会如此精彩,是坚持不懈让史泰龙赢得了最后的成功。这种人,令人佩服,是真正的大丈夫!
真正的大丈夫是永不放弃,是强者,只有懦夫才总是浅尝辄止,因难而退。每个人获得成功的机会都是平等的,只不过成功者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不论身在何方,大丈夫都不会畏惧困难,也不会轻言放弃。
很多时候,大丈夫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气度,气度决定着一个人的高度。心胸开阔的人,必然谦虚谨慎,有海纳百川的肚量,即使别人的行动是错误的,他也只会细心观察,认真了解真相,包容别人。
大丈夫,不会在意他人对自己的嘲笑与讽刺,也不会被生活所累,他们会将自己的时间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他们心胸开阔,视野开阔,能够从容大气地跟别人相处,脚下的路越走越长,越走越宽。
施利华是泰国商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曾是一家股票公司的经理,后来转去炒房地产,之后把自己所有积蓄和银行贷款全都投入到房地产生意,在曼谷市郊盖了十几幢配有高尔夫球场的豪华别墅。
不巧的是,1997年7月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大大贬值。别墅卖不出去,贷款也还不起,施利华只能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盖的别墅被银行没收,自己居住的房子也被银行拿去抵押。背了一身的债,施利华这个曾经的亿万富翁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
面对失败的打击,施利华没有沮丧、抱怨,只说了一句:“好哇!又能从头再来了!”没有继续做大事的资本,他就走进街头小贩的行列沿街售卖三明治。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积累,施利华的小生意越做越火爆。1998年,泰国《民族报》评选“泰国十大杰出企业家”,施利华位于榜首。
面对成功,施利华说:“在人生的道路中,如果你奋斗了、拼搏了、努力了,依旧屡遭挫折,不断栽跟头,不要抱怨命运的捉弄,要笑对失败。如果没有那次失败,我就没有机会从头做起,也就没有机会感受这其中的快乐,更没有时间享受与爱人一起吃苦的幸福,因此我需要感谢那次失败。”
古今中外能够有所作为的人,一路走来并非鲜花满地,反倒是荆棘更多一点。事业不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尝失败。但是,他们却拥有一份难得的大气,在艰难和不幸的日子里宠辱不惊、坚强面对、坦然应对,进而化被动为主动,不断努力前行、再前行,他们是实实在在的大丈夫。
气度是激励一个人一直前行的力量!我们都容易被细节所负累,在竞争激烈的当下,很多事情都不完满,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被误解、吃亏、受委屈等事情也常有发生。遇到这种事情,最理智的做法就是,让自己变得宽宏大度起来。
气度决定了高度,气度会产生出豁达!大丈夫一般都比较豁达、宽容,他们能够与他人友好相处,自己也能被他人接受与理解。当然,大丈夫也不会无限地容忍别人对自己肆意妄为。
情绪会影响你的格局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博士指出,一个人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对一个人未来的影响,比他的智商更重要。
人们常说,“冲动是魔鬼”。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会在情绪冲动时做出令自己后悔不已的事情来。因此,学会有效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迈向成功的重要基础。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情绪,它是我们对外面世界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我们不能让自己成为情绪的奴隶,不能让那些消极的心境左右我们的生活。
