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巨型油轮应对变化的能力
“失败不会致人死命,不谋求变化则可能致人死命。”
——约翰·伍德(John Wooden),教练
2013年,两位牛津大学教授发表了自己的研究结果,在西方引起了轩然大波,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根据《就业前景:计算机化如何影响工作?》的预测,在未来10~20年,美国约一半的工作岗位可能被数字设备所取代。而且,被取代的不仅仅是低技能的工作。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复杂算法等技术的进步,医学、法律和艺术,以及在其他一些人们原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的领域,也将有工作人员被自动化所取代。
鉴于这项研究及其引发的争议,我细致深入地研究了数字化对公司和就业的影响。该研究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界的实际情况呢?我主要是以初创企业和科技公司为轴心,对技术变革的速度和鉴别敏捷人才的新标准进行了研究。但因柯达和诺基亚等老字号企业是新闻热点,我也特别想了解此类大型公司(这些公司庞大、笨重,很像巨型油轮),尤其是那些历史悠久、传统底蕴深厚的公司,是如何应对变革浪潮的。我很想采访几位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运营官,了解他们将如何应对当前席卷各公司的数字风暴。我首先想到了不断推陈出新的皇家飞利浦公司。全球金融危机后,弗朗斯·范豪滕于2011年受命,担任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20世纪90年代初,因竞争激烈,特别是来自日本的竞争,皇家飞利浦经历了一场金融危机。这使该公司意识到,必须定期进行战略调整。无独有偶:21世纪初,许多西方公司都不得不仔细审视自己的商业模式,并对其进行重新思考。
在绪论中,我总结了对两家中国尖端企业高管的采访:即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的集团执行副总裁、首席财务官兼董事李东辉和复星国际有限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兼执行董事王灿。我在北京时,还采访了另一家公司的高管:极富前瞻性的北京银行的副行长、董事会成员兼零售主管约翰·德威特(Johan de Wit)。
把我将要介绍的西方公司与这些轰动世界的创新中国公司加以对比,对中国读者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