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列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郑国

郑国的受封国君叫姬友,他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的庶弟。

周宣王二十二年,他被封到郑,他被封到郑地三十三年,得到老百姓的爱戴,周幽王于是任用他为司徒。他当上司徒才一年,周幽王因为褒姒的缘故,导致各诸侯都背叛周王室。于是郑桓公姬友问周太史伯说:“王室多变故,那里有死里逃生的地方?”太史对他说:“只有洛邑的东面,黄河和济水的南面可以居住。”

郑桓公说:“为什么这样说?”太史回答说:“这个地方接近虢国和郐国,这两个国家的国君非常的贪财好利,百姓都不归附于他们。现在你为司徒,百姓都很爱戴你,你诚心想要在哪里居住,虢国和郐国国君肯定会认为你刚刚来到哪里,对你不会很看重,到那个时候他们的百姓终会成为你的百姓。”

郑桓公又问,说:“我想要去南面的江上居住,你看怎么样呢?”

周太史回答说:“当初祝融为高辛氏的火正,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而到了周朝没有见到他有兴盛的,楚国是他的后代。周朝衰弱楚国肯定会兴盛,如果楚国兴盛对于郑国将不利。”

郑桓公又问,说:“我去西面居住,怎么样?”

周太史说:“哪里的老百姓很贪婪好利,不是一个长久居住的地方。”

郑桓公又说:“周朝衰弱,那些国家将会兴盛呢?”

周太史回答说:“齐国、秦国、晋国、楚国吗?齐国是姜姓,伯夷的后代,伯夷辅佐尧制定了典礼。秦国是赢姓,伯益的后代,伯益辅佐舜寻找到百物为人民做贡献。楚国的祖先也有很大的功劳于天下。周武王灭掉商纣后,成王将叔虞封在唐地,这个地方很险峻。他们肯定会兴盛的。”郑桓公听完之后说:“好”

于是郑桓公对周幽王要求自己将封国的民众迁往洛邑的东面居住,果然虢国与郐国让给了郑国十个邑城。

第二年,犬戎在骊山杀死周幽王,郑桓公也在这场大乱中被杀死。于是郑国大臣一起拥立他的儿子掘突为国君,是为郑武公。

郑武公十年,郑武公娶了申侯的女儿武姜为夫人,生下了太子寤生,生太子寤生的时候武姜难产,所以武姜并不喜欢太子寤生。后来她又生了一个小儿子叔段,因为生叔段的时候很容易,所以武姜特别喜欢小儿子。

郑武公二十七年,郑武公病重,武姜于是要求郑武公改立叔段为太子,郑武公没有答应,不久郑武公就去世了,太子寤生即位,是为郑庄公。

郑庄公元年,郑庄公封弟弟叔段于京邑,号称太叔。郑国大臣祭仲对郑庄公说:“京邑比国都还要大,这个地方不能封给其他的公子呀!”

郑庄公说:“我的母亲武姜想要将这个地方封给他,我怎么敢违背啊!”

叔段来到京邑后,开始训练兵士,与他的母亲武姜秘密合谋偷袭国都。

郑庄公二十二年,叔段果然偷袭了郑国国都,武姜为叔段做内应。郑庄公于是发兵攻打叔段,叔段打不过于是就逃往京邑,京邑的人背叛了叔段反而攻打叔段,叔段无法进入京邑就逃到鄢城。郑国于是攻打鄢城,叔段很快就奔溃了,于是逃亡到共。

郑庄公很气愤自己的母亲这样对自己,于是派人将武姜迁到颍城居住,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就不与你相见。”过了一年,郑庄公有些后悔,开始思念自己的母亲。

颍谷的考叔献给了郑庄公东西,郑庄公赏赐他食物。考叔对郑庄公说:“我家中有一个母亲,请君主你允许将食物由我带回去赐给我的母亲吃。”

郑庄公说:“我也很思念我的母亲,但是当初我发下了恶毒的誓言,不知道该怎么呢?”

