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到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7章 传承

倪师在《人纪-针灸篇》出版时对中医学习者有几段勉励的话:

“要学就好好学,不要再失传了”,

“能够用之来救更多的人,能够发展出超过古人的学术来。如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相信这个世纪必将是中国人的世纪”,

“中医的发扬光大是要靠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我只是出一点力量,想为下一代留下这让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华绝学”。

倪师对中医初学者的话真是语重心长的告诫,对中医的未来也充满了期待。

我从拜倪师为师学习中医以来快四年了,从完全不懂的小白到现在自己感觉有一定的心得,应该算是入门了吧,不可谓不辛苦。

放下手里的全部工作,没日没夜的跟师学习,从《针灸》、《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到《伤寒论》、《金匮要略》,一遍遍反复地听,有些章节听五遍、十遍也很正常。

反复地听,每一遍都有不同的理解和领悟。

除做笔记外,还整本抄写《伤寒》、《金匮》所有条辫,笔记本摞起来估计也有一尺多高了吧,确实辛苦啊。

因为压力不一样啊,病人等不起,时间就是生命。

在我以为自己基本算是入门,有了倪师帮我们建立的经方基本思路框架以后,我开始阅读一些倪师推荐的书。

特别喜欢曹颍铺的《经方实验录》,以及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

也许是这两本书为近代人所著,特别易懂而且实用吧。

倪师在开课之前就告诫大家,在没有他帮我们建立起中医经方的基本思路框架之前不要阅读其他的医书,我做到了。

大家不要以为这样的要求是老师心胸狭窄,其实这正是倪师教学的高明之处。

因为几千年来中医文献浩若烟海,流派纷呈,各家之言众说纷纭,真伪难辨,有精华,也有糟粕。

初学者无法分辨,最易误入歧途。若无名师指点,随意广学,最后会认为中医理法不通,众说相背,无所适从。

所以中医传承历来讲究师徒相授,有的甚至口口相传,不入三耳。

我发现现在跟倪师学习的人很多,但真正认真、听话、照做的学生不知有几个。

用佛家的话来讲,这叫做“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能开智慧。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叫入定。这和儒家经典《大学》里第一段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是同样的意思。

佛家讲“戒、定、慧”,儒家讲“定、静、安、虑、得”,都是讲教育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完全相符合。

民国以前的中国私塾启蒙教育,叫童蒙养正,完全从背诵经典开始。

童蒙通过两三年的经典背诵,智慧渐开,而后的义学、公学等老师才开始讲解这些经典字里行间的意思。

这时的孩子们对经典都耳熟能详,诗词章句能信手拈来。教授讲起来非常轻松,学生学起来也快捷,为什么?

因为童蒙经过几年私塾的长时熏修,智慧渐开。此时再开始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如顺水推舟,水到渠成。

不像现代的学校教育,从小学开始就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交叉上课,没有办法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学了一肚子的知识或者叫技能,但是没有开智慧。

智慧可不是智力的集合,在佛家叫“般若”。

智慧与“形而上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处;智力则谓“形而下之器“,是生命的一部分技能,而智慧体现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育培养了很多高知低能的“巨婴”,因为智慧是书本上学不来的,要靠自觉和自悟。

但有一样东西他们学得很熟练,那就是竞争。

从出生就有“不要输在起点上”开始各种竞争,到懂事以后的各种斗争,乃至以后争权夺利的斗争甚至战争。

这些方面孩子们从小就开始耳濡目染到演练纯熟,争的无外乎财、色、名、食、睡,哪里还有“修、齐、治、平”教育出来的,有家国情怀、心怀天下的仁人志士。

没有了儒家教育的基础,最大的问题出现了,看不懂古文,读不懂古书。

中华文明几千来的文化精华全部都写在我们的经典里。

我们的祖先很聪明,知道语言这个东西会随著时间不断的变化,就把中华的语言和文字分开来,用文言文来书写记录,古文的意思可以几千年都保持不变,而且文言文的学习和运用只要经过一两年的训练就可以掌握。

这个创举是人类其他文明所没有的。

比如英文、法文等等,现代人读他们一百年前的文字,早已经词不达意,不知所云了。

语言的变化太快了,比如“上厕所”,以前叫“更衣”,叫“入厕”,后来叫“方便”、“上大号”、“一号”等等,如果把这些写到书里,你觉得几百年、上千年后的后人们看得懂吗?

中医的三大经典《易经》、《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现在还有几个人能读懂原文呢?

即使读,大多数人也是读后人注释的版本,现在听说连中医大学的科班生都不要求读《黄帝内经》等经典,而改读《中医基础理论》这样的现代节选本替代。

文化传承已经断代了啊,这样下去,怎么可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呢?更别说出一个大医、上医了。

不单是中医,恐怕往后承载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所有经典都只有放博物馆里供人瞻仰了。

一个民族或一个文明,一旦没有了自己的文化传承,离灭亡也就不远了。怎么办呢?

必须从现在开始改变,从自己开始改变。

实在讲,我们这一代人非常关键。

我们这一代人因为历史的原因从小就没有机会读经典,但可以让我们的孩子或者孩子的孩子去读经典,从孩子抓起。

我们既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必须要做点什么,否则才是真正的完了。

还好,这个社会认识到这个问题严重性的有识之士还不少,有先觉之人早已经行动起来办基础教育,办私塾读经班。

我们就有缘遇到成都尔也文化机构的夏婧老师,一位真正发心致力于儿童读经启蒙教育的好老师(借我的笔帮她宣传一下),我果断的把4岁多的儿子送过去,短短半年时间,从《易经》读到《大学》《中庸》《论语》,再到《唐诗宋词》《古文选读》等等,很多章节孩子都能背诵了,真令人惊喜啊,后悔送过去太晚了。这可是宝贵的童子功啊。

我相信有了这些经典做基础,对他以后文言文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期待他们这一代能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倪师常说,他这一生所学所教,都是从老祖宗的书里学来悟来的,没有什么是自己发明的。

他竭尽所能的把这些宝贝吸收消化,再以书和讲课视频记录下来,传承下去。

“不要让这些让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东西失传”!这是倪师发自内心的呐喊。

他耗尽毕生精力,做了他该做的一切。

我们呢?是否也应该像倪师一样去继承,再传承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