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夏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7章 鲁城之争(三)

杨义臣今年已经四十出头,在大隋朝的官员中他始终是个另类。他骁勇善战,却始终不讨杨广喜欢;他屡立战功,却名声不著;他虽然只是一介臣仆,却发自内心的忠于隋朝,把隋朝的江山看作自己的事业去守护,但杨广最讨厌他的又恰恰是这份异常的责任心。

作为从小被隋文帝养在皇宫并且得赐杨姓的他起步极高,还未成年就成为千牛卫;但杨坚突然猝死后,他这个从小养在宫里的杨姓人就成了杨广最讨厌的存在,屡次被贬,但一旦朝廷有事,他又立刻官复原职,直到事情结束后再迎来新一次被贬。

大业九年,他又迎来了最新一次的官复原职,率领一万辽东撤下的隋军替杨广镇压河北道的大小义军。数月以来,杨义臣先在涿郡击败聚众万人的格谦,把他赶进豆子岗里吃泥巴,然后又急行军突袭扫荡了上谷郡各路山寨,斩首数千,再一路南下驻扎在信都郡,依托信都郡位于河北中心的位置不断打探各地义军情况。

而就在此时,在信都操练兵马的杨义臣获得一个重大军情,山东叛贼知事郎王薄在为张须陀所破后竟然一路潜入渤海郡,在盐山一带聚众万人图谋不轨。这一消息由盐山县义民上报,盐山县令与县尉在公文中还提到有王薄麾下支党甚至深入到盐山县城附近,由不得杨义臣不信。

在营中一面查看张须陀讨伐王薄的军报一面比对地图,杨义臣凭借多年的军事经验判断:情报很有可能是真的,如果他是王薄,最有可能的逃跑路线也是往盐山方向。王薄是最早起兵反隋的大逆,是杨义臣心中最痛恨的几个义军首领之一,既然王薄到了河北,杨义臣就一定不会让他轻松走脱。

杨义臣治军极严,主帅的决心即下,大军立刻启动,除留守及休整诸部,精选的五千隋军精锐如一条黑色巨龙从军营中整齐有序的涌出,蜿蜒成长长的队伍,千万人的步伐在原野上震动,汇聚成开启战争的鼓点。

与此同时,在盐山县的郊外,某处邱瓒买卖私盐的“棚子”,也就是黑话里的落脚点里,元浩正在余庆的帮助下卸甲,身边则是邱瓒派来的百余名盐丁。此刻他们正在熟悉的老窝里喝水进食,而就在几个时辰之前他们还是“山东知事郎王薄军”的士卒,由元浩率领着横扫了盐山县近郊的几个庄园。

做戏做全套,为了取信杨义臣,元浩与邱瓒商议,由他带领邱瓒平时护送私盐的一支队伍假扮成王薄所部在盐山县的大小官员面前表演了一次精彩的亮相,同时再由邱瓒江湖上的“好朋友”扮作义民向官方告发王薄大军所在地。在县尉收下义民奉送的一笔丰厚财帛后,一份告急公文立刻以最快速度发往了信都杨义臣大营。

元浩一把扯下写着“山东知事郎”字样的头巾,正好拿来扇风,这次为了演好王薄军的角色,他特意携带了几十面写着“知事郎王”的大旗,还有许多类似头巾之类的小物件,走之前还特意丢下不少这种东西留在现场。当然正牌的王薄军是不是这种打扮,元浩自己也不知道。但是河北道又有哪个官员见过王薄军长什么模样,只要让他们看到知事郎和王薄的名字,谁又敢说这些知事郎的周边不是正牌的了。

王薄的大营地点元浩也早已经摸的门清,有邱瓒这个纵横本地数县的地头蛇在,上万大军自然无所遁形。如果是一辈子不出几次门的农夫或者会找不到,但是对于专门往各种小路钻的走私犯们而言,靠猜也能猜的八九不离十。

正因为知晓王薄驻扎所在,所以元浩反而不打算走了,他要留下来参与整场战争的经过,看看王薄这个起兵最早,败仗和逃跑经验也最丰富的义军老前辈能试出大隋名将杨义臣得几分成色。

如果杨义臣来的太快,元浩甚至考虑要不要向王薄提前通风报信,毕竟王薄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山东去发展,过了鲁城这一战,短时间内不会和窦建德有什么利益冲突,留他在山东给隋军找点事也不错。如果借机卖个人情,或者几年以后,在大夏军南下争夺齐鲁大地的时候还能派上点用场。

元浩一边思考着“如何才能装作很凑巧的发现了杨义臣来袭的纯路人,在线等,急。”一边唤过私盐贩子小队的头目:“武大哥,事情已了,你赶紧带着弟兄们沿来时的路撤回去,邱头领那边马上还要用的上大家伙。”

鲁城县那边邱瓒谋划已久,他又有实力又有威望,实在不需要元浩再去锦上添花,这次鲁城之争成败实际已经转移到了杨义臣和王薄的对决上,为了不让他们任何一方有精力去干涉鲁城的变局,元浩觉得自己还是留下来盯着双方更有用。

这伙私盐队伍都是跟着邱瓒在道上争砍拼杀的心腹,为首的头领姓武,也不知大名叫什么,作为冒着杀头风险的走私犯,为防止牵连家人,行走江湖也都不用全名,平日里上下都唤他做武大郎。

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的时候,正在吃东西的元浩差点把嘴里的饭喷了出去,想到这会水浒传的原型都还有几百年呢才释然,之后天天朝夕相处,叫惯了倒也自然了。不过武大郎可不这么想,总觉得这位少将军对自己特别关心,还时不时关心他是否娶妻,家里有没有个兄弟之类的问题,让他也觉得有点受宠若惊。当然更重要的是邱瓒再三叮嘱他,这位少将军是邱头领的大头领一手带大的侄儿,他武大郎死了都不要紧,这黑二代可不能出事,否则邱老大肯定是牵连他家人的。

因此武大郎坚持不肯离去,只说这些盐枭队伍都是老人,自然有许多队长代他领着回去,他就得听邱头领的跟着元浩才行。

他如此坚持倒让元浩有些感动,心下暗道以后再不问他媳妇姓不姓潘之类的问题了。元浩索性也不坚持,好歹多个熟悉地形的人,万一有事逃跑也方便些,于是遣回众人,自己带着余庆、宋志略、武大郎一行四个单独往西方而去。那王薄大营正在盐山县西面八十余里,地处一处森林沼地相间的山洼内,外面看是密林山岗,如果绕进去才会发现山岗环绕着大片平地,犹如世外桃源一般隐秘。想来王薄此次在河北定然也是有当地人作为内应,否则一般人还真找不到这样的地方。

不过元浩却并不进入王薄大营附近探查,那样探头探脑搞不好还给当作探子给抓了去,他直接绕过王薄军,赶到从西南信都方向的道路边埋伏下来。他知道杨义臣既然要来突袭王薄,就一定会从这条大路直接赶来,杨义臣是隋朝官军,这年头又没有侦察飞机,自然用不到隐蔽行踪,倒是赶路更快些比较重要。

毕竟除非未卜先知,以这时代部队的侦察范围,有个十来里地就很夸张了都,到了二十世纪的国民党军行军时候的侦察范围也不过一二十公里而已,所以才一打运动战就抓瞎。

但元浩此刻作为一名未卜先知的观众,已经准备好看一场大戏了,而且如果有必要,他也不介意客串几个角色。