考叔说:“你可以挖地到黄泉,然后在哪里相见就可以了。”郑庄公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跟自己的母亲在挖好的洞里相见了。

郑庄公二十七年,郑庄公第一去朝见周天子,周桓王对郑国收取他国的粮食很不满,于是对郑庄公很无礼。

郑庄公二十九年,郑庄公对周桓王当初对自己的无礼行为很愤怒,于是与鲁国交换祊、许的王田来解心头之恨。

郑庄公三十七年,郑庄公不再去朝见周天子,于是周桓王带领陈国、蔡国、虢国、卫国攻打郑国。郑庄公于是与祭仲、高渠弥发兵抵抗,周天子的军队被郑国打得大败,郑国祝聸射中了周桓王的手臂,祝聸于是向郑庄公请求追击,郑庄公制止了他,说:“侵犯长辈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更何况对待天子呢?”于是郑庄公下令撤军,晚上郑庄公派祭仲去慰问周桓王的伤情。

郑庄公三十八年,北戎攻打齐国,齐国派使者向郑国求助,郑庄公于是派太子忽带兵去救援齐国。齐釐公想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郑太子忽,郑太子忽谢绝说:“我们只是一个小国家,不会是齐国的敌人的。”

当时祭仲也在郑太子跟前,他听到郑太子的话很恐惧,他劝郑太子说:“国君有很多宠妃,太子你如果没有一个大国的援助可能很难被拥立,到那个时候其他的二位公子也有可能会做国君了。”

起初,祭仲很得郑庄公的信任,郑庄公任用他为正卿,后来又派他去邓国迎娶邓女,生下了太子忽。后来郑庄公又娶了宋国的雍氏女,生下公子突,雍氏很得郑庄公的宠爱。

郑庄公四十三年,郑庄公去世,祭仲拥立太子忽即位,是为郑昭公。宋庄公听到祭仲拥立了姬忽为国君,于是派人将祭仲骗到宋国囚禁了起来,宋庄公威胁祭仲说:“你如果不拥立公子突,那你就得死。”同时宋庄公也将公子突抓起来,要求他即位后给宋国好处。

祭仲没有办法,只得答应宋国的要求,与宋国盟誓。于是带着公子突回到郑国,立为国君。郑昭公突然之间听到祭仲在宋国的支持下拥立弟弟姬突为国君,于是就逃亡到了卫国。之后,公子突回到郑国被拥立为郑国国君,是为郑厉公。

郑厉公四年,祭仲专持国政,郑厉公很害怕,于是秘密派祭仲的女婿雍纠杀死祭仲。雍纠的妻子是祭仲的女儿,她知道了这件事情,于是对她的母亲说:“父亲与丈夫哪一个更亲一点?”

她的母亲说:“父亲只有一个,而丈夫谁都可以。”

于是雍纠的妻子将郑厉公与雍纠的密谋告诉了祭仲,祭仲先下手为强将雍纠给杀死,并且将他的尸体毁坏扔在街市上。郑厉公对祭仲无可奈何,愤怒的骂雍纠说:“将密谋的事情告诉一个妇人,活该被杀啊!”

这一年的夏天,郑厉公去到边境栎邑居住,祭仲趁机迎接郑昭公回国复位。秋天,郑厉公因为栎城有个人杀死栎城大夫单伯,郑厉公安心的待在这里。各诸侯听说郑厉公被赶到了郑国边境,于是大家决定趁机攻打郑国,但是没有得到什么便宜。宋国也在这个时候给了郑厉公一支军队,让他守住栎城,郑国也因此不敢来攻打郑厉公。

郑昭公当太子的时候,他的父亲郑庄公想要拜高渠弥为正卿,可是郑昭公很讨厌高渠弥,向郑庄公说高渠弥的坏话,但是郑庄公没有听从,还是任用了高渠弥为正卿。到郑昭公复位后,高渠弥害怕郑昭公会杀自己。于是在郑昭公二年十月,高渠弥与郑昭公一起出去打猎的时候,用箭在野外射死了郑昭公。祭仲和高渠弥没有将郑厉公迎接回来,而是拥立了郑昭公的弟弟亹为国君,是为郑子亹。

郑子亹元年七月,齐襄公在首止召集各诸侯会盟,郑子亹也应邀参加,高渠弥以相国的身份跟随一起,而祭仲称病没有前往。

郑子亹和齐襄公两个人还是公子的时候,就经常相斗成仇,到这次诸侯会盟,祭仲劝郑子亹不要去。郑子亹对祭仲说:“齐国强大,郑厉公又居住在栎城,如果我不去会盟,他会以此为理由攻打我们,拥立郑厉公复位的。如果我去,他最多就是侮辱我,有什么关系呢!”