消极情绪会影响人的格局和判断问题的能力。科学家们发现,经常发怒和充满敌意的人很可能患有心脏病,哈佛大学曾调查了1600名心脏病患者,发现他们中经常焦虑、抑郁和脾气暴躁者比普通人高出3倍。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会控制你的情绪是你生活中一件生死攸关的大事。以下是戈尔曼教授推荐的几条关于如何控制情绪的建议:
(1)寻找原因
当你闷闷不乐或者忧心忡忡时,你所要做的第一步是找出原因。
29岁的弗兰西丝是一名广告公司职员,她一向心平气和,可有一阵子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对同事和丈夫都没好脸色。后来她发现,扰乱她心境的是她担心自己会在一次最重要的公司人事安排中失去职位。“尽管我已被告知不会受到影响,”她说,“但我心里仍对此隐隐不安。”一旦弗兰西丝了解到自己真正害怕的是什么,她似乎就觉得轻松了许多。她说:“我将这些内心的焦虑用语言明确表达出来,便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找出问题症结后,弗兰西丝便集中精力对付它。“我开始充实自己,工作上也更加卖力”。结果,弗兰西丝不仅消除了内心的焦虑,还由于工作出色被委以更重要的职务。
(2)亲近自然
许多专家认为与自然亲近有助于你心情愉快开朗,著名歌手弗·拉卡斯特说:“每当我心情沮丧、抑郁时,我便去从事园林劳作,在与那些花草林木的接触中,我的不快之感也烟消云散了。”
假如你并不可能总到户外去活动,那么,即使走到窗前眺望一下青草绿树也对你的心情有所裨益。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斯蒂芬·开普勒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分别让两组人员在不同的环境中工作,一组的办公室窗户靠近自然景物,另一组的办公室则位于一个喧闹的停车场。结果发现,前者比后者对工作的热情更高,更少出现不良心境,其效率也高得多。
(3)经常运动
另一个极有效地驱除不良心境的自助手段是健身运动。哪怕你只是散步10分钟,对克服你的坏心境也能有立竿见影之效,尤其到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运动,心胸也会随之打开。研究人员发现,健身运动能使你的身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其功效与那些能提神醒脑的药物类似。但比药物更胜一筹的是,健身运动对你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不过,要做到效果明显,你最好是从事有氧运动——跑步、体操、骑车、游泳和其他有一定强度的运动,运动之后再洗个热水澡,则效果更佳。
(4)合理饮食
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更能使人心境平和、感觉舒畅。马萨诸塞州的营养生化学家詹狄斯·瓦特曼认为,碳水化合物能增加大脑血液中复合胺的含量,而该物质被认为是一种人体自然产生的镇静剂。各种水果、稻米、杂粮都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5)积极乐观
心理学家米切尔·霍德斯说:“一些人往往将自己的消极情绪和思想等同于现实本身。其实,我们周围的环境从本质上说是中性的。是我们给它们加上了或积极或消极的价值,问题的关键是你倾向选择哪一种。”
霍德斯做了一个极为有趣的实验,他将同一张卡通漫画显示给两组被试者看,其中一组的人员被要求用牙齿咬着一支钢笔,这个姿势就仿佛在微笑一样;另一组人员则必须将笔用嘴唇衔着,显然,这种姿势使他们难以露出笑容。结果,霍德斯教授发现前一组比后一组被试者认为漫画更可笑。这个实验表明我们心情的不同往往不是由事物本身引起的,而是取决于我们看待事物的不同方式。
其实,情绪就像一块编织的彩毯,全看你自己喜欢用哪种色彩。如果你偏爱用灰黑色的毛线,你织出的毯子就会暗淡无光;如果你只用白色,毯子就会变成一片单调的空白;如果你善于使用各种颜色自然地交织,你就会织成色彩缤纷的彩毯。同样的道理,如果可以合理地控制情绪,不将自己淹没在情绪的低潮中,你们的人生也必定像一块彩毯,生动缤纷,活得很有色彩!