祭仲害怕齐国会趁此机会杀死他们,所以称病没有前往。郑子亹到了之后,没有臣服与齐国国君,于是齐襄公命令埋伏的兵士将他给杀死了。高渠弥很辛运的得以逃回郑国,高渠弥回来之后与祭仲商议,派人去陈国将郑子亹的弟弟公子婴迎接回来,拥立为国君,是为郑子。

郑子十四年,郑厉公在栎城诱骗郑国大夫甫假威胁他帮助自己回到郑国国都复位。甫假对郑厉公说:“你放掉我,我为你杀掉郑子拥立你回国复位。”于是郑厉公与甫假盟誓,才放他回去。

六月,甫假杀死郑子和他的两位儿子,派人迎接郑厉公复位。郑厉公复位后,他对他的伯父原说:“我逃亡国外,伯父你从来没有想要接我回国,我很难过。”

姬原说:“侍奉国君不能有二心,这是作为臣子的本职操守,我知道我的罪过了。”于是姬原就选择自杀而死。

郑厉公又对甫假说:“你侍奉君主是有二心的呀!”于是下令将甫假给杀死。

甫假在临终之前说:“恩德太大是不能报答的,这句话说的不错呀!”

郑文公三十六年,晋公子重耳经过郑国,郑文公对他很无礼,郑文公的弟弟叔詹劝郑文公说:“重耳这个人很贤明,又跟我们同姓,现在落魄来到我们郑国,我们不能对他无礼。”

郑文公说:“各诸侯逃亡的公子那么多,我能每个人都礼貌对待!”

叔詹说:“国君如果不能对他有礼,只能将他杀死,不然的话他回到晋国,将会是郑国的祸患。”郑文公没有听从。

郑文公三十七年春,晋公子重耳回到晋国即位。秋,郑国军队进入滑国,滑国向郑国称臣,郑国撤兵之后,滑国于是与卫国结盟。郑文公听到之后,于是派兵攻打滑国,周襄王于是派伯馃来为滑国说情,郑文公怨恨当初周惠王逃亡,他的父亲郑厉公接纳到栎城,后来郑厉公将他送回了洛邑复位,周惠王却没有给他加爵位,现在又为郑国的死敌卫国滑国来说情,所以愤怒的将周王使者伯馃给囚禁起来。

周襄王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很愤怒。于是他联络翟人一起攻打郑国,但是没有打赢。这一年的冬天,翟人攻打周襄王,于是周襄王逃到郑国来避难,郑文公于是将周襄王安置在氾城。第二年,在晋文公的帮助下周襄王才得以复位。

郑文公四十一年,郑国帮助楚国攻打晋国。原来当初晋文公来到郑国,郑文公对他很无礼,所以害怕于是就背叛了晋国帮助楚国。

郑文公四十三年,晋国与秦国一起围困郑国,以教训他帮助楚国攻打晋国的事和当初对晋文公无礼。

郑文公先后有三位夫人,五位宠爱的儿子,但是他们都因为犯罪而被杀死。所以郑文公将所有的怒火发泄在其他公子身上,将他们全部赶出郑国。公子兰逃到了晋国,跟随晋文公围困郑国。公子兰对待晋文公非常的恭谨,所以晋文公很喜欢他,想要将他送进郑国为太子。晋国也想得到叔詹杀死他,郑文公听到晋国要想杀死叔詹很害怕,不敢跟叔詹说明。叔詹后来听说之后,他对郑文公说:“当初你没有听从我的话,晋公子会成为我们的祸患。现在晋国来围困郑国,是想要得到我,如果我死了能够让郑国不灭亡,这是我希望的那样。”于是叔詹自杀而死。

郑国将叔詹的尸体送给晋国,晋文公说:“我必须要见到郑国国君,侮辱他之后才会撤兵。”郑国很害怕,于是派人去秦国军营,对秦国国君说:“郑国灭亡了,只会让晋国得到好处,对秦国什么好处都得不到。”于是秦国就撤兵回去了。

于是晋文公派人告诉郑文公,他想要拥立公子兰为郑国太子。郑国大夫石葵对郑文公说:“我听说姞姓是后稷元妃的后代,她的后代应该要兴盛了。公子兰的母亲就是她的后代,而且现在夫人的儿子都全部死掉了,其他的庶子也没有比公子兰更贤明的。现在我们被围困的很危急,晋国以此为要求,对我们很有利呀!”于是郑文公答应了这件事情,与晋国结盟,册立了公子兰为太子,晋军才撤兵回去。

郑文公四十五年,郑文公去世,太子兰即位,是为郑穆公。

郑穆公元年春,秦穆公派三位将军偷袭郑国,在到滑国的时候被郑国的商人弦高发现了,弦高用十二张牛皮谎称是郑国使者来慰劳秦军,秦军看到偷袭不成了于是撤兵回去了。

郑灵公元年春,楚国送给郑灵公一个鼋,子家和子公将要去朝会,子公的食指突然跳动,于是他对子家说:“我的食指跳动,肯定有奇异的食物可以吃了。”等他们进入宫中,看到郑灵公在吃鼋汤,子公大笑着说:“果然没有错。”

郑灵公很奇怪,问他们原因,于是他们将事情告诉了郑灵公。郑灵公将他们叫来,就是不给鼋汤给子公喝,子公很生气于是用手指在郑灵公的碗里沾了一下汤汁,尝了一口。郑灵公看到后也很愤怒,想要杀死子公。

于是子公与子家密谋,在这一年的夏天,将郑灵公给杀死了。郑灵公被杀死后,大臣想要拥立郑灵公的弟弟去疾即位,去疾推让着说:“要立一个贤明的人,我不行,按着顺序应该是公子坚,他年纪最长。”

姬坚他是郑灵公的庶弟,姬去疾的哥哥。于是大家就拥立了姬坚为国君,是为郑襄公。

郑襄公即位后,将杀死郑灵公的子公家族穆氏全部赶出郑国。去疾看到这种情况于是对郑襄公说:“如果将穆氏全部赶走,我也跟着他们一起离开郑国。”于是郑襄公下令停止将穆氏赶出郑国。

郑襄公七年,郑国与晋国在鄢陵结盟。第二年,楚庄王以郑国与晋国结盟为借口攻打郑国,将郑国国都围困了三个月,郑国于是向楚国投降,楚王从皇门进入郑国国都,郑襄公光着上身牵着羊来迎接楚王,他说:“我不能好好的看守边邑,使得君王你愤怒的来降罪于我,这是我的罪过。我现在不敢不听从你的话,君王你将我迁到江南还是赐给各诸侯,我都听从你的。如果大王你没有忘记厉、宣、桓、武的功劳,不忍心断绝他们的社稷,发配到不毛之地重新侍奉君王,这是我的荣幸。但是这是我不敢希望的事情,我只能诚心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听命于你。”楚王听到郑国国君的话,决定撤退三十里。

楚国大臣们对楚王说:“我们从郢来到这里,各位大夫劳顿了很久,现在已经将郑国占领了又舍弃他,这是为什么?”

楚王说:“我们只所以征伐他,是因为他们不服从。现在他们服从了,还有什么可以做的?”于是就下令撤兵回去了。

晋国听说楚国攻打郑国,于是发兵来救援。由于国内意见没有统一,迟迟没有出发,等他们到达黄河边的时候,楚军已经离开了郑国。晋国的将军在此时意见再次分裂,有人主张撤兵,也有人主张渡河。楚王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于是带兵来攻打晋军,郑国也派兵来帮助楚军,在黄河边大败晋国军队。

郑襄公十年,晋国派兵来攻打郑国,从此之后,郑国完全背叛晋国而亲近楚国。

郑成公三年,楚共王派人来与郑国结盟,郑成公偷偷的与楚国结盟。这一年秋天,郑成公去晋国朝见,晋国国君对他说:“郑国偷偷的与楚国结盟了。”于是下令将郑成公给抓了起来,并且派栾书带兵攻打郑国。

郑成公四年,郑国很害怕晋国的围困,于是公子如拥立郑成公的庶兄繻为国君。四月,晋国听说郑国已经改立了其他公子为国君,于是将郑成公给释放回去了。郑国大臣听说郑成公要回来了,于是杀死郑君繻,迎接郑成公回来。

郑釐公五年,郑国相国子驷朝拜郑釐公,郑釐公对他很无礼。子驷很愤怒,于是叫厨师给郑釐公下毒药,将郑釐公给毒死。他派人跟各诸侯说:郑釐公暴病而死了。

子驷杀死郑釐公之后,拥立了郑釐公的儿子姬嘉即位,是为郑简公,这一年郑简公五岁。

郑简公元年,各位公子想要密谋杀死相国子驷,但是被子驷给发现了,于是他下令将各位公子全部杀死。

郑简公二年,晋国攻打郑国,郑国于是与晋国结盟。这一年冬天,子驷害怕被杀于是又与楚国结盟。

郑简公三年,子驷想要自立为郑国国君,公子子孔派尉止杀死子驷,取代了子驷的相国位子。子孔取代相国位子后,他也想自立为郑国国君。这个时候子产对子孔说:“子驷想要自立为国君已经被诛杀了,你现在又效仿他,这个叛乱是不会停息了。”于是子孔听从了子产的话,继续辅佐郑简公为相国。

郑简公四年,晋国对郑国又与楚国结盟这件事情很愤怒,于是再次攻打郑国,与郑国结盟。楚共王听到晋国攻打郑国,于是派兵来救援郑国,打败了晋国军队。郑简公想要与晋国和解,楚国又将郑国使者给抓了起来。

郑简公十二年,郑简公对子孔的专政很不满,于是派人将他给杀死,任用子产为相国。

郑君乙二十一年,韩哀侯带兵攻打郑国,郑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