能断大事者,不拘小节
两千六百多年前的鲍叔牙说过:“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节。”摆脱掉小节的牢笼,挣脱掉小节的束缚,才能更加宽以待人;不拘小节,勇于突破,发展才能更快更好。所以,要想成功,就不要被小节所累,洒脱一点,方得始终。
《后汉书》中评价虞延,说:“性淳朴,不拘小节。”《东周列国志》中提到,齐桓公举荐宁戚,这样形容:“此人廓大之才,不拘小节。”由此可见,“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自古以来都受到仁人志士的推崇。
《辞海》中对于“不拘小节”是这样解释的:形容人待人处世不被小事所约束。“拘”指的是不知变通的拘束与拘泥;“小节”指的是无关原则的细枝末节。“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有两层意思:其一,对于那些要想成就大事的人,这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其二,对于那些已经有所成就的人,这是对他们的一种积极评价。
韩信是我国汉初时期著名的大将,是刘邦的开国功臣之一,少年时期就显现出了非同寻常的气度和志向。韩信小时候读了很多兵书,熟悉很多作战方法,但是因为没人举荐,一直当不了官。韩信很穷,家乡人都笑话他,有个小伙子常常当众给韩信难堪。
一天,这个小伙子在市场上碰见了已经饿得面黄肌瘦的韩信,当着众人的面侮辱他道:“别看这小子个子比我高了很多,身上还挂着一块破铜烂铁,却是一个胆小鬼,从来都不敢碰别人一根毫毛。不信就试试,如果他敢把自己的破铜烂铁抽出来杀了我,就是个好汉,否则的话……就是胆小鬼,就得从我裤裆底下钻过去,哈哈!”
韩信心中暗暗生气,恨不得一剑砍了这个地痞无赖。可是,转念一想:自己是个杀猪的,杀了他,还要抵命,为这样的人死了,太不值了。即使想死,也得死在战场上,决不能与这些无知的家伙为伍!
韩信用眼睛狠狠地盯着这个家伙,径直趴倒在地上,从对方裤裆底下钻了过去。
这时,周围想起了人们的哄笑声。可是,谁都不会想到,这个当年遭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几年之后会成了刘邦手下的一员大将。在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韩信带领着十万精兵,消灭了项羽几十万军队,成为无往不胜的将军,为西汉政权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史记》中记载,项羽给刘邦摆了鸿门宴,宴席上形势对刘邦十分不利,樊哙对刘邦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的人也不用讲究小的责备。当下的情况太危急了,对刘邦的生命和事业都有很大的危机,这时候就不要在乎小礼节了。
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拘泥于小节的弊端,所以留下了这种言论来告诫后世的人们,不要在琐事上投入太多的精力。早在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千里之路,不可直以绳;万象之都,不可平以准。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帝常,义立之谓贤。”意思说:长达千里的道路,不能用绳墨来拨直;大到万家的城市,不能用准具来维持平衡;伟大人物的行动,不需要据守先例和常规,能够立义就能称贤。而西汉刘向更为直接:“成大事者不小苛。”他们的理论,都体现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曹操是个用人唯贤、不拘小节的人,觉得“人无完人,慎无苛求,才重一技,用其所长”。对有才的人,曹操没有门第偏见,招揽了一大批有勇有谋的谋士。他们尽管个个性格奇怪,甚至有的人恃才傲物,却对曹操统一中国北方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反观诸葛亮,尽管他神机妙算,但是结局却很不幸,“出师未捷身先死”,没有实现他和刘备共同的理想与抱负。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诸葛亮总是事必躬亲,在小事上浪费了大量时间,太过操劳,结果英年早逝。
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对真正重要的事情有着明确的了解,以至于常常会忽略了小节:爱因斯坦衣着邋遢;陈景润想数学题的时候撞上了路边的电线杆;爱迪生在结婚典礼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数据,便跑回工厂去做研究……但是正因为对这些小节的“忽略”,才让他们成就了别人不可为的大事。
对于利益纠纷,老辈人总是教育我们“吃亏是福”;对于人情的纠葛,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于真正的事业,人们应该更为专注;不能斤斤计较,心怀怨恨,被各种不良的情绪所控制,拘泥于小节。今人如我,如你,应该学习前人的经验,做个有气量、宽宏大度的人。
坐井观天VS鸟瞰山下
一个人的视野决定了他的未来。像青蛙一样,坐井观天,世界就永远只有井口那么大。跳不出这口井,就永远发现不了外面的世界,只能活在自己狭小的生活中。跳出这口井,鸟瞰山下,视野就会豁然开朗,就能看到更宽广的世界。要想成功,就不要做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要做目光长远的人!
一个人身在隧道中,他的视野就容易被限制在隧道中,眼睛里能够看到的空间就和隧道一样,这叫作隧道视野效应。这个心理效应告诉我们,人们很容易被自己的环境所局限,会因此而变得目光短浅,无法看到更宽广的远方。
同样,能够说明这个道理的还有一个成语——坐井观天。关于这个成语,想必大多数人都知道。一直生活在井底的青蛙,每天只能看到井口般大小的天,在它的心中,世界也就井口那么大。其实,只要它从这口井跳出来,就能发现外面的世界要比在井底看到的大得多的多。
《庄子·秋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大河接受百川的灌溉,一路向东流去,认为自己的视野很开阔,谁都比不上。可是到了北海之后,大河才发现,大海无穷无极,根本看不到尽头。于是,只能望洋兴叹。
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犯自以为是、目光短浅的错误,总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觉得自己的做法最出色。其实,他们很可能是让环境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很多人无法获得成功,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比别人差,也不是因为他的专业能力不够强,而是因为他的眼界不开阔。
一个人可以看多远,就能走多远。目光狭隘、短浅,自然就无法比他人走得更远,也无法比他人做得更好。
艾森·豪威尔,不仅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五星上将,还是二战盟军的总指挥。
其实,说到带兵打仗,艾森·豪威尔根本比不上其他名将。但是在所有的上将中,他的晋升速度却是最快,而且还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他之所以会创造出这些传奇,都与他的眼界有关。
艾森·豪威尔天生就具备指挥和领导才能,视野开阔,具备大局观。在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人立刻参战,但美国政府却遇到了一个难题:怎样派兵?是将主要的战略力量放在太平洋战场上专心对付日本人,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欧洲战场来对付德军。
对于这个问题,国务卿马歇尔和罗斯福总统都一筹莫展。这时,艾森·豪威尔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觉得日本国土比较小,在亚洲又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翻不起什么大浪。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德国实力雄厚,一旦德军征服了欧洲,美国就会变得更为被动,到时候希特勒就更猖狂了,因此美国应该联合欧洲各国对付德军,阻止希特勒的阴谋。
其实,从个人情感角度来说,美国人民更愿意打日本,而且日本人在亚洲的扩张对美国的利益造成了威胁。更何况艾森·豪威尔过去还在菲律宾服过六年的兵役,对日本侵略者恨入骨髓。可是,他并没有受到个人感情的影响,而是冷静分析了当时的时势,从全球大局的角度考虑问题,最终认为:攻打日本是一种短视行为,要“先欧后亚”,并制定了一份详细的美军赴欧作战报告。
对于艾森·豪威尔的大局观和冷静沉着的头脑,马歇尔与罗斯福都非常欣赏,便批准了这个战略计划,还让艾森·豪威尔担任盟军总指挥。在欧洲战场上,艾森·豪威尔运筹决策,带领将士击垮了德军,大获全胜。
战场上,将领的能力很重要,但是全局性思维、战略性眼光更重要,这就是将军与统帅的区别。
大部分情况下,领导者在专业能力上也许不如执行者,但他们具备其他人达不到的眼界。他们可以看得更深更远,可以想得更全面,最适合成为领导人。而有些人尽管拥有出色的执行力,但目光狭隘,无法成就大事。
“领导是双眼,而非双手和双脚。”这句话很有道理,真正的领导者应该是眼睛,能够看得长远,而不是做事的手与走路的脚,领导者需要的不单单是能力,还有眼界。
眼界决定一个人的格局,格局成就这个人的人生。有的人会因为两毛钱在菜市场里与人大骂,有的人被人误解也能满面春风,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